「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

2020-12-05 人民網國際

  12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

  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近日,歐洲航天局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為嫦娥五號太空之旅點讚,並在官網發表介紹文章。文章稱,在嫦娥五號發射後的兩個關鍵階段,歐洲航天局使用其位於南美洲的庫魯航天中心和位於非洲的馬斯帕洛馬斯航天基地,為探測器提供數據傳輸中繼服務,「很高興我們的觀測網絡為這一激動人心的探月活動提供支持」。

  歐洲新聞臺報導援引對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物理天文系迭戈博士的採訪時表示,中國探測器對月球表面土壤進行採樣,這將幫助人類更好探究月球、太陽和宇宙起源。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援引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凱蒂·喬伊博士的觀點說,嫦娥五號採集的新樣品會加深對月球火山史的認知。

  法新社援引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的話說,這項任務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使用了多項創新技術。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文章寫道,嫦娥五號收集最「年輕」的月壤,將幫助科學家探索月球歷史的奧秘。這是中國探月計劃中令人期待已久的一個章節。中國在探索月球的全球新時代邁出了大膽的一步。報導還援引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名譽教授、太空歷史學家約翰·洛格斯登的話說,嫦娥五號任務也為未來機器人在其他行星上執行任務奠定了基礎。

  南非《星報》發文表示,飛天夢承載著人類美好憧憬,與人類歷史一樣悠遠,其中月球是飛天夢的重要載體。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一系列成功,是中國探月工程邁出的鏗鏘一步,是一項輝煌燦爛的成就。

  荷蘭最大的科普新聞網站「科學家」報導稱,除了探月工程,火星探測計劃也在進行,中國航天一直在努力前進,期待中國航天帶來更多驚喜。

  (本報北京、布魯塞爾、華盛頓、裡約熱內盧、約翰尼斯堡12月4日電  記者曲頌、方瑩馨、吳樂珺、張遠南、李瀅嫣)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5日 03 版)

(責編:牛鏞)

相關焦點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_新聞中心_中國網
    12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 外媒看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太空探索裡程碑 全球探月新起點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外媒報導稱,這是中國太空探索裡程碑,同時也對全球探月工程意義重大。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12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_新華報業網
    12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多國媒體高度關注這一重大航天工程,認為其成功實施對於航天領域各項研究與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太空探索的主要裡程碑
    這是我國太空探索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間表:1964年7月19日:我國邁出了正式進入太空的第一步,發射並回收了攜帶白老鼠的實驗性生物火箭。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在甘肅省酒泉發射中心發射。這使我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五個將衛星送入軌道的國家。
  •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 西媒:系中國太空探索新裡程碑
    【歐洲時報唐奕奕編譯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新華社報導稱,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西班牙媒體《先鋒報》、科學網站Gizmodo都對此進行了報導。
  • 中國日報網評:中國空間站建設裡程碑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向太空
    據了解,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已完成正樣產品總裝,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正在開展初樣研製;空間科學應用載荷已陸續轉入正樣研製,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此外,中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也將於今年7月前後完成。太空探索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理想。
  • 堅定自信走好中國太空探索路|長江評論
    有外媒稱,美國半世紀前就數次載人登月採集月壤,蘇聯也在幾十年前無人取回月壤,中國只是在完成美、蘇早已做過的工作。人類對月球、太空領域的探索,不是「嘗鮮」一次就夠,這項工作沒有止境。美國50年前數次登月,2018年不是宣布要在2030年前重新登月嗎?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登月取回月壤只是中國探月和太空探索的開端,更大的精彩還在後頭。
  • 小火箭 | 那些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的裡程碑
    公元2016年,中國設立航天日,定為每年的4月24日。今天(2019年4月24日)是中國第4個航天日,同時也是全球熱愛太空探索的人聚在一起,回顧過往和暢想未來的好機會。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 「天問一號」發射 中國太空實力提升
    「天問一號」意義重大外媒指出,成功的太空發射任務無疑會給中國蓬勃發展的太空領域帶來更大聲望和更多關注,「天問一號」不僅對中國意義重大,也將在世界航天發展史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篇。The Verge網站在7月22日的報導中指出,「『天問一號』是中國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任務,將向火星發射『三兄弟』探測器:一款無人探測器、一個軌道器以及一輛火星車,如果此次任務圓滿成功,中國不僅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讓漫遊車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並運行的國家,也將成為首個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任務的國家」。
  • 熱點 印度火星探測器入軌 外媒稱"把中國甩在後面"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 外媒稱,印度首次星際飛行任務取得成功——24日早些時候把一個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這幫助印度加入外太空探索精英俱樂部。美聯社24日稱,發動機工作24分鐘後推動探測器進入既定軌道,這時,科學家們激動地歡呼起來。在位於班加羅爾的控制中心,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科學家站在一起的印度總理莫迪說:「我們已突破人類進取和創新的界限。」
  • 中國太空探索新徵程
    中國深空探月捷報再傳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開啟星際探索新徵程中國航天成就世界矚目,各國如何共享成果?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走向深空,踏夢遠行,中國航天,未來可期今日看世界「嫦娥」探月「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 中國將建立10萬億美元級的太空經濟區,外媒:中國人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印媒:中國已成太空探索典範,美歐此前行動掩蓋亞洲國家努力
    據印度《歐亞時報》12月15日報導,目前,中國,日本等已經成為亞洲在太空探索領域崛起的典範。中國嫦娥5號探測任務,於11月24日啟動,目前已經完成任務,即將帶著月球表面的巖石和土壤樣本返回地球。網絡圖片報導稱,"太空探索"涉及使用天文學和太空技術,
  • 外媒在中國的戈壁沙漠發現了一個「大秘密」
    這座設施包含9個艙體。(法新社報導截圖) 開放日當天,附近一所高中的100名學生成為基地第一批體驗者。雖然這座基地目前還只是教育設施,但該項目的發起公司計劃明年對遊客開放基地,並增加一家主題酒店和餐廳。
  • 天問,中國的太空探索及想像
    01 中國的太空探索和想像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了! 03 中國的太空探索 早在公元前10世紀,中國人就摸索出了火箭的製作原理。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的國家之一,最早的天象觀察可以追溯到好幾千年前。
  • 美媒:「天問一號」促中國成太空探索領導者
    2020年7月至8月,備受矚目的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迎來發射「窗口期」。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文章稱,「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次任務,也將是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工程,火星探索任務將使中國躋身世界太空領導者之列。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 外媒:中國太空探索能力進一步提升
    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是中國空間探索的最新努力,也是人類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爭取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華爾街日報》報導截圖此前,只有美國和蘇聯成功從月球採集過樣本,人類已有44年沒有此類探索。中國計劃從月球取回約2公斤巖石樣品和材料。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 外媒:中國太空探索能力進一步提升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中國日報網12月2日電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是中國空間探索的最新努力,也是人類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爭取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