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建立10萬億美元級的太空經濟區,外媒:中國人或將徵服太空

2020-11-27 騰訊網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目前,中國的太空計劃僅僅用了20年就趕俄超美已在世界處於第一梯隊行列,位列世界第二,我們還計劃發射新型太空擺渡車,目前已完成六次載人飛行,同時,中國還非常關注商用發射項目,希望降低中國自身的發射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優勢。

不僅於此,中國還著眼於更為雄心勃勃的目標,包括收回月球樣本任務以及建造和運行載人空間站等,而自1972年最後一次登月以來,美國人就離開了近地軌道,到2024年以後,如果美國的國際空間站不被繼續沿用的話,中國的空間站很有可能將是人類在太空的唯一前哨。

比如,早在去年4月,國家航天局已經宣布計劃,要在月球上建造並運營有人值守的前哨基地,並建造一個月球科學研究中心,該中心將具備向居住其中的人員提供氧氣的能力。英國泰晤士報隨後的報導中稱,中國希望可以在2030年或不久後讓中國太空人登上月球,進而探索月球的兩極。

目前事情的最新進展是,中國正在考慮在地球之外發展貿易,並希望在2050年之前在順月空間中建立一個經濟區,據中國官媒稍早前援引國家空間計劃的主要承包商CAST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人的話稱,中國計劃將在太空中建立10萬億美元經濟區新區域,並將覆蓋地球,月球以及兩者之間的空間。

該負責人在報告中進一步解釋說,該領域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因此該國應該研究星球與其衛星之間可靠的低成本航空運輸系統,估計基本技術預計將在2030年完成,而關鍵交通技術有望在2040年創造出來,按這位技術官員的說法,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可以成功地建立太空經濟區。

我們注意到,近年來,中國一直在迅速發展自己的太空技術並研究月球,比如,7月,中國的私人商業航空航天公司iSpace發射了運載火箭,這是中國商業航天業首次成功的軌道飛行任務,另外,同在去年,中國還發射了嫦娥四號探測器,並於1月3日成功將其月球車降落在月球的遠端。

中國準備帶回更多月球巖石

比如,據外媒援引NASA在近日發表的一篇題為《關於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中國人或將徵服太空》的公開論文中就對近些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所取得的成就進行了直言不諱的點讚,並表示這是全世界公認的。

該英媒稱,這就意味著,中國人居住月宮的夢想或將成真,事實上,我們注意到,這只是中國太空計劃的一部分,最新消息顯示,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核動力飛船將定期往返於行星際空間,在遙遠行星和小行星上的採礦地之間運送工人,而下一個目標將是火星。

與此同時,中國還預計將建成世界上首座用於發電的穩定燃燒人造太陽項目,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現在的最新進展是,中國在合肥和成都共有兩個「人造太陽」項目正在建設中,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

事實上,全球市場在這個時候才從陌生感中真正冷靜下來,發現經濟力量的天平已經慢慢地向正在復興的中國市場傾斜,比如,他們發現,像超級科技領域重大成果突出、新經濟、超級高鐵技術、移動技術、人工智慧、量子遠程通信、太空技術、大數據等這些事已經從一個側面表明全球經濟的力量已經向中國傾斜,這些潮語已經勾勒出了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幅新圖景。(完)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將建10萬億級太空經濟區,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我國試圖在太空建立空間經濟區,年產值10萬億美元
    其實,中國曾經設想過,「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建立空間經濟區」,這個看似瘋狂的設想是2016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育林曾在專訪中提到的,他認為,只有搶佔未來先機才能使載人登月和實現火星探測變得更容易些,所以,從那天起相關部門和專家們便已經開始謀劃,並且將建立地月空間當成發展的第一目標。
  • 中國將在月球上建立發電站,外媒:太厲害!
    在2019年中航科技集團提出想要在20世紀中期在月球上建立地月空間經濟區,那麼它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呢?又會給我國帶來哪些利益呢?地月空間經濟區建立的作用地月空間經濟區有三大體系組成,它的出現總產值在每年可以達到10萬億美元以上,擁有著高回報,低成本的航天運輸系統,讓我國對月球的開發變得更加的便利,在2019年這項計劃被提出之後,德國媒體的報導上只有兩個字瘋狂。
  • 嫦娥5號登月,我們要建太空經濟區,上面最重要的不是氦3資源
    在幾十年前,人類就登上了月球,打開了太空探索的大門。但受限於時代科技的限制,當時人類登上月球,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根本就沒有辦法,對月球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這確實讓人非常遺憾。不過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現在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開發月球的最低門檻。
  • 川普宣布成立太空軍 未來投萬億美元 打造科幻級超級武器
    此前,美國參議院已在12月17日通過一項高達1000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法案,該法案已經得到國會通過,目前法案提交總統批准! 眾所周知,美國軍隊目前是由美國陸軍、美國海軍、美國空軍、美國海軍陸戰隊 、美國海岸警衛隊這5大軍種組成,人數約為134萬人,2018年的軍費就高達1.2萬億美元,是全球軍事力量第二到第二二十四的總和還要多,換句話說,美國投入的國防軍費是第二大軍事強國俄羅斯的十幾倍之多。
  • 中國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為月地空間經濟區10萬億美元的氦3開採打基礎
    其實,之前還有一個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新聞,同樣是航天科技集團的消息,說的是中國打算花30年的時間對月球進行開發並建設經濟區,到那時該經濟區的年產值將超過10萬億美元。要知道,2019年中國的GDP才14萬億美元左右啊。按照6%的速度增長30年,2050年的GDP是2020的5.74倍,即80.36萬億美元。
  • 美國銀行:預計未來十年內太空產業規模將達到1.4萬億美元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預計,未來10年,不斷增長的太空經濟規模將擴大兩倍以上。該公司本周預測,太空市場規模將增至1.4萬億美元。
  • 美國銀行預計太空產業十年後將達到1.4萬億美元
    近日,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預計,按照過去兩年美國商業宇航產業複合年增長率10.6%計算,未來10年該行業收入將增長230%,從2019年的4240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1.4萬億美元。在眾多上市的美國宇航公司中,馬斯克執掌的SpaceX無疑是最閃耀的明星。
  • 太空殖民-2030年人類將開始徵服星辰大海?
    宇宙間無數的超級地球等待著人類去徵服。人類殖民太空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首先在哪裡殖民。很顯然,人類首先要徵服的是太陽系。一條溝渠從撞擊坑的一側向外延伸,極有可能是被水流衝刷而成的,暗示著火星曾存在液態水)相比較而言,人類最優選擇是徵服火星,人類可以在火星熔巖洞裡建立先遣殖民地,再大規模改造火星。第一個殖民地選擇好了,那就是先徵服火星。
  • 人類徵服太空的七大步驟,從太空探測器開始
    太空是人類最後的也是最大的一塊處女地。人類首先將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 然後再去徵服太陽周圍的整個空間!人類文明徵服星空就像愚公移山,人類已經開始了徵服星空的徵程。新地平線號飛越冥王星,將衝出太陽系。第一步,發射太空探測器。從1957年10月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上天,人類一直不斷的在向星空發射探測器。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已經拜訪了太陽系所有的行星。
  • 厲害了,我國將開啟地月空間計劃,年產值10萬億,耗費30年打造?
    據了解,我國將會建立大型的地月空間經濟帶,而目前該計劃已經被提上日程,科學家預計每年的產值會達到10萬億左右。不過此項目也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要到2050年才會出現成果。 30年的時間是一個龐大的時間橫軸,但是,如果我國真的能夠將地月空間經濟區打造出來,無論是其中蘊含的科技力量
  • 面向萬億美元太空資源市場,「起源太空」11月發射全球第一個太空...
    起源太空吸取了第一代企業的試錯經驗,讓每一個項目更務實,目標精準明確,並與多家科研機構和體制內院所合作,將項目成本降低至國際同行的十分之一左右,多點平行迭代發展,地面與空間驗證展示相結合。行業內的評估通常認為只有開採直徑30米以上富含鉑金的小行星才能回本,但起源太空認為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開採10米級的C型小行星即可實現盈利。
  • 太空美術:用藝術徵服太空(圖)
    作為新時代美術中的一個重要題材領域,太空美術作品既反映太空時代的科學成就,又反映人類對自身現在及將來進入太空世界的各種思考,並且加以深刻揭示—太空美術是人   類探索和徵服太空的史詩和組畫。   傳承永無止境   1609年,伽利略第一個將望遠鏡指向天空,從而結束了人們用肉眼觀星的歷史。
  • 法媒:中國將發射太空採礦機器人
    【歐洲時報九天編譯】科幻電影中的太空採礦將要成為現實?據法國《資本》網站報導,位於北京的中國太空資源開採和利用的公司- 起源太空將於11月發射太空採礦機器人,研究開採小行星的礦產資源問題。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的旗艦刊物《IEEE 綜覽》透露,這一太空採礦機器人將通過長徵系列火箭來發射,在人類歷史上尚屬首次。
  • 日本要建亞洲第一太空港,劍指萬億美元亞軌道太空旅遊
    日本要建亞洲第一太空港,劍指萬億美元亞軌道太空旅遊       一個看似嚴肅的日本企業聯盟卻提出了「異想天開」的計劃,試圖將日本定位為亞洲第一個太空旅遊中心。該集團希望建立一個太空教育和旅遊區,包括以太空為重點的藝術博物館、太空健身房和泳池、一個4D太空劇院、一個廣播工作室、餐廳、酒店和商業設施。這與它所需要的所有實際基礎設施相結合;機庫、維修設施、空中/太空交通控制、終端和訓練設施,這些設施是為那些有幸能夠負擔得起這些早期太空旅行飛行天文數字價格的人準備的。
  • 美國太空營項目公開籌集150萬美元 否則將永久性關閉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報導,受疫情影響,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市的太空營項目以及位於該州的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博物館可能將在10月份永久性關閉。,將一個孩子送入太空營一整周需要1100美元。由於疫情原因,太空營的上座率大受影響,導致收入和運營資金減少。如果沒有外部資助,該項目將被迫永久關閉。
  • 「太空」+時代正在到來
    美國近日公布太空軍軍旗,將太空認定為「作戰領域」;太空軍事化成為全球新戰略,各國也紛紛擦拳磨掌,日本、英國等國均表示要發展太空軍事實力;2020年04月20日中國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將衛星網際網路列入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此外,太空實力前兩強的美俄分歧也不斷擴大。
  • 美媒:新太空時代迎來太空超級大國
    「如果中國能成為第一個將人類送上火星的國家,這將激勵全國人民。」邁向太空強國之路中國伸手「摘星」,也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中國把徵服太空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美國非營利性組織太空基金會(Space Foundation)稱,中國的太空預算為8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
  • 《2001太空漫遊》航天服將拍賣 售價達30萬美元
    《2001太空漫遊》航天服將拍賣 售價達30萬美元 時間:2020.07.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 全球科技巨擘競逐萬億美元太空經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閆磊)《經濟參考報》7月23日刊發題為《全球科技巨擘競逐萬億美元太空經濟》的報導。文章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日前動用火箭將一顆韓國衛星送入軌道,此次發射進一步降低了發射成本,同時刷新了發射載具重返太空最短間隔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