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目前,中國的太空計劃僅僅用了20年就趕俄超美已在世界處於第一梯隊行列,位列世界第二,我們還計劃發射新型太空擺渡車,目前已完成六次載人飛行,同時,中國還非常關注商用發射項目,希望降低中國自身的發射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優勢。
不僅於此,中國還著眼於更為雄心勃勃的目標,包括收回月球樣本任務以及建造和運行載人空間站等,而自1972年最後一次登月以來,美國人就離開了近地軌道,到2024年以後,如果美國的國際空間站不被繼續沿用的話,中國的空間站很有可能將是人類在太空的唯一前哨。
比如,早在去年4月,國家航天局已經宣布計劃,要在月球上建造並運營有人值守的前哨基地,並建造一個月球科學研究中心,該中心將具備向居住其中的人員提供氧氣的能力。英國泰晤士報隨後的報導中稱,中國希望可以在2030年或不久後讓中國太空人登上月球,進而探索月球的兩極。
目前事情的最新進展是,中國正在考慮在地球之外發展貿易,並希望在2050年之前在順月空間中建立一個經濟區,據中國官媒稍早前援引國家空間計劃的主要承包商CAST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人的話稱,中國計劃將在太空中建立10萬億美元經濟區新區域,並將覆蓋地球,月球以及兩者之間的空間。
該負責人在報告中進一步解釋說,該領域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因此該國應該研究星球與其衛星之間可靠的低成本航空運輸系統,估計基本技術預計將在2030年完成,而關鍵交通技術有望在2040年創造出來,按這位技術官員的說法,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可以成功地建立太空經濟區。
我們注意到,近年來,中國一直在迅速發展自己的太空技術並研究月球,比如,7月,中國的私人商業航空航天公司iSpace發射了運載火箭,這是中國商業航天業首次成功的軌道飛行任務,另外,同在去年,中國還發射了嫦娥四號探測器,並於1月3日成功將其月球車降落在月球的遠端。
中國準備帶回更多月球巖石
比如,據外媒援引NASA在近日發表的一篇題為《關於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中國人或將徵服太空》的公開論文中就對近些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所取得的成就進行了直言不諱的點讚,並表示這是全世界公認的。
該英媒稱,這就意味著,中國人居住月宮的夢想或將成真,事實上,我們注意到,這只是中國太空計劃的一部分,最新消息顯示,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核動力飛船將定期往返於行星際空間,在遙遠行星和小行星上的採礦地之間運送工人,而下一個目標將是火星。
與此同時,中國還預計將建成世界上首座用於發電的穩定燃燒人造太陽項目,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現在的最新進展是,中國在合肥和成都共有兩個「人造太陽」項目正在建設中,給人類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
事實上,全球市場在這個時候才從陌生感中真正冷靜下來,發現經濟力量的天平已經慢慢地向正在復興的中國市場傾斜,比如,他們發現,像超級科技領域重大成果突出、新經濟、超級高鐵技術、移動技術、人工智慧、量子遠程通信、太空技術、大數據等這些事已經從一個側面表明全球經濟的力量已經向中國傾斜,這些潮語已經勾勒出了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幅新圖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