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登月,我們要建太空經濟區,上面最重要的不是氦3資源

2020-12-04 國策

在幾十年前,人類就登上了月球,打開了太空探索的大門。但受限於時代科技的限制,當時人類登上月球,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根本就沒有辦法,對月球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這確實讓人非常遺憾。不過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現在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開發月球的最低門檻。此前,美國方面就表示,要在2024年重返月球,並在月球上面建立永久基地,對月球進行深度開發。

為什麼美國會對月球如此痴迷?這主要就是因為月球實在是太重要了,月球上面不僅有稀缺資源氦3,同時它還是人類登陸火星的起跳板。從地球到火星,離不開月球這個中轉站,如果我們無法把月球利用起來,那麼我們就無法實施更加遠大的太空探索計劃。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對我們來說,月球上面最重要的資源,並不是氦3,而是冰(固態水)和氧氣。

因為只有找到了冰(固態水)和氧氣,人類才能長期在月球上生活。而根據最新的報導顯示,科學家認為,月球上面很有可能存在固態水,受小行星碰撞和太陽風的影響,在月球一些陰暗的隕石坑內,很可能就存在6億噸質量的固態水。只要人類能找到水源,那麼鋪天蓋地的登月計劃就會接踵而至,月球大開發將會就此展開。

據悉,就在美國展開積極行動時,我國也沒有閒著,作為新興的航天大國,我國對月球也非常感興趣。為了更好地了解月球,我國就發射了嫦娥五號探測器,準備採集月球地面樣本。有消息顯示,嫦娥5號登月只是中國開發月球的第一步,未來中國還要建太空經濟區!此前,中國就提出了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的計劃,而按照計劃規定,在2030年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建造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

同時,中國還在考慮發展地外貿易的可能性,希望在2050年之前,在順月空間建設一個經濟區。按照CAST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人的話說就是,中國計劃在太空建設一個10萬億美元的經濟區,它將覆蓋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空間。預計,在2030年的時候,我國能解決基本技術,在2040年的時候,我國能解決交通技術,最終在2050年的時候,成功建成太空經濟區。

相關焦點

  • 嫦娥5號完成最後1項最高難度任務,中國何時載人登月?答案揭曉
    嫦娥5號成功著陸 12月17日凌晨,嫦娥5號攜帶2公斤月球土壤成功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國的探月工程最後一項最高難度的任務。當今中國無人探月技術已經滿足初步研究月球表面甚至更深層的地質和土壤,想更加深入的研究月球土壤,中國再派出嫦娥6,7,8等同類型飛船去「挖土」就能取得樣品。中國未來的載人登月不只是派人在月球上面踩個鞋印,插面五星紅旗,做這種政治意味濃厚甚至帶有冷戰色彩的短期探索秀;而是會長期駐紮研究月球,建立月球基地。
  • 100噸球氦-3是全球一年能源量?嫦娥5號探月,細品氦-3未來
    人類在月球上已經發現月巖中有100多種礦物,僅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計可供全世界使用1萬年。如何利用,只是時間問題。任何事實,擁有主動權是最好的維護權益的利器。月球資源有目共睹,但不是別人給予。自已動手,豐衣足食。是對資源擁有和分配的最生動的寫照。從技術角度上考慮,探月工程將推動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新突破,也代表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或已取消 嫦娥5號停止研發
    此次,「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莊逢源還曾說:「隨著月球探測的推進,一些跟月球基地相關的研究會逐步開展,比如我們建立月球基地,要在上面養植物和動物,這可以使用封閉的生態圈來模擬環境,美國進行過全封閉的生物圈2號(完全與自然界隔絕的封閉生態環境,像一個大罩子,裡面的植物動物形成自己的生態平衡)試驗,堅持了一年多,我國還沒有,我準備建議國家在『十二五』期間進行這種研究。」
  • 嫦娥5號登月採集氦-3,即將引發下一場能源革命?
    嫦娥5號探測器月球模擬圖,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我國首艘月球採樣飛船,嫦娥5號探測器於2020年12月2日在月球預選著陸區成功著陸,採集月球表面土壤2公斤。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2020年12月6日13時,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那麼大老遠,折騰些月壤回來有什麼用呢?今天我們從能源的角度來解讀一下。月壤中富含氦-3,目前已探明儲量約為100萬噸。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2kg土壤中,可能含有氦3這種能源
    登月採樣   2020年11月24日,中國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將嫦娥五號送上太空。12月1日嫦娥五號在月球呂姆克山脈順利軟著陸,經過2天的無人全自動採集,收集了2kg月壤樣本便從月面起飛。6日凌晨,完成月壤轉移後便從月球軌道返回地球,個人粗略算了下,大約23天後回到地球。
  • 嫦娥5號登月採集月壤,為何引起美國高度緊張?他們在擔心什麼?
    嫦娥5號登月採集月壤,為何引起美國高度緊張?他們在擔心什麼?眾所周知,近段時間,中國的探月正進展得如火如荼,現在已經開始了我們的收官之戰。嫦娥5號帶著極其特殊的任務,前往月球去收集月壤了。然而,隨著嫦娥5號的發射成功,美國方面卻越來越緊張了,那麼,它們在緊張什麼呢?
  • 15噸氦-3是我國一年的能源量?嫦娥5號探月,全球競爭新賽道
    人類在月球上已經發現月巖中有100多種礦物,僅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計可供全世界使用1萬年。如何利用,只是時間問題。任何事實,擁有主動權是最好的維護權益的利器。月球資源有目共睹,但不是別人給予。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是對資源擁有和分配的最生動的寫照。從技術角度上考慮,探月工程將推動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新突破,也代表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
  • 15噸月球氦-3是我國一年能源量?嫦娥5號探月,全球競爭新賽道
    人類在月球上已經發現月巖中有100多種礦物,僅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計可供全世界使用1萬年。如何利用,只是時間問題。任何事實,擁有主動權是最好的維護權益的利器。月球資源有目共睹,但不是別人給予。自已動手,豐衣足食。是對資源擁有和分配的最生動的寫照。
  • 嫦娥五號將於年底前發射,中美為何競相探月?目標直指月球資源
    月亮也是一顆巖石星球,擁有許多礦產資源,比如鐵礦,但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一種名為「氦3」的物質,是未來使用聚變能源的希望所在。氘與氦3聚變,生成氦4和一個質子但氦3在地球上的儲量非常稀少,僅有約0.5噸,因為氦3是太陽聚變過程的一個中間產物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將建10萬億級太空經濟區,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嫦娥五號已經著陸月球,我們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但嫦娥五號的意義絕不只是「月球採樣返回」這麼簡單,我們其實可以把嫦娥五號當作是「載人登月」的一次小規模預演,因為嫦娥五號是目前嫦娥工程中唯一一個需要從月球返回地球的任務,它的「兩器分離」和「兩器對接」不出意外的話,也是未來載人登月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的步驟,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什麼時候載人登月?
  • 嫦娥三號攜玉兔月球車登月意義何在?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點火推上太空。「嫦娥三號」攜帶「玉兔號」月球車首次開始了奔向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號重量約為3780公斤, 搭載的月球車重量約140公斤,比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車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齊全。
  • 新聞背後 | 我們為什麼要登月「挖土」?
    2這一次,嫦娥五號不僅要親訪月球,還要帶著月球「特產」回來。我們為什麼要採集月球樣本呢,研究月壤有何意義?鄭永春:首先是為了科學研究。我們認識月球,除了遙感手段外,最重要的就是拿到樣品,在實驗室開展精細分析。 月壤是了解月殼巖石圈的組成和分布特徵,研究月球乃至地月系演化歷史的絕佳樣本。
  • 嫦娥四號和馬斯克太空船的規劃,這樣的月球基地離我們還遠嗎?
    「嫦娥工程「,分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目標,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嫦娥三號在月面軟著陸,玉兔一號和玉兔二號月球車的月球上自動巡視勘測,實現多個方面的突破。它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 月球上有許多易於開採的重要元素月球幾乎沒有大氣,這樣太陽風粒子中的氬、氖和氦3可直接滲入月球土壤中,其中的氦3有可能成為一種既安全又清潔的新型核聚變燃料。
  • 嫦娥5號登月不是太完美!相比「阿波羅」我們的差距還很大?
    文/李海軍嫦娥5號登月直播畫面不是太完美,卡頓、圖像模糊,讓好多網友直呼我們的登月技術還不如50多年前的美國「阿波羅」登月,雖然畫面也有些模糊不清,但人家的畫面流暢沒有卡頓,那像我們模糊又卡頓,很是失望。
  • 登月大戰已經打響!嫦娥5號霸氣來襲,美俄很羨慕!
    美蘇之間的太空戰場是在「冷戰」時期就已經打響,雖然蘇聯率先飛入太空,但是在太空戰場中蘇聯卻敗給了美國,美國的後繼崛起不得不讓人信服,但是他們的「阿波羅11號」登月也被認為是一個世紀騙局。現如今登月大戰已經打響!嫦娥5號霸氣來襲,美俄很是羨慕!
  • 德媒關注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有望開採未來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
    雖然中國宇航計劃也遭遇了一些挫敗,但這是所有太空大國都必須應對的「童年病」,中外專家都看好中國航天事業。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探測器升空進入月球軌道,那是中國的驕傲時刻。「嫦娥一號」提供了月球表面的詳細圖像。報導稱,中國致力於進入太空,想在未來4年內將自己的太空站帶入地球軌道並計劃前往火星。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月球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答案出乎意料!
    這次發射相比從前的嫦娥探測器,最大的不同就是採樣返回,取回屬於我國的第一份月壤。那麼,未來對月球的開發該往哪個方向發展?美國已經開始計劃在月球採礦了,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當然相比美國的載人登月取回月壤的數量少得多,美國7次載人登月總共帶回月壤和月巖樣品約381.7千克,平均每次超過50公斤,是嫦娥五號採樣的25倍。現在美國又開始與一些西方國家籤訂私人公司在月球採礦協議,那麼未來是不是真的要載人登月上月球採礦呢?
  • 中國探月不是為氦3 最重要是探明月球資源分布
    據新華社上海 11月 4日電針對此前有媒體報導的「中國探月科學目標鎖定氦 3」,中國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工程中心主任胡浩 4日說,中國探月具有多項重要的工程意義,將探月工程的科學目標簡單說成是開發氦 3資源是不準確的。  胡浩表示,被命名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測工程和載人航天工程一樣,也是一項提高中國綜合國力、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大工程。
  • 帶回清潔能源氦-3是嫦娥5號的一項重要任務,月球是能源之球
    它含有大量的氦-3,這是一種可以被提取並帶回地球作為燃料而不破壞環境的氣體。威斯康星大學工程學教授庫欽斯基說:「氦-3的真正吸引力在於它是一個核過程,當然不會釋放任何溫室氣體等等。」「我認為,這將是最大的優勢——核能沒有核廢料,這將是地球幾十萬年來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