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成功著陸
12月17日凌晨,嫦娥5號攜帶2公斤月球土壤成功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國的探月工程最後一項最高難度的任務。到此,中國在2004年制定的探月工程目標已經基本完成,那麼我國的載人登月是否會提上日程,儘早實現載人登月呢?
有觀察人士的看法是中國國未來十年大概率不會優先考慮載人登月,核心原因:中國十年內載人登月科學價值很低。當今中國無人探月技術已經滿足初步研究月球表面甚至更深層的地質和土壤,想更加深入的研究月球土壤,中國再派出嫦娥6,7,8等同類型飛船去「挖土」就能取得樣品。中國未來的載人登月不只是派人在月球上面踩個鞋印,插面五星紅旗,做這種政治意味濃厚甚至帶有冷戰色彩的短期探索秀;而是會長期駐紮研究月球,建立月球基地。
月球基地想像圖
美國載人登月毫無疑問是一次人類壯舉,但回歸到科研和實用層面,美國登月每次停留時間有限,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太空人無法在月球表面做更多的科學實驗和對深空進行觀察。幾次登月最大的成果是帶回幾百公斤月球土壤,讓美國科學家有充足的素材研究月亮表面,月球土壤還是美國政府最具分量的外交禮物,美國政府贈送月球土壤給各國,大大地長臉。
月球的科學和經濟價值都是極度豐富。科學價值,月球是最好的外太空探測場地,它沒有大氣層,非常方便觀察星空。在月球架設光學和射電望遠鏡可以極大擴大對宇宙的探測範圍。經濟價值,月球表面有豐富的氦3資源,能作為未來核聚變的主要資源,如果能有效提前氦3資源,突破可控核聚變的各個難點,未來人類漫長的時間內不用為能源發愁了。
月球基地想像圖
開發月球只能長期駐紮在月球,但是現在中國以及世界所有國家都沒有這個能力,在月球建立基地難點比載人登月難幾個數量級。月球基地的建設涉及建築模塊的運輸,在月球上面安全降落,最後如何在月球上面把建築模塊完成拼裝。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以十年為單位進行持續研究和實踐。
登月計劃基本完成以後,中國的太空計劃重心是空間站的建設和運行,在2022年前後將完成首個空間站的建造,開始積累在太空試驗和生活的數據和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積累,中國或許再建一座更大的空間站容納更多太空人居住,為更加遙遠的未來在月球建設基地做準備。
什麼時候是中國實施載人登月計劃。答案揭曉,有觀察人士做個猜測,那時中國應該在月球同步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建設兩個空間站,而且這兩個空間站已經有定期的飛船來往。首先中國使用常規化學能(就是現在的火箭引擎)火箭把月球基地模塊送上地球同步軌道空間站,再使用核動力或者其他非化學能動力的飛船送去月球空間站。最後,月球空間站精確指揮月球基地模塊準確降落在建設區,同時指揮月球表面的機器人組裝基地。基地建設完成,就可以實施載人登月了。
未來幾十年甚至一個世紀,中國或許未能完成月球建設基地,但是中國對月球的研究是不會停下,不斷有著陸器探索月球。或許當中國準備開始建設月球基地時,已經數十臺「月兔」月球車已經跑遍整個月球,數十次月球「挖土」送回上百公斤月球土壤。(翼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