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國將開啟地月空間計劃,年產值10萬億,耗費30年打造?

2020-07-20 科學對講機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一顆衛星,人類在其身上付出了很多,並且也對月球充滿了期待,比如說,地月空間經濟帶就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我國將會建立大型的地月空間經濟帶,而目前該計劃已經被提上日程,科學家預計每年的產值會達到10萬億左右。不過此項目也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要到2050年才會出現成果。

厲害了,我國將開啟地月空間計劃,年產值10萬億,耗費30年打造?

30年的時間是一個龐大的時間橫軸,但是,如果我國真的能夠將地月空間經濟區打造出來,無論是其中蘊含的科技力量,還是對於中國的整體發展來說,都會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並且世界各國也會中國另眼相看。不過,什麼是地月空間經濟帶呢?我國又為何要建造地月空間帶呢?

厲害了,我國將開啟地月空間計劃,年產值10萬億,耗費30年打造?

進入到現代以來,人類對資源的渴望和索取是無度的,但是地球上的資源卻是一定的,倘若人類一如既往,一意孤行的去大量的採集地球資源。那麼最後所造成的後果一定是慘痛的,這也是為何科學家們要積極的去探索外太空的原因。

宇宙太空中蘊含著很多的星球,而這些星球中所蘊含的能源,都是人類迫切想要得到的,並且在如今地球資源環境日益枯竭的情況之下,探索其他星球,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厲害了,我國將開啟地月空間計劃,年產值10萬億,耗費30年打造?

探索宇宙太空,利用宇宙太空中其他星球的能量,並不是靠嘴巴說說就可以了,其中需要做出的努力,和面臨的風險都是如今人類很難以承受的。並且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能夠將月球上的能源得到利用,就已經是非常優秀的。

事實上,美國,俄羅斯,日本早就已經有了地月空間經濟帶的概念。而中國作為近些年來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國家,並且在航天航空領域所展現的實力也都是不輸於美國和俄羅斯,日本的。自然也並不能夠局限在地球上,地月空間經濟帶的建設,中國勢在必行。


厲害了,我國將開啟地月空間計劃,年產值10萬億,耗費30年打造?

月球上蘊含著很多豐厚的能源,這也是近些年來各國爭相開發的一個重要因素。不過,計劃永遠都是計劃,雖然日本,俄羅斯的月球登陸計劃已經在規劃之中,但是和中國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畢竟中國探月工程所展現出來的力量,可不是輕易就能夠達到的。

我國嫦娥四號背面軟著陸月球,並且在月球種下了生命的種子,這樣強大的具有裡程碑式的成就,在世界上都是很少有國家能夠達到的,甚至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中國將地月空間經濟帶的概念提出之後,很多國家都希望能夠和中國合作。


厲害了,我國將開啟地月空間計劃,年產值10萬億,耗費30年打造?

不過,雖然中國在探月工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也不可以小看空間經濟帶的建設,我國還面臨著很多的難題。比如說,如果要想在月球建立完善的空間設備。那麼首先第一點就要解決用電的問題,如果連基本的能源都無法保障。那麼建造地月空間經濟帶也都會是笑話。

我國準備啟動高效率太陽能光板,來為地月空間經濟帶的運作提供能源保障。我國天宮空間站所使用的太陽能電池就是證明,而我國的太陽能電池已經能夠達到了供給400噸級國際空間站的用電。很顯然,一個小小的地月空間經濟帶絕對不是問題。


厲害了,我國將開啟地月空間計劃,年產值10萬億,耗費30年打造?

當然,這也是中國建立地月空間經濟帶的優勢所在,地月空間經濟帶中,我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面對,不過,從我國科學家們所展現出來的信心和實力,也可以看出年產值10萬億,耗費30年打造空間經濟帶,絕對不會只是說說而已。而大家只需拭目以待便可!

相關焦點

  • 中國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為月地空間經濟區10萬億美元的氦3開採打基礎
    這位專家說,屆時我國航班化航天運輸將形成體系化能力和規模化產業,總體性能水平達到世界一流,全面形成我國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滿足我國航天重大任務和商業化運營需求。好了,新聞回顧完了。2019年中國31次發射,29次成功。2045年飛行次數達千次量級,意味著25年間中國的航天發射次數要增加33倍。
  • 我國試圖在太空建立空間經濟區,年產值10萬億美元
    其實,中國曾經設想過,「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建立空間經濟區」,這個看似瘋狂的設想是2016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育林曾在專訪中提到的,他認為,只有搶佔未來先機才能使載人登月和實現火星探測變得更容易些,所以,從那天起相關部門和專家們便已經開始謀劃,並且將建立地月空間當成發展的第一目標。
  • 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科技日報 | 2020-10-22 09:25:27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0月19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上市公司做大做優做強30年來,上市公司業績整體保持平穩增長,成長性超越同期經濟增速。價值投資時代開啟,上市公司投資者回報意識逐漸增強,A股連續3年分紅金額突破萬億元,分紅公司數量佔比達七成,大手筆分紅漸成常態。
  • 歐洲空間引力波計劃LISA:2034年發射,經費10億歐
    如無意外,2034年人類將把一個放大60萬倍的LIGO送上太空,在地球噪音之外聆聽引力波的律動。當地時間1月22日,歐洲空間局宣布空間天線雷射幹涉儀(LISA)完美通過了任務定義審核。「我很高興LISA這次『考』得很好,現在我們準備進入下個階段了。2018年的日程滿是考試、調研和技術升級。」
  • 武漢打造世界級氫能城市 力爭2025年產值破千億元
    這意味著,武漢打造「氫能汽車之都」「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構想正加速推進。  能源環境難題,呼喚汽車「綠色革命」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石油淨進口量突破4億噸,較2016年增長10.1%。
  • 20萬億風口開啟?SpaceX實現載人首飛,這些股或將受益
    美國SpaceX實現載人首飛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將兩名NASA太空人送入太空。值得一說的是,這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也是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立18年以來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
  • 國產「星鏈計劃」?成都欲打造「星河工程」,將上萬顆衛星送上天
    對於科技狂人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我們都不陌生,該計劃是打算在2024年之前,在地球的近地軌道部署4.2萬顆通信衛星,給全人類提供低成本、高速度、全覆蓋的網際網路連結服務。
  • 王乃彥院士:中國民用核技術產業未來十幾年將突破萬億規模
    以核醫學應用為例,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完整的臨床應用體系。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SPECT和符合線路SPECT數量超過600臺,PET和PET/CT 258臺,核醫學顯像診210萬人次/年,診斷費用近50億。在核醫學治療方面,中國的腫瘤治療機構在過去的30年裡大幅增長,從1986年264家增長到2015年的1413家。
  • 雲南睦邦科技投資10億打造光伏新材料產業園
    雲南睦邦科技投資10億打造光伏新材料產業園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8月28日,由雲南睦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的新能源光伏產業項目在蒙自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啟動儀式,雲南睦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駐蒙自計劃投資10億元,分3期啟動建設LED原材料系列產品生產線,砷化鎵拉晶切片生產線和磷化銦拉晶切片生產線
  • 中國將建立10萬億美元級的太空經濟區,外媒:中國人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2019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0.47萬億元,佔全國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次突破50%。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創造的稅收佔整個企業稅收的30%,實體經濟上市公司的利潤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40%,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30年來,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累計實現股權融資總額超15萬億。
  • 「天琴一號」發射升空,我國正式開啟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探索計劃
    「天琴計劃」將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以組成一個長臂長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成為一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 我國首顆引力波探測技術驗證衛星終於發射升空了。
  • 我國空間站計劃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
    驅動中國2020年10月12日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將建10萬億級太空經濟區,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厲害了我的國,人造月亮計劃將在2020年實現
    例如「旗幟」計劃,由於俄羅斯氣候寒冷,尤其一到冬季,夜晚更是漫長,生活極為不便,若是人造月亮可以成功,就會有大量光反射到這裡,可惜失敗了。 當然,我國在人造月亮計劃上不曾放棄過,終於計劃在2020年通過測試,第一顆「人造月亮」會升上太空。
  • 【人民網】「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
    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 洛陽耗費127億元,歷經10年打造的古城究竟是啥樣?你且來看看!
    但是現在在河南的洛陽市卻有這麼一個景區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精心打造而成,你且來看看!洛陽耗費127億元,歷經10年打造的古城究竟是啥樣?你且來看看!現在大家的生活質量也是不斷的提高,各種消費升級,而旅遊業也在是隨著大家的消費質量,不斷的更新改造優化升級,以此來迎合大眾消費水平!
  • 每周大事(2020年10月24日~30日)
    每周大事(2020年10月24日~30日)提要 〇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 〇習近平將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通過視頻發表主旨演講 〇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黨組會議 〇修訂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公布
  • 為加速打造「三生融合」典範,航天基地定了一個「小目標」
    48年之後的月球探測地月往返之旅。歷經14年高速發展,航天基地2020年共有市級重點建設項目13個,總投資389.5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183.3億元,其中續建項目2個,新開工項目10個,前期儲備項目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