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徵服太空的七大步驟,從太空探測器開始

2020-12-06 黑瞳娛樂新視野

太空是人類最後的也是最大的一塊處女地。

人類首先將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 然後再去徵服太陽周圍的整個空間!

人類文明徵服星空就像愚公移山,人類已經開始了徵服星空的徵程。

新地平線號飛越冥王星,將衝出太陽系。

第一步,發射太空探測器。

從1957年10月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上天,人類一直不斷的在向星空發射探測器。

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已經拜訪了太陽系所有的行星。

NASA計劃在2029年,「新地平線」將第一個飛出太陽系,成為史上第一個傳回太陽系外畫面的飛行器。

空間探測器對宇宙空間的探測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8年,中國的天宮一號實驗室回歸地球。

第二步,建造太空實驗室。

目前,人類建造的太空實驗室有:蘇聯的"禮炮"號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和歐洲的"太空實驗室"。

中國的天宮系列太空實驗室。

它們一般容納4 6人,太空人在太空工作時間不到一年,是用於科學實驗的飛行器或永久性基地。。

天空航母

第三步,建立太空基地(人類在太空建立的活動中心)。

主要包括空間站、太空港、月球基地、火星基地、泰坦基地。

近地空間站一遠地空間站一近地初級太空港一近地全能太空港一月球軌道太空港一初級月球基地一全能月球基地一火星基地一泰坦基地。

a,太空港。

空間客貨運輸的轉運站,到21世紀末,近地太空港、月球太空港和火星太空港將建成,並形成一個完整的航天運輸網絡。

b,空間站。迄今為止人類一共成功發射了十多個空間站,進一步可以發展成太空城。

c,月球基地。美國計劃在2030年左右建立月球基地。2014年11月,歐洲航天局披露首個月球人類基地方案。

中國也開啟了自己的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月球基地

第四步,太空城市

太空城作為宇宙移民點,它應該是自給自足的,而首先是食物的自給自足。

a,太空農場。

太空採礦

b,太空採礦,在小行星帶建立完整的太空產業鏈。

"太空採礦是可能的。鐵、鎳和其他金屬可以在小行星上開採,然後運到地球上。在這方面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

太陽系中擁有無數的資源和財富。

火星基地

第五步,建立火星基地,泰坦基地。移民數千萬甚至上億地球人進入太空生活。

第六步,在2600年左右,殖民比鄰星........

第七步,在3000年左右,殖民第二個恆星系......

人類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太空殖民-2030年人類將開始徵服星辰大海?
    人類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開啟大航天時代,開始星際殖民。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宇宙間無數的超級地球等待著人類去徵服。人類殖民太空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首先在哪裡殖民。很顯然,人類首先要徵服的是太陽系。太陽系適合人類殖民的固態行星有月球,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塔)等,這幾個星球都有固態表面和水,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坦)還有大氣層。(NASA拍攝的火星照片,這是火星的一個蝌蚪型撞擊坑。
  • 太空美術:用藝術徵服太空(圖)
    ———美國天文學家兼太空畫家哈特曼(W.K.Hartmann)   太空美術:用藝術徵服太空   在1839年攝影術誕生前的兩百多年裡,天文學家一直用繪畫的方式來記錄所見的天象景觀。於是,以科學為主導的太空美術開始誕生在天文學家的筆下。
  • 人類第一次《徵服太空》
    科羅廖夫的小鷹們為了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他們的訓練的殘酷程度讓人吃驚,72小時不睡覺還在高強度訓練甚至成為了常有的事。加加林照片在這短暫的108分鐘背後,有幾組數字值得我們回憶。訓練結束之後,1961年4月9日,距離發射只有三天的時間,加加林才最終確定自己可以作為第一個升入太空的太空人。
  • 中國將建立10萬億美元級的太空經濟區,外媒:中國人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將建10萬億級太空經濟區,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特斯拉CEO馬斯克:徵服太空夢想遇重大挫折
    特斯拉電動汽車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同時也是私人太空發射公司SpaceX的CEO,SpaceX公司日前取消了原定周三發射一枚亞洲衛星的計劃,馬斯克徵服太空的夢想遭遇挫折。 SpaceX的Falcon 9火箭發射可能要推遲2周,或許時間要更久,這主要取決於調查中會發現哪些故障。
  • 2020年七大激動人心的太空任務:中國要進行兩項
    2019 年,太空領域發生的事情讓人眼花繚亂,儘管並不總是好事。然而,即便 2020 年不會更加忙碌,依然有許多事情值得期待。全世界範圍內將會進行一系列的太空任務,涉及登月、火星探測和軌道航行。其中一部分是載人任務,而另一部分只會用到機器人。以下就是值得您在新年中關注的七大太空任務。
  • 清理太空垃圾的「七大神器」
    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太空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垃圾,如何清理他們已經成為新難題。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可以清理太空垃圾的「七大神器」。「太空彈弓」。為了節省燃料,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提出「彈弓-衛星太空清掃器」能夠捕獲太空垃圾,再將太空垃圾投向地球大氣層燃燒,之後使用動量航行至下一個太空殘骸目標進行清除。2013年初,研究人員仍在審查這一設計方案。「立方太陽帆」。英國提議建造「立方太陽帆」,使用小型人造衛星帶動太陽帆捕獲太空殘骸至低軌道。
  • 2020太空競賽正式開啟,多國探測器齊發火星!
    1969 年 7 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走出太空艙踏上月球表面,說出了舉世聞名的那句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競賽,美國後發制勝超越蘇聯。幾十年間,世界格局風雲變幻,太空軍備競賽也因蘇聯的解體而告終。
  • 《去更遠的太空》:揭開太空神秘面紗,告訴你人類對太空探索歷程
    《去更遠的太空》圖文結合,語言簡潔,讓枯燥的太空專業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它適合孩子了解太空知識和航天技術的發展,也可以作為成年人了解太空知識的入門書籍。全書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介紹人類如何探索太空和宇宙,即天文學知識;第二部分講述人類發展空間技術,對太空和宇宙的探測。
  • 旅行者一號,向太空發射探測器走的最遠的開始
    2017年是「旅行者一號」深空探測器發射40周年。人類的將來不可能總在地球這個人類的搖籃中度過,探索太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旅行者一號將是人類進入星際空間的開拓者。美國宇航局(NASA),它是美國政府的一個行政性科研機構,負責實施,軍民用的太空計劃。
  • 太空探測器飛出去42年!傳回來一張照片,令人類深思!
    近些年來,人類的科技水平在不斷地發展,地球上我們人類除了深海之處和大山深處未曾探測,幾乎都已經探測的差不多了。而人類的科技水平要想有一個新的大的進展,就必須去找到新的能夠快速促使人類科技發展的資源或者是智慧!於是,人類展開了針對外太空的探測。
  • 顛覆人類對太空認知的行星際探測器有幾多?我來告訴你
    人類自從走出地球,開展空間探索以來,到底發射了多少個行星探測器呢?現在沒有一個完整的資料,時空通訊只能憑搜集掌握的一些數據向大家報告一個不完整統計。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太空探測器約有170~180艘(不包括地球軌道衛星)。現在還在太空運行或者外星地面工作的探測器約有10來艘。
  • 人類開始進行太空競賽了嗎?今年多國發射火星探測器,目的是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時隔兩年多之後,人類再次迎來了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窗口期,因此不少國家在這個夏天執行探測器發射任務。根據NASA官方消息,毅力號將在太空進行大約687個地球日的飛行後在耶澤洛隕石坑著陸。為什麼要選擇耶澤洛隕石坑呢?這也與毅力號探索火星生命痕跡的任務有關。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耶澤洛隕石坑所在的區域原本是一塊三角洲,地球上的三角洲通常是生命繁衍生息的合適選擇,因為那裡存在碳酸鹽礦物等沉積物,可能存在有機分子或微生物。
  • 三國探測器同赴火星,開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繼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20日在日本升空,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被送入穹宇,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也於30日踏上徵程。30日,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升空。雖然任務、特點各不相同,但三國探測器正在人類探索太陽系的徵程中共同創造歷史。
  • 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裡,為實現徵服太空夢,女太空人知多少?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開始他們將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後去徵服太陽系。」,這是前蘇聯科學家,現代航天學和火箭理論的奠基人,被稱為航天之父的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所說的名言。
  • 美媒:新太空時代迎來太空超級大國
    圖片來源:火星1號基地官方微博遊客們在真實的太空任務中體驗生活,穿著笨重的太空衣四處攀爬,在無土科學實驗室種植作物。「看到這個地方我很興奮,」正在參觀的12歲學生張歡(音)說。「如果中國能成為第一個將人類送上火星的國家,這將激勵全國人民。」邁向太空強國之路中國伸手「摘星」,也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 無人空間探測器是如何在太空中導航的?
    你可能已經知道,旅行者1號是在太空中走得最遠的人造物體,由美國宇航局於1977年發射,於2012年穿越太陽頂,成為第一個進入星際介質的太空探測器。截至2017年10月6日,它已經運行了40年零1個月。1977年,另一艘太空探測器「旅行者2號」也發射升空,至今仍是唯一一艘訪問過兩顆冰巨星的宇宙飛船。
  • 2021 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 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 「挖土」回歸,SpaceX 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 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 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