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大激動人心的太空任務:中國要進行兩項

2020-11-24 騰訊網

2019 年,太空領域發生的事情讓人眼花繚亂,儘管並不總是好事。然而,即便 2020 年不會更加忙碌,依然有許多事情值得期待。全世界範圍內將會進行一系列的太空任務,涉及登月、火星探測和軌道航行。其中一部分是載人任務,而另一部分只會用到機器人。以下就是值得您在新年中關注的七大太空任務。

1 .四項火星任務,2020 年 7 月

圖 | 「火星2020」概念圖(來源:NASA)

火星探測正值一個前所未有的時期。在四個不同的任務中,新型探測器將會被送上這顆紅色行星,所有的發射任務都會在 7 月左右進行。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美國宇航局的「火星 2020 」( Mars 2020 )探測車項目,它將會搭載一系列的先進設備,用於尋找地外生命是否曾經存在過(或許目前就已經存在)的證據。「火星 2020 」探測車同樣還能放出一個類似直升機的無人機!

中國也有自己的探測車,「火星一號」。在 90 天的任務中,它將會研究火星的地形和大氣。

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將聯合發射「羅莎琳德 富蘭克林」( Rosalind Franklin )火星車,它的名字來自於發現 DNA 結構的化學家。「羅莎琳德 富蘭克林」與「火星 2020 」的任務相近,同樣會用於尋找地外生命。

最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計劃向火星發射一顆名為「希望」號的軌道探測器,以在高空位置研究火星大氣的化學成分。

2 .商業航天員首飛,第一季度

圖 |「龍」飛船概念圖(來源:SpaceX)

自 2011 年起,經過了漫長的等待之後,美國航天員終於能夠從本土啟程前往太空。未來,美國宇航局的航天員將搭乘 SpaceX 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公司的 Starliner 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目前,兩家公司正處於安全測試以及飛行展示的最後階段,並且都希望在 2020 年的第一季度成功完成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鑑於商業航天員項目以往的成績,其進度可能存在很大變數。

3 .「阿爾忒彌斯 1 號」任務,2020 年 11 月

圖 |探索任務 1 號(來源:NASA)

該美國宇航局項目此前被稱為「探索任務 1 」號,它將是首次使用「太空發射系統」發射的任務。全部完工後,「太空發射系統」將會成為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然而,距離完工還有很長一段時間,2020 年內並不會全部實現。

「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是首個使用「太空發射系統」的任務(只涉及到低級階段),它將會把美國宇航局的「獵戶座」深空探測飛船在不載人的情況下送到月球。有朝一日,航天員將會搭乘「獵戶座」飛船登陸月球或者火星,他們將會在太空中航行將近三周的時間。

善意的忠告:該任務非常有可能延期到 2021 年。對於「太空發射系統」的研發來說,推遲已經是家常便飯。

4 .「嫦娥 5 」號任務,2020 年末

圖 | 月球探測器概念圖(來源 :網絡)

你沒看錯,中國在 2020 年要進行兩項太空任務。

定於 2020 年末發射的「嫦娥 5 號」是中國迄今為止最為大膽的月球探測任務。著陸器將會在月球最近一側的西邊嘗試採集近 4.5 磅的月巖以及土壤。樣本採集完成後,探測器的上升級將會返回軌道器,並將返回艙送回地球。如果該任務取得成功,那麼這將是自 1976 年前蘇聯「月球 24 號」任務以來,首次返回地球的月球樣本。

5 .全年進行的巨型衛星星座發射計劃

今年,我們將見識到眾多衛星網絡所帶來的正面的與負面的影響。SpaceX 聲稱,截止到 2020 年末,該公司將擁有一個由 720 顆星鏈衛星組成的衛星網絡,並將在下半年向客戶提供寬帶服務。

圖 | 星鏈計劃(來源:網絡)

與此同時,SpaceX 的競爭者 OneWeb 也會在一月開始自己的每月發射計劃,預計到年底該公司將發射超過 600 顆衛星。同樣, OneWeb 也希望在年底前能夠讓用戶用上自己的服務。天文學家和太空交通專家則對這些笨拙的巨型衛星星座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表示擔憂,而且反對的聲音正變得越來越大。

6 .星際飛船,時間待定

圖 |SpaceX星際飛船(來源:SpaceX)

SpaceX 在 2019 年 9 月向世人公開了其閃亮的可回收的星際宇宙飛船——星際飛船,未來它很可能會將人類送上火星。然而,首先 SpaceX 需要證明該飛船能夠被成功發射。

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表示,他希望能夠在 2020 年對星際飛船進行高空飛行測試,並將在下一年的第二季度進行軌道飛行測試。說得好聽一些,從他所制定的時間表來看,馬斯克非常具有雄心壯志。可換句話來說,我們確實會懷疑這些計劃到底能否實現。然而,大家需要記住最重要的一點,星際飛船正在研製之中,而且以後必然會有值得大家去關注的飛行測試。

7 .「新謝潑德」號載人發射,時間待定

圖 |藍色起源火箭測試(來源:網絡)

說到像 SpaceX 、維珍銀河以及其他的太空企業,我們或許很容易忘記傑夫·貝索斯( Jeff Bezos )的藍色起源。貝索斯一直設想利用該公司的旗艦亞軌道火箭將遊客送入太空。目前,藍色起源已經成功發射「新謝潑德」號火箭 12 次。其中 6 次任務使用的是相同型號的火箭。在最近的一次發射中,火箭將載人艙送入了太空(沒有搭載航天員),整個任務儘可能地模擬了載人狀態下的飛行。

執行長鮑勃·史密斯( Bob Smith )表示,該公司計劃在 2020 年的某個時候進行載人太空飛行。與其他同行相反的是,藍色起源對於目標的截止日期有著良好的承諾記錄,因此,該項目非常值得期待。

-End-

編譯:邢哲

參考: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4970/the-seven-most-exciting-space-missions-of-2020/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美國、阿聯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任務?
    為什麼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呢?我們都應該明確的一點是,火箭並不是隨便決定好一個時間就可以隨便上空發射的。有的火箭發射甚至要精確到天、時、分、秒,必須要做到分秒不差,才能確保火箭的安全升空以及探測器順利、安全地進入軌道。
  • 「空天飛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中國航天再次迎來重大任務
    important}在2019年時,我們預測2020年將是中國航天的超級大年。來到2020果不其然,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國空間站任務順利進行,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順利收官,火星探測發射成功任務有序進行,可重複試驗太空飛行器任務取得成功,而下階段嫦娥五號任務無疑將會成為2020年航天大戲的收官之戰
  • 國際專家盛讚中國太空行走:這是全人類的成就
    貝格奎斯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整個太空行走進行得十分順利,「我真為中國感到高興」。他同時向成功完成任務的中國航天員和參與這一項目的科研人員表示祝賀。  「太空漫步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貝格奎斯特說,歐洲太空人在進行太空漫步時身體上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同時要非常小心,以免太空中的物質破壞太空衣。他認為,中國航天員表現不錯。
  • 清理太空垃圾的「七大神器」
    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太空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垃圾,如何清理他們已經成為新難題。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可以清理太空垃圾的「七大神器」。「太空彈弓」。為了節省燃料,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提出「彈弓-衛星太空清掃器」能夠捕獲太空垃圾,再將太空垃圾投向地球大氣層燃燒,之後使用動量航行至下一個太空殘骸目標進行清除。2013年初,研究人員仍在審查這一設計方案。「立方太陽帆」。英國提議建造「立方太陽帆」,使用小型人造衛星帶動太陽帆捕獲太空殘骸至低軌道。
  • 中國已經成為太空探索的「頭部玩家」?2020後航天任務將迎來爆發
    就在「嫦娥五號」回家後不久,我國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進行了首次發射任務,並取得了成功。眼下,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我國此前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今年的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
  • NASA回顧2020年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的關鍵實驗
    NASA回顧2020年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的關鍵實驗2021-01-05 11:12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在任何時候,國際空間站上都有幾十項實驗正在進行。隨著2020年的完結,美國航天局談到了其中的一些實驗。
  • 楊利偉在太空執行任務時,聽到詭異「敲門聲」,17年後真相被揭開
    「為了全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9時9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踏入了太空。神舟五號飛船環繞地球14圈,在太空遨遊大約21個小時之後,於16日6時23分成功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 2020年太空大事記:火箭發射,流星雨,火星
    雖然2020年過了一大半,儘管發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但有很多理由值得肯定和驕傲。尤其是當您將視線轉向天空時。在太空科學領域取得了成就,其中包括發射了三個火星任務,這是SpaceX Starship SN5原型機的第一跳在全球範圍內,以及。SpaceX和NASA的乘員演示任務將太空人帶到了國際空間站,這是商業公司第一次這樣做。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
    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  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 太空競賽 中國對美國構成挑戰
    美中太空競賽的結果將會對人類會產生重大影響,在太空領域中國對美國構成有力競爭。7月5日金裡奇在福克斯雜誌上發文說,對於太空探索來說,2020年5月30日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那一天,SpaceX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兩名太空人送入太空。
  • 中國空間站2020年有望獨守太空 規模小造價低
    「天宮一號」結構示意圖中國未來載人空間站構想圖中國未來載人空間站模型中國未來載人空間站模型根據1992年中國正式提出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我們已經完成第一步的載人飛船實驗。國際空間站將在2020年退役,中國未來空間站卻計劃於2020年左右建成,這一時間上的巧合為中國空間科學發展帶來了契機。***「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為空間站先遣兵9月29日晚上發射的「天宮一號」是為建立空間站而準備的一個空間實驗室,設計壽命為兩年。它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重8.6噸,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的在軌工作和生活。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英國《自然》雜誌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提取樣品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品嘗試。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 海外網深一度:「嫦娥」奔月,驚豔世界的不只是「太空雄心」
    多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一直在向全世界敞開合作的大門。此前嫦娥四號探月任務中,就包含了由荷蘭、德國、瑞典、沙特科學家參與研製的4臺科學載荷。有分析稱,當一些外媒還在熱議中國探月是否會引發新一輪太空競賽時,中國早已推動探索太空的國際合作。
  • 國際高度評價中國探火任務發射:為人類理解太空邁出重要一步
    7月23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國際社會對此高度評價。當天晚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五位會員和諾貝爾獎得主,以及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執行主任費辛格(Christian Feichtinger)博士就深空探測問題進行討論,他們認為,中國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為人類理解太空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人類了解地球的起源提供更多線索。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耳忒彌斯3號(Artemis III)登月任務的七大科學目標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美國媒體12月8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發布了一份長達188頁的報告,概述了其2024年開始的「阿耳忒彌斯3號」(Artemis III)任務的七大科學目標,其中包括進一步闡釋地球—月球系統的撞擊歷史等,以揭開籠罩在「月亮女神」頭上的「神秘面紗」。
  • 太空備忘錄:2020年全球航天
    可見,小火箭也有大用途,只要肯創新,「電子」這種500km SSO運力僅200公斤的小火箭可以回收復用,也可以進行深空探測。與「電子」號同樣級別運力的「穀神星」1號火箭,由中國民營火箭公司星河動力研製,在2020年完成了首飛,成功將1顆微小衛星送入500公裡高的SSO軌道。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宏大
    從早前公布的消息來看,世界範圍內有4個火星專案計劃正在開發和製造的最後階段,擬在2020年發射前往火星。這其中包括歐洲空間局和俄羅斯的ExoMarsRosalind Franklin rover、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發射任務、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Hope Mars Mission。
  • 2019 年太空探索任務前瞻:「嫦娥四號」拉開華麗序幕
    而同時2019年太空探索的華麗大幕已經拉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觀測到一次日食,以及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新視野號」探測器經過了太陽系中最遙遠天體……▲圖示:SpaceX旗下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紐約時報》對2019年全年的太空探索活動進行了盤點,我們選取了一些其中的重點內容:月球會吸引更多遊客
  • 中國航天喜迎巔峰!已取得兩大核心成就,又將迎重大任務
    就像北鬥一樣,2003年歐洲人主動「邀請」中國加入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2004年中歐籤署了一項技術合作協議,中方滿懷誠意地投入了2.3億歐元,結果在2005年被排擠出去了,不僅決策機構不讓進來,技術合作開發也被故意阻礙。當時西方怎麼也沒有想到,中國能把北鬥做大做強,這在他們看來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2020年是中國太空事業的超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