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太空大事記:火箭發射,流星雨,火星

2020-08-19 未來科技俠

雖然2020年過了一大半,儘管發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但有很多理由值得肯定和驕傲。尤其是當您將視線轉向天空時。在太空科學領域取得了成就,其中包括發射了三個火星任務,這是SpaceX Starship SN5原型機的第一跳在全球範圍內,以及。

SpaceX和NASA的乘員演示任務將太空人帶到了國際空間站,這是商業公司第一次這樣做。天文學家用來自宇宙另一邊的奇怪信號解決了宇宙遺失物的問題。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在繞太陽飛行時。參觀我們太陽系的第二顆星際彗星。罕見的火星環。我們甚至可能第一次看到這種看不見的東西:。打破了另外兩項記錄,開始將全球範圍內被催眠的觀察員解散深空的黑洞碰撞

跟上我們的步伐可能很難,我們知道-我們想提供幫助。

CNET已經發布了自己的 太空日曆,涵蓋了所有大型火箭的發射,引人入勝的流星雨,史詩般的日食,甚至各種各樣的科學裡程碑,以使讀者了解。您將能夠將我們始終更新的日曆與您自己的Google日曆(或具有此連結的其他提供商)同步,因此您不會錯過任何事情。每個日曆事件將直接將您連結到一個故事或信息流,您要做的就是立即將其添加到您的日曆中

這個月是史詩般的: 七月預示著太空科學和探索宇宙的繁忙時期的開始。一系列新的任務將利用地球和火星的軌道向紅色星球發送探測器和探測車。此外,仍然有主要的流星雨,12月將全食。

我們也希望收到您的來信。如果您認為有任何需要提及的內容,請告訴我們。您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推特向我發送任何明顯的遺漏。

以下是我們期望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看到的內容

7月20日至22日:希望火星軌道器發射升空


希望是由阿拉伯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領導的第一次行星際飛行任務。當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衛星 在2021年 到達 火星時,它將是提供火星大氣全貌的第一個探測器,可以全面了解火星全年的氣候變化。如果成功,它將 可以改變我們對紅色星球了解的一切。

回到地球上,它可能會取得更大的成就:為年輕一代提供希望,使更多的婦女加入STEM並促進國家之間的合作。

7月14日發射推遲, 由於日本發射場的惡劣天氣,Hope的但探測成功於7月20日離開地球。

中國的「天問一號」發射

天問在中文中意為「向天堂提問」,是中國對火星的三輛飛行任務,這是我們首次嘗試將火星車降落在紅色星球上。軌道器,著陸器和流動站的設計目的是探測火星的大氣層並尋找表面的生命跡象。中國已在2019年登陸月球並取得巨大成功。

美國沒有為我們提供最全面的實時發射通道,但是我們知道,天文一號目前正駛向紅色星球,其大膽任務將進入下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大膽階段,即2021年2月。

Delta Aquariids流星雨高峰



這次流星雨大約在7月中旬開始,並在月底達到頂峰,這是因為地球穿過了幾隻陽光掠過的彗星留下的碎片。南半球的視野最好,但是北緯的那些人應該能夠看到三角洲海產三角洲,直到八月中旬。高峰期發生在7月27日和7月28日左右-請務必在此如何趕上流星雨之前。

7月30日:NASA的漫遊車發射升空



NASA的恆心漫遊者也將發揮獨創性 是一個帶輪子的科學實驗室,它正前往火星評估這顆紅色星球是否曾經維持生命。它 在其腹部一架直升機,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則斬波器將是第一架在另一個星球上飛行的飛行器。

我們為這項任務編撰了一份龐大的指南,因此,這是關於這個漫遊者及其對火星的任務所需要了解的所有信息。

8月2日:乘員龍回到地球

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之前,幾分鐘便顯示了SpaceX的乘員龍。

Demo-2飛行任務 已將太空人鮑勃·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送往國際空間站卸船的日期定於8月1日,因此太空艙的歸還將於8月2日發生。於5月。在該站呆了大約兩個月之後,該回到地球了。兩人將在「乘員龍」號太空艙中停靠並墜落,最終降落在海洋中-這是自1975年以來太空船首次在美國這樣做。停靠。成功的返回將為六到八周後的第一次正式正式的乘員飛行任務進入國際空間站奠定基礎。

我們擁有您在這裡觀看歷史性轉折所需的所有信息。

8月11日至12日:英仙座流星雨高峰


攝影師Eliot Herman在圖森山麓上方捕獲了另一個英仙座。

本年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流星雨之一是英仙座,一直持續到八月。當地球穿過109P / Swift-Tuttle巨型彗星的尾巴時,我們的天空將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英仙座流星雨預計在2020年達到頂峰,8月11日至12日將是滿月的一半。如果您想了解如何觀看它們,您所要做的就是單擊此處 -並且一定 如何捕捉流星雨。

10月20日:NASA的Osiris-Rex試圖對Bennu小行星進行採樣


這位畫家的詮釋顯示了Osiris-Rex到達本努時的樣子。

在Hayabusa-2 由日本航天局操縱的強悍小行星追趕者於2019年從小行星Ryugu砸碎並抓住巖石,美國宇航局將採取行動。Osiris-rex (用於起源,光譜解釋,資源識別,安全,Regolith Explorer)一直在追逐自己的小行星Bennu,並劃定了一個地點以竊取一些小行星土壤的。粉碎並開始運行的,屆時我們可以了解更多有關的小行星的信息。日期定於10月20日襲擊下個世紀的地球

10月22日:獵戶座高峰


獵戶座流星雨發生在十月和十一月之間,但應該會在10月22日達到頂峰。流星實際上是哈雷彗星遺留下來的碎片,隨著地球經過塵埃蹤跡,它們在天空中滑動。碎片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留下一小段氣體。(再次,請確保您具有檢查這些的技能流星雨。)

11月2日:ISS工作20年



國際空間站即將滿20歲!

2000年11月2日,該站的第一批長期居民入塢:NASA的William Shepherd和兩名俄羅斯太空人Yuri Gidzenko和Sergei Krikalev。該空間站對研究微重力的影響以及的影響非常有用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可能會如何影響人的身體。它還有有很大的廁所!

低地球軌道實驗室預計將繼續運行10年,但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等太空機構正在加緊建立新的太空實驗室 -蓋特威(Gateway),該旨在幫助將太空人從地球運送到太空月球表面。因為這一切都是從月亮開始的。

12月:Hayabusa2攜帶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



宇宙扒竊在2019年發生之後,日本的隼鳥2號飛船將飛過地球並扔出一個裝有的土壤樣本的罐從小行星Ryugu炮轟。就像送報紙的孩子一樣,樣本將被扔出,並有望在12月降落在澳大利亞後院-沙漠中的某個地方。

12月14日:日全食遮擋了南美的太陽


日全食是我們在地球上經歷過的最引人入勝的史詩宇宙現象之一。月亮在太陽前掠過,使它看不見,並一天又夜轉瞬即逝。到2020年,只有一次日全食,並且大部分會在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區看到。不過,我們將確保您每天都能看到最好的圖像。而且,如果某種原因在2020年再次允許旅行,並且您想前往南美親自看看,查看我們的指南。

12月21日:木星與土星相遇


當然不是字面上的。兩顆行星將在2020年底合併,這一事件僅每20年發生一次。當我們的太陽系中兩個最大的行星像這樣相遇時,這就是所謂的「大合流」,最後一個發生在2000年。如果您在6月到8月之間仰望天空,您應該能夠分辨出明亮的行星很容易。如果您需要幫助,我們將為您提供這些出色的 觀星應用程式,用於發現星座。

SpaceX計劃將首批太空人帶入太空


相關焦點

  • 阿聯2020年將用日本火箭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
    作者:楊詩瑞【環球網軍事3月1日報導】近日,據外媒報導,阿聯計劃在2020年用日本火箭發射1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作為阿拉伯國家的首個火星任務,一時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土豪之國」雖然一直以來對大工程愛得深沉,但在航天領域的成就卻乏善可陳。2014年,阿聯宣布成立航天局,2020年就要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探火旅行。那麼,阿聯的火星探測器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選擇日本的火箭提供發射服務?「土豪之國」開啟火星徵程僅僅為了炫富?
  • 火星探測首戰告捷:日本H-2A火箭搭載阿聯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1.概述 2020年7月20日凌晨6點58分14秒(北京時間5時58分14秒),搭載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H-2A火箭在種子島發射中心準時發射,約一小時後器箭分離,探測器順利進入400km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發射原定7月14日,但由於日本連遭梅雨天氣影響,導致多次推遲。
  • 波音設計新一代空間站與載人火星飛船,2020 年發射
    北京時間4月22日消息,在接下來的短短三年時間內,能夠讓人類抵達更遙遠宇宙空間的新一代空間站就將成為現實——第一艘被稱為「深空門戶」(Deep Space Gateway)的太空站最早將在2020年開始在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軌道上投入運營。
  • 目標火星!阿聯與中國同時發射火箭,「太空競爭」激烈
    這使得人們認為人類的未來在外太空,新霸主在太空競爭中產生。因此,各個國家正在積極籌備火星移民計劃。中國用智慧降低風險,厚積薄發,未雨綢繆在2013年和2019年,中國曾分別將將「玉兔一號」和「玉兔二號」探測器送上月球。
  • 獨家| 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紀錄【附詳單表格】
    每一次火箭發射都是一次榮耀,也可能是悲傷。每一顆衛星都是科技的結晶、飛天的精靈,也會變成太空碎片。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了一些重要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發生了一些重大航天事件。世界航天讓人歡喜讓人憂,幾家歡樂幾家愁。總結一下,2020年度世界航天主要有如下10大特點:
  • 下一站火星!阿聯希望號發射升空,2020 火星探測大幕拉開
    該火箭是由日本最大的軍工生產企業三菱重工牽頭研製的的捆綁式兩級火箭。作為日本航天工業的驕傲,截至 2020 年 2 月,H-2A 火箭已發射 41 次,其中含 35 次無故障飛行。日本最大宇航研究和航天發射中心——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三大發射場之一的吉信發射場正是 1985 年為適應該運載火箭的發射而專門興建的。雷鋒網了解到,2018 年 2 月 27 日,一枚 H-2A 火箭曾搭載政府情報收集衛星「光學 6 號機」升空,可見 H-2A 火箭對日本航天有著不小的意義。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NASA太空專家詳解要點
    中國在月球為嫦娥和玉兔蓋了廣寒宮,也想把紅色的火星和關雲長的赤兔馬掛鈎。中國的「嫦娥」和「玉兔」已成功登陸月球,當然下一步,就是要去拜訪火星。火星遠在天邊,登陸月球和登陸火星所需的太空科技,有質上的差異。去火星第一件所需的神器就是一枚大推力的火箭。中國在經濟起飛前的1986年就已經開始籌劃這枚大型火箭的前期論證和攻關工作,前後經歷了20年艱難的研發,終能在2006年10月上馬開始製造這枚火箭。
  • 火星探測器下月即將發射,火箭爆發汙染問題,NASA宣布發射延後
    、美國的NASA、歐洲的歐空局,三家航天機構各自宣布,準備在今年七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時候;三輛火星車分別奔向火星的盛況令航天迷們欣喜,然而2020年開年波折,讓這場太空盛宴充滿迷離。>2020年,又到了地球到火星距離縮短到5500多萬公裡的時機,7月正是這個最佳的發射時間窗口,錯過了只能再等待兩年兩個月;而歐空局的EXOMars2020火星車巧了,第一個拿到再鴿兩年的名額。
  • 領先中國天問1號一步,日本火箭成功發射,搭載衛星飛往火星
    據外媒近日報導,阿聯航天局所擁有的&34;號火星探測器7月20日搭乘H-2A運載火箭從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34;號升空後,將飛行近5億公裡,並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軌道。西媒對此評價稱,太空競賽有了新的競爭者,並且這次發射領先了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一步。
  • 太空備忘錄:2020年全球航天
    1、太空快遞誰家強?獵鷹9穩坐第一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全面爆發,2020年入軌發射25次,不僅遠超同年全球其他單一型號火箭,還實現了比自家上一年翻一番——2019年,獵鷹9+獵鷹重型火箭共發射13次。獵鷹9的發射次數佔美國今年全部44次航天發射的57%。2020年獵鷹9的發射中,只有兩次在回收一子級環節出現問題。
  • 點火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奔向太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許,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現在,火箭搭載著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正奔向太空,奔向地火轉移軌道。
  • 2020年首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預計飛行7月後,2021年抵達
    二戰結束冷戰開始,美國與蘇聯的競賽不再局限於各式武器裝備,而是開始轉向太空領域,在此期間發射了大量衛星,可以說,從那時開始,太空爭奪戰已經開始了。現如今,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依舊不曾停止,隨著地球環境逐漸惡化,人們希望尋找一個可以作為移民適居的星球,於是,火星引起人們關注,美國航天局表示,在火星上已經發現有流動水存在過的痕跡,而後,在2019年,美國再次宣布火星曾有過鹽水湖,這樣一來,人們愈發對其產生好奇心,難道,火星真的可以成為第二顆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嗎?
  • NASA對太空發射系統火箭模型進行風洞測試
    北京時間6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太空發射系統(SLS)」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運載火箭,但是該火箭仍然會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助力火星登陸、海上火箭發射!盤點山東省屬高校逐夢太空那些事
    2019年6月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的場景,這次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為我國快速進入太空提供新的發射方式。據魯東大學透露,目前該校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鞏慶濤教授團隊聯合土木工程學院宋克志教授團隊已對海上火箭發射平臺配套設備——移動式火箭調試保溫裝備進行了整體結構動態拉應力測試和故障模擬測試。
  • 中國成功發射大型火箭,火星計劃正式拉開序幕
    日本的H-2A火箭於上周日搭載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美國科學家們合作打造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而NASA的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則將於7月10日搭載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從卡納維爾角發射升空。
  • 2020年七大激動人心的太空任務:中國要進行兩項
    2019 年,太空領域發生的事情讓人眼花繚亂,儘管並不總是好事。然而,即便 2020 年不會更加忙碌,依然有許多事情值得期待。全世界範圍內將會進行一系列的太空任務,涉及登月、火星探測和軌道航行。其中一部分是載人任務,而另一部分只會用到機器人。以下就是值得您在新年中關注的七大太空任務。
  • 2020 | 上半年航天大事記
    時間過的真快,2020年過去一半。這半年,我們目睹過衛星成功入軌,也經歷了火箭發射失敗。人類對於未知、科學、宇宙、自身的探索永無止境,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都是人類進步的養分。生命不止、探索不息。只要一直向前,一時的成或敗都是我們的成績與光輝印記。也正是在航天人不斷的嘗試和突破下,中國的航天夢朝著由大向強的既定目標踱步前行,並成為世界航天領域一顆瑰麗奪目的明珠。
  • 日本凌晨成功發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這是2020年第一個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0日早上5點58分,日本三菱重工的H-2A火箭在日本種子島島宇宙中心順利點火,成功的將阿聯的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TMI)!另外兩個火星探測任務一個是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也是中國首個自主發射的火星探測器,預計在7月23日發射;還有一個是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安排在7月30日發射。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即將發射升空
    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      長徵五號火箭發射任務的指揮官李本奇告訴中央電視臺:「目前對火箭、火星探測器和發射區域的所有技術項目的測試都已經完成,當火箭位於發射區域時,我們的準備工作聚焦於為火箭填充燃料並確保火箭和探測器的良好的最終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