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火星登陸、海上火箭發射!盤點山東省屬高校逐夢太空那些事

2020-08-10 聊聊大學與生活吧

從國產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再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近年來,我國航天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永不停歇!在我國東部沿海的中北段、黃河下遊這片廣袤土地上,有一批山東高校勇立科技創新潮頭、不斷為航天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

「平靜的海面突然微微抖動,天空中逐漸傳來噼裡啪啦的氣壓爆破聲,海天之間一支利箭直插雲霄……」這是2019年6月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的場景,這次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為我國快速進入太空提供新的發射方式。隨著這次實驗的成功,為了推動海上發射高頻化、常態化、系統化,目前我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中國航天港項目已經落戶煙臺,魯東大學與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雙方籤訂「海上航天技術創新中心」共建協議,與各方合作助力航天事業發展。

據魯東大學透露,目前該校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鞏慶濤教授團隊聯合土木工程學院宋克志教授團隊已對海上火箭發射平臺配套設備——移動式火箭調試保溫裝備進行了整體結構動態拉應力測試和故障模擬測試。

測試中,通過設計模擬與現場勘查確定測試位置點,團隊技術人員與現場工人共同確定測試方案,現場使用10T叉車牽引移動式火箭調試保溫裝備恆速水平移動20m,動態測量牽引橫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應力變化和頂部鉸接處應力變化,同時測量移動式火箭調試保溫裝備緊急制動時的應力變化,成功完成現場測試。該次測試為課題後續海上火箭平臺關鍵技術研發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儲備。

「天問一號」著陸段步驟圖

8月2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地火轉移軌道的首次中途修正,目前正離火星越來越近,離地球則越來越遠。而在萬裡之外的青島科技大學自動化與電子工程學院裡,有一群人的心與天問一號始終緊密聯繫在一起,他們期待著半年多後自己的技術幫助天問一號精準登陸火星。作為山東省唯一一所參與火星探測任務的單位,青島科技大學自動化與電子工程學院參與研發了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著陸技術。

由於地球與火星距離達4億公裡,信號從火星傳到地球需要10多分鐘的時間,這意味著探測器需要自主選擇著陸地方進行登陸。而火星大氣環境十分複雜,動力學環境也存在不確知等情況,進行實時高精度導航極為困難。青島科技大學的技術可以讓探測器在著陸段可以利用光學相機獲取火星表面圖像,並提取星表特徵點、隕石坑、山脊、溝壑等作為導航陸標,通過跟蹤這些特徵並結合慣性導航信息,可以對自己的位置、速度、姿態等進行估計,從而完成精確著陸。

據悉,青島科技大學在深空探測技術領域已經進行了近20年的探索,目前團隊還承擔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子課題,開展小行星探測的前期研究工作,努力為今後的小行星探測實現技術方面的突破。

航天是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中,也有不少篇幅提到了航空航天產業,相信隨著「中國航天港」等項目的開展,山東在該領域發展進入快車道,山東各大高校也可以以相關領域為新的學術增長點,做出更大的成績。

相關焦點

  • 胖五發射成功 太空逐夢 VR體驗館航天航空主題引熱議
    胖五發射成功 太空逐夢 VR體驗館航天航空主題引熱議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立項於2006年10月。歷經十年攻關,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遙一首飛,但首秀之旅磕磕絆絆,點火發射多次推遲,不過最終還是成功將實踐十七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哈工程 助力「一箭九星」海上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將9顆衛星同時發射升空,圓滿完成海上發射任務,並首次開展發射平臺的測量工作。哈爾濱工程大學助力此次「一箭九星」海上發射,該校船舶工程學院龐福振教授團隊參與完成此次開展的海上發射平臺振動、衝擊噪聲、應力等基礎數據測量任務,獲得發射平臺海上發射全過程動力響應數據,有力地保障了海上發射安全。
  • 「天問一號」任務新進展,登陸火星將採用反射火箭方式
    由此可見,登陸是探尋火星最困難的一步。所以我還是堅持我原來提出的觀點:如果這次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計劃成功登陸火星,中國必然在太空科技探索方面,穩坐全球第二把交椅。下面,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探測器登陸火星的那些事兒。
  • 盤點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但對於經歷了「超級發射」模式的中國航天而言,這只是累累碩果的其中之一。2020年即將結束,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令人振奮的瞬間吧。年度發射次數屈居全球亞軍按計劃,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將於當地時間12月29日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發射場升空,將一顆法國軍用衛星送入軌道。這次發射同時也標誌著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活動的全部結束。
  • 太空電梯替代火箭?遊覽太空不再是夢,還需要多久?
    當人類的腳步踏進太空之後註定會與太空結下不解之緣,太空的浩瀚人類想像不到,但是地球在太空中十分渺小,猶如一粒塵埃,但是目前只有成功飛向太空的太空人才真正見過地球的全貌,那何時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去太空觀光遊覽呢?
  • 張楠:不斷逐夢,再次助力嫦娥奔月
    記者了解到,有一位當年嫦娥一號任務的參試人員,時隔十三年後,用同樣的熱血,再次助力嫦娥五號騰飛。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文昌航天發射場科技工作者張楠的故事。張楠正在討論嫦娥五號任務測試細節2005年6月,張楠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後背上行囊,懷揣著航天夢走進大涼山,開啟了在山溝裡逐夢航天的青春歲月
  • SpaceX海上回收火箭 廉價太空時代越來越近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4時52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在大西洋上回收獵鷹9號一級火箭,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海上實現火箭回收,意義重大。
  • 中國成功發射大型火箭,火星計劃正式拉開序幕
    肩負著中國首個登陸火星使命的大型運載火箭抵達發射臺,已經於周四發射。此次的火星登陸計劃是一個極有野心的嘗試,它將在火星的軌道上放置一個軌道航行器,並在地面放置一個機器探測器。來源:新華社 中國的天問一號計劃是本月將要發射往火星的三個航天探測器中的第二個。選擇在本月發射火星探測器是因為火星在本月將會公轉至發射的最佳位置。這樣的發射機會每26個月只有一次。
  • 逐夢太空 那些助力「嫦娥五號」奔月的湖南伢子們
    2016年,碩士畢業的劉延來到這裡,開始了他逐夢航天的求索之路。他從光學設備的數據交互崗位幹起,平日加班加點刻苦,短短數月,不僅精通了本職崗位,還主動要求換崗實踐,很快便做到對整個設備都基本融會貫通,圓滿完成數次首區和高密度航區測控保障。短短兩年時間,他的能力便得到上級充分認可,任命為該設備的負責人。
  • 盤點那些為「嫦五」升天出力的高校
    今天,老馬主要想和您一起,盤點一下,那些為了「嫦五」默默奉獻的高校。2、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長五」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嫦五」成功發射北京化工大學三位校友胡紹華、馮振華和劉青烽為「嫦五」成功發射做出了貢獻。
  • 朝火箭再發射 世界火箭發射基地大盤點
    自從朝鮮2012年3月16日宣布衛星發射計劃後,朝鮮的火箭發射地引來目光無數,2012年12月11日,朝鮮宣布即將發射光明星三號第二號,西海衛星發射場再次成為全世界的焦點,下面隨小編一起盤點全世界著名的火箭發射地吧。
  • 第五處火箭發射地,首個海上發射母港為何選擇海陽?
    去年山東省海陽市歡迎長十一海上發射固體運載火箭發射試驗隊勝利歸來,艙門外面正下著毛毛細雨在這次發射任務中,首次實現了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海上發射常態化的大幕也就此拉開。「東方航天港將逐步形成以海上發射帶動商業航天集聚發展的優勢。」山東省副省長凌文表示。4月22日,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產業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海陽市落下帷幕,共有10個航天類項目集中簽約。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回答了
    而隨著陸上發射的不斷成熟,我國海上發射技術也開始布局。海上發射,其實是出於以下幾點考慮:第一,提升火箭運載能力。一般來講,海上發射平臺更接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火箭能夠充分利用赤道上地球自轉的附加速度,從而節省燃料,運載能力則會得到提升。第二,提升火箭發射安全性。
  • 我國為何要登陸火星?解密我國「火星登陸計劃」:520天往返,發射人類最大探測器!
    我國為何要登陸火星?解密我國「火星登陸計劃」:520天往返,發射人類最大探測器!
  • 小火箭 | 那些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的裡程碑
    今天(2019年4月24日)是中國第4個航天日,同時也是全球熱愛太空探索的人聚在一起,回顧過往和暢想未來的好機會。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40多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巨大的發展。
  • 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天問一號的發射,陝西這所高校功不可沒
    10月28日,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標定了25N發動機的實際性能。而在天問一號順利奔向火星的背後,高校的科研力量功不可沒,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就是其中的重要參與者。
  • 2020年太空大事記:火箭發射,流星雨,火星
    在太空科學領域取得了成就,其中包括發射了三個火星任務,這是SpaceX Starship SN5原型機的第一跳在全球範圍內,以及。SpaceX和NASA的乘員演示任務將太空人帶到了國際空間站,這是商業公司第一次這樣做。天文學家用來自宇宙另一邊的奇怪信號解決了宇宙遺失物的問題。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NASA太空專家詳解要點
    中國在月球為嫦娥和玉兔蓋了廣寒宮,也想把紅色的火星和關雲長的赤兔馬掛鈎。中國的「嫦娥」和「玉兔」已成功登陸月球,當然下一步,就是要去拜訪火星。火星遠在天邊,登陸月球和登陸火星所需的太空科技,有質上的差異。去火星第一件所需的神器就是一枚大推力的火箭。中國在經濟起飛前的1986年就已經開始籌劃這枚大型火箭的前期論證和攻關工作,前後經歷了20年艱難的研發,終能在2006年10月上馬開始製造這枚火箭。
  • 下一站火星!阿聯希望號發射升空,2020 火星探測大幕拉開
    火星上的「氣象衛星」自 1960 年 10 月 10 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史上首枚探測器以來,利用探測器探索火星似乎已經貫穿了整個人類航天史。顧名思義,火星探測器就是用來探測火星的人造太空飛行器。不論是掠過火星的太空船、繞火星運行的人造衛星 、登陸火星表面的著陸器、在火星表面行駛的漫遊車,還是未來或將出現的載人火星飛船,都是火星探測器。
  • 火星將迎中國來客!"夢之藍M6+"助力中國航天邁向火星
    &34;7月23日,隨著一聲巨響,&34;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也是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34;邀請了60位嘉賓親臨現場,共同見證了中國航天的這一歷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