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任務新進展,登陸火星將採用反射火箭方式

2020-08-26 李博士的宇宙觀

在之前的內容中,我曾推測中國將會以一種相對省錢的氣囊降落方式登陸火星,但從目前我獲知的消息看,中國不用氣囊,而會以海盜號的反射火箭軟著陸方式來完成這次任務。


總的來講,無論是歐洲部分國家、前蘇聯、日本、印度,都參加過火星探測,但截至目前,登陸成功的僅有美國。歐洲部分國家、前蘇聯的宇宙飛船都曾到達過火星,但皆未曾完全成功登陸,在火星上操作。


由此可見,登陸是探尋火星最困難的一步。所以我還是堅持我原來提出的觀點:如果這次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計劃成功登陸火星,中國必然在太空科技探索方面,穩坐全球第二把交椅。


下面,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探測器登陸火星的那些事兒。


登陸的前期準備


經過前段時間關於火星的介紹,大家應當已經有一些概念了,比如探測器發射需在「衝」位置到來前的100天,並且要以脫離地球速度11.2km/s發射,之後,探測器將以41km/s的速度(探測器11.2km/s加上地球的公轉速度30km/s)離開地球,沿著霍曼軌道飛向火星,並在過程中逐漸減速,抵達火星時,速度略超過30km/s(地球公轉速度)。


經8個多月的時間(255天),宇宙飛船將與火星會合,此時宇宙飛船速度不能高於29km/s(自身24km/s加火星5km/s速度),而此時宇宙飛船速度應在30km/s以上,宇宙飛船即需要剎車。



之後宇宙飛船將與通訊衛星分離,將通訊衛星留在火星軌道。衛星經過長時間橢圓軌道運行後,最終以火星大氣減速方式,以圓形軌道運行(點擊查看衛星運行軌道)。


分離以後,太空飛船即需要進行火星登陸任務。此時,太空飛船距離火星表面應有約5000千米的距離,向火星墜落而去。


宇宙飛船的登陸過程


宇宙飛船登陸火星,需先以反射火箭將速度降至與火星的相對速度約4km/s,好讓火星的重力場抓住。這一過程需要約20多分鐘,然後就開始向火星的大氣方向墜落。


火星大氣在距離火星表面約300千米的高度,飛船需要以與火星大氣呈12°至14°的角度,穿入火星大氣層。從宇宙飛船與衛星分離向火星墜落開始,至火星觸碰大氣的時間,大約要2個半小時。


宇宙飛船呈錐形,前部分是部分球面形狀的熱殼,抗高溫,以抵禦與大氣摩擦過程產生的熱量。尾部則是一個呈錐形的保護殼,熱殼和保護殼形成的空間裡面是所有需要登陸火星的科學儀器。


宇宙飛船在進入火星大氣後,因高速摩擦產生高溫,將在熊熊烈火中耗時7、8分鐘,才能穿越火星大氣的黑障區(即飛船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絡的區域)。目前,所有登陸火星的方式方法,均需經過此階段。


之後,就要分成三種登陸火星的方式。一是火星探路者號1996年的氣囊登陸方式,二是海盜號1976年的反射火箭登陸方式,三是好奇號2012年登陸的方式。


三種登陸火星的方式


宇宙飛船跨過黑障區後,速度相較之前會慢下來。


第一種登陸方式,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是通過氣囊登陸,也就是我們提到的「不倒翁」式登陸。宇宙飛船後方會在6千米高度彈出一個大型降落傘(直徑可達10米至20米之間),宇宙飛船的速度會隨著變緩,經過10秒鐘左右,會將宇宙飛船的熱殼丟掉。


之後降落傘的速度越來越慢,最後到距離火星1600米時,將會有一條繩子帶著氣囊出來,裡面包著需要使用的儀器。氣囊將與降落傘一起減速降落,最後到達火星地表20米時,氣囊將與降落傘分離,墜下到火星地表,以氣囊抗震,開始在火星地表彈跳減速。



彈跳約15次左右,氣囊穩定降落在火星上,氣囊的氣就會釋放出來,並放出裡面的實驗儀器,即為成功登陸。這種方式成本低,但降落的精確度不高。


第二種登陸方式,即是海盜號的登陸方式。前期步驟均一樣,當穿透火星大氣後,下一步仍然是宇宙飛船的降落傘彈出,丟掉熱殼。


而後,登陸火星的儀器,需要將儀器的「腳」張開,這個過程需要20秒左右。當儀器準備完畢後,降落傘將在離地表1600米高度與宇宙飛船分離,分離後瞬時宇宙飛船點燃反射火箭,通過減速火箭剎車,最終使儀器依靠它的三隻腳著陸。由於這種方式需要反射火箭助力,因此將花費更多燃料,但降落的精度較高。



第三種登陸方式,前期步驟均一樣,與反射火箭方式類似,但其放出的是反射火箭的吊車,將宇宙飛船內的好奇號吊起來,緩緩的放到火星上,最後反射火箭吊車的繩子會與好奇號分離,與反射火箭一起飛離降落現場。這種方式的降落最精確,花費也最高,可能要花10億至20億美金!




中國這次送出的應是一個漫遊小車,因此整體儀器的重量不大,由此看,通過海盜號的登陸方式,也不會耗費特別高的燃料。


不過,小車無法攜帶反射火箭,所以中國將小車放在登陸器上,以登陸器承載反射火箭,完成登陸。當登陸器登陸火星,漫遊小車即可打開太陽能電池,展開探測。


具體登陸結果,2021年初才能揭曉。

相關焦點

  • 我國天問一號的任務是什麼?為何火星登陸被稱為恐怖的7分鐘
    截至到國慶佳節,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運行超70天,也迎來了在太空中的第一個中秋節日,從7月23日,天問一號搭載著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正式升空,根據9月20日的數據,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經達到1.6億公裡,在離地球約1990萬千米的地方。
  • 中天火箭:助力「天問一號」登陸火星 軍民融合保障服務民生
    7月16日,陝西中天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發上市獲得通過,將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掀開了公司發展的新篇章。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開啟了我國深空探索的裡程碑。預計2021年2月末,「天問一號」將進入火星環繞軌道,伺機著陸火星,而在那一刻,將有中天火箭為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貢獻的一份榮耀!
  • 中國人的火星夢——「天問一號」的三大任務,到達、環繞、登陸
    自「天問一號」面向外界「亮相」後,引起廣大群眾的無限遐想,它如何到達火星?如何繞火星軌道飛行?在火星上做些什麼?對中國、對世界有什麼樣的意義?最近幾期內容,李博士將為大家詳細解答。在講今天的內容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往期的內容。
  • 熱點|前NASA科學家解析中國「天問一號」及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2019年初,「胖五」進展順利,1月11日,中國在堅實的火星火箭基礎上,正式向世界宣布,「火星,我來了!」中國決定於2020年火星發射窗口開放時期中的7月23日 (下表為火星「衝」的日期和此時地-火距離),用「胖五」載著「天問一號」,首途火星。
  • 「天問一號」將這樣「跳」上火星
    荔枝科技專稿 記者/王晟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整裝待發。它即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開展中國首次「探火」之旅。「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整流罩內,就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圖源:國家航天局
  • 「天問一號」將這樣「跳」上火星
    荔枝科技專稿 記者/王晟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整裝待發。它即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開展中國首次「探火」之旅。由於地球和火星距離遙遠,信號往返的要數十分鐘,所以難度極大的火星著陸,需要設計精妙的著陸方式。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即將發射升空
    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火箭預計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球-火星轉移軌道,這也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天問一號是雄心勃勃的,計劃一次性在任務中完成繞軌飛行,著陸和探測,並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獲取科學探測數據。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第一個自主火星任務「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向著火星出發
    緊接著阿聯的「希望號」火星任務之後,2020 發射窗口的第二個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在今天稍早由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由長徵五號火箭運載升空了。天問一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的火星任務,也是第一個離開地球的探測器。
  • 天問一號將破四大關!中阿美三國同期登陸火星,該怎麼劃分地盤?
    隨著一聲巨響從我國南海文昌發射場傳來,中國首顆、代號為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由現今國內最大推力重載火箭長徵五號搭載升天。由於每隔兩年零兩個月就是地球探測火星的最佳時期,中國天問、阿聯希望號和美國毅力號準備在同一時期秀秀肌肉。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這是今年夏季窗口期全球三次火星任務的第二次火箭發射。幾天前,阿聯製造的希望號軌道飛行器從日本發射升空。每26個月左右,地球與火星的會達到最近距離,火星任務便會利用這一短暫的窗口進行火箭發射。此外,第三項火星任務,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定於下周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中國選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點
    中國顯然已經在2021年2月飛船抵達「紅色星球」之前為其「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選擇了一個主要的著陸點。 流動站將降落在巨大的撞擊盆烏託邦平原內部。在由7月23日的「長徵3月5日」火箭發射之後,由軌道飛行器和著陸器二人飛行器組成的「天問1號」目前正前往火星。任務組成員已經對其科學儀器進行了測試。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NASA太空專家詳解要點
    7月23日12時41分,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於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實現「繞」、「落」、「巡」三大任務,預計抵達火星軌道時間為2021年2月11日,著陸器登陸時間為2021年4月23日。除了期盼「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並探測火星地質、大氣、磁場等信息,本次任務若成功運行也能為2030年中國火星雙程取樣任務積累寶貴的經驗。
  • 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任務擁有國際夥伴的推動
    央視報導,儘管今年冠狀病毒大流行,該團隊仍在積極調整人員分配,協調測控網絡並制定不同站點的切換方案,以滿足火星探測器的需求。該中心還將採用飛行和控制系統的新軟體和硬體,以確保中國國產硬體系統的正確性能。
  • 護送「天問一號」飛往火星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實時數據和監視判斷,「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正式開啟,該中心將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
  • 「天問一號」肩負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挑戰歐美未完成的火星任務
    屈原在2000多年前寫了一首詩《天問》,詩的前半部分充滿了中國古人對日月星辰、陰陽變化等自然現象的好奇和探索精神。直到2020年7月的一天,屈原的天問終於穿越歷史銘刻在火箭上了。我們中國人終於有能力去探索那顆神秘的螢惑,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會感到振奮的事情。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天問一號」任務)。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就在剛剛,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在椰林深處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四 1000 多噸的推力下,以十幾分鐘翻越 220 多座珠穆朗姆峰的速度,衝破大氣層,奔向距離地球超過 6000 萬公裡的紅色星球。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我國將擇機實施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發射任務。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天問一號的名字,來自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先生的詩歌集《楚辭》中的名篇《天問》。以前文學家木心先生講說,屈原的《楚辭》能和西方交響樂——華格納、勃拉姆斯、西貝柳斯、法朗克——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