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火箭:助力「天問一號」登陸火星 軍民融合保障服務民生

2020-08-10 機會寶

7月16日,陝西中天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發上市獲得通過,將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掀開了公司發展的新篇章。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開啟了我國深空探索的裡程碑。

預計2021年2月末,「天問一號」將進入火星環繞軌道,伺機著陸火星,而在那一刻,將有中天火箭為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貢獻的一份榮耀!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探空火箭 承擔火星探測關鍵試驗

此次火星探測的著陸與以往的地球返回式衛星和載人航天工程採用的降落傘截然不同。火星降落傘需要通過大量的火箭彈高空開傘試驗,模擬火星環境,確保萬無一失。

控股股東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的中天火箭研製的某型號探空火箭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負責火星探測項目的關鍵試驗——火星降落傘高空開傘試驗。在超音速低密度條件下驗證火星降落傘的減速性能。

此外,該型號探空火箭可將衛星導航或雷達模式探空儀送入要求高度的高空,對大氣溫度、密度、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進行原位探測,並對電離層、地磁場、宇宙線、太陽紫外線、X射線等多種物理現象進行回傳,收集大氣成分、密度等參數,達到模擬火星環境的效果,為設計適合火星大氣環境的降落傘提供第一手資料。

目前,中天火箭已成為國內擁有探空火箭型譜最全、產品應用最多、技術水平最先進的企業,產品先後服務於海洋探測、水資源保護、國家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項目「子午工程」等多個重大氣象保障和演示驗證項目,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奠定了公司在國內探空火箭行業的領先地位。

天雷二號 多平臺兼容拓展軍品市場

在軍品的研製中,公司抓住無人機技術在現代化作戰中對打擊目標的精準化要求不斷提高的機遇,獨闢蹊徑,選擇在20公斤以下、搭載平臺為無人機的彈體為主攻方向。

2013年天雷二號制導火箭項目立項,經過6年的研製, 2018年該項目走完了研製的全流程,成功交付外方客戶使用。

作為航天四院的第一個小彈總體,其採用高精度雷射制導,可利用直升機和無人機多平臺發射,實現對目標定點清除式的精準打擊,是國內首個20kg級以下制導武器系統。

前不久,該型號制導火箭在西北某試驗基地成功完成某平臺的系統聯試和飛行靶試,標誌著該型號制導火箭在多平臺兼容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為中天火箭拓展更廣闊的軍品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人影火箭 服務氣象保障民生

在中天火箭的產品 「三箭客」中,人影火箭是公司的主營產品之一。從6人起步開始研製,發展到現在佔據人影市場的50%左右的份額,在研發、生產、銷售的全流程裡,堅決貫徹安全生產、創新創效、嚴控質量,實現了人影火箭年產量、年銷售額的大幅增長。

在實現經濟效益高速高質增長的同時,公司在保障民生和造福社會方面不斷貢獻中天力量。奧運會開幕式、G20峰會、南京青奧會等國家重大活動保障方面,公司人影產品積極參與氣象保障。抗擊廣西大旱、狙擊貴陽冰雹、守護青海三江源和祁連山水資源、撲滅四川涼山火災……處處可見中天火箭的人影產品在防災減災、水土保持、生態修複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在此基礎上,中天火箭主動謀劃、提前布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不斷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壯大公司的國際業務規模,逐步建立起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國際化發展體制機制。

古有七劍下天山,今有三「箭」出藍關。身處於秦嶺腳下的中天火箭志向高遠,不斷創新發展,在探空、制導、增雨防雹火箭等系列化小型固體火箭業務方面取得長足發展。有理由確信,隨著公司IPO登陸資本市場,在新的高度必將創造新的輝煌。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將破四大關!中阿美三國同期登陸火星,該怎麼劃分地盤?
    隨著一聲巨響從我國南海文昌發射場傳來,中國首顆、代號為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由現今國內最大推力重載火箭長徵五號搭載升天。由於每隔兩年零兩個月就是地球探測火星的最佳時期,中國天問、阿聯希望號和美國毅力號準備在同一時期秀秀肌肉。
  • 「天問一號」任務新進展,登陸火星將採用反射火箭方式
    在之前的內容中,我曾推測中國將會以一種相對省錢的氣囊降落方式登陸火星,但從目前我獲知的消息看,中國不用氣囊,而會以海盜號的反射火箭軟著陸方式來完成這次任務。總的來講,無論是歐洲部分國家、前蘇聯、日本、印度,都參加過火星探測,但截至目前,登陸成功的僅有美國。歐洲部分國家、前蘇聯的宇宙飛船都曾到達過火星,但皆未曾完全成功登陸,在火星上操作。
  • 護送「天問一號」飛往火星
    本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實時數據和監視判斷,「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正式開啟,該中心將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 鹹陽這家企業功不可沒!
    7月27日,「天問一號」成功獲取了地月合影,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實現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目標!此次「天問一號」任務中,火星車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工作90多天,並將億萬公裡外的見聞傳回地球,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那麼「天問一號」環遊太空跟鹹陽高新區有什麼關係呢?
  •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中國選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點
    中國顯然已經在2021年2月飛船抵達「紅色星球」之前為其「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選擇了一個主要的著陸點。 流動站將降落在巨大的撞擊盆烏託邦平原內部。在由7月23日的「長徵3月5日」火箭發射之後,由軌道飛行器和著陸器二人飛行器組成的「天問1號」目前正前往火星。任務組成員已經對其科學儀器進行了測試。
  • 助力火星登陸、海上火箭發射!盤點山東省屬高校逐夢太空那些事
    從國產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再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近年來,我國航天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永不停歇!在我國東部沿海的中北段、黃河下遊這片廣袤土地上,有一批山東高校勇立科技創新潮頭、不斷為航天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 我國天問一號的任務是什麼?為何火星登陸被稱為恐怖的7分鐘
    截至到國慶佳節,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運行超70天,也迎來了在太空中的第一個中秋節日,從7月23日,天問一號搭載著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正式升空,根據9月20日的數據,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經達到1.6億公裡,在離地球約1990萬千米的地方。
  • 熱點|前NASA科學家解析中國「天問一號」及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2019年初,「胖五」進展順利,1月11日,中國在堅實的火星火箭基礎上,正式向世界宣布,「火星,我來了!」中國決定於2020年火星發射窗口開放時期中的7月23日 (下表為火星「衝」的日期和此時地-火距離),用「胖五」載著「天問一號」,首途火星。
  • 「天問一號」拍了拍「火星」:中國來了!陝西動力助力問天
    但駕長徵御天問,夢啟九州探穹宇!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如果這三個任務都成功發射,它們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其中天問一號計劃進入橢圓軌道2至3個月,然後嘗試在行星表面著陸。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曾作為第一次火星任務,通過俄羅斯火箭發射,但是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無法逃脫地球的引力,太空飛行器最終在大氣層中燒毀。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 美國毅力號成功發射,為何它能比中國天問一號提前3個月登陸火星
    一旦錯過火星發射窗口,那麼就要等待下一次機會了。 而在今年的窗口期,阿聯的「希望號」率先出發,中國「天問一號」緊隨其後,美國的「毅力號」則趕上了窗口期尾巴。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罕見的三個國家都是開啟火星探測任務。
  • 美國毅力號成功發射,為何它能比中國天問一號提前3個月登陸火星
    」晚發射,但是「毅力號」卻要比「天問一號」早3個月登陸火星,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其中8次火星登陸任務全部成功,迄今為止,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有8個:海盜一號、海盜二號、探路者、機遇號、勇氣號、鳳凰號、好奇號、洞察號,均為美國研製。
  • 益陽:七彩暑假2020"火星年"天問一號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特約記者 曹國軍 通訊員 張紅豔)地球與火星的這個會合周期是 26 個月,每 26 個月會出現一次&34;的火星探測發射窗口期,2020 年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最佳時機,如果錯過這種情況直到 2022 年才會再次出現。已經公布了四大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分別是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阿聯希望號(由日本 H-2A 火箭發射),以及歐盟及俄羅斯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 中國電信新疆公司通信保障助力「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來源:通信信息報本報訊(特約記者 孫燕 翟博純)近期,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北京天文臺密雲觀測站、新疆天文臺南山觀測站、
  • 天問一號先發射,為何比美國晚3個月登陸火星?中美差距就在這裡
    但在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正在前往火星的路上,現在路途已經過半,只要再過2個月,天問一號即將泊入火星軌道,預計將在5月份登陸火星!其實不是,當年咱還沒有飛向火星的火箭時代,曾經和俄羅斯合作過一個「螢火一號」的火星探測器,原本打算在搭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
  • 「天問一號」升空「洛陽創新」助力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王雪娜 通訊員 張雲眾 劉攀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胖五」再出徵「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未來經過約7個月的在軌運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著陸火星,一次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總部位於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和「天問一號」探測器,研製交付了78臺各型發動機。可以說,始於地面發射,終於精準著陸,液體動力的貢獻將貫穿全程。
  • 中國人的火星夢——「天問一號」的三大任務,到達、環繞、登陸
    自「天問一號」面向外界「亮相」後,引起廣大群眾的無限遐想,它如何到達火星?如何繞火星軌道飛行?在火星上做些什麼?對中國、對世界有什麼樣的意義?最近幾期內容,李博士將為大家詳細解答。在講今天的內容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往期的內容。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