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王雪娜 通訊員 張雲眾 劉攀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天問一號」成功升空的背後,有洛陽科技創新的精準助力。其中,由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研製生產的推進劑起到了重要作用,天線設備的方位軸承均由洛陽軸承研究所有限公司重型軸承事業部開發研製。
黎明院推進劑助力「天問一號」升空
據黎明院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在本次「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中,黎明院研製生產的某推進劑主要用於探測器變軌和姿態調整控制等方面。
黎明院提供的某液體推進劑,具有高空性能好,安全可靠等優點,利用其催化分解產生的氣體推力控制衛星姿態,可使探測器沿著預定軌道運行。對探測器的變軌和姿態調整控制,對探測器與火箭上面級分離後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揮重要作用。
據悉,黎明院從組建開始,一直承擔著國家液體化學推進劑和固體化學推進劑原材料的研製生產任務,研究開發的一系列液體推進劑、固體推進劑原材料以及其它軍工配套材料,廣泛應用於多種型號武器,以及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測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航天航空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軸研所成功配套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地火轉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佳木斯深空站為其提供全程測控支持。
火星探測器最遠探測距離近4億公裡,地火轉移時間近7個月,對測控通信系統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實施地火轉移期間,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將正式投入使用。
深空天線組陣由4個35米口徑天線組成,天線設備的方位軸承均由洛陽軸承研究所有限公司重型軸承事業部開發研製,軸承尺寸接近6米,工況要求惡劣,需能夠在寒冷、潮溼、腐蝕、高溫等各種複雜環境條件下運行,且須具有高精度,負遊隙,較低的啟動摩擦力矩和良好的剛度。
隨著,國內深空天線組陣後續的陸續建設,洛陽軸承研究所有限公司還將繼續發揮自身特種轉盤軸承方面研製實力,助力我國深空探測能力不斷躍升。
編輯:沈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