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處火箭發射地,首個海上發射母港為何選擇海陽?

2020-09-17 海陽發布

去年山東省海陽市歡迎長十一海上發射固體運載火箭發射試驗隊勝利歸來,艙門外面正下著毛毛細雨。

長十一火箭數據判讀崗位的劉亞光和同行的試驗隊剛出來,就被人潮和鮮花包圍,鑼鼓喧天的熱鬧氣氛中,夾道兩邊的人突然開始扭起了大秧歌。

作為地道的南方人,劉亞光第一次在海邊看到紅紅火火的舞動,在剎那間的恍惚中滿是驚訝,繼而便被撲面而來的熱情擊中。

當下,素有黃海之畔「明珠」之稱的海陽市擁有了一個新名字:東方航天港。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

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起飛現場

9月15日,長十一火箭再次從大海飛向太空,成功完成了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應用性發射。

在這次發射任務中,首次實現了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海上發射常態化的大幕也就此拉開。

2020年9月15日

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鄭恩紅 攝)

「巨大變化在此刻還不能完全顯現出來,我相信隨著東方航天港項目的落地,長十一火箭的生產能力提升、發射次數增多,效益會有明顯提升,高質量海上發射指日可待。」長十一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表示。

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發射場

海陽市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隸屬煙臺市。坐落於此的東方航天港是按照航天研發、製造、發射一體化思路建設的航天產業集群,既是固體運載火箭的生產基地,也是航天發射星箭準備的技術中心。

海陽市風景

據悉,東方航天港按照「三步走」進行建設:

第一步具備火箭總裝條件;

第二步實現固體火箭與液體火箭研產及發射的突破;

第三步實現近海和遠海發射的不斷突破。

發射能力建設是東方航天港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建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和建設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技術中心。

長十一出海前起豎測試(史嘯 攝)

其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服務港的建設主要針對火箭技術準備、星箭對接、碼頭合練、遠控測發、測控通信、出海轉運等功能模塊,目標是建設成為全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

「東方航天港將逐步形成以海上發射帶動商業航天集聚發展的優勢。」山東省副省長凌文表示。4月22日,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產業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海陽市落下帷幕,共有10個航天類項目集中簽約。

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

「一發火箭打出去,可以拉一發再打,在有任務需求的情況下,一個月可實現10次發射。」金鑫向記者透露,預計未來東方航天港能夠年產20發火箭,這不僅能夠滿足海上發射,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把東方航天港製造的火箭運輸到別的發射場進行發射。

順著他的手指過去的正北方是名叫垛山的小山包,那裡正在建設的廠房就是未來能夠實現年產20枚固體火箭的生產製造廠房。

該廠房還將承擔整個海上發射的技術中心,具備火箭的總裝測試區、衛星的測試區、星箭對接區,衛星加注等整套功能。遇到惡劣天氣或在測試當中發現問題等緊急情況,廠房可以停放火箭,把整流罩打開進行星箭檢查。

檢查測試(史嘯 攝)

記者從海陽市委辦公室了解到,目前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港上貯存保障和維修廠房已交付長十一火箭發射使用。

據悉,長十一火箭在北京完成部段級總裝後,由公路運輸抵達海陽港,在新廠房裡完成了火箭部段對接、整流罩對接、測試等工作。

而在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發射任務中,由於海陽港沒有火箭專用的總裝測試廠房,只能將火箭與衛星在北京總裝廠對接好之後整體採用「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的方式,運輸到海陽港碼頭。

按照計劃,後續長十一火箭箭上產品將直接在海陽總裝廠齊套,總裝、測試就地完成後,在較短時間內就可完成發射,全新的流程將進一步縮短發射準備時間,提高火箭快速響應能力。

穿梭在東方航天港,到處都是一派火熱的場景,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吊車上的橙色油漆在藍色海洋的背景下格外醒目。海風吹拂的夜色中,一座座建築物拔地而起,靜謐海面上,一艘艘輪船正等待新的出發。

作為商業航天領域的先行者,長十一火箭這支「快響利劍」從這裡飛向太空。「在商業航天中,效率和效益才是本質。」金鑫一語中的。

出海前起豎測試(史嘯 攝)

來源:中國航天報

目前7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山東海陽成我國第5處火箭發射地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既能生產製造又能發射,山東海陽成我國第5處火箭發射地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消息,12月2日,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儀式在山東省海陽市舉行。海陽市將成為我國繼酒泉、太原、西昌、文昌之後的第5處火箭發射地,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與海陽市將共建「東方航天港」。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簡稱「航天一院」)指定唯一的商業航天平臺公司。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的落地標誌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固體運載火箭生產保障能力有了新的著力點。
  • 一箭九星成功發射後,中國首個空天母港啟動建設
    據央視軍事9月16日報導,隨著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在黃海海域,實現了一箭九星海上發射的壯舉,這可以說是十分振奮人心。與此同時,中國的首個海上航天發射母港,也開始了迎來了緊鑼密鼓的建設。這對於中國航天來說,如同雙喜臨門。
  • 從火箭製造到衛星應用!海陽打造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2019年6月,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為母港,成功實現我國首次海上航天發射。今年9月,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實施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初步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
  • 一箭九星 海上發射 煙臺海陽港衍生海射產業鏈
    海上發射火箭,母港選擇海陽港,具備天時地利條件。從地理位置看,海陽港地理位置優越,可滿足小傾角、太陽同步軌道等多種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從產業配套看,優勢同樣明顯,區域範圍內有煙臺513所,青島41所,煙臺宇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優勢配套企業,具備提供發射火箭的相關配套服務能力。如此優越的條件,為煙臺蓄力發展航天產業打下了基礎。
  • 海陽這座城市與火箭「結緣」的這些事兒
    說到中國的衛星發射基地,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大衛星發射中心,分別是始建於1958年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70年的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的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及始建於2009年的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那你知道中國建設的首個海上火箭發射母港在哪裡嗎?全國唯一一個既能組裝火箭又能發射火箭的基地又在哪裡呢?
  • 海上奔星辰!海陽港衍生海射產業鏈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黃海海域成功實施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採用「一箭九星」的發射方式將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海陽港作為海上發射出海母港,繼去年為長徵十一號火箭海上發射成功實施保障後,再次為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應用發射執行保障任務,並首次實現火箭在發射母港組裝。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回答了
    那麼,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呢?為什麼選擇海上發射?第二,提升火箭發射安全性。火箭升空一段時間後助推器等「殘骸」會掉落,最壞的情況是發射失敗火箭墜落,而海上發射平臺周圍人口稀少,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安全。第三,增加靈活機動性。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這是飛船和火箭的未來
    誒等等,這發射臺,怎麼感覺在海上?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那麼,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呢?為什麼選擇海上發射?
  • 固體火箭「海陽造」 串起商業火箭產業鏈
    那一天,CZ-11固體運載火箭依託海陽港作為發射母港,以一箭七星方式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從那之後,一發火箭打出一個航天港——發射任務成功後,山東省、煙臺市有關部門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專題報告,希望加強地方政府與航天科技集團戰略合作,充分依託煙臺的區位優勢和工業基礎,發揮火箭院技術、資源優勢和帶動作用,以海陽為主要承載,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旨在立足航天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帶動產城融合,建設世界一流的海上發射航天產業新城。不久,山東省就將該項目列為省重大工程。
  • 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升空!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
    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為母港,成功實現我國首次海上衛星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海陽成為我國第五處火箭發射地。海陽市以敏銳的眼光,準確把握這一重大歷史性機遇,在山東省和煙臺市的大力推動下,高標準加速啟動「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以此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趕超跨越高質量發展。
  • 海陽東方航天港:開啟中國火箭商業化時代
    12月2日,位於海陽的東方航天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內,一場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的籤約,拉開了「海陽製造」火箭的帷幕。基地布局星箭一體的智能化總裝測試廠以及整箭貯存、火工品裝配檢測廠房等設施,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火箭生產能力。這也意味著,已成為火箭生產製造及發射「雙料基地」。
  • 海陽「東方航天港」順勢而興!
    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相對於陸地發射,海上發射可以靈活選擇發射點、飛行殘骸落區,有著更高的安全性。」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告訴記者,在海上實現太陽同步軌道成功發射後,便可將該發射點固定,對後期發射帶來便利,「這也會極大增加海上發射任務量」。「去年6月5日的首次海上發射,更多是技術實驗的性質,主要目標是關鍵技術攻關、技術流程的演練和管理模式的探索。
  • 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出廠 將運至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執行發射任務
    「遙九」火箭的組裝成功,標誌著海陽已經具備獨立組裝火箭的條件,為海陽東方航天港下一步的規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早上七點,長徵11號遙九火箭正式從海陽出發,運送至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執行發射任務。據了解,「遙九」火箭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固體火箭第一次在海陽進行總裝、測試。從9月中旬開始,總裝火箭花費約25天時間,1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測試。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落戶山東海陽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濟南12月2日電(記者張武嶽、胡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所屬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2日與山東煙臺海陽市進行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雙方還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項目。
  • 海陽全力做好東方航天港發射任務保障工作
    >膠東在線9月14日訊(通訊員 王朋祥 劉作華 姜琳) 去年,以海陽港為母港,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市搶抓機遇,全力做好東方航天港發射保障工作,初步探索了海上發射常態化保障工作的標準、流程和機制,有效保障了此次CZ-11 HY2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常態化海上發射,是建設東方航天港的前提和基礎。海陽按照「安全第一、保障有力、服務優良」的要求,切實服務保障好今年的發射任務。
  • 一箭攜九星海上升太空 為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東方航天港」順勢而興
    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相對於陸地發射,海上發射可以靈活選擇發射點、飛行殘骸落區,有著更高的安全性。」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告訴記者,在海上實現太陽同步軌道成功發射後,便可將該發射點固定,對後期發射帶來便利,「這也會極大增加海上發射任務量」。
  • 2020海陽這一年丨③東方航天港圓海陽人的「航天夢」!
    自2019年6月5日CZ-11固體運載火箭依託海陽港作為發射母港,以一箭七星方式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後,從此,海陽與航空航天事業結下不解之緣,一座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的「東方航天港」拔地而起,「問天」「逐夢」「火箭製造」「商業衛星」成為2020海陽高質量發展徵程上的「年度熱詞」。
  • 我國以海上一箭九星方式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
    2020年9月15日9時23分,我國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完成第二次海上發射(首次商業海上發射),「一箭九星」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海上衛星發射平臺的優勢有三個。一:發射地廣闊,對周邊安全不構成危險。二:低緯度地區的發射場可以利用地球自轉減少能耗。而我國只有海南島有一個北緯19.61度的發射場。有了可移動海上發射平臺,我們可以獲得更低緯度的發射位置。三:地球上71%的面積是海洋。海上衛星發射平臺可以前往更多的發射位置,便於發射任務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