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盤點海陽2020年的熱點新聞,相信「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應位於「TOP 1」的位置。
自2019年6月5日CZ-11固體運載火箭依託海陽港作為發射母港,以一箭七星方式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後,從此,海陽與航空航天事業結下不解之緣,一座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的「東方航天港」拔地而起,「問天」「逐夢」「火箭製造」「商業衛星」成為2020海陽高質量發展徵程上的「年度熱詞」。
以時間為軸,東方航天港的發展歷程清晰明了——
4月22日
中國火箭公司、煙臺市工業與信息化局、海陽市人民政府三方正式籤署捷龍系列固體運載火箭框架合作協議,打破單一的招商引資項目合作框架,確立了三方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標誌著東方航天港商業固體火箭產業布局走到了實質落地階段。
9月15日
CZ-11「海射遙二」在黃海海域以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標誌著海上發射常態化時代的到來。
11月22日
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從海陽港啟程西昌發射中心,正式拉開了在山東生產火箭的序幕,標誌著我市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進一步印證了火箭院龍系列固體火箭整體轉產海陽的可行性。
12月2日
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拉開了「海陽製造」火箭的帷幕。基地布局星箭一體的智能化總裝測試廠以及整箭貯存、火工品裝配檢測廠房等設施,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火箭生產能力。這也意味著,海陽東方航天港已成為火箭生產製造及發射「雙料基地」。
12月9日
海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在北京正式籤署了建設空天院齊魯研究院海陽分院合作協議,這標誌著海陽東方航天港建設邁入新階段,一套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研究體系,將為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提供「源動力」。
一座縣級小城既可以實現海上發射,又能夠製造固體火箭,這得益於海陽市委市政府敏銳的戰略眼光和實幹的精神,「自去年4月在接到全國首次運載火箭海上發射衛星保障任務後,我們就意識到海上發射是未來航天發射的重要方向,海陽作為海上發射『出海口』,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優勢獨具,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空間廣闊。」海陽市航天產業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自此,勇於突破「小城市難有大作為」的慣性思維,海陽與發射團隊及專家進行了深入溝通,從戰略角度、歷史維度、未來趨勢等方面,對海陽建設東方航天港的可行性進行了反覆論證。
建設東方航天港的初步想法,得到了中央、省、煙臺市等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目前,東方航天港已納入煙臺市「重中之重」項目、全省「補短板、強弱項」重點項目,山東省已將東方航天港推薦上報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正在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支持;中央融辦已將海上發射列為2020年19個工作要點之一,明確表態支持推動東方航天港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級規劃及頂層設計。
為確保東方航天港建設高點起步,我市聘請了航天科技十二院開展航天港產業園區的規劃編制工作。園區總規劃面積18.6平方公裡,起步區將於2021年底建成,擬規劃建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的「一港三區」空間規劃布局,用五年的時間,打造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目前,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概念性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計劃總投資20億元、佔地面積2000畝的一期項目已通過立項審批。煙臺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實施「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加快培育發展航天產業的意見》,確立了發展目標、重點和路徑,將以海上發射為牽引,以提供衛星發射一體化服務解決方案為核心,推動航天發射核心產業和星箭研製、衛星應用、航天新材料、航天文旅、航天技術轉化等「1+5」航天全產業鏈發展,逐步建設「一港三園區」,帶動海陽、煙臺乃至全省航天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仰望星空,
擁抱星辰大海,
海陽東方航天港壯美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