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17日訊(通訊員 王寧) 15日9時23分,自海陽港運輸至黃海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
此次任務是長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火箭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組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 一座東方航天港,百舸競渡,衝破蒼穹,探索未知,圓了海陽人的航天夢,也為海陽高質量跨越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突破思維局限抓機遇
東方航天港已上報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
黃海海域,一箭九星,隨著一聲巨響劃破太空,長十一號火箭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海陽再一次閃耀在世界的航天舞臺上。
「自去年4月在接到全國首次運載火箭海上發射衛星保障任務後,我們就意識到海上發射是未來航天發射的重要方向,海陽作為海上發射『出海口』,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優勢獨具,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空間廣闊。」海陽市航天產業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自此,勇於突破「小城市難有大作為」的慣性思維,海陽與發射團隊及專家進行了深入溝通,從戰略角度、歷史維度、未來趨勢等方面,對海陽建設東方航天港的可行性進行了反覆論證。
「建設東方航天港,高度契合航天強國戰略,高度契合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將帶動海陽、煙臺乃至全省航天產業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海陽市委書記劉宏濤說。
建設東方航天港的初步想法,得到了中央、省、煙臺市等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如箭在弦,一發不可收拾。目前,東方航天港已納入煙臺市「重中之重」項目、全省「補短板、強弱項」重點項目,山東省已將東方航天港推薦上報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正在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支持;中央融辦已將海上發射列為2020年19個工作要點之一,明確表態支持推動東方航天港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級規劃及頂層設計。
跳出海陽布局
打造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
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加速了東方航天港的「問天」軌跡。
為確保東方航天港建設高點起步,海陽市聘請了航天科技十二院開展航天港產業園區的規劃編制工作。園區總規劃面積18.6平方公裡,擬規劃建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的「一港三區」空間規劃布局,用五年的時間,打造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目前,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概念性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計劃總投資20億元、佔地面積2000畝的一期項目已通過立項審批。」市航產辦負責人表示,煙臺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實施「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加快培育發展航天產業的意見》,確立了發展目標、重點和路徑,將以海上發射為牽引,以提供衛星發射一體化服務解決方案為核心,推動航天發射核心產業和星箭研製、衛星應用、航天新材料、航天文旅、航天技術轉化等「1+5」航天全產業鏈發展,逐步建設「一港三園區」,帶動海陽、煙臺乃至全省航天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著「突出重點、著眼長遠、搭建平臺、因企施策」的原則,海陽市堅持敞開式合作、商業化運營的原則,確立了國有和民營「兩條腿走路」的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模式。
今年4月22日,海陽市成功舉辦了東方航天港產業項目開工暨重大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商業航天固體動力、商業航天測控及數據中心、航天科普教育文旅、航天產業資本化運作等10個項目正式籤約,涉及星箭研發製造、衛星數據應用、航天動力實驗、航天科普文旅、航天產業基金等多個領域。其中,國家高分專項衛星科技園、商業固體運載火箭煙臺產業基地2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標誌著東方航天港正式進入產業招商和對外合作實質推進階段。
立足精準無誤
全力保障常態化海上發射
常態化海上發射,是建設東方航天港的前提和基礎,按照「安全第一、保障有力、服務優良」的要求,海陽市切實服務保障好海上發射任務。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服務港方面,先期啟動了海陽港發射設備貯存維護保障廠房建設,可應急完成固體運載火箭總裝測試、星箭對接和碼頭合練,基本以滿足當前海上發射保障需求,現已交付使用。固體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基地方面,積極推進技術廠房B、火工品暫存庫等起步區廠房建設,園區內道路建設及管網工程也正在有序推進中。
在省工信廳、煙臺市工信局等上級業務部門精心指導下,海陽市認真梳理參與首次海上發射保障工作經驗,初步探索了海上發射常態化保障工作的標準、流程和機制。今年以來,圍繞年內海上發射有關海上警戒、航區禁航、海況預報等緊迫需求,海陽市配合省和煙臺市積極協調武警海警總隊、國家海事局、北海預報中心等部門提供支持,確保各項保障任務精準落實,持續完善海上發射常態化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