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在發射保障船「北海救101」輪上,工作人員鼓掌慶祝髮射成功。渤海輪渡為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火箭發射提供服務保障。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碧海藍天,秋風習習。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黃海海域成功實施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採用「一箭九星」的發射方式將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海陽港作為海上發射出海母港,繼去年為長徵十一號火箭海上發射成功實施保障後,再次為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應用發射執行保障任務,並首次實現火箭在發射母港組裝。
乘風破浪,順勢而為。煙臺將高起點謀劃,借勢推進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以海上發射為牽引,以提供衛星發射一體化服務解決方案為核心,以打造全產業鏈的產業聚集區域為目標,用五年的時間,打造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上午8時,「中華復興號」輪抵達預定海域。站在甲板,舉目遠眺,只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正傲然佇立在駁船上,整裝待發。不遠處,多艘大型船舶在駁船附近航行,為發射保駕護航。
9時23分,搭載9顆吉林一號高分03星—1組商業衛星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如白色巨龍直插蒼穹。
起飛約10秒後,火箭按程序飛行,鑽入雲層,在空中留下一道美麗的弧線。此時,甲板上掌聲四起,人們握手、歡呼,無數個日夜的辛苦努力與熱切期待,在這一刻化作甘甜。
「這次發射意義非凡,是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應用發射。」目睹火箭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頗為欣慰,去年6月5日的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更多是技術試驗性質,主要目標是關鍵技術攻關、技術流程的演練和組織模式的探索。此次海上發射,是首次真正意義上海上應用發射,指揮部對技術進行了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對技術流程進行了簡化和優化,對組織模式進行了調整與規範。在技術提升方面,增加了一些冗餘備份措施,提高了可靠性,火箭首次在發射母港組裝,初步實現製造發射一體化。「通過這次成功發射,可以說海上發射進入了一種常態化。」金鑫介紹。
煙臺宇航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承擔此次海上發射保障任務,公司總經理滕瑤非常激動:「去年發射採用無動力船,這次則是用的有動力駁船,速度高出一倍多,依然圓滿完成任務。」他表示,通過兩次海上發射的對接、磨合,海洋工程與航天技術合作的系統性界面整理出來了。「這是一個重要歷史節點,標誌著煙臺航空航天和海洋兩個方面完全有能力聯動,實現了完美的產業融合。」滕瑤說。
海上發射火箭,母港選擇海陽港,具備天時地利條件。
從地理位置看,海陽港地理位置優越,可滿足小傾角、太陽同步軌道等多種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從產業配套看,優勢同樣明顯,區域範圍內有煙臺513所,青島41所,煙臺宇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優勢配套企業,具備提供發射火箭的相關配套服務能力。
如此優越的條件,為煙臺蓄力發展航天產業打下了基礎。
機遇出現在去年6月5日,海陽港作為海上發射出海母港,為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成功實現海上發射提供了重要保障。這也成為煙臺乃至山東布局海上發射相關產業鏈條的源起。
布局隨即開始。2019年7月13日,煙臺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等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共同打造以海上發射為牽引的東方航天港。
今年4月22日,東方航天港產業項目開工暨重大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海陽舉行,集中簽約了國家高分專項衛星科技園等10個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合作項目,正式開啟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大幕。
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指揮部推進辦公室副主任孫嗣文介紹,「東方航天港」按照「前港後廠、相對集中、區域聯動、特色鮮明」的思路,規劃了「一港三區」,以發射優勢導入火箭的總裝總測,進而引進固體運載火箭的動力及高端智能配套,以港促產、以產興城,港產城融合發展,打造一個全產業鏈、高附加值、帶動能力強的航天產業專屬區。
對於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海陽市政府相關負責人高中前解釋說,所謂「一港」,即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打造火箭技術準備、星箭對接、碼頭合練、遠控測發、測控通信、出海轉運等功能模塊,逐步建設成為全國首個、世界一流的海上發射母港。所謂「三區」,即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我們高點定位,超前謀劃,堅持開放式敞開式合作、商業化運營的原則,確立了國有和民營『雙通道』『兩條腿走路』的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模式。」高中前表示。
從保障發射任務到 「無中生有」延伸出一條產業鏈,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全力推進。如今,東方航天港保障海上發射的火箭貯存維修保障廠房已投入使用,固體運載火箭製造基地、國家高分專項衛星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已籤約落地。
「東方航天港的優勢無與倫比,今後我們所有固體運載火箭製造、組裝和調試將全部放在海陽。」金鑫對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給予高度認可,「此次火箭海上發射實現了總裝、測試、裝填、星箭對接、海上發射一體化,所有工序都在東方航天港完成,大大提高了發射效率,對今後火箭發射極具示範借鑑意義。」
成功發射火箭,也為東方航天港帶來「吸附效應」。9月14日下午,在「中華復興號」輪渡舉行的航天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公司負責人謝濤現場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與東方航天港的合作,尤其是在衛星應用和科普教育等方面開展更深度合作。「東方航天港的優勢非常明顯,我們有希望能在更多航天領域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北京天鏈測控技術公司總裁劉穎說。
目前7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