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奔星辰!海陽港衍生海射產業鏈

2020-09-18 海陽發布

2020年9月15日,在發射保障船「北海救101」輪上,工作人員鼓掌慶祝髮射成功。渤海輪渡為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火箭發射提供服務保障。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碧海藍天,秋風習習。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黃海海域成功實施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採用「一箭九星」的發射方式將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海陽港作為海上發射出海母港,繼去年為長徵十一號火箭海上發射成功實施保障後,再次為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應用發射執行保障任務,並首次實現火箭在發射母港組裝。

乘風破浪,順勢而為。煙臺將高起點謀劃,借勢推進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以海上發射為牽引,以提供衛星發射一體化服務解決方案為核心,以打造全產業鏈的產業聚集區域為目標,用五年的時間,打造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上午8時,「中華復興號」輪抵達預定海域。站在甲板,舉目遠眺,只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正傲然佇立在駁船上,整裝待發。不遠處,多艘大型船舶在駁船附近航行,為發射保駕護航。

9時23分,搭載9顆吉林一號高分03星—1組商業衛星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如白色巨龍直插蒼穹。

起飛約10秒後,火箭按程序飛行,鑽入雲層,在空中留下一道美麗的弧線。此時,甲板上掌聲四起,人們握手、歡呼,無數個日夜的辛苦努力與熱切期待,在這一刻化作甘甜。

「這次發射意義非凡,是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應用發射。」目睹火箭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11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頗為欣慰,去年6月5日的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更多是技術試驗性質,主要目標是關鍵技術攻關、技術流程的演練和組織模式的探索。此次海上發射,是首次真正意義上海上應用發射,指揮部對技術進行了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對技術流程進行了簡化和優化,對組織模式進行了調整與規範。在技術提升方面,增加了一些冗餘備份措施,提高了可靠性,火箭首次在發射母港組裝,初步實現製造發射一體化。「通過這次成功發射,可以說海上發射進入了一種常態化。」金鑫介紹。

煙臺宇航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承擔此次海上發射保障任務,公司總經理滕瑤非常激動:「去年發射採用無動力船,這次則是用的有動力駁船,速度高出一倍多,依然圓滿完成任務。」他表示,通過兩次海上發射的對接、磨合,海洋工程與航天技術合作的系統性界面整理出來了。「這是一個重要歷史節點,標誌著煙臺航空航天和海洋兩個方面完全有能力聯動,實現了完美的產業融合。」滕瑤說。

海上發射火箭,母港選擇海陽港,具備天時地利條件。

從地理位置看,海陽港地理位置優越,可滿足小傾角、太陽同步軌道等多種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從產業配套看,優勢同樣明顯,區域範圍內有煙臺513所,青島41所,煙臺宇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優勢配套企業,具備提供發射火箭的相關配套服務能力。

如此優越的條件,為煙臺蓄力發展航天產業打下了基礎。

機遇出現在去年6月5日,海陽港作為海上發射出海母港,為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成功實現海上發射提供了重要保障。這也成為煙臺乃至山東布局海上發射相關產業鏈條的源起。

布局隨即開始。2019年7月13日,煙臺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等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共同打造以海上發射為牽引的東方航天港。

今年4月22日,東方航天港產業項目開工暨重大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海陽舉行,集中簽約了國家高分專項衛星科技園等10個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合作項目,正式開啟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大幕。

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指揮部推進辦公室副主任孫嗣文介紹,「東方航天港」按照「前港後廠、相對集中、區域聯動、特色鮮明」的思路,規劃了「一港三區」,以發射優勢導入火箭的總裝總測,進而引進固體運載火箭的動力及高端智能配套,以港促產、以產興城,港產城融合發展,打造一個全產業鏈、高附加值、帶動能力強的航天產業專屬區。

對於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海陽市政府相關負責人高中前解釋說,所謂「一港」,即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打造火箭技術準備、星箭對接、碼頭合練、遠控測發、測控通信、出海轉運等功能模塊,逐步建設成為全國首個、世界一流的海上發射母港。所謂「三區」,即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我們高點定位,超前謀劃,堅持開放式敞開式合作、商業化運營的原則,確立了國有和民營『雙通道』『兩條腿走路』的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模式。」高中前表示。

從保障發射任務到 「無中生有」延伸出一條產業鏈,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全力推進。如今,東方航天港保障海上發射的火箭貯存維修保障廠房已投入使用,固體運載火箭製造基地、國家高分專項衛星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已籤約落地。

「東方航天港的優勢無與倫比,今後我們所有固體運載火箭製造、組裝和調試將全部放在海陽。」金鑫對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給予高度認可,「此次火箭海上發射實現了總裝、測試、裝填、星箭對接、海上發射一體化,所有工序都在東方航天港完成,大大提高了發射效率,對今後火箭發射極具示範借鑑意義。」

成功發射火箭,也為東方航天港帶來「吸附效應」。9月14日下午,在「中華復興號」輪渡舉行的航天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公司負責人謝濤現場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與東方航天港的合作,尤其是在衛星應用和科普教育等方面開展更深度合作。「東方航天港的優勢非常明顯,我們有希望能在更多航天領域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北京天鏈測控技術公司總裁劉穎說。

目前7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一箭九星 海上發射 煙臺海陽港衍生海射產業鏈
    海上發射火箭,母港選擇海陽港,具備天時地利條件。從地理位置看,海陽港地理位置優越,可滿足小傾角、太陽同步軌道等多種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從產業配套看,優勢同樣明顯,區域範圍內有煙臺513所,青島41所,煙臺宇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優勢配套企業,具備提供發射火箭的相關配套服務能力。如此優越的條件,為煙臺蓄力發展航天產業打下了基礎。
  • 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海陽市東方航天港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鄭恩紅 攝)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世毅 通訊員 王寧 煙臺報導15日9時23分,自海陽港運輸至黃海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此次任務是長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火箭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組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
  • 2020海陽這一年丨③東方航天港圓海陽人的「航天夢」!
    自2019年6月5日CZ-11固體運載火箭依託海陽港作為發射母港,以一箭七星方式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後,從此,海陽與航空航天事業結下不解之緣,一座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的「東方航天港」拔地而起,「問天」「逐夢」「火箭製造」「商業衛星」成為2020海陽高質量發展徵程上的「年度熱詞」。
  • 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發射隊在海陽港靠岸
    火熱的海陽大秧歌烘託著喜慶的氛圍,禮賓為發射隊員們敬上鮮花,現場掌聲四起,人們為這支搭建海上「天路」的發射隊歡呼鼓舞。9月15日,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海上發射火箭,母港選擇海陽港,具備天時地利條件。
  • 剛剛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發射隊在海陽港靠岸
    火熱的海陽大秧歌烘託著喜慶的氛圍,禮賓為發射隊員們敬上鮮花,現場掌聲四起,人們為這支搭建海上「天路」的發射隊歡呼鼓舞。> 我們的歷程 9月15日,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
  • 剛剛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發射隊在海陽港靠岸!
    火熱的海陽大秧歌烘託著喜慶的氛圍,禮賓為發射隊員們敬上鮮花,現場掌聲四起,人們為這支搭建海上「天路」的發射隊歡呼鼓舞。我們的歷程9月15日,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
  • 長徵11號運載火箭海上發射隊在海陽出徵
    出徵儀式現場 膠東在線9月14日訊(通訊員 王朋祥 劉作華) 13日上午,長徵11號運載火箭海上發射隊出徵儀式在海陽港舉行,航天一院副院長王曉東,省工信廳副廳長靖士寬,煙臺市副市長張代令,海陽市委書記劉宏濤,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彥博,副市長高中前等領導出席儀式。
  • 固體火箭「海陽造」 串起商業火箭產業鏈
    這也意味著,海陽東方航天港已成為火箭生產製造及發射「雙料基地」。年產20發 固體火箭實現「海陽製造」海陽「問天」的徵程,始於2019年6月5日。那一天,CZ-11固體運載火箭依託海陽港作為發射母港,以一箭七星方式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
  • 海陽東方航天港:開啟中國火箭商業化時代
    從那之後,一發火箭打出一個航天港——發射任務成功後,山東省煙臺市有關部門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專題報告,希望加強地方政府與航天科技集團戰略合作,充分依託煙臺的區位優勢和工業基礎,發揮火箭院技術、資源優勢和帶動作用,以海陽為主要承載,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旨在立足航天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帶動產城融合,建設世界一流的海上發射航天產業新城。不久,山東省就將該項目列為省重大工程。
  • 商業固體運載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昨日籤約!煙臺將用五年時間崛起...
    9月15日,CZ-11「海射遙二」在黃海海域以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標誌著海上發射常態化時代的到來。緊盯商業航天發射串起商業火箭產業鏈從單純保障發射任務,到「無中生有」延伸出一條集海上發射、星箭研製、衛星應用、配套集成於一體的商業航天產業鏈,再到有效帶動航天技術和海洋工程產業融合發展,海陽正朝著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航天產業聚集發展新高地的目標磅礴進發
  • 煙臺海陽市東方航天港開啟「問天」徵程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17日訊(通訊員 王寧) 15日9時23分,自海陽港運輸至黃海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此次任務是長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
  • 海陽「東方航天港」順勢而興!
    記者了解到,火箭在位於煙臺海陽市的東方航天港完成總裝、測試、裝填和星箭對接,然後通過從海陽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金鑫告訴記者,一體化發射方式大大縮短了時間,也為火箭、衛星等相關配套產業鏈的建立帶來了無限的可能。為保障火箭發射,建立海上發射常態化機制,海陽市規劃建設了「東方航天港」,力爭用5至10年時間,謀劃打造全國首個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衛星應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為一體,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為代表的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
  • 搶抓機遇,海陽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賦能高質量發展增長極15日上午9時23分,自海陽港運輸至黃海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也是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
  • 航天科研管理研究會到海陽觀摩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項目
    觀摩 觀摩 膠東在線11月30日訊(通訊員 王朋祥 劉作華) 27日上午,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為民帶隊的航天科研管理研究會2020年度主題峰會參會成員一行人來海陽觀摩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項目。海陽市領導王彥博、高中前、修福程陪同活動。
  • 第五處火箭發射地,首個海上發射母港為何選擇海陽?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起飛現場9月15日,長十一火箭再次從大海飛向太空,成功完成了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應用性發射。發射能力建設是東方航天港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建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和建設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技術中心。
  • 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
    9月15日上午9點23分,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也標誌著我國火箭發射進入一個新的紀元。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為母港,成功實現我國首次海上衛星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海陽成為我國第五處火箭發射地。海陽市以敏銳的眼光,準確把握這一重大歷史性機遇,在山東省和煙臺市的大力推動下,高標準加速啟動「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以此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趕超跨越高質量發展。
  • 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出廠 將運至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執行發射任務
    「遙九」火箭的組裝成功,標誌著海陽已經具備獨立組裝火箭的條件,為海陽東方航天港下一步的規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早上七點,長徵11號遙九火箭正式從海陽出發,運送至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執行發射任務。據了解,「遙九」火箭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固體火箭第一次在海陽進行總裝、測試。從9月中旬開始,總裝火箭花費約25天時間,1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測試。
  • 「一箭九星」海上問天
    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YMG全媒體記者 張丞 現場報導9月15日9時23分,自海陽港運輸至黃海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採用「一箭九星」的發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煙臺海陽:黃海之濱崛起「航天產業新城」
    作為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海陽港兩次圓滿完成了固體火箭海上發射保障任務。此次在海陽實現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總裝出廠,正式拉開了山東省火箭製造產業的序幕,也標誌著東方航天港產業化方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下一步龍系列固體火箭在海陽本地化研發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這兩艘中國建造的船助力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important}9月15日上午9點23分,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山東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此次發射和上次有較大的差別,上次採用的是沒有動力的船,行駛速度慢,這次採取有自航能力的「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能夠快速適應海上發射任務,節約發射時間,對海上的機動十分有利。同時這艘船在國內是通用的,對於發射計劃、檔期都比較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