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升空!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

2020-09-15 魯網

9月15日上午9點23分,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也標誌著我國火箭發射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為母港,成功實現我國首次海上衛星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海陽成為我國第五處火箭發射地。海陽市以敏銳的眼光,準確把握這一重大歷史性機遇,在山東省和煙臺市的大力推動下,高標準加速啟動「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以此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趕超跨越高質量發展。

首次實現航天產業和發射一體化

火箭採用「一箭九星」 放射方式,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一1組商業衛星送入預訂軌道。衛星入軌後主要用於獲取高解析度遙感圖像和視頻 ,可為我國國土資源監測、智慧城市建設、林業資源普查等領域提供數據服務。

此次任務是長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去年我們的海上發射是一個技術試驗,做關鍵技術的攻關,包括流程性設計等,通過第一次實驗,我們把技術、管理上的難點都攻克了,這一次發射是完全意義上的應用發射。」發射前,9月8日下午,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了此次發射的具體情況,此次發射和上次有較大的差別,上次採用的是沒有動力的船,行駛速度慢,這次採取有自航能力的動力船德渤三號,能夠快速適應海上發射任務,節約發射時間,對海上的機動十分有利。同時這個船隻在國內是通用的,對於發射計劃、檔期都比較便利。

此次發射還首次實現了航天產業和發射的一體化。據介紹,火箭發射一般都在基地,而火箭和衛星的生產都在其他地方,火箭生產完後要經過運輸到基地進行發射,這樣一種分離模式,讓整個發射計劃的安排較為困難,發射效率也較低。而此次發射,火箭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組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大幅提升了發射效率。

海上發射火箭優點多、安全係數高

這次發射的軌道和上次也不相同。據介紹,去年的發射是一個小傾角的軌道,這次發射是太陽同步軌道。在整個航天發射任務中,太陽同步軌道發射掉落範圍比較大,飛行中,火箭會逐節脫落,大部分都會落在陸地上,因此在陸地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火箭的安全性受到極大的挑戰。而海上發射海域較大,可靈活選擇發射點,能有效解決安全性方面的問題。

據介紹,海陽港位置獨立、安全,可滿足小傾角、太陽同步軌道等多種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山東海陽區位優越,交通發達,氣候宜人;區域範圍內有煙臺513所,青島41所等優勢配套企業,具備發展航天產業的區位、交通、氣候和產業優勢。後期,海上發射的任務量會大幅增加,2021年保守估計會有4發太陽同步軌道的發射任務。

為保障火箭發射,建立海上發射常態化,海陽規劃建設了東方航天港。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從最稀缺的發射資源切入,打造集星箭研造、航天科技成果轉化孵化、航天數據應用等全產業鏈的產業集群,必將有效帶動航天技術和海洋工程產業的融合發展,迅速崛起為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聚集的新高地。

三級政府共推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

金鑫表示,東方航天港從整個產業規劃來說較為齊全,包括火箭的研發製造,衛星的研發製造,是真正的全產業鏈產業園。他希望把航天產業融入到整個地方基地當中,三級政府共同推動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整個東方航天港的核心是海上發射的,所有東方航天港以它為牽引,進行一個總體布局。還有一個重要部分是目前正在建設整個固體火箭的技術中心,以後整個火箭的總裝測試,包括衛星測試等工作都在技術中心完成,技術中心不僅要完成發射前的技術準備,還滿足日常火箭的生產製造。這個功能結合在一起,後面對整個的發射體系帶來一個比較大的變化。」

據悉,為確保東方航天港建設高點起步,從規劃之初就聘請航天科技十二院和兵器五院開展航天港產業園區的規劃編制工作,打造「一港三區」的產業布局。一港是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按「一港兩用」的思路謀劃建設,滿足發射保障的同時,兼顧通商通航能力。三區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此外,為打造全產業鏈的產業聚集區域,結合產業規劃、現已落地項目和準備落地項目,東方航天港規劃形成了包括「一箭、兩星、一雲、一館」的「1211」產業體系。「箭」即火箭研發製造,「星」即商業衛星研發製造,「雲」即青島高分衛星雲,「館」即航天文旅科普館。力爭用5至10年時間,謀劃打造全國首個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衛星應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為一體,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為代表的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與總部在武漢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形成並駕齊驅的布局。

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是一項重大系統工程,煙臺將以商業化發射、市場化運營為導向,高起點謀劃,高質量建設,加大全產業鏈招商力度,加快關鍵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聚各方資源和力量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航天產業發展新高地。

來源:閃電新聞

編輯:張佳偉 審核:宋 莉

相關焦點

  • 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成功
    中新網黃海「中華復興」號客滾船9月15日電 北京時間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長十一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
  • 海上飛天!一箭九星!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成功
    火箭院長徵十一號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執行此次任務的火箭是直接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總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動力船從海陽港運輸至黃海預定海域實施發射,徹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產與發射場分離的格局,減少了分解和總裝次數,以及長距離鐵路運輸環節,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大幅縮短了發射鏈條,提高發射效率和效益。彭昆雅說,這是長十一火箭首次在海上實施太陽同步軌道的海上發射。
  •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  作者:趙竹青  2020-09-15 一次性將九顆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 我國首次實現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一箭九星」成功升空
    據新華社9月15日電 9月1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此次發射任務進一步優化了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長十一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說。
  •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實施「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
    據新華網報導,北京時間9月15日上午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某海域,用長徵十一號HY2運載火箭成功實施了我國首次海上商業發射任務,此次發射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9顆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我國成功實現首次火箭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9月1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一箭九星」發射成功(王偉童 攝)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趙竹青)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
  •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圓滿成功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圓滿成功 大眾日報記者 董卿 從春龍2020-09-15 19:07:5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成功
    9月15日上午9時23分,在黃海海域,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簡稱「長十一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十一火箭第十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長十一火箭發射邁入「10+」時代。
  • 一箭九星,發射成功!實現三個首次!90秒帶你了解本次海上發射「亮眼」表現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長徵11號在黃海海域發射,實現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據火箭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此次任務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進一步優化了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
  • 一箭9星,長徵11海上發射成功,2020年我國航天活動很密集
    9月15日上午9時23分,長徵11號運載火箭從黃海海域德勃3號海上發射平臺升空,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系列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這是繼2019年6月5日之後,長徵11號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上一次,它從位於黃海的泰瑞號海上發射平臺升空,將4顆衛星成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 航母殺手最佳拍檔中國衛星首次海上商業發射成功,只需10分鐘
    」高分03-1組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實現了中國衛星首次海上商業發展。但並不是第一次海上發射,早在今年6月份,東方航天港就開啟了自己的開門紅,依然是借用長徵十一號火箭成功實現了首次海上發射,為中國航天發射方式帶來了新徵程。
  • 這兩艘中國建造的船助力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important}9月15日上午9點23分,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也標誌著我國火箭發射進入一個新的紀元。此次發射還首次實現了航天產業和發射的一體化。據介紹,火箭發射一般都在基地,而火箭和衛星的生產都在其他地方,火箭生產完後要經過運輸到基地進行發射,這樣一種分離模式,讓整個發射計劃的安排較為困難,發射效率也較低。而此次發射,火箭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組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大幅提升了發射效率。
  • 碧海之上,再踏問天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
    9月1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于吉松攝黃海海域,天高雲淡,碧波萬裡。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的我國第二次海上發射進入倒計時。2019年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7顆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國首次海上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海上發射具有快速、靈活、機動、高效的特點,既能顯著提高火箭運載能力,又能有效降低成本,優勢十分明顯。由於技術難度高,世界上掌握這一技術的僅有少數幾個國家。
  • 走向赤道 海上發射衛星助力我國大戰略
    原標題:走向赤道,海上發射衛星助力我國大戰略  今天(5日)正午,我國長徵-11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將7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我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取得成功,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驗證了相關技術。  那麼這次註定載入史冊的發射有何特殊之處?
  • 「吉林一號」高分03衛星海上成功發射
    15日9時23分,在海天一色的黃海海域,我國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以「一箭九星」的方式發射衛星。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回答了
    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我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2019 年 6 月 5 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以海射方式實現「一箭七星」,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成功。
  • 我國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新華社青島9月15日電(李國利、朱霄雄)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完美成功,全球僅兩國能實現
    海上發射技術能彌補國家與省份缺少發射中心、或地理及環境影響所帶來的不足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5日,中國就首次成功實現了海上衛星發射。這對於我國而言,無疑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步入2020年之後,我國依然沒有停止在相關領域的努力。不久之前,就再次傳來了一個關於我國的好消息。
  • 中國黃海成功發射"一箭九星",商業價值高,可和前沿技術相結合
    2019年6月5日12時06分,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CZ-11 WEY號)在我國黃海海域實施我國首次海上發射暨2020年9月15日上午,我國在黃海海域採用&34;的方式成功實施發射任務,這是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商業性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