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回顧2020年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的關鍵實驗

2021-01-09 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NASA回顧2020年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的關鍵實驗
2021-01-05 11:12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在任何時候,國際空間站上都有幾十項實驗正在進行。隨著2020年的完結,美國航天局談到了其中的一些實驗。 正在進行的實驗之一被稱為 "MARROW",這個特殊的實驗是為了診斷一個長期縈繞在太空飛行中的問題。  

  自從第一批人類從太空返回後,人們發現他們會出現貧血的情況。當沒有足夠的紅血球將氧氣輸送到全身時,就會出現貧血。加拿大航天局MORROW調查利用50年的太空人數據顯示,當與重力變化有關的液體反向轉移完成後,貧血就會發生。該研究能夠表明,長期以來,太空人的紅血球損失與在太空中度過的時間成正比,根據任務時間的長短,完全恢復需要一至三個月的時間。

  另一項實驗涉及使用力反饋技術,類似於電子遊戲中使用的技術,讓太空人更好地控制行星體上的漫遊車。Kontur是Roscosmos的一項研究,利用空間站作為軌道器,地球作為遠程操作機器人的位置。該實驗是為了確定在微重力下裝備一個帶有力反饋的操縱杆是否像在地球上一樣指哪打哪。

  在實驗中,太空人負責兩項任務,其中一項任務需要快速、瞄準機器人運動。另一項任務則要求機器人沿弧形結構移動時,儘量減少表面接觸。研究結果表明,六周後,微重力對運動控制產生了影響。研究人員發現,力反饋對於基於空間的遠程操作任務來說是 "不可或缺的",未來的研究還在進行中。

  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的許多實驗中,另一項涉及調查防止在太空中肌肉質量損失的問題。研究人員在國際空間站上用一種叫做肌肽的藥物治療小鼠。這種藥物幾乎防止了微重力造成的所有瘦肉質量、握力和肌肉重量的損失。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2020年國際空間站最佳科學圖片
    2020年國際空間站最佳科學圖片字幕製作:哇喳2020這一年,新冠疫情給很多事情按下了暫停鍵,但對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 運行20年,國際空間站20大科學突破
    20年,其間開展大量在軌科學實驗,取得多個方向的突破。不幸的是,世界上許多人口缺乏清潔的水。藉助讓太空人得以回收93%的水的空間站技術,地球上的風險地區可以使用先進的過濾和淨化系統。 利用蛋白質晶體開發藥物:在空間站上進行的蛋白質晶體生長實驗為許多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思路,從癌症、牙齦疾病到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 20年近3000項實驗,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研究了啥?
    二十年前的本周,即2000年11月2日,三名太空人打開了新建成的國際空間站的大門,漂浮了進去,從此開啟了人類在這個太空前哨上的長期生活和工作。2019年,太空人Christina Koch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太空行走
  • 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17國加入,打造真正的國際空間站!
    和平號是蘇聯在禮炮空間站基礎上打造的第一個國際空間站。從一九八六年之後的十年裡,陸續和五個模塊進行對接,組成了一個巨無霸。和平號空間站的主體是太空人的生活艙,它不同於禮炮空間站只有一個對接口,而是擁有六個對接口,可以對接各種模塊和飛船。每個模塊都是一個專業的太空實驗室。太空人在核心艙生活,在實驗室工作,蘇聯在這時候還和美國nasa進行了很多航天項目的合作。
  • NASA:美國將於2020年開始建造月球軌道空間站
    中新網2月13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3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長萊特福特(Robert Lightfoot)就公布的2019年預算草案表示,美國於2022年將開始建造月球軌道空間站。資料圖:2017年12月17日,「龍」飛船飛臨國際空間站,成功被國際空間站機械臂捕獲。此次補給任務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了4800磅補給物資,其中包括約2900磅科學實驗設備、太空行走設備、太空站硬體、電腦組件,以及1000磅的人員補給和給科學家們的聖誕禮物。
  • 2020年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接著發射兩個實驗艙
    如今,中國空間站項目早已確定了時間:2022年前後建成,2020年開始發射核心艙,接著是實驗艙,近日,中國航天更詳細介紹了中國空間站模樣,中國空間站形狀為「T」字型,一共由三個艙室組成,一個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相當於一套3室2廳的長條狀房屋。
  • 中國空間站正式部署,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為什麼?
    多國合作之初,某國就把我們排除在外,而如今,中國空間站即將成為天上唯一運行的空間站,我們會報復性拒絕某國進入中國空間站的進行科研項目嗎?這番話可以理解為:空間站實驗場地和旅費我們免費提供,科研項目費用你們自己承擔,最後科研成果與我們共享。
  • 中國空間站正式部署,為什麼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
    今天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9月24日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他建議可以把它承包給私人公司進行維護。而就在此前三天,我們剛好宣布了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當然,我不認為NASA的反應能如此神速,事實上我國的空間站建設早在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後就已經開始正式部署了。
  • 首個太空COVID-19藥物研究實驗將在國際空間站進行
    當SpaceX公司的CRS-21任務本周末發射到國際空間站時,它將裝載各種物資和研究,包括第一個設置在太空中進行的COVID-19藥物實驗。發射時間定於太平洋時間12月5日(周六)進行。該實驗不會讓太空人接受任何治療。
  • NASA一周新聞(2021.02.05)
    為國際空間站提供新的動力來源……針對第二次綠色試跑進行的點火測試……太空發射系統的另一個重大推動力……
  • NASA一周新聞速覽(2020.11.21
    堅韌號(Resilience)的空間站之旅;又一枚海洋觀測衛星發射;阿爾忒彌斯(Artemis)任務關鍵的火箭系列測試有了新進展……最近新聞速遞,盡在「本周NASA」!
  • 國際空間站或2024年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27國申請合作
    國際空間站最初計劃使用至2015年,但隨後其工作期限延長至2020年,然後再延至2024年。目前,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延長至2028-2030年的可能性。,2018年8月,對接在國際空間站上的「聯盟MS-09」飛船出現漏氣,太空人在飛船軌道艙的艙壁上發現長度近2毫米的裂縫,當時進行了緊急修補,漏氣原因至今沒有查明。
  • 2020年十大太空飛行故事|SpaceX|太空人|國際空間站
    2020年,兩艘太空飛船從小行星上採集到珍貴的樣本;商業太空飛船能夠實現載人飛行;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赫創造了一項新的紀錄——女性太空人持續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以下是2020年十大太空飛行故事:  1、SpaceX成功發射首位太空人
  • 科學家將在空間站進行「量子糾纏態」實驗(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早在193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以及納森羅森提出了「EPR悖論」,這個思想實驗描述了兩個相互作用的粒子,沿著相反方向分離,在不確定性原理的框架下,我們無法同時得知其中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信息,如果對位置測量得越精確,那麼對動量的測量就越不精確,而且對其中一個粒子進行測量行為並不是幹擾另一個粒子,但是EPR悖論認為無論這兩個粒子分離後相距多遠
  • NASA太空人首次收穫國際空間站上種植的蘿蔔作物
    她於11月30日收穫了國際空間站有史以來第一次種植的蘿蔔作物。NASA稱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收穫」。太空人此前已經種植了各種蔬菜,包括生菜、捲心菜、芥菜和甘藍。雖然其中一些最終出現在菜單上,但許多被送回地球進行分析。這就是Rubins收集的20個蘿蔔的情況。這些植物是一項名為Plant Habitat-02 (PH-02)的實驗的一部分。「種植一系列作物有助於我們確定哪些植物在微重力下茁壯成長,並為長期執行任務的太空人提供最好的品種和營養平衡,」該項目經理Nicole Dufour在周三的一份NASA聲明中說。
  • NASA發布阿耳忒彌斯計劃,將於2024年實現首位女性太空人登月
    在實現月球表面可持續駐留的同時,我們也將朝著在火星上邁出人類第一步的目標不斷前進。」NASA在其正式計劃中記錄了阿耳忒彌斯計劃迄今為止所取得的進展,明確了關鍵科學、技術和載人任務,以及商業和國際夥伴關係,這將確保NASA繼續引領探索任務並實現載人登月的宏偉目標。
  • 世界地球日,與NASA一起探索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2020年NASA世界地球日50周年海報——「地球的心跳」:在世界地球日的50周年之際,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的海報利用真實的科學數據,以驚人的方式展示了我們星球的互聯繫統,以及它們如何連成了地球跳動的心臟。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科幻史
    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國際空間站不僅是太空人們探索宇宙空間的高科技之家,更是一個理想 「天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這個獨特的實驗室可以允許機組人員進行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探索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的科學研究。
  • 國際空間站壽命將至,未來人類去哪裡,NASA或有準備
    國際空間站的使命是開著大規模和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1998年開始將國際空間站零件運送到太空,在2000年萬聖節第一探險隊開始正式入駐國際空間站。其實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和運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2007年國際空間站的其中一個太陽能電池組發生了斷裂,國際空間站立即對其進行了高風險的太空行走修復,維修人員通過繩索系在光伏板一端,進行艱難的修復。
  • 太空人首次在國際空間站創造了物質「第五態」
    據報導,近日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創造了一種罕見的物質狀態——一種在地球上不能長時間存在的狀態。 過去,科學家們已經在地球上進行了一些相當基本的測試來實現微重力——包括在不萊梅大學的應用空間技術和微重力中心使用一個特製的塔,研究人員從高處扔下物體來模擬微重力狀態。 參與實驗的Maike Lachmann說,有了CAL, BECs的生成速度「驚人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