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雖然2020年是非常艱難的一年,許多國家與新冠病毒做鬥爭,數以萬計的患者相繼死亡,但是2020年並未阻擋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
2020年,兩艘太空飛船從小行星上採集到珍貴的樣本;商業太空飛船能夠實現載人飛行;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赫創造了一項新的紀錄——女性太空人持續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以下是2020年十大太空飛行故事:
1、SpaceX成功發射首位太空人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美國宇航局商業太空載人計劃終於迎來了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今年5月份,SpaceX公司龍飛船Demo-2任務成功將兩名太空人運送至國際空間站,進行為期3個月的載人測試飛行。
執行此次任務的太空人還進行了美國45年來首次海上濺落(自阿波羅任務以來),在接下來的11月,龍飛船載人進行首次飛行,搭載著4位太空人發射升空。
2、「嫦娥5號」採集月球樣本返回
12月17日,「嫦娥5號」太空飛行器採集月球樣本後順利著陸在內蒙古降落點,這是中國首次成功採集月球樣本返回地面。該任務收集了自前蘇聯「月球24號」任務以來第一批月球巖石樣本,據悉,1976年前蘇聯「月球24號」從月球採集大約170克物質返回地球。「嫦娥5號」收集的月球樣本主要來自風化層和月球塵埃。
3、小行星樣本採集任務
今年10月,美國宇航局首個樣本採集任務——OSIRIS-Rex(起源、光譜解析、資源識別和安全風化層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表面著陸。該探測器接觸到大量風化層樣本,以至於工程師無法關閉探測器的採樣機制;這次任務的目標是2023年向地球運送60克樣本。
與此同時,科學家可以評估分析「隼鳥2號」採集的樣本結果,2020年12月,日本宇宙飛船「隼鳥2號」將龍宮小行星的碎片樣本送回地球。
4、太空飛行中的「新冠效應」
2020年,新冠疫情意外地幹擾了地球上的生命,該疫情產生了諸多影響,其中之一就是迫使航天工業尋找新的方法來保持一定接觸距離,並採取其他措施來防止病毒傳播擴散。
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夥伴加強了對進入者的常規隔離限制,以防止病毒向太空傳播,這一措施取得了成功。儘管任務進度放緩,大多數航天公司和機構依然繼續執行太空飛行任務。但是新冠疫情帶來了其他負面影響:天文學組織被迫取消面對面會議,而開始進行網絡會議;首個月球巨型火箭發射系統推遲發射;印度為了應對新產業需求以及其他影響,取消了2020年大多數火箭發射計劃。
5、火星探測器發射
ExoMars「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探測器出現降落傘問題和新冠疫情導致的延遲問題,使得歐盟和俄羅斯對該探測器的發射時間推遲到2022年,其他3個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已於2020年7月順利發射,當時火星達到近地點。
美國宇航局發射搜尋生命的「毅力號」探測器,進行長期探索,其目的是儲存樣本,並最終返回地球進行分析,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發射了軌道飛行器,將其命名為「希望號」,以鼓勵年輕人投入太空工業發展。
6、SpaceX的星艦任務
12月初,SpaceX公司星艦SN8原型機進行了試飛,該飛船準備著陸時突然爆炸,SpaceX公司執行總裁埃隆·馬斯克對該飛船測試進展非常興奮,他在推文中稱:「火星,我們來了!」
儘管星艦飛船試飛最終發生爆炸,但是SpaceX公司認為此次發射是成功的,因為SN8原型機的複雜性超出了之前的原型機,其包括穩定機身襟翼和3個猛禽發動機。該公司的最終目標是利用星艦飛船將人和貨物送往月球、火星和其他遙遠的太空目的地。SpaceX公司希望這艘宇宙飛船能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升空,最早可能在2024年或者2026年實施載人任務。
7、SpaceX為星際飛船首次安裝前錐機鼻
2020年7月,SpaceX公司在火箭可重複性使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SN型星際飛船安裝一個前錐機鼻,還在機鼻上安裝了一對襟翼。目前,該公司已進行幾十次助推器著陸,從而能努力降低地球軌道和更遙遠目的地(例如火星)的太空飛行任務成本。
此前「獵鷹9號」和「重型獵鷹」飛船前階火箭是不可重複使用的,但相信未來太空飛行任務可以實現火箭重複使用。
8、克裡斯蒂娜·科赫在太空生活近1年
2020年2月份,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赫安全著陸地面,目前她刷新了一項最新世界紀錄,成為首位執行太空任務最長時間的女性太空人,她在太空生活了接近一年,共計328天。克裡斯蒂娜的創紀錄太空任務包括:執行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太空人執行的6項艙外活動之一),並參與了210多項科學調查。
據悉,克裡斯蒂娜最初任務是在太空生活6個月,但目前她在太空停留的時間幾乎增加了一倍,因為美國宇航局及其國際合作夥伴試圖記錄更長太空任務時間的相關數據。
9、國際空間站載人飛行滿20周年
今年11月,國際空間站達到載人飛行20周年,下一步很可能將擴大其使用授權,在過去20年裡,國際空間站一直生活著多位太空人,他們進行太空行走,操作數千項科學實驗,並掌握了長期太空任務的訣竅。
國際空間站服役年限很可能將從當前的2024年延長至2028年,使美國宇航局及其國際合作夥伴有機會在國際空間站一起進行科學研究,並在商業運作升級的情況下繼續使用。據悉,總部位於美國休斯頓的Axiom公司現計劃在2021年發射商業太空艙,並攜載太空人進入太空。
10、美國宇航局宣布「阿耳特彌斯」太空人
雖然美國宇航局「阿耳特彌斯」計劃因太空發射系統火箭推遲而受到影響,但作為「阿耳特彌斯3號」任務的一部分,美國宇航局列舉了2024年登月太空人名單。
據悉,「阿耳特彌斯」小組共有18位太空人,其中包括首位登上月球的女性,該小組的特點是國際化,由多國太空人參與。12月下旬,加拿大航天局宣稱該國一位太空人參與「阿耳特彌斯2號」任務。(葉傾城)
原文轉載:http://tech.shaoqun.com/a/309238.html
跨境電商:https://www.ikjzd.com/
catch:https://www.ikjzd.com/w/832
c2c:https://www.ikjzd.com/w/1576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雖然2020年是非常艱難的一年,許多國家與新冠病毒做鬥爭,數以萬計的患者相繼死亡,但是2020年並未阻擋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2020年,兩艘太空飛船從小行星上採集到珍貴的樣本;商業太空飛船能夠實現載人飛行;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赫創造了一項新的紀錄——女性太空人持續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以下是2020年十大太空飛行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