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赴國際空間站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飛行發射升空

2020-11-26 電子發燒友

飛赴國際空間站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飛行發射升空

騰訊科技 發表於 2020-11-16 10:15:59

  北京時間11月16日8點27分左右,SpaceX首次正式載人飛行(Crew-1)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搭載四名太空人飛赴國際空間站。

  本次太空任務預計持續180天,這意味著飛船將在2021年6月才返回地球,然後經過檢修後,將繼續用於未來的載人任務。

  原計劃,北京時間11月15日實施本次發射,但由於天氣原因,推遲到今日(16日)發射。由於疫情影響仍在持續,甘迺迪航天中心只允許少數人現場觀看。

  說到這次首次正式載人航天飛行,要提一下早在今年5月31日SpaceX進行的首次載人飛行,那是一次試驗性質的測試飛行。嚴格講,本次才是私企商業載人航天飛行的起點。

  一、四名太空人來自何方?

  本次搭載了四名太空人,比5月份的載人發射多了兩人,他們分別是維克託·格洛弗(Victor Glover);麥可 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香農·沃克(Shannon Walker)和野口聰一(Soichi Noguchi)。

  維克託·

  格洛弗(Victor Glover

  )生於1976年4月30日,是SpaceX載人龍飛船的指令長。

  1999年,格洛弗畢業於加州理工州立大學,並獲普通工程學學士學位。格洛弗有飛行試驗工程學、系統工程學和軍事作戰藝術與科學三個理學碩士學位。2018年8月,格洛弗成為商業載人計劃的太空人之一。

  麥可

  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

  )生於1968年12月28日,現任NASA太空人。

  1991年,霍普金斯進入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並獲航空航天工程理學學士學位。1992年,他又在史丹福大學獲航空航天工程理學碩士學位。

  霍普金斯擁有太空行走經驗。2018年8月,霍普金斯和格洛弗被指派乘坐SpaceX載人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首次商載人業發射任務。

  香農·沃克(Shannon Walker

  )生於1965年6月4日,是一名美國物理學家,2004年入選為NASA太空人。2010年6月,沃克搭乘聯盟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

  1987年,沃克在德克薩斯州萊斯大學畢業,並獲物理學學士學位。1987年,沃克在詹森航天中心開啟職業生涯,任太空梭機器人飛行控制員。1990年到1993年,沃克向詹森航天中心請假去讀研究生,其研究領域是太陽風與金星大氣的相互作用。

  野口聰一(Soichi Noguchi

  )生於1965年4月15日,是日本航空工程師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太空人,還是第五位進入太空的日本太空人。

  野口聰一高中畢業後考入東京大學,分別於1989年和1991年獲航空工程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畢業後,從事過商業發動機空氣動力學設計工作。

  1996年6月,野口聰一被JAXA選為太空人候選人後前往NASA詹森航天中心進行太空人培訓。野口聰一擁有豐富的太空行走經驗。

  SpaceX Crew-1成功發射後,野口聰一將是首位同時乘坐過太空梭、聯盟號和龍飛船的非美籍太空人。

  二、SpaceX

  載人龍飛船的特點

  2020年9月29日,指令長麥可·霍普金斯曾經在美國宇航局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本次的載人龍飛船已被命名為「堅韌」號。

  此前,在首次載人發射的時候,我們已經對載人龍飛船的特點進行了詳細介紹,在這裡再簡單複述一下。

  載人龍飛船屬於SpaceX研製的第二代龍飛船(Dragon 2),具備可重複使用的能力。第二代龍飛船可分為載人龍飛船和貨運龍飛船兩種,其前身是第一代貨運龍飛船(Dragon 1)。新飛船可以自動與空間站完成對接,而不像第一代飛船那樣,需要藉助空間站上的機械臂的幫助。當然,載人龍飛船也保留了人工對接的選項。

  本次使用的載人龍飛船,直徑4米,高8.1米,最多可搭載7位太空人,這與太空梭搭載的太空人數量相同,也與我國5月5日測試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設計上能夠搭載的太空人數量相同。

  載人龍飛船的最頂端是一個能夠打開的頭錐蓋子,在發射和返回的過程中,保護飛船和對接機構。當飛船與空間站對接的時候,頭錐蓋子會打開,露出對接機構,當飛船脫離空間站的時候,蓋子關閉,準備返回地面。

  飛船主體由兩大部分組成,一個是加壓的返回艙,另一個是在返回艙下面的服務艙(這裡要說明的是,SpaceX使用Trunk一詞,而不是Service module,但從作用上看類似於服務艙,目前尚無統一的翻譯)。服務艙是非加壓的,可以搭載對氣壓不敏感的貨物。

  另外,服務艙外側粘貼有太陽能電池,就像穿了個太陽能板的裙子一樣,這擺脫了傳統的太陽能展開翼的造型。服務艙外側還有翼狀結構,能夠為飛船在逃逸過程中提供氣動穩定性。

  三、載人龍飛船的絕招:全程逃逸能力

  載人龍飛船集成有8個推力強大的「超級天龍座」火箭,火箭兩為分組,安裝在飛船的側壁,作為逃生使用,每個發動機的推力可達71千牛,換算成大家有直觀感覺的表示方式就是相當於7.1噸的推力。此外,還裝有16個推力相對較小的「天龍座」發動機噴口,用於姿態控制和軌道機動。

  熟悉載人航天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無論是阿波羅登月火箭,還是我國的長徵2F載人運載火箭,在火箭頂部都有個逃逸塔。

  逃逸塔的作用就是在火箭發射起始階段,如果發生意外,可以啟動逃逸塔火箭,把飛船帶離到安全的高度,然後著陸。如果發射一切順利,等火箭飛到一定的高度,逃逸塔會分離,然後丟棄。而載人版龍飛船相當於把逃逸塔集成在船身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這種方式能夠使飛船具備「全程逃逸」的能力!也就是說,在飛船飛行的任何階段出問題,都具備逃生能力,而逃逸塔只能保證火箭發射初始階段的逃生。這也是未來載人飛船逃逸的新方式。

  四、成功率100%的獵鷹9(Block 5)火箭

  我們知道,SpaceX以可回收火箭名揚天下,但這次使用的是全新的獵鷹9(Block 5)火箭。

  獵鷹9(Block 5)是兩級運載火箭,高度70米,以液氧和煤油為推進劑,芯一級火箭裝配有9臺梅林發動機,總推力7600千牛,相當於760噸。在回收一級的情況下,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為15.6噸,不回收一級的情況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2.8噸,算是一款中型運載火箭。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SpaceX和NASA之所以敢於載人發射,是因為擁有100%發射成功記錄的獵鷹9(Block5)火箭,擁有具有全程逃逸能力的載人龍飛船以及四位經驗豐富的太空人等。

  五、太空中的最大建築物:國際空間站

  載人航天飛行的目的地是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目前人類在太空中建造的最大建築物。

  國際空間站總質量達420噸,長109米,寬73米,是目前太空中的最大建築物。運行在距離地面大約400公裡的近地軌道上,速度為每秒7.6公裡。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

  國際空間站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來,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於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

  目前,國際空間站主要由美國宇航局、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加拿大空間局共同運營。

  六、為什麼美國急切恢復載人航天能力?

  眾所周知,美國在1969年就完成了人類首次登月,代表人類踏上了另一顆星球。阿波羅期間,總共完成7次載人登月發射,其中6次成功把12名太空人送到月球。唯一的阿波羅13號雖然沒有成功,但3名太空人也毫髮無損地返回了地球。

  1981年,美國又成功發射了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一次就能把7名太空人送上近地軌道。美國總共建造了5架太空梭,強大的運輸能力為建設國際空間站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遺憾的是,挑戰者號太空梭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分別在發射和返回時發生了事故,導致總共14名太空人罹難。5架太空梭失去了2架,真是非常慘痛。其中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經了解,特別是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的事件早已經編入了教科書,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2011年7月21日,隨著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的降落,整個太空梭全部停飛,從此,強大的美國失去了載人航天的能力。

  今後飛國際空間站咋辦呢?這時,昔日的宿敵俄羅斯伸出了橄欖枝,俄羅斯有成熟可靠的載人「聯盟」飛船。當然,這可不是免費的午餐。

  據說,剛開始的費用是每位太空人2000多萬美元,最近NASA購買的2020年秋天發射的一個座位,價格已經暴漲到了9000多萬美元。據統計,自從太空梭停飛以來,NASA已向俄羅斯累計支付超過35億美元。

  因此,NASA非常希望包括SpaceX在內的國內私營企業能夠挑起大梁,讓美國再次獲得在本土發射載人飛船的能力。

  七、龍飛船首次商業載人飛行的意義是什麼?

  本次是NASA與SpaceX籤訂的「商業載人項目」(Commercial Crew Program)的組成部分。意義至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

  第一個層面,對於SpaceX公司來講,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次首次商業飛行意味著拿到了商業載人航天的入場券,未來前景無可限量;

  第二個層面,對於美國和NASA來講,意味著自從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再次恢復載人航天能力。

  第三個層面,對於整個世界商業航天來講,意味著揭開了商業載人航天的帷幕,商業航天走進新時代。

  SpaceX公司和特斯拉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探索和開發外太空是人類的共同願望。今年,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和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相繼發射,目前正在飛往火星的漫漫旅途中。

  對於SpaceX創始人馬斯克來講,載人登陸火星也是他的終極夢想,本次首次正式載人發射的成功也將促使他的夢想早日實現。

  騰訊科技 騰訊太空/喬輝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載人龍」攜帶4名航天員升空,正式開啟商業載人飛行任務
    北京時間今天早上8時27分,美國SpaceX 公司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使用獵鷹9火箭,成功將搭乘有4名航天員的載人龍飛船(Crew-1任務)發射升空,前往距離地面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標誌著該飛船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這也是自太空梭退役後,第一個獲得美國宇航局認證、可定期搭載航天員進入太空的新型飛船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發射升空!未來普通人也能圓「航天夢」?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11月15日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位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標是將4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馬斯克讓...
    9號運載火箭,將運送3位NASA太空人和一名日本太空人發射升空。龍飛船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4位太空人將開展約半年的太空站任務。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2011年7月,「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成功執行最後一次任務後,太空梭正式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在此之後,美國的載人航天陷入了近10年的空窗期。由於缺乏載人太空飛行器,美國太空人只能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費用昂貴不說,「寄人籬下」使得國際空間站中NASA太空人的數量也受到了限制。
  •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發射成功,助力美國重回太空
    當選美國總統發來賀電,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發射成功。龍飛船這款太空計程車,今天正式「開始運營」了。這次名為Crew-1的任務是自5月31日之後,美國載人航天的第二次成功發射,也是首次正式商業任務。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發射升空 美國「太空班車」正式啟航
    財聯社(上海 編輯 劉蕊)訊,美東時間周日晚間19:27(北京時間周一早8:27),美國SpaceX載人航天飛船準時點火升空。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美國宇航局(NASA)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空中心發射,搭載三名美國太空人和一名日本航天員。
  • SpaceX首次進行正式的載人商業飛行 總統發文祝賀
    SpaceX首次進行正式的載人商業飛行 總統發文祝賀 核芯產業觀察 發表於 2020-11-30 11:55:41 一 、SpaceX首次進行正式的載人商業飛行 總統發文祝賀
  • SpaceX龍飛船完美海面濺落!商業載人航天時代開啟
    這是龍飛船首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這也標誌著世界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的開始!SpaceX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完美收官,馬斯克發文表慶祝想必Bob Behnken在昨日早已按捺不住將要返回地球的激動心情,「我的行李已經打包好了,準備返航」。
  • SpaceX龍飛船發射升空,送4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SpaceX龍飛船發射升空,送4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2020-11-16 08:44 來源:澎湃新聞
  • SpaceX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全過程直播地址
    北京時間5月28日凌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與NASA合作將發射首個載人太空飛船,搭載兩位NASA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SpaceX和NASA是從 2010 年開始就在為這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做著準備。
  • 火箭發動機異常,SpaceX首次商業載人飛行發射推遲
    來源:網易科技10月11日,美國宇航局(NASA)周六證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載人龍飛船的首次商業載人飛行任務已經從原定的10月31日,推遲到「不早於11月初或11月中旬」發射。NASA在周六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將SpaceX載人龍飛船的首次商業載人飛行任務從10月31日推遲,這將使SpaceX有更多時間「完成硬體測試和數據審查,同時該公司正在評估獵鷹9號火箭第一級發動機氣體發生器在最近一次非NASA任務發射中出現的異常行為。」載人龍飛船的首次商業載人飛行任務將使用與GPS導航衛星和星鏈衛星發射相同類型的獵鷹9號火箭。
  • SpaceX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59年來首次降落海上
    美國東部時間8月2日14時48分,SpaceX載人龍飛船於美國佛羅裡達州附近的海面降落。此次龍飛船成功返航,標誌著史上首次商業載人項目任務圓滿成功!截止到8月1日,他們在國際空間站工作了63天後,開始了長達19小時的回家之旅。太空人要帶回家330磅(150公斤)的科學實驗品和其他貨物。他們還帶回了NASA最後一批太空梭乘員在2011年留下的美國國旗。
  • 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第一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運載4名太空人上天
    馬斯克再次站到世界焦點之處,因為剛剛他旗下航天公司spacex成功地發射了一艘「載人龍」飛船,將四名太空人送上太空,奔向國際空間站。這是Spacex第一次正式載人飛行,上半年的那次載人飛行其實屬於測試任務。
  • 首次商業載人可回收航天,SpaceX 5月31日發射載人火箭成功
    ,SpaceX,NASA,航天,火箭,發射,空間站,太空人,馬斯克,太空,獵鷹,太空梭,設計,商業,成功,發動機,回收,逃逸,貨運,國際,飛行,公司,2011,聯盟,直播,波音,人類,航天員,項目,俄羅斯,航天服,復用,Space,退役,對接,首次,火星,運載火箭,艙內,著陸,失敗,首飛,能力,逃逸塔,Crew,一級,重複使用,CCP,加壓艙,試驗,軌道,技術,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爆炸,太陽能
  • SpaceX 龍飛船正式載人首飛,馬斯克填補美國載人飛行近十年空白
    終於,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首次正式載人飛行任務拉開大幕!這將是有史以來首次有四名太空人通過商業飛船實現國際空間站乘員輪換任務,對於 NASA 來說這也是有國際夥伴參與的首次商業載人飛行。來看看那些激動人心的瞬間。
  • 首次!SpaceX「龍」飛船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隨著SpaceX公司研發的「獵鷹9」火箭載著「龍」飛船順利發射升空,4名太空人被送入國際空間站的旅程也正式開啟。根據NASA的聲明,此次太空之旅創下多個「第一」。 「一段非常棒的旅程」 美東時間15日晚19時27分,SpaceX公司設計的「龍」飛船搭載「獵鷹9」火箭,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準時點火升空,搭載4名太空人飛赴國際空間站。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 送4名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
    2020-11-16 09:44 · 稿源:站長之家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16日 消息:美國當地時間11月15日,馬斯克旗下的火箭公司SpaceX將四名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這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讓太空人搭乘私人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軌道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商業載人飛行任務 太空人成功進入國際空間站
    經過逾兩小時的艙內壓力檢測,本次任務的4名太空人於美東時間11月17日凌晨1時40分進入國際空間站。這是SpaceX為美國宇航局(NASA)首次執行商業載人飛行任務(Crew-1)。美聯社消息,美東時間11月15日晚7時27分,「獵鷹9」號火箭從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39號發射臺發射升空,它將載人「龍」飛船上乘坐的4名太空人送入軌道。經過27個小時的飛行後,飛船完成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經過逾兩小時的艙內壓力平衡和檢測後,穿著紅色Polo衫的太空人們進入國際空間站。
  • SpaceX載人航天飛船點火升空!正以27000公裡/小時速度飛行
    【僑報網綜合訊】15日晚7時27分,SpaceX載人航天飛船點火升空。這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首項將太空人用私人太空飛行器送入軌道的正式任務,執行SpaceX第二次載人發射任務的四名太空人,包括NASA太空人香農·沃克、維克多·格洛弗、麥可·霍普金斯和日本太空人野口宗一。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發射前夕,馬斯克掉鏈子了
    雖然在5月底已經成功將兩位太空人送到空間站,但畢竟是試驗任務,而這一次,是真正意義上SpaceX的首次正式商業性載人航天發射任務。馬斯克或被NASA禁止進入甘迺迪航天中心按馬斯克以往的習慣,他是非常樂意參與到任務中的各個環節的,包括5月底那次載人發射,他也是親臨一線,並說出"我是項目總工程師,如果此次發射一切順利
  • 在太空待了兩個月後,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即將返航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3:22,SpaceX發射了一枚全新的獵鷹9號火箭,執行載人龍飛船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成功將美國宇航局NASA的兩名太空人羅伯特·班肯和道格拉斯·赫爾利送上國際空間站。——不僅是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本土進行的首次載人發射,還開啟了人類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同時也是馬斯克向火星殖民夢想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