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殖民-2030年人類將開始徵服星辰大海?

2020-12-06 高博新視野

地球是人類的襁褓!也是人類目前唯一能夠生存的星球。

但是人類的過度繁衍已經給地球帶來越來越沉重的負擔。

美國人口普查局專家們表示,到2018年1月1日,地球人口將達到74.44 443 881億。

預計到2050年,地球上的人類人口將飆升到99億或者更多。

而且,每個人都需要過著物質更加充裕的生活。

人類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開啟大航天時代,開始星際殖民。

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宇宙間無數的超級地球等待著人類去徵服。

人類殖民太空必須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首先在哪裡殖民。

很顯然,人類首先要徵服的是太陽系。

太陽系適合人類殖民的固態行星有月球,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塔)等,這幾個星球都有固態表面和水,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坦)還有大氣層。

(NASA拍攝的火星照片,這是火星的一個蝌蚪型撞擊坑。一條溝渠從撞擊坑的一側向外延伸,極有可能是被水流衝刷而成的,暗示著火星曾存在液態水)

相比較而言,人類最優選擇是徵服火星,人類可以在火星熔巖洞裡建立先遣殖民地,再大規模改造火星。

第一個殖民地選擇好了,那就是先徵服火星。

(馬斯克space的獵鷹重型火箭)

第二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建立高速廉價的運輸通道。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是,太空電梯+空間站+大功率運輸火箭

太空電梯應該是一條從距離地面3.6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衛星向地面垂下一條纜繩至地面基站,並沿著這條纜繩修建往返於地球和太空之間的電梯型飛船,往來運輸物資

(中國的天宮1號空間站)

運輸通道和空間站點及大運載火箭技術都日趨成熟。

人類可以在月球和火星及小行星帶採礦。

採礦可以採用大規模的智能化工業機器人運用。

日益突破的3D列印技術也將助力人類建設月球和火星基地及太空基站。

第三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類到達殖民星球後如何生存?

(火星半地下城市設計模型)

人類的封閉生態圈的技術,已經研究了很多年,封閉的生命保障系統技術日趨成熟。

美俄等國已在空間站上培育了豌豆、小麥、玉米、稻穀、洋蔥、蘭花等100多種植物,果蠅、蜘蛛、魚類等動物在失重狀態下也可以生長、繁育。

(火星地下城市設計模型)

人類目前已經能夠在太空站生存

人類在外星球建立封閉生態系統的生態圈技術也已成熟。

人類目前在太空站的最長生存時間是340天。

人類目前殖民火星或者月球的所有技術都已經基本成熟。

2030年之後,太空殖民將變成一項有利可圖的事業。

人類的太空殖民商業化將在2050開始啟動。

到2100年,人類將有一億人穿梭於月球火星及其各小行星。

而且,在2100年人類應該開始啟動星球改造成地球計劃。

相關焦點

  • 人類徵服太空的七大步驟,從太空探測器開始
    太空是人類最後的也是最大的一塊處女地。人類首先將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 然後再去徵服太陽周圍的整個空間!人類文明徵服星空就像愚公移山,人類已經開始了徵服星空的徵程。新地平線號飛越冥王星,將衝出太陽系。第一步,發射太空探測器。從1957年10月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上天,人類一直不斷的在向星空發射探測器。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已經拜訪了太陽系所有的行星。
  • 讓地球去宇宙流浪,人類殖民太空有多難?
    2,成本太高,能量是生命的基石;人類在沒有獲得可以源源不斷輸出能量的廉價超級能源之前,是去地球之外殖民的。(單細胞生物。)地球的歷史約有46億年,而在32億年之前,地球才出現了單細胞生物;換句話說,地球花了14億年的時間,才進化出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
  • 2030年人類就可能殖民火星 制氧成一大難題
    2030年人類就可能殖民火星 制氧成一大難題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許多偉大的思想家認為,人類必須分散在多個星球上,以免被一場自然災難完全摧毀。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已經預測,未來100年內地球上就可能發生這樣的災難,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開發運載火箭。人類能在世界末日到來之前做好太空殖民的準備嗎?參加Futurism民調的70%讀者認為,人類能夠在21世紀前50年建立起太空殖民地。此外,36%的參與者認為2030年左右就能實現這個目標。
  • 這部科幻小說說,人類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原標題: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本報記者
  • 中國將建立10萬億美元級的太空經濟區,外媒:中國人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太空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人類具有探索和好奇的基因,人類只要存在就一定會走向太空殖民,不管結果如何......那麼,深海生活、太空生活、外星生活、地下城生活皆可成為可能從當大科技技術的發展來看,這兩項技術在100年內有可能突破。人類的跨星際生活將成為現實,而不只是人類的科幻想像。
  • 星際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毋庸置疑,人類最終的確需要逃離地球才能延續,因為太陽將在大約10億年之後就會變亮10%,讓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將人類文明發展到難以想像的高度。(生活在人造太空生存環境「奧尼爾圓柱」,人類同樣會發生不同於地球環境的進化)人類殖民星空大概率會出現以下情況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將建10萬億級太空經濟區,或將徵服太空
    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此前的消息顯示,中國還計劃將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太陽能發電站,根據計劃,將在2030年開始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這意味著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對此,外媒評論稱,中國將可再生新能源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 8年前的她飛向太空,徵服星辰大海!
    人類歷史上最複雜的「太空科學實驗任務」!這讓她開始真正了解航天,並從此開啟了自己的飛天夢。夢想總是光鮮亮麗的,但旅途卻滿是泥濘,只有遍體鱗傷才配得上成功的萬丈光芒。但科科都是人類的極限。其中常見的「離心機訓練」,人在上面被高速旋轉,不僅不能動彈,人還像承受巨石的壓力一樣。訓練的嚴苛,更是刷新了她的認知。剛開始,劉洋在5分鐘轉椅訓練中都堅持不下來,噁心昏眩,臉色蒼白,汗水溼透衣服。相比於身體上的疼痛,航天員要接受與承受心理上的難受。
  • SpaceX星艦計劃實驗初步成功,距離人類可以太空殖民還有多久?
    但也正是這次實驗,象徵著人類邁向星辰大海的又一大步。人類徵途將駛向星辰大海|搜狐&34;是SpaceX研發的多功能載人航天飛行器,其研發目的是將飛船荷載發射到太陽系的任意位置未來SpaceX希望可以增加星艦的動力,讓星艦可以在45分鐘以內,到達太陽系的任一位置,並且提供類似於太空旅遊、太空冒險等載人深空旅行的任務,星艦內設計的空間可承載100個成年人。這個計劃看似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可地球的資源始終是有限的,為了人類文明的更好延續和發展,將一部分人移民至外太空的星球上去獲取更多為人類所需的資源似乎是必然之舉。那麼,我們距離真正的太空移民還有多久?
  • NASA為研究太空殖民將人類精卵送入太空受精
    是否看過機器人總動員裡面的太空人類,體形肥大,躺著生活,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如果人類真的在太空生長,會是那樣嗎?無數科學家和民科愛好者都分析過太空人,如果人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長會怎麼樣呢?目前只有各種分析,沒有人類科學實驗去驗證,為了研究太空殖民的可行性,NASA大膽邁出了一步,將人類精子和卵子冷凍,搭乘SpaceX火箭前往太空國際空間站,送入太空再解凍後受精,觀察受精卵在微重力環境下,各種生命數據,將數據和視頻發回地球,由相關專家在地面進行科學分析。目前,NASA研究外太空生物的科學家埃姆斯表示,在微重力環境下,由於沒有重力的影響,精子移動更高效。
  • 火星疑似誕生過遠古文明、火星最適宜人類移民,人類何時殖民火星
    人類對火星充滿著畏懼和好奇,充滿著探索和徵服的熱望。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史上首枚探測器,但在到達火星環繞軌道之前,就墜毀於太空中。此後60年間,人類不斷地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火星遠古文明之謎,人類在火星成功建立社區之後或可解密。二,人類何時移民火星。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宜人類移民的星球。
  • 特斯拉的CEO馬科斯強推火星計劃,2025年開始100萬人將殖民火星
    當代鋼鐵俠SpaceX公司CEO伊隆·馬斯克2017年9月29日闡述了其最新的火星移民計劃,從2025年開始計劃將100萬人殖民火星。1 馬科斯的新版火箭的有效載荷更高,不僅承擔殖民火星的任務,還可以承擔往返月球的太空載人服務。2.
  • 特斯拉的CEO馬科斯強推火星計劃,2025年開始100萬人將殖民火星。
    當代鋼鐵俠SpaceX公司CEO伊隆·馬斯克2017年9月29日闡述了其最新的火星移民計劃,從2025年開始計劃將100萬人殖民火星。1 馬科斯的新版火箭的有效載荷更高,不僅承擔殖民火星的任務,還可以承擔往返月球的太空載人服務。2. 馬斯克認為既然人類可以星際旅行,那太空技術也就可以用在地球上,若用於太空探測的火星技術應用到地球上,從紐約到上海僅需39分鐘。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
  • 太空殖民拯救人類?滅絕可能性或上升 還需三思而行
    在太空殖民的宇宙中,人類滅絕的可能性實際可能會上升,而不是下降。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太空殖民一直是科幻作品中經久不衰的話題,如今似乎越來越引人注目,這其中的原因很多。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麥可·格裡芬(Michael Griffin)將太空殖民描述為事關「物種生存」的問題。已故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猜測,如果人類在一百年內無法殖民太空,那我們就將面臨滅絕的命運。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終將有一天需要離開地球,因為太陽在大約10億年後將使地球變得無法生存。
  • 馬斯克詳解火星殖民計劃:2020年開始測試 計劃100萬人
    Multi-Planetary Species),7月5日開始就可以在《新太空》網站上免費閱讀。按照馬斯克的計劃,SpaceX希望擁有1000套這樣的「星際運輸系統」用於運送人類前往火星。運輸成本:由當前的100億美元降到20萬美元如果依靠現有的技術將人類送往火星,單個人的花費就將超過100億美元,而這對大規模的火星殖民而言,很不現實。
  • 人類殖民太空首選火星的原因
    "從長遠來看,人們不可能生存在一個星球上,未來某一天,雖然不知道是何時,但總有一天,住在外星球上的人類會比地球上的多。"迄今為止最適合人類建造殖民地的星球是火星。但金星環境極為惡劣宛如地獄,人類殖民太空的選擇不多,就是月球跟火星。2,月球跟火星之間的優劣對比。
  • 科學家解密:災難來臨人類將如何殖民外太空
    地球並不是始終適宜人類生存,眾所周知,大約20億年前太陽膨脹使地球的海洋沸騰,當時的地球並不適宜生物存在;除此之外,數十億年之後仙女座星系將與銀河系發生碰撞,人類或許將從地球上被抹殺;同時,約550公裡寬的小行星時常掠過地球軌道,科學家評估每隔30萬年會有一顆小行星碰撞地球。什麼時候離開地球?
  • 太空製造業助推人類徵服星辰大海
    中國日報網6月24日電 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所屬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是航天領域最知名的創業公司,他們已經成功發射了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大幅降低了人類往返太空的成本。不過,美國另外一家初創公司的「黑科技」或將進一步推動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
  • 徵服太陽系和周邊宜居行星,人類必須突破五大關鍵技術
    目前人類文明不僅面臨來自宇宙的威脅(小行星撞擊地球等),而且經過三百年科技文明的發展,人類文明已具備自毀的能力。殖民外星球,不僅可以拓寬人類的生存空間,也可以解決人類因科技發展帶來的自毀的危險。甘迺迪在1962年曾經說過:我們相信,當人們走出我們的星球時,他們會把民族間的分歧拋在腦後。殖民星空是避免來自宇宙間的威脅和人類自我毀滅的幾乎唯一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