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服太陽系和周邊宜居行星,人類必須突破五大關鍵技術

2020-09-26 黑瞳宇宙探秘

霍金生前曾說過:我不認為我們能夠繼續在地球上存在1000年,除非逃離這顆脆弱的星球。我們要仰望星辰,而不是始終盯著自己的腳。

是的,如果將人類文明這個雞蛋放在地球這個唯一的籃子裡,風險極大。

目前人類文明不僅面臨來自宇宙的威脅(小行星撞擊地球等),而且經過三百年科技文明的發展,人類文明已具備自毀的能力。殖民外星球,不僅可以拓寬人類的生存空間,也可以解決人類因科技發展帶來的自毀的危險。

(地球在銀河系的位置。)

甘迺迪在1962年曾經說過:我們相信,當人們走出我們的星球時,他們會把民族間的分歧拋在腦後。

殖民星空是避免來自宇宙間的威脅和人類自我毀滅的幾乎唯一的途徑。

(宜居行星)

迄今為止人類可以發現距離太陽50光年以內的可能的宜居行星(在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已知的有10顆。

在未來3百年內,人類或可以移居這些行星。

距離太陽系50光年以內宜居行星都是人類的勢力範圍,犯我太陽系文明者,雖遠必誅。

徵服太陽系和周邊宜居行星,人類必須突破五大關鍵技術。

一,人類延壽技術或深度休眠技術。

人類需要足夠長的有效率壽命,才能適應漫長的空間旅行。

根據細胞分裂理論,人類的壽命為120歲。根據對多種動物壽命的觀察和總結,物種壽命按其生長期的5-7倍的基本公式計算,人的壽命為126歲。

但根據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壽命應該沒有極限。

(冬眠艙)

深度冬眠這種未來技術,理論上也是可行的,它將助力人類進行深空旅行。

二,可控核聚變技術。

能源是一切的基礎,擁有可控核聚變技術,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

可控核聚變技術突破,人類將達到卡爾達舍夫一級文明:「行星文明,可以利用所在行星的所有能源,並且有能力建造太空城和巨型建築。活動範圍:所在行星深處,海洋深處,大氣上層,太空,周圍衛星以及行星。」

三,無工質引擎技術

《三體》中,在章北海等人的推動下,人類發明了無工質型核聚變引擎,最終在三體艦隊入侵地球前研製出具備星際航行能力的飛船。

(地球的小尾巴:最簡單的無工質引擎。

常規推進方式的宇宙飛船速度是有上限的,如果人類想要探索太陽系的外層空間或是飛抵其他星系,就需要引擎能在不消耗推進劑的情況下產生推力。

(高速引擎噴出藍色火焰。)

四,超遠距離延遲通信技術。

恆星際空間距離是以光速計算的,殖民太空的人類文明,若不具備即時通訊技術,將會發展向不同的方向,極大的可能產生巨大的分歧,最後導致星際戰爭。

現處於理論階段的量子通訊技術或可解決星際通訊這一難題。

五,超大規模空間站技術或小範圍環境改造技術。

人類徵服太空,不是為了到達,而是要定居,只有定居了才意味著徵服。

解決了壽命、能源、引擎、信息交流及定居等問題,人類就擁有了在恆星際空間任意一點「到達-定居-交流」的能力。

人類文明就具備了恆星際殖民的能力。

相關焦點

  • 雷射通信技術的突破,能讓人類控制機器人「徵服」整個太陽系
    當有一天,有人突然告訴你,人類雖然不能徵服整個宇宙,但是人類可以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徵服」太陽系,你相信嗎?你別不信,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布了一項名為「心靈」的太空任務,它的核心內容就是測試遙遠太空與地球之間的通信技術,研究太空探索前沿領域,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人類以另外一種獨特的方式來徵服太陽系——控制機器人登陸太陽系的各個行星。這次發布的太空通信技術既不是無線電通信也不是量子通信,而是雷射通信技術。
  • 我國將啟動太陽系近鄰宜居行星太空探索計劃
    PingWest品玩12月12日訊,據新華社消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潔透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面向2030年和2045年即將開展的重大工程項目,其中便包括太陽系近鄰宜居行星的太空探索計劃——「覓音計劃」。
  • 中國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新線索
    中國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新線索   記者今天從北京大學了解到,北大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胡永雲研究團隊日前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成果,證明了海洋熱量的輸送能有效改變圍繞「紅矮星」運行的宜居行星的氣候環境和宜居性,並能極大改變太陽系外行星適宜生命存在的空間模態。
  • 「第二太陽系」克卜勒1625被發現,其上或存在宜居行星
    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另一個「太陽系」——克卜勒-1625。它位於天鵝座之中,是一顆恆星,距離地球大約8000光年的距離。最早發現它的,是知名天文學家伽利略。作為一顆視星等級為14的恆星,克卜勒-1625和太陽非常類似。
  • 人類能徵服太陽系嗎?
    人類已經成功繪製了地球大部分地區的地圖,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區未被探索,比如大部分海洋、南極洲和部分亞馬遜雨林,當我們繼續繪製自己的世界時,我們也把視線投向外面,投向更遙遠的遠方,今天,我們要回答一個靈魂提問,人類能徵服太陽系嗎,你渴求真相嗎,你是個好奇寶寶嗎,據我們所知,目前只有地球上出現了生命,所以,想要在太陽系的其餘地方蹦達。
  • 人類希望?科學家在4500顆行星中確定了24顆宜居行星
    在人類的太空探索道路上,尋找宜居行星一直是主要目標之一。然而在太陽系,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失望。為什麼人類要急於尋找更多的宜居行星呢?宜居行星有什麼標準呢?放眼過去、現在和未來,現代宇宙中是否存在著現代生命是人類科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
  • 尋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我們有了新線索
    Gliese 581是一顆紅矮恆星,Gliese 581g 為此項研究的對象,這一研究結論也適合其他類似行星。   地球生命是否是唯一的?太陽系外是否存在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一直以來,人類不停地在探尋著這些問題的確切答案。   雖然到目前為止,太陽系除地球之外,還沒有在其他行星發現有生命存在的跡象。但人類卻從沒有停下尋找的腳步。
  • 宜居星球年終大盤點,五大星球適合人類居住,甚至有一顆有生命!
    科學家也在不斷的研究宇宙的變化,這些變化很可能會令你感到震驚,因為宇宙中很可能有跟地球一樣行星。為什麼歐美國家的科學家,對於宇宙中宜居星球這樣感興趣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估計很多人忙忙碌碌,不知道我們的地球已經出現危機,美女小倩根據相關的資料告訴大家,首先地球的資源已經開始逐步的枯竭,尤其是淡水資源越來越少,這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危機。
  • 目前已經發現的宜居行星有哪些?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發現的宜居行星只有一顆,那就是我們的地球,這也是人類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由於觀測技術的進步,人類目前已經能夠找到太陽系之外環繞其他恆星運動的行星。由於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就只有地球有孕育出生命,所以尋找可能的宜居系外行星必然會以地球為標準。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中,溫度合適,表面有液態水,這些條件都是地球出現生命的必要條件。根據地球的標準,天文學家從數千顆已知的系外行星中篩選出了大約50顆的潛在宜居行星。
  • 太陽系內成員新盤點: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
    [摘要]太陽系內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五大矮行星。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內總共有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騰訊科學訊 在我們已經成長起來的這代人的心目中,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已經根深蒂固。小時候,我們都會記憶九大行星的名稱,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2005年的時候,Mike Brown發現了鬩神星(Eris),這是一顆和冥王星體積差不多的冰冷天體,運行於冥王星軌道之外。這樣的話,就使得太陽系內行星的總數增加到10顆。為了平息爭論,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召開會議,質疑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
  • 尋找人類的知音?我國籌備「覓音計劃」,尋覓宜居星球和地外生命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的宜居行星,所有已知的生命物種全部位於地球上。科學家們已經將太陽系中的行星探索了個遍,包括一些矮行星和衛星等,沒有其它任何一顆星球具備我們地球這樣的生態環境。
  • 宜居行星適合人類居住嗎?科學家發現其他行星可能不存在外星文明
    宜居行星適合人類居住嗎?科學家發現其他行星可能不存在外星文明宇宙中有許許多多未知的秘密就像一個人的命運永遠不可能是預測一樣,最近幾年,無論是社會學家還是科學家都有一個統一的認識,那就是地球已經開始不適合人類繼續生存了。
  •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潛在宜居行星(組圖)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 一個國際團隊24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通過長期觀測發現,一顆環繞比鄰星運行的行星可能具有適合生命繁衍的環境。比鄰星是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夠發射探測器到這顆潛在宜居行星上探索生命痕跡。比鄰星位於半人馬座,是一顆紅矮星,距離太陽系約4.2光年。
  • 太陽系3顆行星處於宜居帶,卻只有地球有生命,或與地底世界有關
    前段時間,有地球科學家指出,之所以地球成為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宜居行星,原因或許並不在地球表面,而是在地球的內部,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太陽系之中,處於宜居帶的一共有3顆行星,其中孕育出生命的,卻只有地球一顆。
  • 比地球更宜居?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
    據英國《太陽報》當地時間10月5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之外發現了24顆行星,他們認為這些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更加宜居。在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這些潛在的「超宜居」行星的特徵。這些行星距離我們超過100光年,但可能是我們在地球以外發現生命的最大希望。
  • 太陽系宜居帶內的行星都不宜居,為什麼還要搜索系外行星?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甚至無需用系外行星來舉例,太陽系內就讓這個夢破滅了!因為八大行星中,地球和火星是肯定處於宜居帶內的,金星也許有些爭議,不過一般認為金星處於宜居帶的熱邊緣,假如地球處在和金星同樣的位置,理論上來看應該也能保持液態水的條件!
  • 美俄天文學家隔空論戰「超宜居」行星是否真的宜居?
    美國科學家宣布找到24個「超宜居」行星最近,美國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以及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了行星「超宜居」的標準。這個標準涵蓋了: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存在水還有與恆星的距離等等方面。最終在人類目前已經發現的4500地外行星中,它們篩選出了24顆「超宜居」星球。這24顆「超宜居」星球,按理說是非常適合生命體生存的,可惜他們都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既然「超宜居」的星球有了,憑我們現在的科技能不能確定那些星球上存在生命呢?
  • 火星變地球,解鎖地球宜居之謎是關鍵
    人們對這一壯舉充滿期盼——邁向火星,人類將努力把它改造為宜居家園。天文學家認為,行星的宜居性取決於它與恆星之間的距離。但金星、火星和地球同樣位於太陽系宜居帶,為什麼只有地球生機勃勃?地球科學家認為,地球成為太陽系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原因在於它的「內秀」。
  • 太陽系五大行星運行周期和質量
    太陽系五大行星公轉周期和質量及交會周期;木星公轉周期11.8618地球年,木星質量約為318個地球質量,土星公轉周期29.5767地球年,土星質量約為95.18個地球質量,火星公轉周期1.88地球年,火星質量約為0.11個地球質量,金星公轉周期0.666地球年,金星質量約為0.82
  • 科學家:超級太陽系或擁有7顆宜居帶行星,地外生命概率大大增加
    到目前為止,不論是太陽系還是整個宇宙,人類都沒有在地球以外的世界發現生命的痕跡。)僅僅在太陽系內,就有三顆行星位於宜居帶內:金星,地球和火星。遺憾的是,雖然位於宜居帶內,但金星和火星自己不爭氣,金星表面幾乎就是我們心中地獄的模樣,而火星則有望成為人類的下一個家園,但是憑藉它自己的能力想孕育生命還有些困難,或許在幾億年前,它的表面環境還有望勉強孕育一些微生物。對於太陽系的行星來說,我們還能通過探測器來實際觀察其表面環境,甚至帶回巖石樣本檢測生命跡象。而對於系外行星,我們不可能直接觀測它們是否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