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通信技術的突破,能讓人類控制機器人「徵服」整個太陽系

2020-12-05 天地大衝撞

當有一天,有人突然告訴你,人類雖然不能徵服整個宇宙,但是人類可以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徵服」太陽系,你相信嗎?

你別不信,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布了一項名為「心靈」的太空任務,它的核心內容就是測試遙遠太空與地球之間的通信技術,研究太空探索前沿領域,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人類以另外一種獨特的方式來徵服太陽系——控制機器人登陸太陽系的各個行星。

這次發布的太空通信技術既不是無線電通信也不是量子通信,而是雷射通信技術。據美國航空航天局介紹這種雷射通信技術(DSOC)使用了光子通信原理,它利用可見光粒子傳播信息,這種通信技術的優勢就是能在短時間內傳輸更多的數據。

測試顯示,與傳統無線電通信相比,使用了雷射通信技術的航天設備,其通信收放能力將比原來提高10-100倍,而且不會增加設備體積和質量,其耗電量也與原來的無線電通信基本相同。

雷射通信技術的突破,讓人類在太陽系以內的太空通信中的延遲降到最低,太空探測器、太空飛行器、登陸器的控制將更加靈活多變,通信不在是制約人類探索太陽系的「閥門」。

科學家們設想:研製生產一大批高集成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是採用溫差發動機驅動的電力機器人,它們不需要食物、水和氧氣,並且能持續的工作,是人類徵服太陽系最好的幫手。

人類不需要進行漫長的太空航行,不需要經歷危險的宇宙輻射,人類只需要等待這些機器人被投放到太陽系的各個星球上去。然後,人類就只需通過手中的控制杆就能遠程控制機器人,來實現對這些星球進行探索甚至佔領。

到那時,人類在地球上就能對各個星球進行探索、改造,甚至提前建立行星基地。當一切準備好後,人類就可直接駐紮到相應星球,時間佔領。最終,人類將「徵服」整個太陽系。

相關焦點

  • 徵服太陽系和周邊宜居行星,人類必須突破五大關鍵技術
    徵服太陽系和周邊宜居行星,人類必須突破五大關鍵技術。一,人類延壽技術或深度休眠技術。人類需要足夠長的有效率壽命,才能適應漫長的空間旅行。根據細胞分裂理論,人類的壽命為120歲。根據對多種動物壽命的觀察和總結,物種壽命按其生長期的5-7倍的基本公式計算,人的壽命為126歲。
  • 人類能徵服太陽系嗎?
    人類已經成功繪製了地球大部分地區的地圖,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區未被探索,比如大部分海洋、南極洲和部分亞馬遜雨林,當我們繼續繪製自己的世界時,我們也把視線投向外面,投向更遙遠的遠方,今天,我們要回答一個靈魂提問,人類能徵服太陽系嗎,你渴求真相嗎,你是個好奇寶寶嗎,據我們所知,目前只有地球上出現了生命,所以,想要在太陽系的其餘地方蹦達。
  • 航天科工突破星間高速雷射通信關鍵技術 建設星間信息高速路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基於虹雲工程星間高速通信需求,突破多項關鍵技術,研製的高性能星間雷射通信終端,通過對高指向性雷射的控制、收發和調製,可以在高速運動的衛星平臺上實現雷射通信鏈路的建立和保持,進而實現遠距離星間高速通信。8月初,經實驗室動態和靜態等多項性能測試,各項指標滿足方案設計要求。
  • 突破星間高速雷射通信關鍵技術,航天科工建設星間信息高速路
    當前,基於低軌道衛星星座的寬帶通信網絡已成為下一代通信技術的主要形態,星間雷射通信是星座組網的核心技術之一。相比傳統的微波通信,空間雷射通信以其大通信容量、小體積、高保密性等優點,成為星間組網的首選方案。
  • 突破星間高速雷射通信關鍵技術,航天科工建設星間信息高速路
    當前,基於低軌道衛星星座的寬帶通信網絡已成為下一代通信技術的主要形態,星間雷射通信是星座組網的核心技術之一。相比傳統的微波通信,空間雷射通信以其大通信容量、小體積、高保密性等優點,成為星間組網的首選方案。
  • 中國首次實現衛星間雷射通信,繼量子通信之後再次突破,為何神奇
    近些年來,我國的通信事業蓬勃發展,在繼量子通信技術之後我國的衛星間雷射通信再創佳績。日前,伴隨著我國首個衛星網際網路「行雲工程」第一階段的順利實施,兩顆實驗衛星完成了多項核心技術的在軌驗證,尤其是首次實現了中國低軌衛星間雷射通信,打通了衛星之間空間信息傳輸的多項難題,實現了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星間雷射通信零的突破。
  • 人類能利用反物質技術稱霸整個銀河系嗎?離不開這幾個要點
    之後再用雷射照射被捕獲的原子,以測量它們的光譜響應。那麼人類若利用反物質技術實現星際旅行後能否稱霸整個銀河系?小編認為離不開以下幾個要點:1、首先,反物質的創造。這個過程是異常艱難的,雖說現在人類已經完成了反氫原子的製造,但是為了這些實驗的成功卻需要大量的能耗和資金支撐,且成功創造的機率也非常低。在2004年,CERN花費2000萬美元製造出了一萬億分之幾克的反物質。
  • 中國首次實現衛星間雷射通信,繼量子通信之後再次突破,有何神奇
    近些年來,我國的通信事業蓬勃發展,在繼量子通信技術之後我國的衛星間雷射通信再創佳績。日前,伴隨著我國首個衛星網際網路「行雲一號「工程第一階段的順利實施,兩顆實驗衛星完成了多項核心技術的在軌驗證,尤其是首次實現了中國低軌衛星間雷射通信,打通了衛星之間空間信息傳輸的多項難題,實現了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星間雷射通信零的突破。
  • 無線雷射通信技術詳解
    無線雷射通信是指利用雷射束作為信道在空間(陸地或外太空)直接進行語音、數據、圖像信息雙向傳送的一種技術,又稱為「自由空間雷射通信「,「無纖雷射通信」或「無線雷射網絡」。無線雷射通信以雷射作為信息載體,不使用光纖等有線信道的傳輸介質,屬於新型應用技術,早期的研究應用主要是在軍用和航天上,隨著技術的發展,近年來逐漸應用於商用的地面通信,技術也在逐步完善。
  • 我國實現星間雷射通信零的突破
    圖為星間雷射通信示意圖。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供圖本報北京8月18日電(記者餘建斌)近日,「行雲二號」01星、02星之間實現建鏈流程完整、遙測狀態穩定的雙向通信,這意味著「行雲二號」衛星搭載的雷射通信載荷技術得到成功驗證,也代表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零的突破,打破衛星物聯網星座間信息傳輸的瓶頸。至此,兩顆衛星所有核心技術均得到充分驗證。
  • 太空殖民-2030年人類將開始徵服星辰大海?
    人類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開啟大航天時代,開始星際殖民。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宇宙間無數的超級地球等待著人類去徵服。人類殖民太空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首先在哪裡殖民。很顯然,人類首先要徵服的是太陽系。太陽系適合人類殖民的固態行星有月球,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塔)等,這幾個星球都有固態表面和水,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坦)還有大氣層。(NASA拍攝的火星照片,這是火星的一個蝌蚪型撞擊坑。
  • 人類能否徵服宇宙?科學家的答案令人沉思,人類該何去何從?
    因此許多人認為,人類就算賭上了畢生能力,也沒有辦法徵服宇宙,這個觀點看起來實在太過悲觀了,但是也讓人不得不相信,這極有可能是命中注定的結局。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其他智慧文明,那麼兩個文明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過遙遠了,就好像是海洋中的生物與陸地上的昆蟲,人類沒有辦法突破光速,在地球上來看,光速其實就是螞蟻的速度,因此兩個智慧文明很有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相遇。
  • 最新突破!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航天科工獲悉,「行雲二號」01星、02星近日實現了建立鏈路流程完整、遙測狀態穩定的雙向通信,這意味著「行雲二號」雙星搭載的雷射通信載荷技術得到成功驗證,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的最新突破。至此,兩顆衛星自發射入軌開展在軌技術測試以來,核心技術均得到驗證。
  • 人類使用AI徵服太空技術盤點,《星球大戰》中的機器人會成為現實嗎?
    差強人意的是,目前我們的太空 AI 技術還未成熟。不過人類確實需要太空 AI 的幫助,因為太空中充滿挑戰,許多太空任務對精確度要求極高,僅憑人類難以實現。目前在太空中使用最多的 AI 系統當屬一些衛星,它們通常負責太空攝像,每秒產生約 16 張圖像,但這些圖像的質量較差,無法用常規代碼進行處理。
  • 雷射導航VS慣性導航!掃地機器人哪個牌子好?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規劃式掃地機器人也分為三大門派——慣性導航、雷射導航和視覺導航,一般而言由於雷射導航和視覺導航是綜合運用的,所以可簡單將市面上的掃地機器人分為雷射導航和慣性導航兩大門派,這兩者有何區別,我們在選購時如何規避槽點。小編今天就以簡單說下兩者區別。
  • 「行雲二號」成功驗證星間雷射鏈路技術 我國衛星物聯網實現星間通信零的突破
    近日,「行雲二號」01星、02星之間實現了建鏈流程完整、遙測狀態穩定的雙向通信,這意味著「行雲二號」衛星搭載的雷射通信載荷技術得到成功驗證,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零的突破。至此,兩顆衛星自今年5月12日發射入軌開展在軌技術測試以來,所有核心技術均得到充分驗證。
  • 人類到底能不能飛出太陽系?
    也就是說,只有飛出了這片星雲,人類才算是飛出了太陽系。那麼我們人類到底能不能出太陽系呢?1光年看上去好像並不遙遠,但實際上,這個距離是現在人類的航天科技根本無法徵服的,就拿「旅行者一號」的速度來講,要飛出「奧爾特星雲」都需要大約2萬年的時間!而「旅行者一號」已經算得上是目前人類最快的飛行器了。
  • 雷射製冷技術重大突破:首次實現用雷射冷卻液體
    自1960年雷射發明以來,它們總是發出熱量,或者作為一個用途廣泛的工具,一種副產品,也經常以一種虛構的方式被用來徵服銀河系的敵人。  但是這些雷射束卻從來沒有用來冷卻液體。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解決了這個存在了幾十年的難題,他們在現實條件下,實現了用雷射冷卻水和其它液體。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11月16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該團隊利用紅外雷射將水冷卻到36華氏度,這是該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如果你看過電影星球大戰,就會知道電影裡面的雷射炮能夠使物體升溫。
  • 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製造出微型機器人 可有效「行走」​
    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製造出微型機器人 可有效「行走」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使顯微鏡機器人有效地「行走」。當受到雷射照射時,人類頭髮寬度周圍的腿能夠彎曲,從而產生類似行走的動作。康奈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技術有朝一日能被用於修復人體組織和在血液裡暢行。
  • 基於5G技術打造雷射導航AGV新應用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是較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5G的性能目標是高數據速率、減少延遲、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統容量和大規模設備連接。目前比4G的速度快十倍以上,也就是說使用5G技術下載一部1GB大小的高清電影僅需要10秒就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