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製冷技術重大突破:首次實現用雷射冷卻液體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自1960年雷射發明以來,它們總是發出熱量,或者作為一個用途廣泛的工具,一種副產品,也經常以一種虛構的方式被用來徵服銀河系的敵人。

  但是這些雷射束卻從來沒有用來冷卻液體。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解決了這個存在了幾十年的難題,他們在現實條件下,實現了用雷射冷卻水和其它液體。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11月16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該團隊利用紅外雷射將水冷卻到36華氏度,這是該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如果你看過電影星球大戰,就會知道電影裡面的雷射炮能夠使物體升溫。而這一次,是首次利用雷射束在日常條件下冷卻像水這樣的液體,」 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也是華盛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助理教授Peter Pauzauskie說。「這種做法是否能夠成功,確實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因為我們都知道,水被光束照亮,就會變暖。」

  這個發現能夠幫助工業領域,利用集中光束在一個微小的面積裡實現「點冷」操作。舉個微處理器的例子,可能會有那麼一天,使用雷射束來冷卻計算機晶片中的特定部件,以防止過熱,這樣也能讓信息處理的效率更高。

  科學家們也能利用雷射束,在細胞分裂或自我修復時,通過精確地冷卻細胞的一部分,減緩它們的分裂和自我修復過程,從而讓研究人員有機會了解細胞是如何工作的。也可以在神經網絡中單獨冷卻一個神經元——只是讓這個神經元不再活躍,並沒有損害它——通過這種方式來了解附近的神經元如何繞過它以及實現自我修復。

  「對於細胞如何分裂,分子和酶如何實現它們的功能,還有許多令人感興趣的方面,但在以往卻沒有辦法做到通過冷卻的方式來研究它們的特性,」 Pauzauskie說,他也是來自華盛頓州裡奇蘭,美國能源部的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有點像將電影中的生命的活動過程進行慢動作展示,優點是,你不需要冷卻整個細胞,如果冷卻整個細胞就會殺死它或改變它的行為。」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選用紅外光作為冷卻雷射,實現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因為可見光會對細胞有破壞作用,能夠將它們「曬傷」。他們證實雷射也能冷卻鹽水和細胞培養基(在遺傳和分子研究領域常用)。

  為了實現這項突破,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使用了商業雷射領域常見的一種材料,但本質上卻與雷射現象相反。他們用紅外雷射照射一個懸浮在水中的微小晶體,激發出一種獨特的光線,這個光線的能量比光吸收的能量要稍微多一點。

  這種高能光從晶體和包圍著它的水中帶走了熱量。首次雷射冷卻過程是1995年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在真空條件下實現的,近20年後在液體中,再次實現了這個過程。

  通常情況下,雷射晶體的生長是一個昂貴的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美元,只能生產僅僅一克材料。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還發明了一個低成本的水熱方法,可用於製造著名的雷射晶體,以更加快捷、低成本和可擴展的方式實現雷射冷卻應用。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還設計了一種儀器,使用雷射阱(類似於微牽引光束),將一個侵入液體中的納米晶體「困在」液體室裡,並用雷射照射它。為了確定液體是否冷卻,這個儀器能夠投射粒子的「影子」,通過這種方式研究人員能夠觀察它運動過程中每分每秒的變化。

  當周圍的液體變冷時,被困住的顆粒就會慢下來,從而讓研究團隊清楚地觀察冷卻效果。他們還設計了一種晶體,當冷卻時能夠實現從藍綠到泛紅的顏色變化,就像一個內置的彩色溫度計。

  「這個項目的真正挑戰是建造一個儀器,以及設計一種方法,利用與困住晶體相同光線的特徵,也能夠確定這些納米晶體的溫度,」論文的主要作者派登 羅德說,他剛剛獲得威斯康辛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目前在英特爾工作。

  到目前為止,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僅僅展示了單一納米晶體的冷卻效果,而激發多個晶體需要更多的雷射能。雷射冷卻過程目前比較耗能,Pauzauskie說,下一步的研究包括尋找提高效率的方法。

  有一天,冷卻技術本身也可以通過高功率雷射,用來實現製造、電信或國防領域應用,而目前高功率雷射往往容易過熱以及將物體融化。

  「因為利用雷射冷卻液體之前是不可能做到的,所有現在人們不會一下子就想到如何利用這項技術來解決問題,」他說。「我們就感興趣的是,我們的研究對其他科學家或企業的想法產生何種影響,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基礎研究或底線,讓他們不再墨守成規或固執己見。」

相關焦點

  • 常溫常壓下首次實現用雷射製冷液體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常麗君)總是用於加熱的雷射,在常溫常壓下竟然能給水或其他液體製冷。這是美國華盛頓大學(UW)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成功用紅外雷射將水冷卻到36華氏度(約2.2℃),實現了這一領域的重大突破。
  • 如何用雷射冷卻液態水?
    「我們看的電影《星球大戰》裡面,雷射槍發射出雷射使物體升溫。我們的研究第一次實現了用雷射對常態下的液體如液態水進行冷卻,」 華盛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助理教授Peter Pauzauskie說道,「一開始這一研究的可行性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因為正常情況下水在受到光照時會升溫。」為了實現這一突破,研究團隊採用商業雷射中常見的材料達到與雷射現象本質相反的效果。
  • 雷射還有冷卻液體的技能
    現在,科學家們首次能夠在常溫常壓下利用雷射冷卻水和其它液體。 華盛頓大學的材料科學研究院和工程師Peter Pauzauskie表示:「一般而言,你在《星球大戰》等電影中看到的雷射炮會加熱其它的東西。現在我們能在日常情況下利用雷射束冷卻水這樣的液體。之前我們都不確定是否能用雷射製冷,因為通常情況下水在被照射的時候會變熱。」
  • 《自然》:單分子雷射製冷首次達到接近絕對零度
  • 【雷射冷卻二三事】用雷射來降降溫
    這些一般是通過和液氮(77K,零下196攝氏度)或者液氦(4.2K,約零下269攝氏度)相接觸來將實驗的系統保持在那麼低的溫度,或者通過和稀釋制冷機相接觸來獲得僅僅比絕對零度高几個毫K(千分之一度)的溫度。  更進一步,在關於冷原子氣體的研究中,需要用非直接接觸的方法獲得比這些還要更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這就需要雷射來幫忙了。  二、用雷射來製冷?可能嗎?
  • 雷射冷卻技術的發展現狀分析
    雷射冷卻技術及其在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是近二十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的研究領域,它是利用雷射和原子的相互作用減速原子運動以獲得超低溫原子的高新技術。這一技術早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精確測量各種原子參數,用於高解析度雷射光譜和超高精度的量子頻標(原子鐘),後來成為實現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關鍵實驗方法。
  • 【前沿】雷射冷卻技術發展歷程及最新進展淺析
    事件回顧:雷射讓硫化鎘納米帶降溫40℃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熊啟華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證明:利用雷射可使半導體的溫度從室溫冷卻到零下20攝氏度。20年後,法國物理學家卡斯特勒(Kastler)等人就提出稀土摻雜的固體材料可能具有雷射製冷的潛力。後來科學家有諸多失敗的嘗試,固體材料的雷射製冷直到1995年才第一次被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觀察到。他們用波長為1010納米的雷射照射稀土釔摻雜的玻璃,使得物體的溫度降低了0.3攝氏度。
  • 光纖雷射打標機的雷射製冷原理分析
    而我們製冷的實質就是降低這些分子或原子的總體上的熱運動的劇烈程度,光纖雷射打標機。  1、雷射製冷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就是都卜勒冷卻技術,都卜勒冷卻技術的原理就是通過雷射發出光子來阻礙原子的熱運動,而這個阻礙過程則是通過減小原子的動量來實現的。那麼,雷射究竟是如何來減小這些原子的動量呢?
  • 華盛頓大學開發新技術:雷射製冷半導體材料
    一般來說雷射是用來加熱物體的,但近日華盛頓大學一組研究團隊通過實驗展示了雷射冷凍材料的潛力,有望顛覆從生物成像到量子通信等領域。早在2015年該團隊就已經宣布可以利用雷射將水和其他液體冷卻至室溫以下,近日該團隊又用類似的方法來冷卻固體半導體。
  • 利用雷射製冷半導體材料
    2015年,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可以使用雷射在室溫下冷卻水和其他液體。現在,同一個團隊使用了一種類似的方法來冷藏完全不同的東西:固體半導體。研究小組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他們可以使用紅外雷射在室溫下將固體半導體冷卻至少20攝氏度或36華氏度。
  • 我國雷射衝擊強化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世界第2
    新華網西安11月30日電(記者毛海峰)由西安天瑞達光電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和陝西藍鷹航空電器有限公司共同承建的中國第一條雷射衝擊強化生產線,日前在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建成。這標誌著中國雷射衝擊強化技術向工程化應用邁出了重要一步,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可實現該項技術工業化應用的國家。
  • 新加坡利用雷射使半導體冷卻至零下20℃
    新加坡利用雷射使半導體  冷卻至零下20℃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熊啟華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證明:利用雷射可使半導體的溫度從室溫冷卻到零下20攝氏度。這一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有望在電子和光電子器件上直接實現集成全固態、緊湊、無振動、無冷卻劑的光學製冷器,相關元件可應用於太空飛行器高靈敏探測器、紅外夜視儀和電腦晶片等。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一期《自然》上。  雷射冷卻固體也被稱之為光學冰箱,其概念早在1929年就由德國物理學家彼得·普林斯海姆提出。
  • 新突破!雷射冷卻納米機械振蕩器至零點能量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新進展!據頂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報導:藝術家表演所用的光學機械矽納米束可以採用雷射進行冷卻。這一進展對量子技術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帶您一探究竟。
  • 極致低溫 神奇的雷射製冷術
    當雷射束射入物體內時,由於進入的粒子數很多,使得物體內的微粒變得非常擁擠,它們便不能像原來一樣「活蹦亂跳」了,從而降低了分子的熱運動,這種雷射製冷技術被稱為都卜勒冷卻技術。1995年,利用都卜勒冷卻技術,達諾基小組將銫原子冷卻到了2.8nK的低溫。
  • 雷射冷卻技術將分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技術,首次將三個原子組成的分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273.15℃),這是該技術迄今冷卻的最大分子。科學家們認為,這一奇蹟最終有望用於製造分子量子計算機,同時也可成為化學家們的好幫手。
  • 美:雷射技術可冷卻物體接近絕對零度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利用雷射冷卻技術,成功地將體積相當於硬幣大小的物體冷卻到接近絕對溫度零度。該項成果創造了雷射冷卻相同體積物體的最低溫度紀錄,它為科學家最終將較大物體冷卻到絕對零度,以觀察物質的量子行為帶來了希望。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助理教授、研究小組負責人奈吉斯·馬瓦爾瓦拉表示,雖然研究小組目前還沒有將物體冷卻到能夠觀察到量子行為所需的絕對零度,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首次找到了也許能最終了解物體量子行為的技術」。
  • 用於雷射冷卻的雷射冷水機
    雷射是在普通和專業工業應用中,提供高速精確定位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涉及到這些技術時,安裝用於雷射冷卻的雷射冷水機,可為運營帶來不可思議的價值。雷射被用於軍事發展雷射冷水機通常用於各種應用,包括冶金、焊接、熱噴塗、拋光、主軸、雷射切割、感應加熱和烘箱、深衝壓力機、研磨、光纖和PCB鑽孔、專業應用包括美容治療,軍事級雷射和醫療技術治療。
  • 新研究發現雷射製冷或可產生奇異物態
    據美國國家標註技術研究所雷射製冷部門的物理學家特雷·波特(Trey Porto)介紹,「有時,你用雷射照射某些東西,這些東西的確可以冷卻下來,它們不僅是一大堆原子,還有肉眼可以看到的物體。」波特並未參與最新研究。  據威茨和沃格爾介紹,他們可以利用這一過程去生成新的物態。
  • 分子雷射冷卻的新方法
    圖片來源:Pixabay幾十年來,對超低溫原子的研究推動基礎和應用量子科學取得了重大進展,實現了從觀察物質新形態到尋找新的作用力和基本粒子的飛躍。 最近,量子科學界正為能從研究受控量子相互作用中可能得到的結果而興奮。由於其多出來的複雜性,分子具有更多的自由度,為研究新的奇異現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新加坡用雷射讓硫化鎘納米帶降溫40℃
    本報訊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熊啟華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證明:利用雷射可使半導體的溫度從室溫冷卻到零下20攝氏度。這一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有望在電子和光電子器件上直接實現集成全固態、緊湊、無振動、無冷卻劑的光學製冷器,相關元件可應用於太空飛行器高靈敏探測器、紅外夜視儀和電腦晶片等。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一期《自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