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冷卻二三事】用雷射來降降溫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雷射冷卻固體也被稱之為光學冰箱,其概念早在1929年就由德國物理學家彼得   普林斯海姆提出。

  一、絕對零度的需求

  我們知道,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用到這種種降溫手段,在工業生產裡面,降溫更是至關重要。常用的空調或者冰箱並不能夠將溫度改變太多,最多也就能夠達到零下幾十攝氏度的樣子。

  然而,在很多科學研究工作中,科學家需要非常低的溫度,也因此需要更多不同的降溫措施。比如說研究超導體,就往往需要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進行測量和研究。這些一般是通過和液氮(77K,零下196攝氏度)或者液氦(4.2K,約零下269攝氏度)相接觸來將實驗的系統保持在那麼低的溫度,或者通過和稀釋制冷機相接觸來獲得僅僅比絕對零度高几個毫K(千分之一度)的溫度。

  更進一步,在關於冷原子氣體的研究中,需要用非直接接觸的方法獲得比這些還要更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這就需要雷射來幫忙了。

  二、用雷射來製冷?可能嗎?

  提到雷射,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光碟光碟機、雷射筆、商品條形碼、指星筆等生活中的各種應用。大家可能還會想到,雷射具有很高的能量,我們印象中的雷射往往是灼熱和明亮的代言詞:指星筆有可能傷到眼睛;在皮膚醫院裡,雷射被用來「燒」掉人們身上的紋身;在有些工廠裡面,雷射甚至能夠用來切割金屬。雷射能用來降溫嗎?

  能的。利用雷射冷卻技術,科學家們能夠獲得僅僅比絕對零度高出不到千分之一度的低溫。物理學裡面常用的溫度標準叫做絕對溫度,單位為開爾文(K),一個開爾文和一攝氏度的單位是一樣的。絕對零度(0K)是-273.15攝氏度,室溫相當於大約300開爾文。要記得,我們只能儘量接近絕對零度,而不能達到。

  1985年的時候,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朱棣文教授(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等人首先利用雷射冷卻技術將鈉的原子氣體冷卻到了240微開爾文的溫度(僅比絕對零度高出一百萬分之二百四十度)。朱棣文進行的雷射冷卻實驗是利用三對相互垂直的雷射束進行的。在這種光場中,原子不僅因受粘滯力而被冷卻,而且還受梯度力被囚禁於光束交匯區中。這種囚禁類似於微粒在粘稠的液體中作布朗運動的情況。由於阻尼力的作用,原子的運動速度很慢,每擴散1釐米需要1秒鐘。如果沒有光場的作用,原子擴散1釐米只需20毫秒。因此,將這種囚禁作用稱為「光學粘膠」。實驗測量得到鈉原子氣體的溫度為240μK,測量的結果與理論預言相符合。

當時工作模型

 

  1997年,朱棣文因此項工作和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ClaudeCohen-Tannoudji教授以及美國國家標準局的WilliamD.Phillips教授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原理是什麼呢

  大家可以想像一個戰爭的場面。失控的戰車衝向戰壕,戰壕裡的戰士向戰車不斷開槍,子彈擊中戰車並彈向四面八方。如果仔細看戰車的速度,我們會發現由於子彈的撞擊,戰車的速度會越來越小,雷射冷卻原子便是相似的過程。如上圖顯示的,雷射器發出的光子就像子彈一樣,如果光子在鈉原子上發生「散射」,那麼向右運動的鈉原子在雷射的作用下速度會越來越慢。仔細說來,光子在鈉原子上發生的並不是散射,而是光子將鈉原子的電子激發到激發態,然後電子躍遷回來的時候會放出一個方向不確定的光子。在一段時間內,鈉原子吸收的光子有特定方向,而放出的卻沒有,所以原子會被光束減速。這樣,原子的動能有個和光子的能量相關的不確定性,這也給出了雷射冷卻能夠得到的最低溫度。

  如果你還沒有意識到「速度變慢」和降溫的關係的話,那麼讓我來提醒一下。我們所說的溫度,在物理學家看來,其實描述了構成物體的那些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粒子運動的平均速度越大,物體溫度就越高,越小則溫度越低。熱力學溫度裡的絕對零度(即零下273.15攝氏度),便是當所有粒子運動速度為零時的溫度。這是一個極限溫度,沒有任何人可以實現真正的絕對零度,但科學家正在朝著這個方向一步一步邁進,雷射冷卻技術便是其中的關鍵一步。當一團鈉原子氣體裡的大部分原子被雷射漸漸減速,氣體對應的溫度也越來越低,這樣就實現了「降溫」的過程。

  但你也許會問,怎麼這麼巧,納原子剛好向著雷射的方向運動,它不應該是四面八方的嗎?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高壓鈉燈的發射譜線

  需要這考慮到光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問題——並不是所有波長的雷射都能夠和原子相互作用。原子內部的電子能級發生變化的時候,會放出或者吸收特定波長的光,這構成了原子的發射光譜或者吸收光譜。每一條譜線都是有一定的寬度,光波長越接近吸收譜線的中心位置,雷射就越容易影響原子,原子只會對這些特定顏色的光起反應,而對遠離譜線位置的光視而不見。

  為了冷卻所有的原子,我們需要能夠控制減慢哪些原子。對於向著雷射運動的原子來說,我們希望能減慢他們的速度,對於遠離雷射運動的原子來說,我們不希望把它們推的越來越快。雷射冷卻技術的實現,得益於都卜勒效應的存在。光波和聲波都是波動,當物體相對于波動的源頭運動的時候,它感受到的波長和頻率都會發生變化。向著我們運動的火車發出的鳴笛,聽起來要比遠離我們運動的火車聲調要高一些。同樣,遠離我們運動的恆星發出的光,在我們看來要顯得波長更長、頻率更低一些。

  雷射冷卻原子的示意圖,選擇雷射的波長在原子譜線偏紅(波長偏長)的一側,這樣可以實現原子的減速。

  這樣,只要我們將雷射的波長選擇在原子譜線略微比中心位置的波長大一些的一側,那麼由於都卜勒效應,向著雷射運動的原子感受到的波長會顯得短一些(藍移),因此作用強烈;而背離雷射運動的原子感受到的波長會更長一些(紅移),因此不會受到作用。這樣,如果在前後左右上下六個方向都有一束雷射的話,就可以保證把原子的速度降低下來。通過這種方法,科學家們可以將原子氣體的溫度降低到絕對零度之上不到千分之一度的低溫。

  四、雷射冷卻應用與新進展

  雷射冷卻超冷原子不僅在科學實驗中有重要學術價值,而且在高科技中也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對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研究、廣義相對論的驗證、原子頻標和原子幹涉儀研製等。

  2002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維曼(CarlE.Wieman)、康奈爾(EricA.Cornell)和德國科學家克特勒(Wolfgang.Ketterle),表彰他們在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2003年,麻省理工與美國宇航局科學家聯合進行的實驗達到5x10^(-10)℃納開爾文。

  2009年,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應用雷射冷卻,在幾秒內使稠密的銣氣便從350℃驟降至280℃。

  2014年,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李天初和同事們共同努力,將NIM5噴泉鍾精確度達到2000萬年不差一秒,被接收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使我國成為第8個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的國家,在國際標準時間產生過程中不僅擁有話語權,更具備了表決權。

  2015年,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雷射冷卻鉀鈉氣體分子,達到了5x10^(-7)℃。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官網稱,該校物理學家使用微波輻射,將單個原子冷卻到了絕對零度(-273.15攝氏度)附近。

  雷射冷卻和捕陷氣體原子研究已發展了30年,在各國實驗室中雷射冷卻和捕陷氣體原子已成為獲得超冷原子的典型方法和技術。但新的雷射冷卻機制和囚禁原子(分子)的方法仍有待探索。特別是微結構勢阱中的雷射冷卻和囚禁氣體原子(分子)技術的研究仍是當前研究的重點課題。

 

相關焦點

  • 雷射那麼「熱」,為什麼可以用來冷卻原子?
    在世人的眼中,雷射是一種能量很強的光,它有熱效應,強雷射能擊穿金屬,可以充當武器。但是,現在卻有雷射冷卻,能把原子的溫度冷卻到只比絕對零度高那麼一點點兒。這是怎麼做到的呢?熱的本質雷射冷卻不難理解,但在徹底理解它之前,我們還需要再了解一些東西。熱大家都知道,但是熱的本質,我們還需要再回顧一下。「今天氣溫有多高?」「水有多冰涼?」
  • 【前沿】雷射冷卻技術發展歷程及最新進展淺析
    事件回顧:雷射讓硫化鎘納米帶降溫40℃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熊啟華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證明:利用雷射可使半導體的溫度從室溫冷卻到零下20攝氏度。  雷射冷卻固體也被稱之為光學冰箱,其概念早在1929年就由德國物理學家彼得·普林斯海姆提出。20年後,法國物理學家卡斯特勒(Kastler)等人就提出稀土摻雜的固體材料可能具有雷射製冷的潛力。後來科學家有諸多失敗的嘗試,固體材料的雷射製冷直到1995年才第一次被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觀察到。他們用波長為1010納米的雷射照射稀土釔摻雜的玻璃,使得物體的溫度降低了0.3攝氏度。
  • 如何用雷射冷卻液態水?
    紅外雷射將水冷卻大約36 華氏度。「我們看的電影《星球大戰》裡面,雷射槍發射出雷射使物體升溫。我們的研究第一次實現了用雷射對常態下的液體如液態水進行冷卻,」 華盛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助理教授Peter Pauzauskie說道,「一開始這一研究的可行性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因為正常情況下水在受到光照時會升溫。」為了實現這一突破,研究團隊採用商業雷射中常見的材料達到與雷射現象本質相反的效果。
  • 雷射冷卻技術的發展現狀分析
    雷射冷卻技術及其在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是近二十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的研究領域,它是利用雷射和原子的相互作用減速原子運動以獲得超低溫原子的高新技術。這一技術早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精確測量各種原子參數,用於高解析度雷射光譜和超高精度的量子頻標(原子鐘),後來成為實現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關鍵實驗方法。
  • 分子雷射冷卻的新方法
    然而,這種額外的複雜性意味著不能直接通過現有方法將分子冷卻到超低溫。 如今,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葉軍和他的同事展示了一種利用分子結構特性的、具有一個核自旋和一個電子駐留在相同能級上的新型雷射冷卻技術,實驗中使用的是一氧化釔(YO)中的釔原子。利用釔原子的不尋常結構,該團隊使氣體分子在雷射冷卻中達到了超低溫和破紀錄的高密度。
  • 雷射製冷技術重大突破:首次實現用雷射冷卻液體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解決了這個存在了幾十年的難題,他們在現實條件下,實現了用雷射冷卻水和其它液體。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11月16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該團隊利用紅外雷射將水冷卻到36華氏度,這是該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如果你看過電影星球大戰,就會知道電影裡面的雷射炮能夠使物體升溫。
  • 雷射冷卻囚禁原子並進行操控
    利用雷射冷卻並囚禁原子的技術,是物理學家獲得冷原子的經典方法。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操控微觀粒子。      7月底,陳帥應邀前往澳大利亞參加第22屆國際原子物理學會議。他驚訝地發現,會上提交的議題差不多都跟冷原子有關。有的用冷原子做精密測量,有的測量基本常數,有的測算時間,還有人提出用冷原子模擬凝聚態物理。
  • 新加坡用雷射讓硫化鎘納米帶降溫40℃
    本報訊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熊啟華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證明:利用雷射可使半導體的溫度從室溫冷卻到零下20攝氏度。這一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有望在電子和光電子器件上直接實現集成全固態、緊湊、無振動、無冷卻劑的光學製冷器,相關元件可應用於太空飛行器高靈敏探測器、紅外夜視儀和電腦晶片等。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一期《自然》上。
  • 雷射冷水機降溫速度慢是怎麼回事?
    雷射冷水機是目前雷射加工設備所必不可少的一個冷卻降溫設備,但是,在雷射冷水機的使用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降溫速度慢的情況。而當雷射冷水機的降溫速度慢下來之後,就很容易會影響到雷射加工設備的正常運行。那麼雷射冷水機降溫速度慢是怎麼回事呢?下面一起和酷凌時代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用於雷射冷卻的雷射冷水機
    雷射是在普通和專業工業應用中,提供高速精確定位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涉及到這些技術時,安裝用於雷射冷卻的雷射冷水機,可為運營帶來不可思議的價值。雷射被用於軍事發展雷射冷水機通常用於各種應用,包括冶金、焊接、熱噴塗、拋光、主軸、雷射切割、感應加熱和烘箱、深衝壓力機、研磨、光纖和PCB鑽孔、專業應用包括美容治療,軍事級雷射和醫療技術治療。
  • 雷射還有冷卻液體的技能
    現在,科學家們首次能夠在常溫常壓下利用雷射冷卻水和其它液體。 華盛頓大學的材料科學研究院和工程師Peter Pauzauskie表示:「一般而言,你在《星球大戰》等電影中看到的雷射炮會加熱其它的東西。現在我們能在日常情況下利用雷射束冷卻水這樣的液體。之前我們都不確定是否能用雷射製冷,因為通常情況下水在被照射的時候會變熱。」
  • 科學網—裡程碑:雷射冷卻原子
    裡程碑:雷射冷卻原子
  • 《自然》雜誌報導雷射冷卻半導體技術
    氮化鎵,被認為是繼矽之後最重要的半導體材料,被用於發光二極體(LEDs)和雷射二極體。其他可能的應用包括:能在高溫下運行的高頻大功率電晶體,供衛星使用的太陽能電池,生化傳感器,還因其具有相對的生物相容性,能夠作為電子晶片植入人體。
  • 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造出零下273℃中性等離子體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創造出溫度達到零下273℃的中性等離子體,其比太空深處溫度還要低。這一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顯示了極端環境下(比如白矮星和木星中央)等離子體的新的可能性。  一般認為,雷射可用於加熱,但其實也可用於冷卻物理系統。
  • 新加坡利用雷射使半導體冷卻至零下20℃
    新加坡利用雷射使半導體  冷卻至零下20℃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熊啟華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證明:利用雷射可使半導體的溫度從室溫冷卻到零下20攝氏度。  雷射冷卻固體也被稱之為光學冰箱,其概念早在1929年就由德國物理學家彼得·普林斯海姆提出。20年後,法國物理學家卡斯特勒(Kastler)等人就提出稀土摻雜的固體材料可能具有雷射製冷的潛力。後來科學家有諸多失敗的嘗試,固體材料的雷射製冷直到1995年才第一次被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觀察到。他們用波長為1010納米的雷射照射稀土釔摻雜的玻璃,使得物體的溫度降低了0.3攝氏度。
  • 雷射冷卻非對稱大分子至1.8 mK
    雷射冷卻這一概念最早於1962年由蘇聯學者提出,沉寂了一段時間後才被學界關注。1974年,史丹福大學的T.W.漢森等人提出以雷射將氣體分子減速的設想。1985年,著名的美國華裔科學家朱棣文使用雷射冷卻原子,成功實現了低溫環境,並因這一發明而獲得199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近年來,該技術的研究重點已轉向較為複雜分子。
  • 雷射冷卻技術將分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技術,首次將三個原子組成的分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273.15℃),這是該技術迄今冷卻的最大分子。科學家們認為,這一奇蹟最終有望用於製造分子量子計算機,同時也可成為化學家們的好幫手。
  • 雷射技術越來越大眾 雷射企業用什麼來吸引客戶?
    原標題:雷射技術越來越大眾,雷射企業用什麼來吸引客戶?  雷射企業用什麼去吸引   目前的雷射應用已經躍上了一個新的大臺階,各種雷射技術日益成熟且大眾化,讓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此趨勢下,雷射企業會用什麼方式去吸引大眾,搶佔更大份的市場蛋糕呢?
  • 雷射冷卻三原子分子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技術,首次將三個原子組成的分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
  • 雷射冷卻可使納米機械振蕩器接近其基態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IBM歐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最近展示了雷射冷卻納米機械振蕩器到零點能量(即包含最小能量的點)的過程。他們的成功演示被《物理評論通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刊載,可能會對量子技術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