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那麼「熱」,為什麼可以用來冷卻原子?

2020-12-04 百家號

在世人的眼中,雷射是一種能量很強的光,它有熱效應,強雷射能擊穿金屬,可以充當武器。但是,現在卻有雷射冷卻,能把原子的溫度冷卻到只比絕對零度高那麼一點點兒。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熱的本質

雷射冷卻不難理解,但在徹底理解它之前,我們還需要再了解一些東西。熱大家都知道,但是熱的本質,我們還需要再回顧一下。

「今天氣溫有多高?」「水有多冰涼?」等等諸如這些句子是我們日常聊「熱」的一種方式。

日常不代表本質,如果以上問題要問得更物理一些,其實我們應該這樣來問,即像這樣「今天的大氣分子運動速度有多快?」「水分子運動速度是多少?」

是的,熱就是物體中微觀粒子運動速度快慢的表現。拿水來說就是這樣:若水分子運動得慢,水的溫度就低,若更慢,水分子就不到處亂跑了,而是原地踏步,於是,水就成了冰;相反,若水分子運動劇烈,則水就開始沸騰、蒸發,變成氣體飛到空中……

熱的本質,現在看來很簡單,但是直到1745年,一個叫羅蒙諾索夫的俄羅斯科學家才真正道出,他說:熱是物質內部分子運動的表現!

而在之前,熱的本質幾乎是一個未解之謎。那時候,如果你問,為什麼有的東西熱,有的東西冷?人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那是因為熱的東西有熱素,冷的東西有冷素。

如何冷卻

回顧了一遍熱的成因後,我們就能繼續下一步了,如何有效地冷卻?很簡單,把微觀粒子的運動速度降下來。生活中,降溫的方法很多很多,然而,要想得到全宇宙最低的溫度,就必須使用雷射!

正常的室溫條件下,空氣中大氣分子的運動速度高達每秒幾百米,這跟某些槍的初速差不多。即使溫度低到零下270℃,也會有一部分微觀粒子的速度達到每秒幾十米。因此,要讓分子原子的運動速度大大降低,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子、分子那麼小,你要讓它們的速度降下來,不可能用一些粗暴的辦法,因為它們太小了,一個好辦法是,用一些更小的粒子去「撞擊」它們,抵消它們的速度,這就類似於,一輛迎面而來的小車,它處在自由滑行的狀態,為了降低它的速度,你可以不斷地向它扔石頭,每砸一次,小車的速度降低一些,直到降低到我們想要的速度。

那麼,用什麼來「撞擊」分子或者原子呢?最適合的莫過於光子了。我們都知道,光子會產生一種壓力,這就是光壓。科幻中或者設想中的太陽帆就是利用無數的光子作為推力的。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馬上生出疑問:說得輕巧,但是你知道嗎?分子的運動是無規則的,有的迎面向你運動,這好辦,有的卻是同向運動,你把光子扔過去,遇到迎面的分子,這自然能降低它們的速度,但是,如果分子的運動方向跟光子相同,你豈不是又增加了分子的運動速度?這麼一搞下來,等於是做無用功。

這個疑問非常有道理,這也是無數人在理解雷射冷卻時必然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要度過這道坎,咱們得從原子的能級說起。

原子的能級

原子就是原子核加上原子核外面的眾多電子。而電子在原子核外面的排布是分極的。舉個不準確但是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原子核就是太陽,電子就是行星。

跟太陽系所不同的是,電子只能從這個軌道躍遷到另一個軌道,絕不會待在兩個軌道之間的某一個位置。也就是說,如果地球是一個電子,那麼,它要麼獲得能量後,躍遷到火星的軌道,或者失去能量,降到金星的軌道,決不能處在地球軌道和火星軌道的中間。

就像一棟電梯樓,有的電子處在第一層,它的能量最低,此時我們稱為基態,有的電子處在第二層,有的處在第三層……顯然,電子要想從第1層躍遷到第2層時必須要獲得能量:比如捕獲某個光子,這個光子的能量恰好等於第1層和第2層之間的能量差。

而電子從第3層躍遷到第2層時,顯然電子的能量值就降低了,但是能量不能憑空消失,所以,電子減少的那一部分能量會作為一個光子發射出去,而這個光子的能量恰好等於第3層和第2層之間的能量差。

從以上我們看出來了,原子要想吸收光子的話,這個光子的能量是電子不同能級的能量差。也就是說,原子不可能吸收一個光子後,核外的電子從第2層躍遷到了第2.7層,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明白了這點,我們就能知道如何讓原子減速了。

都卜勒效應

上文中,咱們已經知道,朝原子發射光子,就能讓迎面而來的原子速度降低,然而,難點是,原子的運動方向如果跟光子相同,就會加快原子的運動速度。

不過,在回顧了上文中原子的能級後,我們已經明白:不是所有的光子,原子都能吸收!

既然這樣,可不可以讓迎面而來的原子吸收我們發射的光子,而同向而去的原子不吸收?當然可以了,根據什麼呢?都卜勒效應。

我們知道,迎面而來的火車,其聲尖銳,因為火車發出的聲波跟火車一個方向,聲波被「擠壓」,頻率升高了;同理,逐漸遠去的火車,其聲音的音調變低,因為聲波被「拉伸」,頻率降低。

光既是粒子也是電磁波,如果光是迎面而來,那麼被壓縮,光的頻率就會升高,如果光是遠離而去,光的頻率就會降低。

頻率決定了光的能量,比如紫外線的頻率比紅光的高,所以紫外線能量能紅光的高。而剛才我們說了,原子只能吸收固定的能量,換句話說,原子只能吸收某種頻率的光子,這個頻率就是原子的固有頻率。

接下來,就好辦了。當我們要想冷卻某種原子的時候,發射一束頻率比該原子固有頻率稍低的光子,此時,對於迎面而來的原子來說,這束光子的頻率會升高,高到恰好等於該原子的固有頻率,於是被吸收,然後被減速。而對於運動同向的原子呢,這束光的頻率會降低,就不能吸收了。

這,就是雷射冷卻原子的原理!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裡程碑:雷射冷卻原子
    裡程碑:雷射冷卻原子
  • 【雷射冷卻二三事】用雷射來降降溫
    提到雷射,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光碟光碟機、雷射筆、商品條形碼、指星筆等生活中的各種應用。大家可能還會想到,雷射具有很高的能量,我們印象中的雷射往往是灼熱和明亮的代言詞:指星筆有可能傷到眼睛;在皮膚醫院裡,雷射被用來「燒」掉人們身上的紋身;在有些工廠裡面,雷射甚至能夠用來切割金屬。雷射能用來降溫嗎?  能的。
  • 雷射冷卻技術將分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技術,首次將三個原子組成的分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273.15℃),這是該技術迄今冷卻的最大分子。科學家們認為,這一奇蹟最終有望用於製造分子量子計算機,同時也可成為化學家們的好幫手。
  • 雷射冷卻三原子分子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技術,首次將三個原子組成的分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
  • 利用低溫技術和直接雷射將非線性多原子分子冷卻到絕對零度的方法
    「我們認為我們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我們確實在冷卻分子,但是當我們看到這個信號時,它就像『是的,沒人會懷疑』。它很大,它就在那裡。」由米特拉和研究生納撒尼爾·B·維拉斯領導的這項研究是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新論文的重點。科學。其中,小組介紹了一種將低溫技術與直接雷射相結合的新方法來冷卻非線性多原子分子氧化鈣(Caoch)。3)略高於絕對零度。
  • 基於雷射冷卻原子美國開發量子傳感技術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科學家正在對量子傳感領域進行探討,發現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提高陸軍導航和探測能力。  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傳感器與電子設備局物理學家Qudsia Quraishi博士指出,經典物理學可能限制精確感知技術(如成像和導航)的性能。他說:「精確成像通常受到光的衍射極限的限制。
  • 雷射冷卻囚禁原子並進行操控
    如果有一支原子軍隊的話,陳帥無疑能夠擔任這支隊伍的首席指揮官。這位34歲的中國科技大學量子工程中心的教授,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原子,「當玩具一樣擺弄」。     「我就像個導演,可以指揮原子做水平運動,或是原地轉個圈。如果需要的話,還能讓它像蜜蜂那樣跳一段『8』字舞。」年輕的教授饒有興味地解說道。
  • 雷射冷卻三原子分子至超低溫
    含有三個原子的分子第一次被雷射冷卻到超低溫。這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John Doyle和同事們所完成的,他們使用了一種名為Sisyphus的冷卻技術,冷卻大約一百萬個氫氧化鍶分子至750μK。該團隊表示,這項工作為一系列應用開闢了道路,包括量子模擬和精密測量。
  • 分子雷射冷卻的新方法
    然而,這種額外的複雜性意味著不能直接通過現有方法將分子冷卻到超低溫。 如今,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葉軍和他的同事展示了一種利用分子結構特性的、具有一個核自旋和一個電子駐留在相同能級上的新型雷射冷卻技術,實驗中使用的是一氧化釔(YO)中的釔原子。利用釔原子的不尋常結構,該團隊使氣體分子在雷射冷卻中達到了超低溫和破紀錄的高密度。
  • 雷射不僅可以製冷,甚至可以冷凍原子!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雷射」是一種能量密度極大的光源,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單色性好和高能量密度等特點!在談到雷射的時候,你會不會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星球大戰》中的雷射劍,雷射武器?雷射可以製冷,甚至可以冷凍原子。
  • 雷射冷卻技術的發展現狀分析
    雷射冷卻技術及其在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是近二十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的研究領域,它是利用雷射和原子的相互作用減速原子運動以獲得超低溫原子的高新技術。這一技術早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精確測量各種原子參數,用於高解析度雷射光譜和超高精度的量子頻標(原子鐘),後來成為實現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關鍵實驗方法。
  • 雷射一定是火熱的嗎?人家製冷時超cool
    我們可以看到,以上的應用都是利用了雷射的亮度高,能量高度集中的特性。可是你知道嗎,這麼「熱」的雷射,還可以將原子冷卻到極低的溫度。這聽起來多麼的不可思議,簡直違反我們的直覺。「凍住」原子,雷射有妙招好的,在我們解釋雷射冷卻的原理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熱」意味著什麼?
  • 回顧歷史:朱棣文參與研究雷射冷卻和陷俘原子
    朱棣文、科恩-塔諾季、菲利普斯以及其他許多物理學家開發了用雷射把氣體冷卻到微開溫度範圍的各種方法,並且把冷卻了的原子懸浮或拘捕在不同類型的「原子陷阱」中。在這裡面,個別原子可以以極高的精確度得到研究,從而確定它們的內部結構。當在同一體積中陷俘越來越多的原子時,就組成了稀薄氣體,可以詳細研究其特性。
  • 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造出零下273℃中性等離子體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創造出溫度達到零下273℃的中性等離子體,其比太空深處溫度還要低。這一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顯示了極端環境下(比如白矮星和木星中央)等離子體的新的可能性。  一般認為,雷射可用於加熱,但其實也可用於冷卻物理系統。
  • 雷射製冷技術重大突破:首次實現用雷射冷卻液體
    自1960年雷射發明以來,它們總是發出熱量,或者作為一個用途廣泛的工具,一種副產品,也經常以一種虛構的方式被用來徵服銀河系的敵人。  但是這些雷射束卻從來沒有用來冷卻液體。舉個微處理器的例子,可能會有那麼一天,使用雷射束來冷卻計算機晶片中的特定部件,以防止過熱,這樣也能讓信息處理的效率更高。  科學家們也能利用雷射束,在細胞分裂或自我修復時,通過精確地冷卻細胞的一部分,減緩它們的分裂和自我修復過程,從而讓研究人員有機會了解細胞是如何工作的。
  • 對雷射冷卻和俘獲原子的研究而聞名
    他因在貝爾實驗室和史丹福大學對雷射冷卻和俘獲原子的研究而聞名,1997年他與他的科學同事克勞德·科恩·坦努迪和威廉·丹尼爾·菲利普斯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2009年至2013年,朱棣文擔任美國第12任能源部長。在被任命為能源部長時,朱棣文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分子和細胞生物學教授,也是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主任,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單分子水平上的生物系統研究。
  • 雷射冷卻及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光明日報-光明網
    對於費米子來說,兩個粒子不能同時佔據在同一狀態,這就是有名的「泡利不相容」原理;對於玻色子來說,則可以允許兩個甚至更多個粒子處於同一狀態。但是人們並不能分清楚到底是哪個微觀粒子坐在這個位置上。這個就是一般統計物理裡面說的「全同的量子粒子不可分辨」。    1924年,印度物理學家玻色最先提出了一種對光子的統計方法。
  • 原子之間驚人的通信可以改善量子計算
    超高真空室,其中紅寶石原子被雷射冷卻和興奮"構建量子計算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一種方法就是構建更小的模塊,可以相互通信,"美國大學麥迪遜分校物理學教授、該研究的高級作者德尼茲·亞武茲(Deniz Yavuz)說。"我們看到這種效果可以用來增加這些模塊之間的通信。手頭的場景取決於光和圍繞原子運行的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被光子擊中的電子可以興奮到更高的能量狀態。
  • 雷射冷卻控制離子團實現新突破,或為量子器件製備提供方向
    這項新技術達成了一個難以觸及的目標:使分子在雷射冷卻下的可控度達到了和原子相當的水平。對原子的量子態控制曾使原子物理領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為原子鐘一類的應用打下基墊。但是,將雷射冷卻技術(lasercooling)應用到結構更複雜的分子上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任務。
  • 雷射冷卻原子鐘登上天宮二號
    那麼,究竟空間冷原子鐘與地面上的一般的冷原子鐘有什麼不同呢?空間冷原子鐘是在地面噴泉原子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噴泉原子鐘利用雷射冷卻技術把室溫下自由運動的熱原子囚禁到雷射勢阱中並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然後把冷卻後的原子自由上拋讓原子在上拋與下落的過程中與微波腔中的射頻時鐘信號相互作用,從而檢測時鐘信號與原子兩個特定能級間頻率差,進而修正時鐘信號誤差,由於受到重力的作用,自由運動的冷原子團始終處於變速狀態,宏觀上只能做類似噴泉的運動或者是拋物線運動,這使得基於原子量子態精密測量的原子鐘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受到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