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雷射製冷或可產生奇異物態

2020-11-23 TechWeb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9月14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在科幻小說中,雷射束被描述成了神通廣大的武器,而在現實生活中,它們只是被當作加熱和切割工具。但是,德國最新一項研究轉變了我們對常規物理學的認識,以全新的視角展現了雷射特性。

  在最新研究中,德國波恩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馬丁·威茨(Martin Weitz)和烏爾裡希·沃格爾(Ulrich Vogl)利用雷射,使得稠密的銣氣體溫度遠遠低於令氣體轉化為固體的正常溫度。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只能利用雷射急速「過度冷卻」那些經過稀釋的氣體。

  據美國國家標註技術研究所雷射製冷部門的物理學家特雷·波特(Trey Porto)介紹,「有時,你用雷射照射某些東西,這些東西的確可以冷卻下來,它們不僅是一大堆原子,還有肉眼可以看到的物體。」波特並未參與最新研究。

  據威茨和沃格爾介紹,他們可以利用這一過程去生成新的物態。威茨說:「例如,如果你可以將水急速冷卻至零攝氏度(即32華氏度)以下——此時水通常會變成冰——便可預測物質奇異的晶態和玻璃態。」他補充說,還可以將新技術用於制冷機制,以大大提高某些太空觀測設備的精確度:「如果你可以冷卻用以觀測恆星的熱感照相機,它們的噪音會更小,敏感度更高。」

  由於雷射色彩同其強度密切相關,新技術主要基於一種紅色雷射。研究人員對這種雷射的頻率進行調整,令其光束僅影響相互碰撞的原子。接著,威茨和沃格爾用這種雷射去照射處於高壓「氬大氣」的銣氣體原子。氬是一種惰性氣體,這意味為它們不會輕易同其他元素的原子發生反應。

  不過,波特解釋說,「在銣原子轟擊氬原子的稍縱即逝的瞬間,銣可以從雷射器中吸收光子。」此時,吸收來的光子的作用就好像是突然支撐起兩個原子的強有力彈簧,這種微弱的聯繫使得原子在試圖飛離時減緩其速度。但是,在某一個時刻,這根「彈簧」伸展的幅度非常大,以致兩個原子的鏈結斷裂,原子作為分散的螢光被釋放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便需要多餘的能量以減緩逃逸光子所帶走的原子的速度,所以,這個過程會最終消除比雷射自身產生還要多的能量,用以冷卻銣氣。在實驗中,銣氣的溫度在幾秒鐘內便從662華氏度(350攝氏度)驟降至536華氏度(280攝氏度)。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威茨指出,在將這個急速製冷過程應用於現實生活中之前,還需要從事更多的研究。

  不過,波特表示,這項研究與冷卻稀釋氣體的傳統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後者目前被用以研究量子效應,或為原子鐘準備氣體樣本。波特說:「我認為這項研究真正讓人驚訝的地方在於,你甚至在這種狀況下對物體進行冷卻,因為這是稠密氣體和一種截然不同的機制。傳統製冷能力其實是非常小的。而利用雷射器令物體溫度明顯下降的確令人驚訝不已。」(秋凌)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發現水分子的新物態
    研究者發現綠柱石中的水分子有著奇異的特性。
  • 我國科學家在高壓下新物態研究中發現新結構超導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高壓研究團隊與安徽大學、南丹麥大學、南京大學等合作,利用高壓研究手段發現了一種具有新穎結構的超導體。固體材料按照結構可分為晶體、非晶體和準晶體:一般來說,晶體同時具有長程和短程的平移或旋轉對稱序;非晶體中短程有序但不具有長程序;準晶體則具有長程的旋轉對稱序而沒有長程的平移對稱序。具有長程有序但短程無序的材料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見。
  • 光纖雷射打標機的雷射製冷原理分析
    而我們製冷的實質就是降低這些分子或原子的總體上的熱運動的劇烈程度,光纖雷射打標機。  1、雷射製冷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就是都卜勒冷卻技術,都卜勒冷卻技術的原理就是通過雷射發出光子來阻礙原子的熱運動,而這個阻礙過程則是通過減小原子的動量來實現的。那麼,雷射究竟是如何來減小這些原子的動量呢?
  • 神秘物態在月球表面無規律地遊走
    月球暗影2020年7月6日,一名來自美國的 UFO 研究者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自己的一項最新發現,在一段只有幾分鐘的視頻裡,這名研究者展示了一種奇異的陰影物態在月球表面上出現並且行進的畫面,他聲稱,這種不明物態在月球表面出現的目擊記錄可以追溯到幾年前。
  • 《自然》:單分子雷射製冷首次達到接近絕對零度
  • 華盛頓大學開發新技術:雷射製冷半導體材料
    一般來說雷射是用來加熱物體的,但近日華盛頓大學一組研究團隊通過實驗展示了雷射冷凍材料的潛力,有望顛覆從生物成像到量子通信等領域。早在2015年該團隊就已經宣布可以利用雷射將水和其他液體冷卻至室溫以下,近日該團隊又用類似的方法來冷卻固體半導體。
  • 超冷原子云可為熱振動製冷
    原標題:超冷原子云可為熱振動製冷  科技日報訊 瑞士巴塞爾大學物理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製冷技術,用超冷原子氣體作製冷劑,把一種膜振動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1攝氏度之內。這一技術可用於給量子機械系統製冷,有望讓量子物理實驗系統變得更大,並帶來新的精密檢測設備。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外星•生命」神秘物態在月球表面無規則地遊走
    月球暗影2020年7月6日,一名來自美國的 UFO 研究者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自己的一項最新發現,在一段只有幾分鐘的視頻裡,這名研究者展示了一種奇異的陰影物態在月球表面上出現並且行進的畫面,他聲稱,這種不明物態在月球表面出現的目擊記錄可以追溯到幾年前。
  • 量子研究新發現:能產生奇異量子效應的拓撲磁體
    據美國&34;網站7月22日消息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本周的《自然》雜誌中報導,他們在一種原始磁體中發現了量子化的拓撲相位,而這種磁體與新型量子效應相關的特性可以延伸至室溫環境中。這一發現為三十年前的「電子如何自發量子化」的爭論提供了新見解,並展示了一種可用於發現新型拓撲磁體的原理證明方法。這一成果與量子霍爾效應(QHE)密切相關。
  • 奇異金屬如黑洞,展現新物態
    科學家知道有一種「奇異金屬」,它的特性和黑洞相似。近期一份研究對其建模發現,這種金屬構成了一種新的物質形態。但是奇異金屬不是這樣,它的導電性還與普朗克常數和玻爾茲曼常數相關。普朗克常數定義單個光子的能量;玻爾茲曼常數描述氣體溫度及能量之間的關係。這份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第一次對這種金屬建立了模型,一直到絕對零度的低溫範圍。
  •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
    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被認為可用於實現拓撲量子計算,而斐波那契(Fibonacci)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則是實現通用拓撲量子計算最為簡單的物理系統,相關物態及其拓撲相變的研究尤其重要。這是該課題組繼2019年在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Toric code)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之後(G.Y. Zhu and G. M.
  • 你認識這10個神奇的低調物態嗎 你可不要認為非晶態近年來很高調哦
    還有其他一些可能存在的外星簡併態物質,如存在於稀有星體夸克星(quark star)的奇異物質(譯註:strange matter也被稱為夸克物質,是一種未在地球上發現的理論物質,具有極大引力負壓的物質形態)。
  • 模擬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奇異夸克可毀滅地球?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對撞機開始對宇宙大爆炸模擬的研究,但有批評者認為其產生的奇異夸克可能毀滅地球。
  • 利用雷射製冷半導體材料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紅外雷射冷卻一種固態半導體材料,這種材料被貼上「懸臂梁」的標籤,在室溫下至少冷卻20攝氏度或36華氏度。 一般來說,雷射會加熱物體,人們正常都會這樣理解。但雷射也顯示出與冷卻材料完全相反的作用。能夠冷卻材料的雷射可以徹底改變從生物成像到量子通信等領域。
  • 雷射製冷的發展、應用及其它製冷技術
    3.化學吸附式製冷  化學吸附是吸附質分子與吸附劑表面原子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表面絡合物的過程無規則運動的氣態吸附質分子與固體表面發生碰撞,如果是彈性碰撞,則氣相與固相表面均不發生可察覺變化;若發生非彈性碰撞,氣相分子一部分能量將被固相分子吸收當氣態分子與表面碰撞損失的能量超過某一臨界值後,分子將沒有能力爬出表面勢阱而被俘獲一個基本的化學吸附式製冷系統由吸附反應器和冷凝器蒸發器構成
  • 常溫常壓下首次實現用雷射製冷液體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常麗君)總是用於加熱的雷射,在常溫常壓下竟然能給水或其他液體製冷。這是美國華盛頓大學(UW)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成功用紅外雷射將水冷卻到36華氏度(約2.2℃),實現了這一領域的重大突破。
  • 材料學領域重大發現!介於固體和液體之間還有這種特殊物態
    近日,來自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和南京微結構協同創新中心的孫建教授課題組,與英國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利用晶體結構搜索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等方法預言了氦和氨在高壓下可形成多種穩定化合物,並發現這類化合物在高溫高壓極端條件下會出現介於固體和液體之間的特殊物態——塑晶態和超離子態。
  • 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實驗上首次證實了拓撲表面態貢獻的高次諧波輻射,並揭示了其物理機制,為拓撲強場物理和強場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推動力。
  • 《物態方程知識講習》第8篇 焦耳—湯姆遜效應的數學解析
    (2)當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小於圖2中的r0時,氣體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小於相鄰分子之間的排斥力,式2可準確計算出F<0,焦—湯係數μ<0,產生升溫效應.(3)當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等於圖2中的r0或趨近於無窮大(即理想氣體狀態)時,氣體分子之間的吸引力等於相鄰分子之間的排斥力,式2可準確計算出F=0,焦耳―湯姆孫係數μ=0,不會產生升溫或降溫效應.
  • 進展 | 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的發現
    當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ivelson研究組發現,如果在一種分子液體——亞磷酸三苯酯(TPP)——的過冷液體區間內的特定溫度下進行保溫,TPP會轉變成一種能量介於非晶態和晶態之間的新物態,即冰川玻璃態。這種轉變被稱為冰川化過程,它屬於同成分下一種液體向另一種液體的結構轉變(液液相變),其相變產物是冰川玻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