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學領域重大發現!介於固體和液體之間還有這種特殊物態

2020-09-05 眾創網

氦是自然界中最惰性的元素,通常很難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然而在高壓下它的化學活性會發生顯著變化。


近日,來自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和南京微結構協同創新中心的孫建教授課題組,與英國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利用晶體結構搜索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等方法預言了氦和氨在高壓下可形成多種穩定化合物,並發現這類化合物在高溫高壓極端條件下會出現介於固體和液體之間的特殊物態——塑晶態和超離子態。



近年來,對天王星和海王星這類天體內部物態演化研究是當前人類探索未知天體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目前的行星模型中,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主要由氫氣和氦氣組成,而在大氣層和核之間,星體大部分的體積充斥著由水、氨和甲烷等物質構成的積冰層。另一方面,雖然氦是自然界中最惰性的元素,通常很難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但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在高壓下,氦的化學性質會發生顯著變化,可以跟某些物質形成化合物。


既然天王星和海王星大氣中充斥著大量氦氣,它是否可以和氨等行星物質發生反應並且對積冰層中的物態演化有何影響,目前還是人類認知的空白。


氦-氨化合物的穩定性和晶體結構


基於這樣的背景,孫建教授課題組用自行開發的基於機器學習加速的晶體結構搜索方法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對氦和氨在高壓下的化合物,以及他們在高溫高壓下的物態進行了系統研究,得到了一系列令人驚奇的理論結果。


他們預言,在0 到 500 GPa的高壓下,氦和氦氣可以發生反應並形成多種穩定的化合物(見圖一)。所有結構可以分為兩類,第一種是He2NH3和HeNH3趨向於形成類似鈣鈦礦的結構,其中每個氮原子由三個共價鍵和三個氫鍵連接形成扭曲的八面體,氦原子分布在八面體空隙中。第二種是He2NH3趨向於形成由四元-八元環構成的主客體結構,其中氮原子構成四元-八元環,氦原子位於八元環的中心。


圖1:氦-氨化合物的能量穩定性和晶體結構。

氦-氨化合物在高溫高壓下的熔化和動力學行為


隨後,他們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詳細研究了氦-氨化合物在高溫高壓下的動力學行為,發現了非常有意思的結果。他們發現,在較低溫度下所有化合物保持著固態晶格(所有原子的擴散係數接近於零,在格點上輕微震動),但是在高溫下氦氨化合物會產生新奇的物質狀態。


如圖2所示,在低壓(約10-40 GPa)下,當溫度在500-1000 K時,氨分子中的氫原子圍繞著氮原子自由地繞轉,這是明顯的塑晶態(plastic state);而在高壓(約100-500GPa)下,當溫度在1000-4000K左右時,氫原子可以自由地穿行在氦原子和氮原子所構成的固態子晶格結構中,這是明顯的超離子態(superionic state)。


圖2:在HeNH3O晶體中氮原子(藍色),氦原子(青色)和氫原子(紅色到白色漸變)的運動行為。為了方便展示,超離子態(superionic)和塑晶態(plastic)中氫原子的軌跡同時置於氮氦原子固態網格中。時間刻度由紅色(初始)到白色(結束)標記。


壓強-溫度相圖


基於不同物質狀態,他們構建了完整的氦氨化合物的壓強-溫度相圖(如圖3)。在較低壓強下(圖3b),在介於固相和液相之間,氦氨化合物存在很大的塑晶態區域(綠色),而在高壓下,超離子態則佔據了主要的壓強溫度區域(黃色)。


相比於純氨的超離子態區域(白色虛線部分),引入氦氣擴大了超離子態區域,特別是在200 GPa以上,並且非常接近了天王星和海王星內部的壓強溫度條件。這說明氦的插入將極大地增加了超離子態氨出現的可能性。


圖3:理論預言的氦氨化合物的溫度壓強相圖。不同的標誌代表不同的物態,藍色正方形表示固體,深綠色稜形表示塑晶態,青色三角形表示超離子態,黃色圓形表示液態。白色虛線表示純氨中的超離子態區域,綠色和藍色實線分別表示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等焓線。


這項工作發現了新的氦-氨化合物,並且發現氦-氨化合物在高溫高壓下的多種奇特的運動狀態。他們的這個發現將為人們重新認識氦在高壓下的物理化學性質,固體的熔化過程和新物態,以及天王星和海王星這類天體的結構演化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


「日常人們比較熟悉的物態就是固體、液體、氣體,但是某些體系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狀態,就比如我們論文中所提到的塑晶態和超離子態。」孫建教授在接受眾創網採訪時表示,在塑晶態中,一些分子會發生轉動而不向外擴散。而在超離子態中,部分原子只在晶格格點附近振動,表現為固體行為,而另一部分原子則可以向液體一樣自由地擴散。這些特殊物態的發現對於人們拓展對物態和相圖的理解顯然是有重要意義的。


作為一項基礎研究,孫建課題組的發現將為進一步研究氦的化合物,固體熔化過程和新物態,以及行星內部結構等多個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孫建教授同時表示,「雖然對我們日常生活沒有實際的應用價值,但塑晶態和超離子態其實是有一定的應用背景的。」


例如,塑晶態會導致物體有比較大的熵變,有文獻報導,有些具有塑晶態的分子晶體有可能可以被用作固體製冷劑。


此外,固態鋰電池就是典型的超離子態,因為鋰電池中有部分固體框架原子是固定不動的,而鋰離子卻可以像液體一樣自由地擴散。又比如,在某些銅基的熱電材料中,也會出現類似超離子態的現象。

相關焦點

  • 介於液體與固體之間的非牛頓流體
    將剛咀嚼好的(軟)口香糖捏成一錐形,平放在桌面上,椎尖向上,然後正對丟下一個完好的椰子,碰撞後你會發現,口香糖能完全嵌入到了椰子殼中,而且椰子殼還會裂開一條縫。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呢?下面將揭曉其中的奧妙。
  • 「高二物理」高中物理選修3-3第九章《固體液體和物態變化》複習
    高中物理選修3-3第九章《固體、液體和物態變化》在高考中主要以選擇題形式出現,而且考察頻率不是很高。在複習時主要把相關概念、知識了解、記住就沒問題。先來看本章的知識框架:一、固體:主要是區分好晶體、非晶體,以及在晶體中的單晶體和多晶體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自然界中的固態物質可以分為兩種:晶體和非晶體。
  • 推導解答「液體如何精確處理」問題的物態方程與表面特性函數方程
    第5章 液態自然體系的數學描述(之一)「在很多實際問題中,材料要經歷從固態到液態最後到氣態的變化過程.從計算的角度來看,需要能描述這三態的統一的物態方程.但是, 固液氣三態在微觀結構和微觀運動上都存在很大差別,在給出其物態方程時要用到不同的物理模型.因此, 從理論上給出三態統一為一體的物態方程是非常困難的
  • 高中物理-物態和物態變化
    本章介紹物態和物態變化的相關內容,包括固體、液體、飽和汽及物體變化中的能量變化,結合上一章節的內容,構成了物質的三態變化。3、各向同性:非晶體沿著各個方向的物理性質都是一樣的;4、有的物質在不同條件下能生成不同晶體;5、有些非晶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晶體;6、同種物質也能以晶體和非晶體的狀態出現。
  • 基礎科學了解,固體、液體和氣體 0.0
    概念圖固體、液體和氣體物質的存在的形態稱為物態,自然界中的物質幾乎都是以固態、液態或氣態的形式存在著的。同時固體、液體、氣體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陸地由固態物質巖石和土壤構成,海洋和江河由液體的水構成。空氣由氧氣和一些其它氣體構成。
  • 你認識這10個神奇的低調物態嗎 你可不要認為非晶態近年來很高調哦
    普通固體中的分子緊密結合且不能隨意運動,這使固體具有高粘度,意味著物體難以流動。我們再來看看液體,液體有著不規則的分子結構,分子們能自由流動穿過彼此,或是遇力互相分離向四周飛濺,液體的形狀與其容器形狀一致。非晶態固體則處在這兩種狀態之間。
  • 10種物質狀態,你就只知道固態,液態和氣體?
    在一般的固體中,分子高度有序排列,不能非常自由地移動,這使固體物質具有高粘度、流動阻力的性質。另一方面,液體具有雜亂無章的分子結構,它們能夠相互流通、四處飛濺,並呈現出容器的形狀。非晶固體則介於這兩種物質的狀態之間。這一過程稱為玻璃化過程,將液體冷卻,其粘度增加,使得其不再像液體一樣流動,但分子仍然無序,不像普通固體那樣形成結晶結構。最常見的一種非晶固體是玻璃。
  • 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中子星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根據最新的假說,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間加入一種理論上的星體:夸克星),同黑洞一樣是20世紀激動人心的重大發現,為人類探索自然開闢了新的領域,而且對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上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
  • 除了氣體、液體、固體之外的第五態——液態光
    其實,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光的確可以變成液體,成為一種超流體,但是,要實現這種效應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因為液態光屬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種凝聚態的又稱為「物質的第五態」(共有六種物態,其他五個分別為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
  • 牙膏是液體還是固體?
    還有,我們可能對這一極其平常的物品甚至缺乏更多的認識,比如,牙膏是液體還是固體?已有的物質形態知識可以讓我們很容易說出哪些東西是液體,哪些是氣體或固體,但對於牙膏似乎沒有合適的描述。那麼,牙膏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牙膏原來是非牛頓流體牙膏屬於非牛頓流體,更具體地說應該是屬於賓漢流體,賓漢流體是非牛頓流體中的一種。
  • 八年級上冊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
    原標題:八年級上冊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 雙道教育王老師整理了八年級上冊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希望對於初二物理第五單元的《物態變化》的學習和知識的掌握,有所了解和把握!
  • 除了固體,液體,氣體,還有5種物質形態
    物質的物理狀態有許多種,最基本的是固體、液體和氣體。但除此之外,您還聽說過其它哪些物理狀態?小編在這裡介紹一些大多數人可能不太熟悉的物理狀態。固體在固體中,基本粒子的動能很小,只有微弱的振動,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緊密地堆積在一起,並保持著固定的空間關係。根據基本粒子排列是否有序,固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晶體和非晶體。舉例來說,冰和金屬都是有序的晶體固體;玻璃、大部分聚合物和煤炭是無定形固體。
  • 北科大等專家發現一種新的固體物質形態
    千龍網北京3月10日訊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何戰兵教授與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孫俊良教授,瀋陽金屬研究所馬秀良研究員,瑞士蘇黎世大學Walter Steurer教授合作,在Al-Cr-Fe-Si合金系中發現一種新的固體物質形態。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大-北大聯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
  • 科研人員發現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
    當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ivelson研究組發現,如果在一種分子液體——亞磷酸三苯酯(TPP)——的過冷液體區間內的特定溫度下進行保溫,TPP會轉變成一種能量介於非晶態和晶態之間的新物態,即冰川玻璃態。這種轉變被稱為冰川化過程,它屬於同成分下一種液體向另一種液體的結構轉變(液液相變),其相變產物是冰川玻璃態。
  • 液體磁體誕生!開啟新領域,打破永久磁體只能由固體製成的局限!
    液體磁體誕生!開啟新領域,打破永久磁體只能由固體製成的局限!幾個世紀前的發明家和今天的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巧妙方法——從指南針上的磁針到磁性數據存儲設備,甚至是核磁共振(MRI)身體掃描機器。所有這些技術都依賴於由固體材料製成的磁鐵,但是如果能用液體做一個磁性裝置呢?伯克利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使用改良過的3D印表機就做到了這一點。
  • 進展 | 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的發現
    當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ivelson研究組發現,如果在一種分子液體——亞磷酸三苯酯(TPP)——的過冷液體區間內的特定溫度下進行保溫,TPP會轉變成一種能量介於非晶態和晶態之間的新物態,即冰川玻璃態。這種轉變被稱為冰川化過程,它屬於同成分下一種液體向另一種液體的結構轉變(液液相變),其相變產物是冰川玻璃態。
  • 進展|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的發現
    當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ivelson研究組發現,如果在一種分子液體——亞磷酸三苯酯(TPP)——的過冷液體區間內的特定溫度下進行保溫,TPP會轉變成一種能量介於非晶態和晶態之間的新物態,即冰川玻璃態。這種轉變被稱為冰川化過程,它屬於同成分下一種液體向另一種液體的結構轉變(液液相變),其相變產物是冰川玻璃態。
  • 科學家發現既是固體又是液體的物質!
    在量子力學裡,薛丁格的貓不幸鑽進了一個盒子,裡面放著毒氣瓶和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衰變的粒子——粒子衰變,毒氣瓶被打破,貓死;粒子沒衰變,毒氣瓶安然無恙,貓活。但在外面的我們看來,我們根本不知道貓究竟是死是活,因此貓處於一種既死又活的疊加態裡。
  • 熱學的物態變化及其條件
    物態變化是指物質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我們知道,物質有三種不同的基本狀態:固態、液態、氣態。(像火和電等,它們屬於等離子態) 這次我們就從固、液、氣物質的三種基本狀態來說說物態變化及相應的條件。融化和凝固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是熔化,這個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