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導解答「液體如何精確處理」問題的物態方程與表面特性函數方程

2020-12-05 物態

第5章 液態自然體系的數學描述(之一)

「在很多實際問題中,材料要經歷從固態到液態最後到氣態的變化過程.從計算的角度來看,需要能描述這三態的統一的物態方程.但是, 固液氣三態在微觀結構和微觀運動上都存在很大差別,在給出其物態方程時要用到不同的物理模型.因此, 從理論上給出三態統一為一體的物態方程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一般只能採用近似方法.」[3]

與統計物理學系綜理論方法不同,類似第4章中對氣態體系的處理方法, 將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式3-1直接應用於液體平衡體系邊緣區域的表面保守力場 方向上, 用表面保守力場所固有的表面自由能作為描述液體內部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特性的狀態參量,就可以導出描述液體平衡體系的玻爾茲曼因子方程.進一步可以導出液體的表面熱力學函數、克勞修斯—克拉珀龍方程、相變潛熱、表面張力係數及其溫度變化率等物質特性參量的理論方程, 且對水、水銀、乙醇、苯胺等炯異物質的多項特性參量進行定量計算的理論結果,都與實驗觀測值吻合得很好.

本節導出了定量解答液體如何精確處理」問題的物態方程與表面特性函數方程.

5.1態自然的數學原理

從微觀角度看,液體表面並不是幾何面,而是有一定厚度的薄層,稱為表面層.表面層的厚度等於分子引力的有效作用距離S.若在某一溫度T條件下,將一定質量m的液體存放在與外界絕熱、且容積稍微大於液體體積的封閉容器中,就會形成如圖6[19]所示意的由液體區域1、液體表面區域2和飽和蒸氣區域3共同構成的液體平衡體系,且mq<<mi≈m.

圖6表明:液體內部分子A和B受到的周圍分子的作用力是對稱的,相互抵消,總合力為0.而表面區域分子C與D所受到的周圍分子的作用力是不對稱的,合力沿Z軸指向液體內部,且D分子受到的指向液體內部的合力要大於C分子所受到的合力.也就是說,液體內部分子穿越液氣界面區域2氣化為蒸氣分子的過程中, 必須克服表面層的束縛做逸出功,液氣界面區域2中存在著垂直於液氣界面的表面保守力場.

由於液體區域1內的分子B穿越液氣界面區域2的過程中,必須克服垂直於液氣界面的表面保守力場 的束縛做逸出功,所以緊靠飽和蒸氣區域3的分子D具有可以轉變為機械能的表面自由能Ei,數值上等於穿越液氣界面過程中所必須做的逸出功.

當只是討論液體分子在表面保守力場 方向上按表面位勢能的分布時,完全可以類似於討論「重力場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2],將液氣界面區域2近似理解為是由完全相同的只受表面保守力場作用的「近獨立粒子」所組成的熱力學體系.

根據「玻爾茲曼分布律是一個普遍性的規律它對任何物質微粒(氣體、液體、固體的原子和分子、布朗粒子等)在任何保守力場(重力場、電場)中運動的情形都成立」的科學論斷將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式3-1應用於圖6所示意的液氣界面區域2中,就可得到分子在Z軸方向上0至S區間內的分布

由於表面自由能Fi 的正負與大小, 直接對應於液體內部相鄰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力的特性曲線(圖2),巧妙化解了「統計物理學處理互作用粒子系統所遇到的困難」問題,所以式5-2就是描述液態的數學原理.

5.2 推導液態自然體系的物態方程

當圖6中的飽和蒸氣可以近似為理想氣體時

進展:純理論的5-2、式5-5和式5-6在液體平衡體系的宏觀特性參量與微觀特性參量之間架起了銜接的橋梁, 為準確計算液體摩爾表面自由能及其相關物理量打開了方便之門.

5.3 純理論的表面特性函數方程

1. 經典知識

「液體介於氣體和固體之間,沒有相應的理想狀態.迄今為止,液體如何精確處理還是一個尚未解決的課題.」[3]

問題:「總的來說,液體的統計理論都還沒有能對液態的結構和運動特徵進行比較充分的概括,而且離開這樣的科學目標都還有較大的距離.」[8].

2. 解答: 導出純理論的表面特性函數方程

將圖6所示意的液氣界面區域2視為是「表面相」,則由描述液態體系的玻爾茲曼因子方程式5-6可直接得到表面熱力學函數的理論方程.

摩爾表面自由能方程

式5-6可直接改寫為摩爾表面自由能方程

進展:純理論的摩爾表面自由能方程5-7可以在定量意義準確描述內部相鄰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合力的特性;巧妙地解了「統計物理學處理互作用粒子系統所遇到的困難」問題;從而開啟了精確計算液態自然體系物質特性的大門.

摩爾表面熵方程

進展: 純理論的表面特性函數方程式5-7至式5-11在宏觀特性參量與表面特性函數之間架起了銜接的橋梁,為定量計算液體表面特性函數及其相關的物態參量打開了方便之門,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8] 北京大學物理系. 普通物理學(分子物理學和熱力學部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09頁

[19] 吳義彬 飽和蒸汽壓下單元液體的物態方程及其應用[J]. 江西科學,2010年第28卷第5期:594頁

相關焦點

  • 物態方程知識講習《第1節 前言》與《第2節 理想氣體物態方程》
    物態方程在自然科學以及工程技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理想氣體物態方程是化學動力學中最早的定量描述,同時也是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起源.分子相互作用的定量描述則起始於範德瓦爾斯方程[2].」物態方程知識,源遠流長,十七世紀以來,歷經許多科學家的不懈奮鬥,至今仍處於不斷改進、完善的進程之中.
  • 解答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彌補統計物理學局限性
    在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基礎之上繼往開來,發現能量量子在自然體系表面保守力場方向上的玻爾茲曼分布,就是溝通宏觀與微觀的「橋梁」.不僅可以通過橋梁解答「統計物理學處理互作用粒子系統所遇到的困難」問題,而且橋梁本身就是描述氣、液、固(冰)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定量解析氣、液、固(冰)多種物質多項特性參量(及相變與臨界點參量)的親力親為案例,鮮明地展示了在解決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上所取得的實質性進展
  • 開啟了在定量意義上準確解答古老問題1的方便之門
    」[12]若將數學原理式3-1直接應用於氣體平衡體系邊界區域的表面保守力場中, 用表面保守力場所固有的表面自由能作為描述體系內部分子相互作用特性的狀態參量, 就可以推導出氣態體系的玻爾茲曼因子方程; 進一步可以導出氣體平衡體系的表面熱力學函數、臨界係數、摩爾氣體定壓熱容與定容熱容之差等物質特性參量的理論方程
  • 氣液兩相共存體系的精確描述及冰升華熱與溶解熱的理論計算
    解答:氣液兩相共存體系的精確描述1) 玻爾茲曼因子等溫線2 氣液兩相共存體系的精確描述當等溫壓縮二氧化碳氣體到達飽和點(圖9中的B點)之後,由於凝結核的作用而出現氣體的液化,體系轉變為由飽和氣體與液化了的液體兩個均勻部分共同組成的氣液共存體系.該體系可以用氣體玻爾茲曼因子方程式4-4與液體玻爾茲曼因子方程式5-5組成的方程組來精確描述.
  • 純理論的氣體物態方程可以精確描述各種壓強條件下的氣體狀態
    解答:式4-4與式4-5直接涵蓋了理想氣體物態方程與傳統意義上由5個基本實驗定律總結出來的理想氣體物態方程完全相同.進展:純理論的實際氣體物態方程式4-4與式4-5,用精確的數學語言L相比較)引起的絕對差值還不過大,但由於只考慮了分子間吸引力的修正,未考慮分子間排斥力的影響,所以它的計算值隨著高壓強的增加,不增反降,越來越小於理想氣體方程所給出的理論值分析表明,在理論上完全可以用式4-5中的四個狀態參量,在定量上精確描述氫氣在各種壓強條件下的自然狀態.消除了範氏方程「在實際應用中,如果需要較高的精度,即使在較低壓強下範氏方程也不適用.」的缺陷問題
  • 導出液體表面張力及其溫度變化率的理論公式,展示理論計算的結果
    推導表面張力係數方程表面張力係數在數值上等於增加單位表面積所增加的表面能。嚴格說來,表面能是在等溫條件下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表面內能部分,在熱力學中稱為表面自由能.所以從能量角度看,表面張力係數α就是增加單位表面時所增加的表面自由能.據此,液態體系物態方程上式代入式5-24得進展:半經驗的式5-26
  • 《物態方程知識講習》第3節 範德瓦爾斯方程
    功績:著名的範氏方程「首次對真實氣體的性質進行了描述,並導致了一系列實際氣體經驗物態方程的建立[1].」,開啟了定量描述分子相互作用的大門,意義重大.不足:「範氏方程給出的曲線不包含氣液兩相共存的信息」、「在實際應用中,如果需要較高的精度,即使在較低壓強下範德瓦爾斯方程也不適用[2]」.至今人們對實際氣體物態方程的理論研究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 波動方程,了解下!
    聲學基礎上關於聲學波動方程的推導,來自理想流體媒質的三個基本方程,運動方程、連續性方程和物態方程(絕熱過程)。而關於流體力學也有三個方程,分別是質量守恆方程、動量守恆方程(N-S方程),以及能量守恆方程。事實上,在絕熱過程中,小擾動下的流體方程也可以推導出聲學方程。
  • 精確解析焦耳—湯姆遜效應中節流膨脹的實際物理過程
    試驗的結果指出, 兩邊的溫度不相等,說明氣體的內能不僅是溫度的函數,而且與體積(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 即相互作用力特性)有關.多數氣體節流膨脹後溫度降低;少數氣體溫度卻有微小的升高.實際氣體在「節流過程」中發生溫度變化的效應稱之為焦耳—湯姆孫效應.
  • 《物態方程知識講習》第8篇 焦耳—湯姆遜效應的數學解析
    試驗的結果指出,兩邊的溫度不相等,說明氣體的內能不僅是溫度的函數,而且與體積(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即相互作用力特性)有關.多數氣體節流膨脹後溫度降低;少數氣體溫度卻有微小的升高.功績:式1給出了焦—湯係數與物態方程和熱容量的數學關係.理想氣體物態方程代入膨脹係數的定義式,得到α=1/T,再代入式1即可得到焦耳―湯姆孫係數 μ=0的判據.直接由式1得到了理想氣體節流前後溫度不變的結論,與物理事實相符.
  • 能量方程推導及匯總
    ,因此欲得到靜焓方程,就需先得到動能方程。動能方程的推導需藉助動量方程:(9)式(9)中等號左側的兩項可做如下處理:(12)在式(11)和(12)的推導中,用到了如下兩式:必然存在原函數(13)以上各種形式的能量方程在推導過程中均沒有引入假設,因此適用於任意情況。
  • 流體力學NS方程推導
    ,不過其公式繁瑣,推導思路不容易理順,最近重新整理了一下NS方程的推導,記錄一下整個推導過程,供自己學習,也可以供大家交流和學習。 連續介質假設成立需要滿足:所研究流體問題的最小空間尺度遠遠大於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標準狀況下空氣的平均分子自由程在十分之一微米的量級,具體值可以參考分子運動理論),這在大多數宏觀情況下都是成立的,也是NS方程能夠廣泛採用的基礎,即使在湍流中
  • 波動方程的推導過程
    首先假設,在原點處有振動y=f(t),振動以速度v向x軸正方向傳播,則t時刻x處的振動方程是即x處的振動比原點處慢x/v。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波函數一般形式從波函數出發,可以推導出波動方程的一般形式。
  • 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為定量計算物質特性參量構建了切實可行的平臺
    然而,從單個粒子屬性到理論上計算出系統的宏觀量並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需要根據粒子的特性建立統計模型,求出系統平衡時處在各微觀態的概率分布函數,然後由分布函數計算出大量微觀粒子系統的各微觀量的統計平均,即宏觀量.在利用分布函數求統計平均時往往還需要利用各種近似算法.」
  • 從代數方程、函數方程到微分方程
    代數方程,是要求計算出滿足條件的數。相當於由結果導出原因。直線思考的時候,計算一般得到一個明確的結果。但是,知道結果計算原因的話可能的情況比較多。無解、一解、多解或者無限多的解。這時是轉換學生思考的第一階段。跳過這個檻已經拉開大半的人。記得,小學時候難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2.函數方程:函數相對於靜態的數,有一種動態的味道。我們中學時將其上升為「代數」。
  • 薛丁格方程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而且還指出那能量實際上依賴於三個量子數(n,l,m),更而且指出引入這三個量子數只是因為要求方程裡的函數Ψ有界,而無需像玻爾量子化那樣先入為主地假設角動量是量子化的。1926年,薛丁格分四部分發表了「作為本徵值問題的量子力學」一文,為量子力學奠定了基礎,也奠立了他在物理學史上的地位。基於此套說法的量子力學叫波動力學,這個函數叫波函數。顯然,人們有理由知道這個方程是怎麼來的!薛丁格是如何得到他的量子力學方程的,從文獻中的資料不易再現當初完整的過程。
  • 一個微分方程的八個解答
    點擊上面的「數位訊號處理輔導」,訂閱本微信公眾號,並點擊右上「┇」分享到朋友圈。
  • 波函數與薛丁格方程
    量子力學的學習一定要對波函數以及薛丁格方程這兩個概念有深刻的認識。目前我們已經學習了量子力學第一章內容,對於這些概念應該有自己的思考。      波函數是描述一個物理系統的時間演化規律的唯一基本函數。知道了它,原則上就可以得到該系統的所有物理量。
  • 第13講 典型例題與練習參考解答:隱函數與參數方程的導數、相關...
    練習1:設 是由方程 確定的隱函數,求該曲線在 處的切線方程.  練習2:設 是由方程 確定的隱函數,求 .  練習3:求下列函數的導數 .  【注】參考解答一般僅是提供一種思路上的參考,過程不一定是最簡單的,或者最好的,並且有時候可能還有些許小錯誤!希望在對照完以後,不管是題目有問題,還是參考解答過程有問題,希望學友們能不吝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