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力學NS方程推導

2021-01-14 小菜鳥的流體人生


0 引言 

流體力學的NS方程對於整個流體力學以及空氣動力學等領域的作用非常顯著,不過其公式繁瑣,推導思路不容易理順,最近重新整理了一下NS方程的推導,記錄一下整個推導過程,供自己學習,也可以供大家交流和學習。 

1 基本假設 

空氣是由大量分子組成,分子做著無規則熱運動,我們可以想像,隨著觀察尺度的逐漸降低,微觀情況下流體的速度密度和溫度等物理量不可能與宏觀情況相同,其物理量存在間斷的現象,例如我們在空間中取出一塊控制體,當控制體中存在分子時,該控制體的密度等量較大,不存在時就會為0,這在微觀尺度下是常見。不過隨著觀察尺度增加,在宏觀情況下,控制體積內包含大量分子,控制體積的壓力密度溫度速度等物理量存在統計平均結果,這個結果是穩定的,例如流場變量的壓力密度和溫度滿足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自然界中宏觀情況的流體運動畢竟佔據大多數,NS方程限定了自己的適用條件為宏觀運動,採用稍微專業一點難度術語是流體滿足連續介質假設。連續介質假設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在流場中隨意取出流體微團,這個流體微團在宏觀上是無窮小的,因此整個流場的物理量可以進行數學上的極限微分積分等運算;同時,這個流體微團在微觀上是無窮大的,微團中包含了大量分子,以至於可以進行分子層面的統計平均,獲得我們通常見到的流場變量。 

連續介質假設成立需要滿足:所研究流體問題的最小空間尺度遠遠大於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標準狀況下空氣的平均分子自由程在十分之一微米的量級,具體值可以參考分子運動理論),這在大多數宏觀情況下都是成立的,也是NS方程能夠廣泛採用的基礎,即使在湍流中,也是成立的,因此才保證NS方程也適用於描述湍流。 

有些情況下連續介質假設不成立,存在哪些情況?第一種是空間尺度特別小,例如熱線風速儀的金屬絲,直徑通常在1~5微米量級,最小流體微團已經接近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連續介質假設不能直接使用,類似情況還包括激波,激波面受到壓縮,其尺度也較小,為幾個分子平均自由程量級,不過採用連續介質假設進行激波內流場計算時,計算結果仍然可以得到比較合理,並且與實際情況相符,這也給激波問題的研究和解決帶來了基礎性的保證;第二種是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特別大,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是指兩個分子之間碰撞距離的平均值,這個結果與分子有效直徑,分子運動速度等相關,宏觀上來講,溫度越高、壓力越大,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越大,而在高空情況下,壓力非常低,自由程可能很大,並且大到與飛行器尺度相近,於是連續介質假設失效,此時必須考慮稀薄氣體效應。在層流邊界層情況下,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與邊界層之間存在近似關係:  

 從這個關係中,可以發現,當馬赫數非常大但是同時雷諾數非常小的時候,流場微小尺度才可能達到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lmd的程度。可以想像一下,在大多數我們能觀察到的情況下,上述公式的結果都是非常小的,滿足連續介質假設,這個公式不成立的情況在大氣層外邊緣,此時大氣分子之間平均動量交換降低,導致粘性變得非常小,雷諾數很高,因此公式計算結果急劇降低,導致連續介質假設失效。 

前面討論了連續介質建設成立的條件以及不成立的例子,下面討論的都是連續介質假設範圍內的結果。 

2 連續性方程:質量守恆定律的流體表達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我們知道,在流場取的控制體滿足如下物理規律:控制體的總質量不隨著運動而變化的,在運動過程中控制體始終由相同流體微團組成,因此利用流場物理量將物理規律用數學公式表達可得: 

 

根據引論1中的內容,上式左邊隨體導數可以採用兩種形式的偏導數表示: 

(1)微元體表達形式: 

 

根據引論1中微元體的隨體導數關係可以得到: 

或者  

(2)張量表達形式: 

 

3 動量方程:牛頓第二定律的流體表達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流場中取出控制體滿足如下規律:某一時刻,控制體中所有流體微團的總動量隨時間的變化率=控制體中所有流體微團受到的合力。控制體受力主要包括表面力和體積力,表面力作用於物體表面,例如壓力等應力,表面力可以分解為法向力和切向力,法向力通常為壓力,切向力通常為粘性力(當然這不是絕對,因為法向力還包括流場可壓縮性引起的法向應力);體積力作用於流場中每一個流體微團,例如重力,電磁力等。 

因此,牛頓第二定律可以表達為:控制體總動量隨時間變化率=控制體表面力合力+控制體體積力合力(為了推導方便,下面將體積力忽略,在重力等法向力影響較大時,將該項加入即可)。 

利用流場變量可以將上述定律表達為數學公式: 

 

其中根據引論1和引論2,可知方程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 

 

(1)微元體表達形式: 

 

根據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這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一種根據定義,一種引入質量守恆關係): 

 

(2)張量表達形式: 

 

根據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一種定義,一種引入質量守恆): 

 

(3)補充說明1:粘性應力表達式 

上述公式中,我們將表面力表達為表面壓力+粘性力的形式,其中表面壓力為法向力,粘性力由流體粘性引起,包括法向力和切向力,根據各項同性假設,粘性應力張量可以表達為: 

 

其中,\miu稱為動力粘性係數。 

根據Stokes假設,在通常情況下,體積粘性係數lmd+2/3miu=0,於是上述粘性應力表達為: 

 

(4)補充說明2:粘性應力的空間導數 

在動量方程中,粘性應力的空間導數可以表達為: 

 

如果流場為不可壓縮s=0並且粘性係數不隨空間改變,即溫度不變,可以簡化為: 

 

(5)補充說明3:動力粘性係數表達式: 

該公式中動力粘性係數是流體的基本變量,該係數表徵流體分子之間動量交換的快慢程度,與流場的溫度相關,與壓力等其他變量關係較小,在溫度為100到1900K範圍,可以採用Sutherland公式進行表達: 

 

其中,Tref=110.3,T0和\miu0則可以採用任何溫度的結果,例如在常溫288K情況下,動力粘性係數為1.7894X10-5。 

4 能量方程:能量守恆定律的流體表達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流場中取出控制體滿足如下物理規律: 

控制體的總能量增加=控制體受到外力做功+外界向控制體熱傳導 

採用流場變量可以將該物理定律表達為數學形式(e=CvT表示流場內能,內能可以採用定容比熱乘以溫度得到): 

 

其中,根據引論1和2可知,方程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 

 

微元體表達形式: 

 

根據引論1和2可知上式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 

(2)張量表達形式 

A: 總能公式E=e+ v2/2 

根據引論1和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 

 

B: 內能公式e=E- v2/2 

將總能關係式代入上述公式可得: 

因此可得內能關係式為: 

 

根據引論1和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略。 

C:焓公式h=e+p/rou

 

將內能關係式代入上式可得: 

 

根據引論1和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略。 

D:總焓公式h0=h+v2/2=E+p/rou 

 

注意上式中採用了引論2中的內容,將焓關係式代入上式可得: 

 

於是可得總焓關係式為: 

 

根據引論1和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略。 

E:熵公式Tds=dh-dp/rou 

根據熵公式,可得熵的隨體導數為: 

 

根據引論1和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略。 

根據熵公式,可以知道,熵的增加主要來自兩個部分,一是粘性力引起,二是熱傳導引起,如果流場中粘性應力和熱傳導都可以忽略,則流場滿足等熵關係。 

(3)補充說明:粘性力耗散 

幾個公式中都存在粘性力的做功項,稱之為耗散項,該項具體表達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 

 

5 附件:隨體導數的偏導數表達(控制體/微元體?包含密度?) 

引論1:控制體和微元體的隨體導數表達式 

 

利用隨體導數物理定義和數學上導數定義(求極限方法)容易得到第一個公式,利用控制體積分量的隨體導數物理定義,也容易得到第二個公式,在流體力學教材中也很容易找到這兩種隨體導數的定義。 

為什麼這麼做,寫出這樣一個公式?因為隨體導數是拉格朗日觀點,隨體導數非常符合物理思維,利用隨體導數很容易表達物理規律,例如牛頓第二定律F=ma,因此推導公式過程中經常採用隨體導數。不過流場中物理量通常採用隨時間和空間變化的四維函數,直接利用該函數無法得到隨體導數,只能得到一些偏導數,需要根據隨體導數的物理定義將隨體導數表達成合成偏導數形式。 

引論2:包含密度的控制體和微元體隨體導數 

在後續方程推導中經常出現包含密度的隨體導數情況,將包含密度的隨體導數利用連續性方程進行化簡,可以極大簡化推導難度。包含密度的隨體導數利用了引論1+連續性方程,也就是隨體導數定義和連續性方程兩個規律,具體推導如下: 

 

整理一下這兩個關係式可以得到: 

 

說明物理是控制體還是微元體,帶密度隨體導數都包含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引論1中的物理定義形式,另一種是加入了連續性方程以後的變形形式,這兩種形式都很重要,為了學好流體力學,都需要牢記。 

為什麼引入引論2,如引論1中所述的理由一樣,利用隨體導數表達物理規律更加方便,然而隨體導數無法直接利用流場物理量計算得到,於是需要各種化簡得到容易處理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流體動力學NS方程的哲學缺陷
    在2014年,我與好幾個學友談論過流體力學中的NS方程。眼下有空,也就把自身近幾年的思考簡述如下。就NS方程的推導及其所反映的客觀現象而言,NS方程是對流體微元在瞬時意義上變形運動的描述。事實上,理性力學家在1965年前後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在整個連續介質力學中,以本構方程來區別流體物質和固體物質是形式上協調的,但是在物質定義上是不協調的。間接的認為,流體的本構方程是非理性的。其中,Truesdell則明確的在其專著中表明靜水壓力項的存在是力學理論無法講清的,只能作為一個經驗項被動的接受下來。
  • 【遊戲流體力學基礎及Unity代碼(四)】用歐拉方程模擬無粘性染料之公式推導
    dxNumber=000012787629&d=4D3FB1D67093435A9FFB7DD6A7C3926D&fenlei=13020807 《粘性流體力學》的第3.2章,大約是在89頁到99頁。而且我覺得這本書整體非常不錯。
  • 十二、梯度和散度--流體力學理論知識
    這兩種表達式經常出現在流體力學公式中 4.舉例        對於流體力學連續性方程公式(5)進行簡化表達。(5)對於這個方程我們可以看到,方程左邊第二項到第四項可以寫成  公式8即為我們經常遇到的不可壓縮流體的連續性方程
  • 伯努利方程是動量方程還是能量方程
    伯努裡方程在一般流體力學的教科書中都有推導。例如,巴切勒經典的流體力學書(G. K.
  • 流體力學野史
    那麼我倒是很想講一串名人的故事,這些我熟悉的名人穿插了兩三個世紀,給人類建立了理論流體力學和應用流體力學大廈。幾個世紀的故事,瑕疵是難免的了,本篇取名野史就是希望各位正史愛好者們見諒。1:五帝本紀  我的流體力學啟蒙始於大學化工原理的王國勝老師,書中化工管路流動損失計算用到伯努利方程。
  • 【遊戲流體力學基礎及Unity代碼(一)】熱傳導方程
    有些文章用尖峰波或者FFT模擬,但那畢竟是統計學方法,和流體力學還是不搭邊。其餘的文章倒是用了納韋斯託克方程,但那也僅僅是把納韋斯託克方程寫了一遍,好一點的還給仍你一些居複雜的代碼,對我等入門者來說實在是看不懂。
  • 液壓馬達液壓流體力學能量方程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 ma有    式(3-15)就是理想液體的運動微分方程,亦稱液流的歐拉方程。它表示了單位質量液體的力平衡方程。)、式(3-17)分別為理想液體微小流束作非恆定流動和恆定流動時的能量方程。
  • 描述流體運動的Navier-Stokes方程與湍流
    這也是所有混沌微分方程中最著名的。洛倫茨系統中出現的許多現象後來在許多領域被發現。這種非線性系統區別於線性系統的主要特徵被稱為混沌。▲ 每條線都代表初值小變動後解的不同軌跡。實際上,混沌現象在很久以前就被注意並得到了一定研究,本文聚焦於「經典力學的最後未解之謎」——湍流。
  • 波動方程,了解下!
    聲學基礎上關於聲學波動方程的推導,來自理想流體媒質的三個基本方程,運動方程、連續性方程和物態方程(絕熱過程)。而關於流體力學也有三個方程,分別是質量守恆方程、動量守恆方程(N-S方程),以及能量守恆方程。事實上,在絕熱過程中,小擾動下的流體方程也可以推導出聲學方程。
  • 波動方程的推導過程
    首先假設,在原點處有振動y=f(t),振動以速度v向x軸正方向傳播,則t時刻x處的振動方程是即x處的振動比原點處慢x/v。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波函數一般形式從波函數出發,可以推導出波動方程的一般形式。
  • 相對論質能方程是如何推導出來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相對論的質能方程,可以根據相對論的質速關係直接推導出來。質速關係質能方程是相對論的直接推論,也是物理學中最美妙的方程之一;要推導質能方程,我們需要用到相對論的質速關係方程:該方程描述到,物體的質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物體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時也指出,物體在無限接近光速時,物體質量將趨向於無窮大,暗示著擁有靜止質量的物體不能達到光速
  • 流體力學之:動量定理
    流體的運動遵循牛頓定律,所以流動形式直接作用於流體上的力。正應力也是三個,這六個應力的關係式表示了牛頓流體中應力與流動之間的關係,稱為廣義的牛頓粘性定律公式,也稱為牛頓流體的本構方程。把本構方程帶入到動量方程中,就得到了最終的動量方程,這是寫成矢量形式的動量方程:
  • 流體中失效的歐拉方程
    理想世界的流體方程1757年,數學家歐拉(Leonhard Euler)發現了後來被稱為「歐拉方程」的流體方程,這些方程描述了流體隨時間的演化,就像牛頓的力學方程描述撞球在桌子上的運動一樣。歐拉方程是一種理想化的對流體運動的數學描述,它們在一定的假設範圍內,模擬流體的運動。更確切地說,歐拉方程描述了流體中無窮小的粒子的瞬時運動。這個描述包括一個粒子的速度和它的渦量(即旋轉的速度和方向)。
  • 薛丁格方程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是薛丁格方程:或者寫成下式:這是一個讓眾多量子力學愛好者頭疼不已的方程. 人們或許會問,這個所謂的基本方程又是怎麼倒騰出來的呢?事情是這樣的。1926年,薛丁格分四部分發表了「作為本徵值問題的量子力學」一文,為量子力學奠定了基礎,也奠立了他在物理學史上的地位。基於此套說法的量子力學叫波動力學,這個函數叫波函數。顯然,人們有理由知道這個方程是怎麼來的!薛丁格是如何得到他的量子力學方程的,從文獻中的資料不易再現當初完整的過程。
  • 流體力學主要理論模型
    嚴格來說這個方程組通常並不封閉,即方程中的未知數多於方程數。為了求出理論解,必須根據情況再提出一些符合或接近實際的假設,從而在某些條件下使方程組封閉。但是,即使方程組已封閉,求方程的解仍然不是輕而易舉的。
  • 網友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利用洛倫茲變換,很容易推導出質能方程。質能方程是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論文《物體慣性時候決定其內能?》中提出來的,描述了物質的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利用相對論質增關係,然後結合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就可以推導出質能方程。相對論動能E=mc^2-m0c^2=Δmc^2,其中Δm=m-m0。描述:一個物體包含的總能量,可以分為相對論質增效應的能量,和一個固有能量m0c^2。
  • 【遊戲流體力學基礎及Unity代碼(二)】用平流方程模擬染料流動
    寫出一個簡潔的數學公式,也就是一維平流/對流方程 等式左邊就是此網格下一時刻染料粒子密度相較於這一時刻的增長,而右邊a就是速度,偏微分代表此時刻此網格與前一個網格的密度差。真實世界中,dt和dx都是無窮小的,所以上面這個公式是絕對精確的。為了獲取一維平流方程的精確離散形式,我們要用到泰勒展開。你可以在各種高等數學書上找到泰勒展開的定義。
  • 關於流體的力學知識,珍藏版!
    因此,在不少問題裡,粘滯性和壓縮性對流體的運動影響很小,是次要的因素;而流動性是主要因素。我們把不可壓縮和沒有粘滯性的流體稱為理想流體。2. 兩種研究流體運動的方法歷史上有兩種研究流體運動的方法。一是直接採用牛頓的質點力學方法,把流體分為許多體元,每個體元都可看成一個流體質點,每個質點滿足牛頓定律,從而列出一系列運動方程,這種方法稱為拉格朗日方法。
  • 我旅美科學家推導出"大統一場理論"線性方程
    張首晟告訴記者:「此前已有人完成將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相互統一研究。我們的研究工作是將量子力學同廣義相對論相互統一起來。」為做到這一點,張首晟同他的同事從量子力學出發進行推導。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方程有兩部分:一是線性方程,二是非線性方程。
  • 能量方程推導及匯總
    ,因此欲得到靜焓方程,就需先得到動能方程。動能方程的推導需藉助動量方程:(12)在式(11)和(12)的推導中,用到了如下兩式:(13)以上各種形式的能量方程在推導過程中均沒有引入假設,因此適用於任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