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流體力學的NS方程對於整個流體力學以及空氣動力學等領域的作用非常顯著,不過其公式繁瑣,推導思路不容易理順,最近重新整理了一下NS方程的推導,記錄一下整個推導過程,供自己學習,也可以供大家交流和學習。
1 基本假設
空氣是由大量分子組成,分子做著無規則熱運動,我們可以想像,隨著觀察尺度的逐漸降低,微觀情況下流體的速度密度和溫度等物理量不可能與宏觀情況相同,其物理量存在間斷的現象,例如我們在空間中取出一塊控制體,當控制體中存在分子時,該控制體的密度等量較大,不存在時就會為0,這在微觀尺度下是常見。不過隨著觀察尺度增加,在宏觀情況下,控制體積內包含大量分子,控制體積的壓力密度溫度速度等物理量存在統計平均結果,這個結果是穩定的,例如流場變量的壓力密度和溫度滿足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自然界中宏觀情況的流體運動畢竟佔據大多數,NS方程限定了自己的適用條件為宏觀運動,採用稍微專業一點難度術語是流體滿足連續介質假設。連續介質假設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在流場中隨意取出流體微團,這個流體微團在宏觀上是無窮小的,因此整個流場的物理量可以進行數學上的極限微分積分等運算;同時,這個流體微團在微觀上是無窮大的,微團中包含了大量分子,以至於可以進行分子層面的統計平均,獲得我們通常見到的流場變量。
連續介質假設成立需要滿足:所研究流體問題的最小空間尺度遠遠大於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標準狀況下空氣的平均分子自由程在十分之一微米的量級,具體值可以參考分子運動理論),這在大多數宏觀情況下都是成立的,也是NS方程能夠廣泛採用的基礎,即使在湍流中,也是成立的,因此才保證NS方程也適用於描述湍流。
有些情況下連續介質假設不成立,存在哪些情況?第一種是空間尺度特別小,例如熱線風速儀的金屬絲,直徑通常在1~5微米量級,最小流體微團已經接近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連續介質假設不能直接使用,類似情況還包括激波,激波面受到壓縮,其尺度也較小,為幾個分子平均自由程量級,不過採用連續介質假設進行激波內流場計算時,計算結果仍然可以得到比較合理,並且與實際情況相符,這也給激波問題的研究和解決帶來了基礎性的保證;第二種是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特別大,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是指兩個分子之間碰撞距離的平均值,這個結果與分子有效直徑,分子運動速度等相關,宏觀上來講,溫度越高、壓力越大,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越大,而在高空情況下,壓力非常低,自由程可能很大,並且大到與飛行器尺度相近,於是連續介質假設失效,此時必須考慮稀薄氣體效應。在層流邊界層情況下,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與邊界層之間存在近似關係:
從這個關係中,可以發現,當馬赫數非常大但是同時雷諾數非常小的時候,流場微小尺度才可能達到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lmd的程度。可以想像一下,在大多數我們能觀察到的情況下,上述公式的結果都是非常小的,滿足連續介質假設,這個公式不成立的情況在大氣層外邊緣,此時大氣分子之間平均動量交換降低,導致粘性變得非常小,雷諾數很高,因此公式計算結果急劇降低,導致連續介質假設失效。
前面討論了連續介質建設成立的條件以及不成立的例子,下面討論的都是連續介質假設範圍內的結果。
2 連續性方程:質量守恆定律的流體表達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我們知道,在流場取的控制體滿足如下物理規律:控制體的總質量不隨著運動而變化的,在運動過程中控制體始終由相同流體微團組成,因此利用流場物理量將物理規律用數學公式表達可得:
根據引論1中的內容,上式左邊隨體導數可以採用兩種形式的偏導數表示:
(1)微元體表達形式:
根據引論1中微元體的隨體導數關係可以得到:
或者
(2)張量表達形式:
3 動量方程:牛頓第二定律的流體表達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流場中取出控制體滿足如下規律:某一時刻,控制體中所有流體微團的總動量隨時間的變化率=控制體中所有流體微團受到的合力。控制體受力主要包括表面力和體積力,表面力作用於物體表面,例如壓力等應力,表面力可以分解為法向力和切向力,法向力通常為壓力,切向力通常為粘性力(當然這不是絕對,因為法向力還包括流場可壓縮性引起的法向應力);體積力作用於流場中每一個流體微團,例如重力,電磁力等。
因此,牛頓第二定律可以表達為:控制體總動量隨時間變化率=控制體表面力合力+控制體體積力合力(為了推導方便,下面將體積力忽略,在重力等法向力影響較大時,將該項加入即可)。
利用流場變量可以將上述定律表達為數學公式:
其中根據引論1和引論2,可知方程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
(1)微元體表達形式:
根據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這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一種根據定義,一種引入質量守恆關係):
(2)張量表達形式:
根據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一種定義,一種引入質量守恆):
(3)補充說明1:粘性應力表達式
上述公式中,我們將表面力表達為表面壓力+粘性力的形式,其中表面壓力為法向力,粘性力由流體粘性引起,包括法向力和切向力,根據各項同性假設,粘性應力張量可以表達為:
其中,\miu稱為動力粘性係數。
根據Stokes假設,在通常情況下,體積粘性係數lmd+2/3miu=0,於是上述粘性應力表達為:
(4)補充說明2:粘性應力的空間導數
在動量方程中,粘性應力的空間導數可以表達為:
如果流場為不可壓縮s=0並且粘性係數不隨空間改變,即溫度不變,可以簡化為:
(5)補充說明3:動力粘性係數表達式:
該公式中動力粘性係數是流體的基本變量,該係數表徵流體分子之間動量交換的快慢程度,與流場的溫度相關,與壓力等其他變量關係較小,在溫度為100到1900K範圍,可以採用Sutherland公式進行表達:
其中,Tref=110.3,T0和\miu0則可以採用任何溫度的結果,例如在常溫288K情況下,動力粘性係數為1.7894X10-5。
4 能量方程:能量守恆定律的流體表達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流場中取出控制體滿足如下物理規律:
控制體的總能量增加=控制體受到外力做功+外界向控制體熱傳導
採用流場變量可以將該物理定律表達為數學形式(e=CvT表示流場內能,內能可以採用定容比熱乘以溫度得到):
其中,根據引論1和2可知,方程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
微元體表達形式:
根據引論1和2可知上式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
(2)張量表達形式
A: 總能公式E=e+ v2/2
根據引論1和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
B: 內能公式e=E- v2/2
將總能關係式代入上述公式可得:
因此可得內能關係式為:
根據引論1和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略。
C:焓公式h=e+p/rou
將內能關係式代入上式可得:
根據引論1和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略。
D:總焓公式h0=h+v2/2=E+p/rou
注意上式中採用了引論2中的內容,將焓關係式代入上式可得:
於是可得總焓關係式為:
根據引論1和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略。
E:熵公式Tds=dh-dp/rou
根據熵公式,可得熵的隨體導數為:
根據引論1和引論2,上式左邊具有兩種偏導數表達形式,略。
根據熵公式,可以知道,熵的增加主要來自兩個部分,一是粘性力引起,二是熱傳導引起,如果流場中粘性應力和熱傳導都可以忽略,則流場滿足等熵關係。
(3)補充說明:粘性力耗散
幾個公式中都存在粘性力的做功項,稱之為耗散項,該項具體表達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
5 附件:隨體導數的偏導數表達(控制體/微元體?包含密度?)
引論1:控制體和微元體的隨體導數表達式
利用隨體導數物理定義和數學上導數定義(求極限方法)容易得到第一個公式,利用控制體積分量的隨體導數物理定義,也容易得到第二個公式,在流體力學教材中也很容易找到這兩種隨體導數的定義。
為什麼這麼做,寫出這樣一個公式?因為隨體導數是拉格朗日觀點,隨體導數非常符合物理思維,利用隨體導數很容易表達物理規律,例如牛頓第二定律F=ma,因此推導公式過程中經常採用隨體導數。不過流場中物理量通常採用隨時間和空間變化的四維函數,直接利用該函數無法得到隨體導數,只能得到一些偏導數,需要根據隨體導數的物理定義將隨體導數表達成合成偏導數形式。
引論2:包含密度的控制體和微元體隨體導數
在後續方程推導中經常出現包含密度的隨體導數情況,將包含密度的隨體導數利用連續性方程進行化簡,可以極大簡化推導難度。包含密度的隨體導數利用了引論1+連續性方程,也就是隨體導數定義和連續性方程兩個規律,具體推導如下:
整理一下這兩個關係式可以得到:
說明物理是控制體還是微元體,帶密度隨體導數都包含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引論1中的物理定義形式,另一種是加入了連續性方程以後的變形形式,這兩種形式都很重要,為了學好流體力學,都需要牢記。
為什麼引入引論2,如引論1中所述的理由一樣,利用隨體導數表達物理規律更加方便,然而隨體導數無法直接利用流場物理量計算得到,於是需要各種化簡得到容易處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