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力學野史

2021-01-14 模擬在線

  某一天吃罷午飯,與艾倫和艾達兩位同事在濱江步道小散幾步。他們談起自己見到的幾位港星和日本星,問我是否認識,我只能呵呵了。除了各種星,我熟悉的名人也不是那些有錢的人,王石開什麼公司,許家印最近在幹啥,馬雲雙11賺了多少,這些問題我也不感冒。也可能正因為如此,窮且益艱往往是本人的自畫像。。。


  有一次在辦公室麥克Z突然說我很會講故事,這句話怎麼理解都可以。反面的意思是說我迂腐,喜歡忽悠。也可以正面理解成說話有條理,某些事情點破不說破。


  提到了名人,也提到了故事。那麼我倒是很想講一串名人的故事,這些我熟悉的名人穿插了兩三個世紀,給人類建立了理論流體力學和應用流體力學大廈。幾個世紀的故事,瑕疵是難免的了,本篇取名野史就是希望各位正史愛好者們見諒。



1:五帝本紀

  我的流體力學啟蒙始於大學化工原理的王國勝老師,書中化工管路流動損失計算用到伯努利方程。


  伯努利這位老大哥在日常實驗中發現管路裡面速度大了相應的壓強就會降低,善於記筆記的他在1738年出版水動力學書本時正式提出了流體速度與壓強呈現反比的關係。遺憾的是受限於自己數學語言不是很強悍,沒能給出具體公式。就寫信給附近的數學小王子歐拉助攻一下,在1752年給出了明確的數學公式。


  伯努利方程闡明了流體靜壓(勢能)與速度的平方(動能)可以相互轉換,在光滑管路內兩者的總和處處相等。工程中管路流動、空中的飛機飛行都離不開伯努利公式。前年老家修自來水,我提出從山頂直接引農夫山泉到家,但是老大哥們感覺中間加一個開口的水塔會更加刺激,其實這樣會中途損失水的勢能導致自來水流動慢。當時我想甩一個伯努利方程給他們看,可惜他們都不認識這個人,所以最後自來水流速不夠,鄉親們日常生活中也就只能忍受特別慢的農夫山泉了。 

圖1:伯努利方程


  數學小王子可能覺得伯努利方程只用到了初等數學,逼格不高。於是施展乾坤大挪移把伯努利方程從初等數學一下子拉到微積分層面。升級成伯努利方程2.0版本:歐拉公式。。。這個公式講的是動量守恆和質量守恆兩個事情,歐拉巧妙的把守恆概念植入到流體力學之中,後世流體力學研究無論時空如何變化,守恆終生相伴。。。

圖2:歐拉公式


  一七八幾年,兩位老夥計攜手相繼離開地球了,來了一個數學界的潘多拉:柯西。看著伯努利一維初等方程,到升級版的三維微積分歐拉公式還不夠過癮,本著欲練此功必先xx的態度,發布了九維張量方程:柯西動量定理。。。。


  九維張量是個啥水平?你學了初中數學就可以理解一維伯努利方程,上完同濟版高等數學也能對三維歐拉公式有點感覺,但是通透的理解九維柯西張量方程估計得博士水平了,而且是頭髮沒剩幾根的那種。當然柯西本人也掉的差不多了。。。。

圖3:柯西動量定理


  柯西這個潘多拉帶來了九維張量,可以分解為歐拉方程中三維壓力和其餘六維剪切應力。這個剪切應力就好像林家的闢邪劍法,很難破解。後來納維和斯託克斯兩位數學家發現這個剪切應力跟流體擴散現象有一腿,因此兩位一起集成了兩個克服闢邪劍法的絕招:粘性和散度。通過粘度和速度散度的乘積就可以得到剪切應力。


  流體粘性早在100多年前就被牛頓基於實驗驗證,但是歐拉方程局限於三維空間無法體現粘性,因此歐拉方程也稱為無粘流體方程。納維和斯託克斯首次將粘性植入到流體方程中,從此流體力學方程終於包含了粘性的本性。


  納維斯託克斯方程偏微分屬性太強,兩位老前輩創作了一門絕世武功,這門武功的特點是納維和斯託克斯都不知道如何破解自己的武功。他倆活著的時候也沒看到有人能夠給出解析解,到200年後的今天也還是沒有。2000年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將該方程列為七大千禧年大獎難題,誰能給出解析解便獎勵一美金。

圖4:納維斯託克斯方程


  有了絕世武功,就有人想破解這裡面的秘密。由此就演變成了兩派,熟悉金先生《笑傲江湖》的讀者可以理解成華山的氣宗和劍宗。華山氣宗覺得劍法要先練氣,然後將自己的氣匯聚到一些特定招式的劍法中,就能練成君子劍。劍宗則推薦不要拘泥於劍法招式,要先看透劍法的本質然後融會貫通。令狐衝前期就跟著嶽不群練氣宗的華山劍法,後期偶然學了劍宗傳人風清揚的獨孤九劍。


  在求解納維斯託克斯方程中也分成了兩大求解陣營。第一陣營主要基於宏觀流體實驗數據歸納總結,然後建立一些模型來近似求解。第二陣營主要是通過對微觀世界天馬行空的想像來建立萬物共性規律,最終實現直接求解。



2:宏觀求解演義:實驗歸納

  1842年,誕生了一個叫雷諾的英國人。他觀察不同管徑不同速度流動現象,通過歸納總結髮現管內雷諾數一旦超過某一個臨界值後,水流就會出現紊亂現象。1883年雷諾發表文章描述這個實驗並提出層流和湍流概念。層流和湍流都是流體粘性的宏觀表現,雷諾將納維斯託克斯方程中的粘性投射到宏觀的具體流動過程。這樣就可以通過實驗歸納法來建立粘性的數學模型。

圖5:雷諾實驗


  雷諾首先提出了求解N-S方程的思路,將瞬態的速度分解成隨時間統計平均速度和脈動速度。這樣基於瞬態速度的N-S方程就轉變成描述時均速度規律的時均N-S方程,但是還有一個後娘養的脈動速度甩不掉:九維張量雷諾應力。

圖6:RANS模型


  脈動速度在流動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漩渦,因此雷諾應力簡單理解就是漩渦對流動的反向作用力。1877年,和雷諾同一年出生的布西內斯克假設漩渦也具有粘性特質,並且假設九維雷諾應力等於漩渦粘性乘以流體的變形量。這樣求解九維的雷諾應力就被化解成求解一維虛擬的渦粘係數。如此看來,布西內斯克在武俠世界中練的是化功大法。

圖7:渦粘模型


  布西內斯克正愁著自己提出的虛擬貨幣變現問題,一向務實的德國土財主普朗特帶著混合尺度模型直接將他的虛擬貨幣完全套現。至此雷諾應力可以求解,基於雷諾平均的納維斯託克斯方程(RANS)也終於有了適合工程應用的近似解。


  但是大家在破解RANS方程實踐中發現破解邊界流動異常耗費精力。普朗特又拿出可以拍星星的華為P30手機拍攝了很多流體在壁面附近的流動現象,在1904年提出流體在固體壁面附近的分層現象以及簡化N-S方程:邊界層方程,使得N-S方程在壁面附近的求解明顯上升。

圖8:混合尺度假設和邊界層方程



3:微觀求解演義:天馬行空遐想

  介質在微觀世界中可以認為是由無數的顆粒組成,這些顆粒之間時刻在發生相互碰撞。這些碰撞過程不僅我們的眼睛解析度不足以觀察,即使能拍星星的華為P30手機也不能夠。既然看不到無數個微觀分子的碰撞過程,那就先借鑑一下牛頓大帝300多年前球體的碰撞理論。


  說到牛頓,他給我們的感覺就不是來自地球的物種。他首先在數學上描述了兩個光滑硬球碰撞,並提出了動量和動能守恆定理。


  基於牛頓的球體碰撞邏輯,如果把微觀世界中每一個分子的速度信息都掌握起來,那麼宏觀世界的粘度,壓力和其他的宏觀熱物理屬性就瞬間瞭然了,因為溫度和壓力就是特定動能的粒子束基於特定的碰撞頻率在邊界上進行碰撞的宏觀表現。這就像風清揚傳令狐衝獨孤九劍的時候讓他要儘量的忘卻以往特定招式,只需建立一個無招勝有招的感覺。 

圖9:動量/動能守恆定理


  無招勝有招,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基於以上分子動理論計算過程需要確認每個粒子在空間位置的速度和速度分量,並且計算時間步長也需要小於粒子的碰撞頻率(1E-12s)。如此龐大的計算量使得分子動力學無法處理大尺寸問題,因此需要統計數學方法來橋接微觀和宏觀世界。上帝首先派麥克斯韋來解決這個問題。。。

  麥克斯韋覺得研究分子在三維空間複雜分布是走進了死胡同,把關注點換成運動分子在不同速度分布的概率就好辦多了。於是他巧妙的把一個三維問題降低到一維問題,由此在1859年提出了麥克斯韋速度分布方程。可見牛人總是善於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蠢人嘛,此處省略八個字。

圖10:麥克斯韋速度分布定理


  麥克斯韋隨後忙著研究電磁理論去了。上帝這次又派玻爾茲曼來進行收尾工作。玻爾茲曼總結了麥克斯韋分布方程,發現這個想法很值得好好搞搞,並首先意識到熱力學中熵增現象與統計學概率狀態的關係:系統內熵增過程對應微觀尺度內分子分布趨向最大概率分布現象。


  玻爾茲曼隨後提出的統計力學解釋並預測微觀原子和分子的行為如何決定宏觀物理屬性,例如粘性、熱導率和擴散係數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物理量之前研究中多是通過大量實驗數據歸納數學模型來近似計算,整個研究過程更是從雷諾一直跨越到普朗特。然而玻爾茲曼從微觀世界入手,一人基於統計力學徒手得到了宏觀物理量精確計算方法。所以說玻爾茲曼帶著人類穿越了微觀分子世界與宏觀流體世界,架起了一座連接微觀與宏觀的介觀尺度橋梁:玻爾茲曼方程。 

圖11:玻爾茲曼方程


  由於太多過於前衛的想法不被同時代的科學家承認,玻爾茲曼在1906年抑鬱自殺。是年,清朝正式廢除科舉制。。。


  以上兩種求解流體力學的方法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分別發展成了有限體積法(FDM) 和格子玻爾茲曼方法(LBM)。後世關於渦粘模型又衍生了很多湍流模型,例如k-e,k-w,LES,VLES等等。基於FDM方法的求解器源於實驗歸納,對很多工程流動問題求解中非常高效。基於LBM方法的求解器源於微觀概率統計,近年在很多FDM無法求解的複雜問題領域獨領風騷。

 

  最後,僅以此文緬懷給我飯碗的流體力學前輩們。。。。。。

相關焦點

  • 智能賦能流體力學暨第二屆流體力學智能化研討會成功召開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0日電(葉坤 高傳強 攝影記者 郭友軍 視頻製作 劉新科)智能賦能流體力學暨第二屆流體力學智能化研討會於2020年11月7日至9日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南山苑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成功召開。
  • 力學考研備考書:考研流體力學看什麼書
    考研流體力學是力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之一,培養工學及理學碩士研究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同學經常在選擇備考輔導書的時候面臨選擇困難,那麼,考研流體力學看什麼書比較好呢?招生單位指定的參考書目考研專業課大多是招生單位自主命題,流體力學也不例外,考生在選擇流體力學參考用書時就要以院校的規定為準,考生需要到報考院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看最近年份的招生簡章及目錄,參考書目和考試大綱會在這些網頁上公布,考生需要及時查看。
  • 流體力學主要理論模型
    以下列出流體力學主要的幾種理論模型,供讀者參考。黏性流體是一切真實流體的模型,它具有普遍的意義。牛頓通過實驗首先提出黏性流體的剪切應力公式,為黏性流體力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1823年L .納維爾和G.G.斯託克斯分別建立了不可壓與可壓黏性流體運動方程組。此後,邊界層、紊流理論的研究普遍開展起來。雖然流體的黏性是用動力黏度μ 來衡量,但是μ 的流體未必當作黏性流體流動來處理。
  • 淺談「工程流體力學」在環境工程學科中的作用淺析
    所有這些都是我們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生物等人工強化的措施來實現的,為了給這些措施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需要建造相應的人工構築物,構築物內流體的流態直接影響反應效率,並且還需要管道或明渠等設施進行液態或氣態汙染物的傳輸,這些都離不開工程流體力學的幫助。可見,「工程流體力學」是環境工程學科很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
  • (2020)生物流體力學/醫學有限元研修
    原標題:(2020)生物流體力學/醫學有限元研修 一,醫學有限元(Mimics、ANSYS)培訓 11月26日— 11月29日 在線直播 二,生物流體力學建模仿真技術培訓班 12月10日—12月13日 在線直播
  • 流體力學學習筆記
    實驗方法能直接解決工程技術中的複雜流動問題,能發現新現象和新原理,實驗結果可用於檢驗理論分析或數值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及應用範圍;理論分析方法包括對實際流動作適當簡化,建立正確的力學模型和恰當的數學模型,運用數學物理方法尋求流動問題的精確或近似解析解,明確地給出各種流動物理量之間普適的變化關係;
  • 第八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
    2010年12月26日至28日,第八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召開。大會主題為流體力學測量與顯示技術研究、流體力學實驗研究。來自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中科院力學所、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紐約大學、《實驗流體力學》雜誌社等23家科研單位、90多位專家學者、科研人員和研究生與會。
  • 清華大學符松教授當選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主席
    清華新聞網1月3日電2019年12月13日-17日,第16屆亞洲流體力學大會在印度班加羅爾召開。會上,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符松當選為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主席。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於1980年由中國北京大學周培源教授、日本東京大學Hiroshi Sato教授和印度加瓦拉爾尼赫魯先進科學研究中心的Roddam Narasimha教授共同創立。本屆大會共有來自10個國家與地區的160餘位代表出席,其中來自中國的代表有15人。委員會決定下一屆亞洲流體力學大會將於2022年在中國召開。
  • 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本屆會議由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承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陳十一院士擔任會議主席。來自全國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共110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開幕式和大會報告於2020年12月4日在南方科技大學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主席陳十一院士主持開幕式。
  • 流體力學解釋虎門大橋的震動
    所謂的渦激振動應該就是類似於流體力學中的卡門渦街現象。當黏性流體繞流圓柱體時,開始時流體在駐點前速度為0,然後繞兩側流動,速度逐漸增大到最大值,圓柱後壓力先降低再升高。當流體速度逐漸增大時,流體Re數也會增大,這是邊界層中的流體微團受到更大的阻滯,開始分離,根據Re數不同,分離成不同的小漩渦。
  • 火龍出水、流體力學與獨山縣 | 袁嵐峰
    「火龍出水」是認為有重要價值的明代火器,採用計算機流體力學手段對其技術特點展開探究。將焦玉火攻書、《武備志》等文獻中的技術性信息轉化為數字模型,運用計算機流體力學軟體,通過計算「火龍出水」三軸力矩係數變化情況,揭示了其在低馬赫數下的不穩定性,證明其性能在通常標準下難以到達人們的預期。證明了技術手段在研究類似火器中的價值,並為同類實證研究提供了借鑑。
  • 越海揚波在京召開流體力學模擬應用座談
    眾所周知,隨著高性能計算應用的不斷普及與深化,流體力學對於高性能計算應用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在本次座談會上,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方、徐旭等老師紛紛發音,暢談在科研與教學領域中對於高性能計算應用的全新感悟,而來自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的張健博士則介紹了流體力學最新的研究進展與模型,來自英特爾公司的楊豔國經理則從網絡應用的角度介紹了高性能網絡對於流體力學研究的推動作用。
  • 十二、梯度和散度--流體力學理論知識
    這兩種表達式經常出現在流體力學公式中 4.舉例        對於流體力學連續性方程公式(5)進行簡化表達。當流體為不可壓縮流體時 公式8即為我們經常遇到的不可壓縮流體的連續性方程5.總結       梯度和散度只是流體力學中兩個比較基本的概念,還有一些其他的知識點需要我們掌握,比如拉普拉斯算子、雷諾輸運方程、高斯定理等,當掌握這些知識之後,流體力學的三大守恆公式就可以自行推導了。
  • 火龍出水、流體力學與獨山縣 | 袁嵐峰
    火龍出水文獻配圖此文的摘要如下:「火龍出水」是認為有重要價值的明代火器,採用計算機流體力學手段對其技術特點展開探究將焦玉火攻書、《武備志》等文獻中的技術性信息轉化為數字模型,運用計算機流體力學軟體,通過計算「火龍出水」三軸力矩係數變化情況,揭示了其在低馬赫數下的不穩定性,證明其性能在通常標準下難以到達人們的預期。證明了技術手段在研究類似火器中的價值,並為同類實證研究提供了借鑑。
  • 貓咪喝奶,蘊含精妙的流體力學原理
    藉助高速攝像機,美國麻省理工的流體力學家Roman Stocker及其研究小組揭示出,當狗狗用舌頭舀水喝時,小貓卻能在啜飲牛奶時展現精妙的力平衡:在縮回舌頭前以最簡潔的方式接觸液體表面,之後帶出一條細小的液柱送入口中。
  • 我校博士後參加「2013年全國微納米流體力學戰略研討會」
    11月16日-18日,由上海大學主辦的「2013年全國微納米流體力學戰略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統所、上海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計量學院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學術代表共計25人參與了本次論壇。在人事處、博士後管理工作辦公室的組織下,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後薛長國參加了本次論壇。
  • 張涵信、周恆、童秉綱院士:從流體力學發展看科研成果評價
    回顧流體力學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真正好的成果,是從實際出發,在解決實際需求上經得起考驗的成果。現代流體力學源起實際需求什麼樣的評價標準對學科發展有利,也許可以從那個學科的發展過程看出一些規律。現代流體力學奠基人普朗特的成功即是一例。
  • 關於流體的力學知識,珍藏版!
    液體和氣體都具有流動性,統稱流體。但氣體和液體還是有差別的,這主要是氣體易於壓縮,而液體幾乎不能壓縮。一、流體的壓強1. 靜止流體內的壓強靜止的流體不能承受切向力,因為流體沒有切變彈性。哪怕很小的切向力,都會使流體流動起來。在靜止流體內,過任意點取一小面元△S,面元兩方流體的相互作用力△F 必與面元垂直。
  • 流體力學GIF動圖:吹滅火柴都這麼美
    流體力學是浪花、爆炸、氣泡、漣漪、雲朵和水流等事物的科學。不難理解1967年時,《流體力學雜誌》(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的編輯宣稱自己刊物的宗旨就是要「上相」,他們的「自戀」並不是沒有道理。時至今日,這種「自戀」的風氣依然不減。
  • 流體力學之美,激情液體相互碰撞,造就世間大美
    流體力學,是力學的一門分支,是研究流體(包含氣體、液體及等離子體)現象以及相關力學行為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