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聞網11月10日電(葉坤 高傳強 攝影記者 郭友軍 視頻製作 劉新科)智能賦能流體力學暨第二屆流體力學智能化研討會於2020年11月7日至9日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南山苑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主辦,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流體力學智能化國際聯合研究所共同承辦,《Acta Mechanica Sinica》協辦。論壇邀請到西北工業大學極端力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鄭曉靜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孟慶國副主任,張攀峰處長,以及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7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學校及西安其他兄弟院校40餘位師生代表參加了會議。
黨委副書記萬小朋教授在開幕致辭中熱情歡迎各位專家共聚南山,研討流體力學智能化問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孟慶國副主任、航空學院院長鄧子辰教授以及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韓忠華教授分別代表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致辭。開幕式由本次會議主席航空學院副院長張偉偉教授主持。
本屆智能賦能流體力學學術研討會共有17個特邀報告。8日上午開幕式之後,新加坡國立大學舒昌教授、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肖恆副教授通過視頻連線方式介紹了人工智慧在流體力學問題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周裕教授介紹了人工智慧控制湍流的新進展。北京大學李存標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劉應徵教授、西北工業大學張偉偉教授分別對高超聲速邊界層氣動熱防護問題、事件驅動的FPGA-PIV流場測量技術與實驗數據驅動的數值模擬問題以及高雷諾數湍流模型的機器學習方法進行大會報告。
8日下午,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Bernd R.Noack教授、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張來平研究員、復旦大學孫剛教授、清華大學肖志祥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潘翀教授、電子科技大學汪文勇教授、中科院力學所王一偉研究員和浙江大學夏振華研究員分別對人工智慧在湍流控制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基於機器學習的非結構網格生成及魚體受控自主遊動數值模擬、基於智能化方法的大型客機氣動優化、基於數據驅動的四方程轉捩湍流一體化模式、智能化實驗流體力學測試方法、人工智慧技術在氣動領域的應用、融合物理模型的神經網絡應用和從已知雷諾應力場求解平均流場等主題和與會專家進行了交流匯報。
9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徐輝副教授、中科院力學所楊曉雷研究員和西安交通大學陳剛教授分別對流動控制及流場信息重建的智能方法、基於機器學習發展分離流的大渦模擬壁模型、基於混合結構和對抗式訓練的深度學習流場響應預測技術等主題進行了大會報告。
本次論壇還就工業設計部門對流體力學智能化的需求進行了專題研討。來自中船重工集團,軍事科學院,中航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商飛等20餘位氣動專業總師/專家從設計部門需求的角度對智能流體力學解決型號設計中難題進行了展望並對目前發展的局限性進行了熱烈充分的討論。與會嘉賓還對智能流體力學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對該方向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
此次會議還通過網絡進行了同步直播,得到了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直播平臺關注人數超過3萬。
為期兩天的智能賦能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圓滿完成了會議日程。會場氣氛熱烈,特邀代表報告精彩,參會學者發言踴躍、熱情高漲。線上直播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參會學者圍繞人工智慧技術與流體力學問題交叉融合的關鍵科學問題展開了深入的學術研討,交流了國內外智能流體力學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並對智能流體力學的研究難點和發展趨勢進行展望。本次會議促進了國內外學者在智能流體力學方面的交流,推動了智能流體力學的發展,為未來攻克流體力學領域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和工程設計中的難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審稿:張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