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賦能流體力學暨第二屆流體力學智能化研討會成功召開

2020-11-21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0日電葉坤 高傳強 攝影記者 郭友軍 視頻製作 劉新科)智能賦能流體力學暨第二屆流體力學智能化研討會於2020年11月7日至9日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南山苑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主辦,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流體力學智能化國際聯合研究所共同承辦,《Acta Mechanica Sinica》協辦。論壇邀請到西北工業大學極端力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鄭曉靜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孟慶國副主任,張攀峰處長,以及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7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學校及西安其他兄弟院校40餘位師生代表參加了會議。

黨委副書記萬小朋教授在開幕致辭中熱情歡迎各位專家共聚南山,研討流體力學智能化問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孟慶國副主任、航空學院院長鄧子辰教授以及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韓忠華教授分別代表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致辭。開幕式由本次會議主席航空學院副院長張偉偉教授主持。

本屆智能賦能流體力學學術研討會共有17個特邀報告。8日上午開幕式之後,新加坡國立大學舒昌教授、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肖恆副教授通過視頻連線方式介紹了人工智慧在流體力學問題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周裕教授介紹了人工智慧控制湍流的新進展。北京大學李存標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劉應徵教授、西北工業大學張偉偉教授分別對高超聲速邊界層氣動熱防護問題、事件驅動的FPGA-PIV流場測量技術與實驗數據驅動的數值模擬問題以及高雷諾數湍流模型的機器學習方法進行大會報告。

8日下午,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Bernd R.Noack教授、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張來平研究員、復旦大學孫剛教授、清華大學肖志祥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潘翀教授、電子科技大學汪文勇教授、中科院力學所王一偉研究員和浙江大學夏振華研究員分別對人工智慧在湍流控制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基於機器學習的非結構網格生成及魚體受控自主遊動數值模擬、基於智能化方法的大型客機氣動優化、基於數據驅動的四方程轉捩湍流一體化模式、智能化實驗流體力學測試方法、人工智慧技術在氣動領域的應用、融合物理模型的神經網絡應用和從已知雷諾應力場求解平均流場等主題和與會專家進行了交流匯報。

9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徐輝副教授、中科院力學所楊曉雷研究員和西安交通大學陳剛教授分別對流動控制及流場信息重建的智能方法、基於機器學習發展分離流的大渦模擬壁模型、基於混合結構和對抗式訓練的深度學習流場響應預測技術等主題進行了大會報告。

本次論壇還就工業設計部門對流體力學智能化的需求進行了專題研討。來自中船重工集團,軍事科學院,中航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商飛等20餘位氣動專業總師/專家從設計部門需求的角度對智能流體力學解決型號設計中難題進行了展望並對目前發展的局限性進行了熱烈充分的討論。與會嘉賓還對智能流體力學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對該方向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

此次會議還通過網絡進行了同步直播,得到了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直播平臺關注人數超過3萬。

為期兩天的智能賦能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圓滿完成了會議日程。會場氣氛熱烈,特邀代表報告精彩,參會學者發言踴躍、熱情高漲。線上直播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參會學者圍繞人工智慧技術與流體力學問題交叉融合的關鍵科學問題展開了深入的學術研討,交流了國內外智能流體力學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並對智能流體力學的研究難點和發展趨勢進行展望。本次會議促進了國內外學者在智能流體力學方面的交流,推動了智能流體力學的發展,為未來攻克流體力學領域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和工程設計中的難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審稿:張偉偉)



相關焦點

  • 第八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
    2010年12月26日至28日,第八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召開。大會主題為流體力學測量與顯示技術研究、流體力學實驗研究。來自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中科院力學所、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紐約大學、《實驗流體力學》雜誌社等23家科研單位、90多位專家學者、科研人員和研究生與會。
  • 我校博士後參加「2013年全國微納米流體力學戰略研討會」
    11月16日-18日,由上海大學主辦的「2013年全國微納米流體力學戰略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統所、上海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計量學院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學術代表共計25人參與了本次論壇。在人事處、博士後管理工作辦公室的組織下,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後薛長國參加了本次論壇。
  • 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梁永生致辭張東曉表示適逢南科大建校十周年校慶和力學航空系建系五周年之際,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作為全國性重要學術會議之一,選擇在南科大召開,對於南科大、流體力學研究和力學學科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孟慶國致辭何國威表示自1963年以來,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已經成功組織了10屆。
  • 越海揚波在京召開流體力學模擬應用座談
    【IT168 評論】日前,由北京越海揚波與英特爾(中國)公司聯合舉辦的流體力學模擬應用座談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來自中科院、英特爾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專家與從業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流體力學應用與未來發展。
  • 國際託卡馬克物理研討組織第22屆磁流體力學不穩定性
    10月8日至11日,由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辦的國際託卡馬克物理研討組織第22屆磁流體力學不穩定性專題會議在等離子體所召開。  此次會議的主題為探討交流與ITER相關的關鍵磁流體力學不穩定性問題。會議議題包括等離子體破裂、破裂抑制、軸對稱控制、鋸齒、撕裂模、電阻壁模、誤差場、3D效應及聯合實驗和工作組的進展。
  • 第三屆複合材料力學與應用研討會在大連召開
    第三屆複合材料力學與應用研討會在大連召開 2019-12-10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流體力學野史
    伯努利這位老大哥在日常實驗中發現管路裡面速度大了相應的壓強就會降低,善於記筆記的他在1738年出版水動力學書本時正式提出了流體速度與壓強呈現反比的關係。遺憾的是受限於自己數學語言不是很強悍,沒能給出具體公式。就寫信給附近的數學小王子歐拉助攻一下,在1752年給出了明確的數學公式。
  • 清華大學符松教授當選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主席
    清華新聞網1月3日電2019年12月13日-17日,第16屆亞洲流體力學大會在印度班加羅爾召開。會上,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符松當選為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主席。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於1980年由中國北京大學周培源教授、日本東京大學Hiroshi Sato教授和印度加瓦拉爾尼赫魯先進科學研究中心的Roddam Narasimha教授共同創立。本屆大會共有來自10個國家與地區的160餘位代表出席,其中來自中國的代表有15人。委員會決定下一屆亞洲流體力學大會將於2022年在中國召開。
  • 第17屆現代數學和力學學術會議暨石油工程力學高級研討會通知
    第17屆現代數學和力學學術會議暨石油工程力學高級研討會通知 2020-09-01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力學學會2020年學術活動計劃
    6第五屆全國計算力學青年學術研討會3月27-29日南京7第二屆計算材料與力學專題研討會4月3-5日杭州8全國首屆極端力學學術會議武漢27第二屆全國軟物質力學大會6月鄭州28第八屆全國工業等離子體會議7月3-5日北京29輕量化材料與結構吸能特性國際研討會
  • 力學考研備考書:考研流體力學看什麼書
    考研流體力學是力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之一,培養工學及理學碩士研究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同學經常在選擇備考輔導書的時候面臨選擇困難,那麼,考研流體力學看什麼書比較好呢?招生單位指定的參考書目考研專業課大多是招生單位自主命題,流體力學也不例外,考生在選擇流體力學參考用書時就要以院校的規定為準,考生需要到報考院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看最近年份的招生簡章及目錄,參考書目和考試大綱會在這些網頁上公布,考生需要及時查看。
  • 第四屆全國複合材料力學與工程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第四屆全國複合材料力學與工程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2020-12-08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力學大會分會場「第八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研討會暨全國力學學術大會力學史與方法論分會場」 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
    」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為期三天,包括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力學學會第三屆理事長鄭哲敏先生等30餘位院士在內的近3000參會代表,老中青三代力學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會議。其中「第八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研討會(HMM-VIII)暨全國力學學術大會力學史與方法論」作為分會場同時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力學學會力學史與方法論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承辦。
  • 2020年度全國力學科普工作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2020年度全國力學科普工作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2020-12-3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流體力學主要理論模型
    以下列出流體力學主要的幾種理論模型,供讀者參考。牛頓通過實驗首先提出黏性流體的剪切應力公式,為黏性流體力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1823年L .納維爾和G.G.斯託克斯分別建立了不可壓與可壓黏性流體運動方程組。此後,邊界層、紊流理論的研究普遍開展起來。雖然流體的黏性是用動力黏度μ 來衡量,但是μ 的流體未必當作黏性流體流動來處理。
  • 中國力學大會-2013在西安召開
    8月19至21日,「中國力學大會-2013」在古都西安召開。此次大會是迄今為止中國力學界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學術交流盛會,也是我國西北地區第一次承辦同規模會議。鄭南寧、陳佳洱、胡海巖、劉人懷等10位院士應邀與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的近3000名專家學者出席此次大會。會議期間,校長鄭南寧看望了參加會議的各位院士、專家及嘉賓,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流體力學學習筆記
    實驗方法能直接解決工程技術中的複雜流動問題,能發現新現象和新原理,實驗結果可用於檢驗理論分析或數值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及應用範圍;理論分析方法包括對實際流動作適當簡化,建立正確的力學模型和恰當的數學模型,運用數學物理方法尋求流動問題的精確或近似解析解,明確地給出各種流動物理量之間普適的變化關係;
  • 十二、梯度和散度--流體力學理論知識
    這兩種表達式經常出現在流體力學公式中 第二種定義方式則是在直角坐標系下進行的: 4.舉例        對於流體力學連續性方程公式(5)進行簡化表達。當流體為不可壓縮流體時5.總結       梯度和散度只是流體力學中兩個比較基本的概念,還有一些其他的知識點需要我們掌握,比如拉普拉斯算子、雷諾輸運方程、高斯定理等,當掌握這些知識之後,流體力學的三大守恆公式就可以自行推導了。
  • 張涵信、周恆、童秉綱院士:從流體力學發展看科研成果評價
    回顧流體力學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真正好的成果,是從實際出發,在解決實際需求上經得起考驗的成果。現代流體力學源起實際需求什麼樣的評價標準對學科發展有利,也許可以從那個學科的發展過程看出一些規律。現代流體力學奠基人普朗特的成功即是一例。
  • 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學術大會召開
    人民網報北京8月26日訊記者施芳報導:由中國力學學會和北京工業大學主辦的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學術大會今天在北京召開,來自中科院、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1200餘位代表出席。大會設15個分會場,45個專題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