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2021-01-13 澎湃新聞
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2020-12-08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第十一屆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於2020年12月3日至7日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本屆會議由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承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陳十一院士擔任會議主席。來自全國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共110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開幕式和大會報告於2020年12月4日在南方科技大學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主席陳十一院士主持開幕式。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梁永生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美國工程院院士張東曉教授,基金委數理學部副主任孟慶國研究員,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何國威院士,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周濟福研究員分别致辭。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趙予生教授,工學院院長、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教授,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章亮熾教授,基金委數理學部力學處雷天剛處長,綜合與戰略規劃處張攀峰處長,中國力學學會專職副秘書長湯亞南等出席會議。

大會現場

陳十一首先對出席本次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表示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為全國流體力學領域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本次會議共收到報告摘要870多篇,會議全文近300篇,是至今為止最多的一屆,希望各位參會的專家學者和同學們在3天的會議中有所收穫。

陳十一主持

梁永生表示深圳科創委作為政府服務支持的部門,將繼續加強對高校院所等單位科研方向的引導、支持和服務,並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的結構改革」,圍繞從產業需求出發,驅動技術進步和知識發現,進一步加強可持續性發展。

梁永生致辭

張東曉表示適逢南科大建校十周年校慶和力學航空系建系五周年之際,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作為全國性重要學術會議之一,選擇在南科大召開,對於南科大、流體力學研究和力學學科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南科大將繼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努力前進。

張東曉致辭

孟慶國表示科研工作者應深刻理解黨和國家對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當前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研究影響眾多領域,但在流體力學研究中還只是初探,希望在深度、廣度和高度上有所發力,基金委也將支持引領流體力學在這一新領域發掘和科技創新。

孟慶國致辭

何國威表示自1963年以來,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已經成功組織了10屆。這些年來會議的舉辦,見證了流體力學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的歷程;記載了全國流體力學工作者對「兩彈一星」和「航空航天」事業持續的貢獻。中國力學學會將繼續以促進力學科技繁榮發展、普及應用和力學人才成長提高為重要使命,推動力學學科發展和力學人才培養,解決力學學科問題中的「卡脖子」難題,使我們從流體力學大國走向強國。

何國威致辭

周濟福表示本次會議內容豐富,包括:湍流與穩定性、多相流、非牛頓流體力學、水動力學、高溫氣體動力學、滲流力學等等,還有機器學習在流體力學中的應用、散熱流體機械等,內容豐富充實,專業性極高。相信大家能在這為期3天的科研盛宴中碰撞出很多火花!

周濟福致辭

本次會議安排了8個大會特邀報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夕雲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夏克青教授、北京大學李存標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周裕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倪明玖教授、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康琦研究員、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陳迎春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孟慶國研究員分別做了「複雜流動的模擬分析」、「從粒子到渦的運動」、「邊界層轉捩和氣動熱防護」、「人工智慧控制湍流新進展」、「託卡馬克關鍵部件研發相關的液態金屬磁流體力學問題研究」、「空間熱對流轉捩」、「大型客機空氣動力設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深化改革」的報告。劉樺教授、單肖文教授、許春曉教授、邵雪明教授、丁航教授、趙寧教授和周濟福研究員分別主持了8個大會報告。

特邀報告現場

12月5日-7日會議進行分會場報告和專題研討會。本次會議按14個專題安排分會場,包括湍流與穩定性、多相流、非牛頓流體力學、水動力學、高溫氣體動力學、滲流力學、工業流體力學、實驗流體力學、計算流體力學、微納尺度流動、電磁流體力學、機器學習在流體力學中的應用、自然流動、散熱流體機械等。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還組織評審了青年優秀論文。

大會合影

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最早於1963年在上海召開,此後相繼在無錫、長沙、北京、上海、桂林、蘭州、南京、杭州等地召開。近年來,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智能賦能流體力學暨第二屆流體力學智能化研討會成功召開
    此次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主辦,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流體力學智能化國際聯合研究所共同承辦,《Acta Mechanica Sinica》協辦。論壇邀請到西北工業大學極端力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鄭曉靜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孟慶國副主任,張攀峰處長,以及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7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
  • 張涵信、周恆、童秉綱院士:從流體力學發展看科研成果評價
    回顧流體力學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真正好的成果,是從實際出發,在解決實際需求上經得起考驗的成果。現代流體力學源起實際需求什麼樣的評價標準對學科發展有利,也許可以從那個學科的發展過程看出一些規律。現代流體力學奠基人普朗特的成功即是一例。
  • 首屆CCF中國軟體大會在渝召開 千餘位軟體專家齊聚山城
    首屆CCF中國軟體大會在渝召開 千餘位軟體專家齊聚山城 2020-11-2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淺談「工程流體力學」在環境工程學科中的作用淺析
    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際,深入剖析了這個問題,以期對「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建設和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已嚴重到必須全球共同關注的程度。當然,從土木工程、應用化學、微生物學、材料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裡衍生出來的新的交叉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的發展速度也加快了,並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均被確立為一級學科。
  • 航海學院「流體力學(雙語)」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西北工業大學有40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航海學院「流體力學(雙語)」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課程介紹:「流體力學(雙語)」課程面向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三年級學生的專業必修課。
  • 越海揚波在京召開流體力學模擬應用座談
    【IT168 評論】日前,由北京越海揚波與英特爾(中國)公司聯合舉辦的流體力學模擬應用座談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來自中科院、英特爾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專家與從業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流體力學應用與未來發展。
  • 2020年度全國力學科普工作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2020年度全國力學科普工作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2020-12-3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陸夕雲院士:流體力學專家
    陸夕雲院士陸夕雲,流體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執行院長。力學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和工程領域中,是研究物質機械運動規律的科學,大到航天科技應用,小到基本粒子運動,都要用到力學知識。陸夕雲主攻的流體力學方向,是力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在各種力的作用下,流體運動狀態的變化以及流體與固體界面的相互作用規律。簡言之,就是研究空氣、水等流體介質如何運動和為何運動的基礎學科。
  • 力學考研備考書:考研流體力學看什麼書
    考研流體力學是力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之一,培養工學及理學碩士研究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同學經常在選擇備考輔導書的時候面臨選擇困難,那麼,考研流體力學看什麼書比較好呢?招生單位指定的參考書目考研專業課大多是招生單位自主命題,流體力學也不例外,考生在選擇流體力學參考用書時就要以院校的規定為準,考生需要到報考院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看最近年份的招生簡章及目錄,參考書目和考試大綱會在這些網頁上公布,考生需要及時查看。
  • 流體力學野史
    那麼我倒是很想講一串名人的故事,這些我熟悉的名人穿插了兩三個世紀,給人類建立了理論流體力學和應用流體力學大廈。幾個世紀的故事,瑕疵是難免的了,本篇取名野史就是希望各位正史愛好者們見諒。1:五帝本紀  我的流體力學啟蒙始於大學化工原理的王國勝老師,書中化工管路流動損失計算用到伯努利方程。
  • 流體力學的氣宗與劍宗
    此項被有些人看作流體力學與固體力學最重要的差異——它具有二階非線性,堪稱葵花寶典中最痛的一刀,是N-S方程難以求解的癥結所在。 劍宗的演繹 雷諾方程建立之後,『劍宗』通過實驗觀測和歸納總結引領著現代流體力學的蓬勃發展。劍宗的代表人物當首推咱們的祖師爺普朗特,他提出邊界層理論,建立混合長度模式,開啟了現代流體力學之路,成就斐然。
  • 【分支機構活動】第十一屆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
    他回顧了此前全國流體力學學術會議的情況,並結合自身經歷,指出近年來國內流體力學研究發展迅猛,與國際一流水平差距越來越小,且在某些方面已實現超越、引領發展。陳十一院士說,目前他擔任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IUTAM)大會委員會執委,鄭曉靜院士擔任IUTAM大會委員會委員,何國威院士擔任IUTAM理事,劉樺教授擔任IUTAM專題研討會流體組評審委員,符松教授擔任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ACFM)主席。
  • 計算流體力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計算流體力學就是對流體力學的數值求解,流體力學是什麼呢,它主要研究流體本身的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以及流體和固體界壁間有相對運動時的相互作用和流動的規律。水的流動、風、一粒小石子掉進水裡引起的漣漪都是屬於流體力學的研究範疇。
  • 流體力學主要理論模型
    以下列出流體力學主要的幾種理論模型,供讀者參考。牛頓通過實驗首先提出黏性流體的剪切應力公式,為黏性流體力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1823年L .納維爾和G.G.斯託克斯分別建立了不可壓與可壓黏性流體運動方程組。此後,邊界層、紊流理論的研究普遍開展起來。雖然流體的黏性是用動力黏度μ 來衡量,但是μ 的流體未必當作黏性流體流動來處理。
  • 清華大學符松教授當選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主席
    清華新聞網1月3日電2019年12月13日-17日,第16屆亞洲流體力學大會在印度班加羅爾召開。會上,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符松當選為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主席。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於1980年由中國北京大學周培源教授、日本東京大學Hiroshi Sato教授和印度加瓦拉爾尼赫魯先進科學研究中心的Roddam Narasimha教授共同創立。本屆大會共有來自10個國家與地區的160餘位代表出席,其中來自中國的代表有15人。委員會決定下一屆亞洲流體力學大會將於2022年在中國召開。
  • 力學的發展歷程(濃縮簡史)
    ◆動力學:伽利略的慣性原理和加速度實驗;惠更斯提出向心力、離心力、轉動慣量、復擺的擺動中心等重要概念;克卜勒總結出行星運動的三定律;牛頓提出了物體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達朗伯和拉格朗日創立分析力學;歐拉建立了剛體的動力學方程,對彈性穩定性作了開創性的研究,並開闢了流體力學的理論分析,奠定了理想流體力學的基礎。
  • 流體力學GIF動圖:吹滅火柴都這麼美
    流體力學是浪花、爆炸、氣泡、漣漪、雲朵和水流等事物的科學。不難理解1967年時,《流體力學雜誌》(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的編輯宣稱自己刊物的宗旨就是要「上相」,他們的「自戀」並不是沒有道理。時至今日,這種「自戀」的風氣依然不減。
  • 李家春院士:現代流體力學仍具先導性
    中科院院士、中國力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家春,1月14日在中國科技館為公眾講述「身邊的流動——現代流體力學展望」,並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李家春說,力學包括流體力學,既是一門經典學科又是一門現代學科。它在人類早期從事生產活動過程中,即與數學、天文學一起發展。
  • 流體力學之美,激情液體相互碰撞,造就世間大美
    流體力學,是力學的一門分支,是研究流體(包含氣體、液體及等離子體)現象以及相關力學行為的科學
  • 十二、梯度和散度--流體力學理論知識
    這兩種表達式經常出現在流體力學公式中從第二種定義方式來看,散度實際上是梯度算子與一個矢量物理量點乘,這個矢量物理量在流體力學中一般為速度V。因此將散度展開書寫為公式(4),兩個向量的點乘等於各個分量相乘再相加,也就是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