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春院士:現代流體力學仍具先導性

2020-11-21 中國科學院

中科院院士、中國力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家春,1月14日在中國科技館為公眾講述「身邊的流動——現代流體力學展望」,並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

李家春說,力學包括流體力學,既是一門經典學科又是一門現代學科。它在人類早期從事生產活動過程中,即與數學、天文學一起發展。17世紀,牛頓基於前人的天文觀測和力學實驗,發明了微積分,並總結出機械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發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由於原理是普適自然與工程各個領域的規律,從而使力學成為自然科學的先導。歷史上,力學曾經歷基於直觀實踐經驗的古代力學、基於嚴密數學理論的經典力學、基於物理洞察能力的近代力學3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超級計算機、先進測試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力學進一步凸顯宏微觀結合和學科交叉的特徵,並進入現代力學發展新階段。

李家春指出,2011年,人們遭遇了眾多極端事件:日本海底地震導致海嘯和福島電站核洩漏;澳大利亞颶風、我國乾旱與洪水災害等異常氣候問題,而它們的預測、預警都是流體力學的前沿問題。同樣是在這一年,美國太空梭歷經30年,共飛行130餘次,而後全面退役。在其退役的種種原因中,防熱系統不可靠等安全問題,成為流體力學工作者需著力解決的重要課題。

李家春強調,流體力學因其研究對象是流體介質(即液體、氣體、等離子體)的對流、擴散,旋渦、波動等現象,相伴的物理、化學、生物過程,以及最終導致的質量、動量、能量輸運,因而,它將在航空航天、海洋海岸、環境能源、生物醫學、材料信息等諸多工程領域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現代流體力學不僅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而且在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各個工程技術領域仍具先導作用。有鑑於此,李家春認為,流體力學學科的前沿研究及其後繼人才的培養,應得到國家各個部門的重視和支持。

相關焦點

  • 聽院士講述流體力學與新中國航空航天的故事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餘闖)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近日舉行「祖國,我愛你」主題活動,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春作「身邊的流動」主題報告。
  • 科學網—李家春院士談「流動」:為何「輕舟已過萬重山」
    ■主講人:李家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
  • 陸夕雲院士:流體力學專家
    陸夕雲院士陸夕雲,流體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執行院長。陸夕雲主要從事湍流大渦模擬和直接數值模擬、遊動和飛行的生物運動力學、非定常旋渦分離流及渦控制、血流動力學和生物微循環、微尺度流動和傳熱、微重力流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85年,成績優異的陸夕雲被保送進入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跟隨童秉綱院士攻讀研究生。
  • 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陳十一院士擔任會議主席。來自全國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共110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開幕式和大會報告於2020年12月4日在南方科技大學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主席陳十一院士主持開幕式。
  • 翼型——古典與近現代流體力學的完美結晶
    翼 型——古典與近現代流體力學的完美結晶孟 航University of Waterloo/Faculty of Engineering翼型,流體力學狹義的翼型指的是飛機機翼的截面形狀,這種把力學與美學結合在一起的設計使現代飛行器的動力發揮到了極致。車輪讓人類可以在陸上疾馳,而翼型讓我們能夠自由地翱翔在天際。圖一展示了從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開始飛機翼型的進化過程,這巨大的變化主要是由於現代飛行器的設計速度和載重量的逐漸增加,其中亞聲速(Subsonic)翼型和超聲速(Supersonic)翼型的幾何形狀就是完全不同的。
  • 國家計算流體力學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國家計算流體力學實驗室於1995年9月經總裝備部批准、由863計劃航天領域投資建設並由總裝備部統一領導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由北航和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在其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共同承建,實驗室建設總投資5382萬元,建築面積2818平方米。實驗室於1998年4月通過國家驗收並開始對外開放。
  • 流體力學的氣宗與劍宗
    不過世間一切皆有因緣,正如華山派的「氣劍之爭」來源於嶽肅和蔡子峰對『葵花寶典』的不同解讀,而現代流體力學研究的分野,也要從流體力學的「葵花寶典」——N-S方程說起… 01.此項被有些人看作流體力學與固體力學最重要的差異——它具有二階非線性,堪稱葵花寶典中最痛的一刀,是N-S方程難以求解的癥結所在。
  • 蘭州大學研究團隊獨立提出並實現沙塵暴電結構反演重構,為揭開沙塵暴內部結構神秘面紗提供有效先導性途徑
    Fluid Mech.》2010年的論文中所指出「湍流和多相流是流體力學中最具挑戰性的兩個問題……當兩者聯合起來則成為更加難以對付的挑戰。湍流的存在使流相本身具有隨機的本質,而擴散相的隨機分布使這種隨機性更加複雜。由於擴散相的存在,湍流多相流的實驗和數值模擬都要比單相流來的複雜得多。」
  • 【分支機構活動】第十一屆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
    【分支機構活動】第十一屆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 2020-12-16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涵信、周恆、童秉綱院士:從流體力學發展看科研成果評價
    日前,就科研成果評價問題,中科院院士張涵信、周恆、童秉綱聯名撰文,並投書本報。我們感謝院士們對本報的重視與信任,並真誠希望院士們的文章能夠有力推動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與進步。論文數量、發表刊物的影響因子以及引用率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科研成果評價方法。
  • 力學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110周年報告會
    力學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110周年報告會 2019-03-29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3月3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
  • 計算流體力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計算流體力學就是對流體力學的數值求解,流體力學是什麼呢,它主要研究流體本身的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以及流體和固體界壁間有相對運動時的相互作用和流動的規律。水的流動、風、一粒小石子掉進水裡引起的漣漪都是屬於流體力學的研究範疇。
  • 我所理解的流體力學 | 閒話翼尖渦
    這是《我所理解的流體力學該篇流體力學科普文章,雖然是科普,但也涉及較為深入的流體力學知識,很多現象我也沒有理解透徹,把這些粗淺的理解公布出來,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流體力學的旋渦理論中有一條結論,就是旋渦不能有自由端,應該或者終止於壁面,或者形成一個封閉的環。而機翼之所以產生升力,就是因為機翼上有一個附著的渦,這個渦在翼尖處向後延伸,和機翼的啟動渦形成一個封閉的渦環。
  • 新增院士陸夕雲:力學攀登者 創新越重嶺
    新增院士陸夕雲(右三)。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11月25日電 (劉愛華 吳蘭)2019年中國科學院新增選院士名單近日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夕雲教授當選數學物理學部院士。「入選院士,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陸夕雲坦言,未來要繼續傳承中國科大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讓科學研究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國計民生。
  • 曾慶存:「詩人院士」的氣象生涯
    2020年對於曾慶存院士來說是一個好的開端。    「在今天的科技界盛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頒獎,我感到無上的光榮,心情十分激動。」1月10日,素有「詩人院士」之稱的曾慶存,因為在中國天氣預報領域的突出表現,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