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院士陸夕雲:力學攀登者 創新越重嶺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新增院士陸夕雲(右三)。中國科大供圖

中新網合肥11月25日電 (劉愛華 吳蘭)2019年中國科學院新增選院士名單近日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夕雲教授當選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入選院士,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陸夕雲坦言,未來要繼續傳承中國科大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讓科學研究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國計民生。

基礎研究「攀高峰」

力學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和工程領域中,是研究物質機械運動規律的科學,大到航天科技應用,小到基本粒子運動,都要用到力學知識。

遇見恩師童秉綱,陸夕雲覺得自己是幸運的。1985年,成績優異的陸夕雲被保送進入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跟隨童秉綱院士攻讀研究生,主攻的流體力學方向。

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源頭。陸夕雲在流體力學領域躬身耕耘了三十多年,在旋渦動力學和湍流領域,特別是在旋渦動力學理論、方法和旋渦控制方面,取得了系統的創造性成果。僅在領域內的頂級刊物、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的《流體力學》雜誌上就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兩篇作為封面文章報導,是國內最早登上該期刊封面文章的學者。

原始創新「越重嶺」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這是童秉綱先生對待學術研究的態度,也成為陸夕雲的科研「指揮棒」:要實現原始創新的突破。

科學研究的道路就像翻山越嶺,需要極大的毅力和長期的堅持。在流體力學領域,存在一個基本問題:如何從物體周圍的旋渦確定其受力的大小。

百年來,流體力學的先驅們提出了流體作用力與旋渦關聯的概念和理論,但還是難以釐清主要旋渦的貢獻,限制了人們對物體受力的認識。

陸夕雲提出了主控旋渦的概念和有限域渦量矩理論,突破了對物體受力的認知。這一發現對仿生應用領域具有重要作用,還可以應用於空中飛行器和水下航行器的研製。

努力漸漸得到了回報: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和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國家七部委組織實施的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教育部創新研究團隊學術帶頭人。

做科研不易。陸夕雲有三個動力:「興趣」的驅動、「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培養學生」的使命。

教書育人「傳薪火」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陸夕雲每年都要和研究組的學生拍一張集體照,背景是他工作的中國科大力學樓,每張照片都整齊地展示在他的個人主頁上。

陸夕雲很重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因為這是做科研的基礎。十幾年來,他和同事孫德軍教授堅持共同給本科生講授流體力學基礎課程。「上課是老師的天職」,既傳授了知識,也加深了自身對概念的認識。

多年來,他分別榮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和寶鋼「優秀教師獎」等諸多榮譽。

現任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教授的高鵬,是陸夕雲的學生。讀博士期間,他在領域內頂級期刊上發表了五篇論文,並獲得2010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因材施教、抓大放小,是陸夕雲指導研究生的原則。因為擅長做理論研究,剛進研究室時,高鵬對流體力學計算研究方向不是很適應。陸夕雲鼓勵高鵬積極開拓,並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課題。指導、交流、探討,不久後,高鵬在周期流動穩定性、界面穩定性等研究領域找到了方向,並取得優秀的研究成果。

當年,童秉綱先生總是告誡學生們「比學習更重要的是做事,比做事更重要的是做人」,陸夕雲謹記心間。多年來,無論是治學、育人還是為人,他都牢記這句教導。

相關焦點

  • 陸夕雲院士:流體力學專家
    1989年,空氣動力學家莊逢甘院士先後主持承擔兩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其中關於旋渦流動規律的子課題由童秉綱院士負責。為了讓學生儘快接觸該領域的前沿,童秉綱安排陸夕雲加入項目的研究中。不負眾望,陸夕雲以此課題為基礎的博士論文《非定常流動的數值模擬研究》在重大項目中成為亮點,並獲得廣泛好評。北京大學是勳剛教授評價,其中一個章節的內容就可以構成一篇博士論文。
  • 陸夕雲院士做客極端力學研究院力學講壇第一講
    西工大新聞網9月21日電(高琛 王澤昊)9月18日下午15:00,西北工業大學極端力學研究院「力學講壇」第一講在友誼校區西會議室舉行。受極端力學研究院院長鄭曉靜院士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夕雲擔任本次報告會的主講人,為相關師生做了「高速流動的模擬與分析」的主題報告。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趙文津:地質科學高峰的攀登者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趙文津地質科學高峰的攀登者——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趙文津學習是一輩子的任務趙文津出生在1931年,那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他特別推崇李四光注重科技創新、科學的方法論,即:從本質上、從宏觀上把握問題,從現象和相互關聯角度上思考問題。「切開」青藏高原趙文津把自己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研究室取名「西藏屋」,可見西藏在他心中的分量。他認為青藏高原地質研究對地球科學發展極其重要,決心為高原地質研究奮鬥終生。
  • 【喜報】《力學學報》榮獲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中文科技期刊...
    2020年12月15日,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公示了榮獲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中文科技期刊支持項目名單,《力學學報》在申報期刊中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評審!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趙文津:地質科學高峰的攀登者
    趙文津地質科學高峰的攀登者——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趙文津學習是一輩子的任務趙文津出生在1931年,那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他特別推崇李四光注重科技創新、科學的方法論,即:從本質上、從宏觀上把握問題,從現象和相互關聯角度上思考問題。「切開」青藏高原趙文津把自己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的研究室取名「西藏屋」,可見西藏在他心中的分量。他認為青藏高原地質研究對地球科學發展極其重要,決心為高原地質研究奮鬥終生。
  • 攀登者聯盟,能把國產電影帶到哪個高度?|攀登者|喬治·馬洛裡|國產...
    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59年後,攀登者聯盟再次出擊!根據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攀登者》昨天(22日)在珠峰大本營舉辦了史上最高海拔的關機儀式,並宣布影片今年9月30日國慶檔全國公映。井柏然在《後來的我們》《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裡都有不俗的表現;胡歌則是剛剛憑藉在刁亦男新片《南方車站的聚會》中的表演,入圍了第72屆坎城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角逐……一部《攀登者》,匯集了兩個影帝,一個影后,一位坎城影帝提名候選人,已經是很奢侈的演員配置了,更別提還有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成龍大哥友情出演!
  • 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
    9月21至23日,由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顧問杜善義院士、湘潭大學校長周益春教授和我校工程科學學院吳恆安教授擔任共同主席,伍小平、白以龍、杜善義、郭萬林院士,以及來自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平生無所好,只愛看夕雲
    夕雲(原創)平生無所好,只愛看夕雲。如此自可樂,何必度迷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了看雲、看夕陽,不管是躺在故鄉的屋頂還是站在城市樓頂的天台,一看就是半天。也許是喜歡看雲和夕陽時內心的那種寧靜吧。面對雲和夕陽,心胸也會變得更加寬闊,感覺世界上的一切煩惱都不必放在心頭。
  • 加拿大工程院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公布 新增16位華人院士
    當地時間6月15日,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CAE)發布了 2020年52名新增院士名單,其中包括50位院士,兩位外籍院士。
  • #攀登者#珠峰即將迎來新高度
    評論  在攀登者們還未登頂珠峰之前,珠峰的「身高」就充滿迷幻色彩,1960年的珠峰登山科考活動中  2019年,IDC 最近發布的全球雲計算IT基礎設施市場預測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雲上的IT基礎設施佔比將超過傳統數據中心,成市場主導者。時至今日,上雲已經是當下每一家企業都無法迴避的現實。當計算力的極限被突破,通過上雲,企業不斷融合各種新技術,不斷的開發雲原生應用,雲時代成為了賦能千行百業走向創新的沃土。
  • 北大力學,全國培養院士最多的力學學科
    北大「強基計劃」正式啟動涵蓋十大北大「A+」強勢基礎學科從浪漫文學到嚴謹數理從文物之美到哲學思辯從邏輯推演到縝密實驗從科技攻關到醫者仁術編寫的理論力學、流體力學、彈性力學、塑性力學、分析力學、穩定性理論等書成為中文經典教材,其中《彈性力學》為國家精品課程。北大力學走出了19位院士,是全國培養院士最多的力學學科。
  • 廣東新增兩位院士!都是中大的!
    廣東新增兩位院士! 廣東新增兩位院士均來自中山大學! 另一名戴永久教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戴永久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
  • 【學術報告】研究生「靈犀學術殿堂」第558期之陸夕雲教授報告會...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航空學院2020年9月15日報告人簡介陸夕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和國家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和教育部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並長期從事旋渦動力學理論和方法
  •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紀要
    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方岱寧院士,第八屆理事長李家春院士,副理事長鄭曉靜院士、何國威院士、戴蘭宏研究員、馮西橋教授,秘書長楊亞政研究員,專職副秘書長湯亞南主任,副秘書長楊越教授,以及學會所屬各期刊新任主編王鐵軍教授、郭興明教授、林建忠教授、亢戰教授、龔興龍教授、姜宗林研究員、陸新徵教授、趙劍衡研究員出席了本次會議。各期刊編輯部主任、編輯部成員也列席了本次會議。
  • 【觀察】科技至數,賦能數字中國「攀登者」
    例如,戴爾科技集團全新發布的第五代存儲最新產品PowerStore,就專門為數據時代而設計,它基於靈活的體系架構設計,在雲化、容器化、智能化方面都實現了革命性的創新,被喻為是一款具有「劃時代創新」意義的現代化數據基礎架構平臺。
  • 關於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
    人民網北京11月22日電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消息,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予公布。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5名。
  •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第2次工作會議紀要
    指導委員會主任、學會理事長方岱寧院士,指導委員會主任、學會副理事長鄭曉靜院士,指導委員會委員、學會副理事長何國威院士、戴蘭宏研究員,指導委員會委員陸夕雲院士、郭興明教授和亢戰教授,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學會副秘書長楊越教授,指導委員會執行副主任劉俊麗編審,以及學會所屬期刊副主編魏宇傑研究員、姜楠教授、許鎮教授等出席了本次會議。期刊編輯部主任、編輯部成員也列席了本次會議。
  • 浙大80歲院士堅持10年照顧患病妻子!跨越兩個世紀攀登力學...
    從農村娃到高材生他敢於向新領域挑戰2003年,一位在國內力學界「名不見經傳」的學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引起了轟動,這位學者就是朱位秋。在評選院士時,國內學者極少有人知道他在研究什麼,甚至在浙江大學力學系能理解他研究方向的人也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