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方程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2021-01-17 環球科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科院物理所」(ID: cas-iop)。


撰文 曹則賢(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



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 1887-1961), 奧地利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薛丁格不僅是個傑出的物理學家,而且還是個了不起的哲學家和文化學者,他的《什麼是生命》、《自然與希臘人及科學與人文》等著作對物理學以外的其它領域也有深遠的影響。維也納大學擺放的薛丁格大理石胸像上刻有薛丁格方程:



  一般來說,墓碑或塑像上刻有自出機杼的公式者,可以算是科學家。


量子力學是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如果論起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量子力學比另一支柱—相對論—要大得多。有了量子力學,我們理解了原子的光譜,它的影響之一是讓我們能將整個可觀測宇宙納入我們的研究範圍;我們理解了固體的導電性,它的影響之一是讓我們有了半導體的概念從而使得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對於今天的物理系學生來說,掌握量子力學知識是起碼的要求。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是薛丁格方程:



或者寫成下式:


這是一個讓眾多量子力學愛好者頭疼不已的方程. 人們或許會問,這個所謂的基本方程又是怎麼倒騰出來的呢?


事情是這樣的。1925年底,法國青年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的博士論文傳到了瑞士蘇黎世聯邦工學院的德拜(Peter Debye)教授手裡。該論文中提出了物質波的概念,即電子這樣的粒子也可看作是波,其波長、頻率與其動量、能量的關係為:



這裡h是普朗克常數。德拜拿到這樣的博士論文和如此簡單的公式不知是什麼表情,他的說得出口的評論是如果認定電子等粒子是波的話,怎麼著也該給湊出個波動方程吧?那時候,機械波和電磁波的方程可已經是被人們研究透了的,機械波的波動方程標準形式為:




德拜把論文交給了當時一起討論的蘇黎世大學的薛丁格手裡,希望他仔細看看,下次討論會上能給大家講講。結果薛丁格1925年底就給出了方程:




把這個方程應用到氫原子,不僅可以得出電子在不同「軌道」的能量:




而且還指出那能量實際上依賴於三個量子數(n,l,m),更而且指出引入這三個量子數只是因為要求方程裡的函數Ψ有界,而無需像玻爾量子化那樣先入為主地假設角動量是量子化的。1926年,薛丁格分四部分發表了「作為本徵值問題的量子力學」一文,為量子力學奠定了基礎,也奠立了他在物理學史上的地位。基於此套說法的量子力學叫波動力學,這個函數叫波函數。顯然,人們有理由知道這個方程是怎麼來的!


薛丁格是如何得到他的量子力學方程的,從文獻中的資料不易再現當初完整的過程。薛丁格一開始是從相對論出發的,畢竟那時關於電子的相對論理論是已經有了的,且電子的行為必定是相對論性的,但是這條路薛丁格沒走通。他轉而回到經典力學。他要的解的形式是知道的,波的表達形式在物理學家眼裡就是函數




或者乾脆寫成:




把德布羅意的關係帶入波函數的表達式,波函數就變成了下式:




將上式帶入一般的經典力學裡弦的振動方程:




就得到了後來被稱為薛丁格方程的波動方程:




這裡的H是哈密頓量,為系統的動能與勢能之和。熟悉經典力學的薛丁格對哈密頓量H可親切了。至於這裡的函數在描述電子的行為時是什麼東西,那……那以後再說。


然而薛丁格到底是怎樣構造他的量子力學方程的?上述的說法並不能讓筆者信服。筆者從一些支離破碎的信息中拼湊的一個過程也許更合理一些,至少從科學思想演化的角度來說它是連貫的。薛丁格在從狹義相對論出發的初步嘗試失敗以後,轉向了玻爾茲曼的熵公式:




作為維也納人和維也納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對這個公式太熟悉了——薛丁格的導師是  Franz S. Exner, 而Franz S. Exner的導師是玻爾茲曼,也就是說玻爾茲曼是薛丁格的師爺。師爺有那麼好的公式,不充分挖掘那就太可惜了!

 

對於玻爾茲曼熵公式中:




W在德語中是當作機率(Wahrscheinlichkeit)的首字母來理解的,但它也是波(Welle)這個詞的首字母。既然是要得到(物質)波的方程,那不就是要得到關於W的方程嘛,這裡現成的就有一個。所以呢,要把公式




寫成W是主角的形式,即:




不過這指數函數中的變量需要加上虛數因子才能表示波動。記得歐拉公式吧:




正弦函數和餘弦函數才是物理學家們表示波的不二法門。此外,要描述量子力學,那就得和量子力學拉上關係,那就把玻爾茲曼常數k換成普朗克常數h吧。於是,描述波W的函數就變成了下式的樣子:




 其中:




作為優秀物理學家的薛丁格當然明白,在物理中用到的函數中的變量必須是無量綱數。普朗克常數的量綱是作用量的量綱,則那個S的量綱也應該具有作用量的量綱。S 原來是熵,現在在薛丁格的眼裡是個量綱為作用量的一個量,那S該是什麼樣的物理量?


薛丁格太熟悉經典力學了,他知道經典力學裡作正則變換的時候引入過一個量綱為作用量的函數S,而且還有S該滿足的Hamilton-Jacobi方程:




把W表達式




代入Hamilton-Jacobi方程,於是就得到了的結果:




當然啦,用W表示波似乎還有經典力學的土氣,換個希臘字母Ψ 表示量子力學的波會洋氣些,這樣就得到了量子力學的薛丁格方程:




H的意義也改變了。在經典力學裡它是一個量,在量子力學中它是算符(動量對應位置微分算符這些事,已經由玻恩和約當在1925年給準備好了,把H寫成算符一點心理障礙也沒有), 因此薛丁格方程也被寫成:




理解薛丁格方程的產生過程需要跟得上思想的跳躍,別不習慣,物理學就是這麼構造出來的。薛丁格方程應用的巨大成功使得人們不再去糾纏其構造過程是否合理。一般教科書會教人一步一步嚴格地推導,那是學習;對於想成為科學家的人們來說,這種連蒙帶猜的本領才是真正要學會的——那不僅僅是技巧。


薛丁格方程雖然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成千上萬的人修習過量子力學,但是卻鮮有人讀懂了薛丁格1926年那篇奠基性論文的題目「作為本徵值問題的量子力學」。1987年終於有一個人讀懂了,那個人把麥克斯韋方程組改造成了薛丁格方程那樣的本徵值問題,於是有了光子晶體的概念。筆者敢斷言,光子晶體的工作如果不能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肯定,那是諾貝爾物理獎的恥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科院物理所」(ID: cas-iop)。

你球正招實習生,快來快來



歡迎關注環球科學的微信公眾號(ID: huanqiukexue),《環球科學》12月號已上市,點擊文末讀原文即可進入微店購買。《環球科學》年度巨獻黑洞專刊同步熱銷中!


相關焦點

  • 「猜」出來的薛丁格方程
    當然這樣的表述也許還不足以引起你對薛丁格方程的重視。        我們都知道,「萬物由原子構成」,那麼,原子是怎麼運動的呢?還有,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可以再分,那原子內部是怎麼運動的呢?薛丁格方程就可以描述這些運動。        薛丁格方程之於量子力學,相當於牛頓運動定律之於經典力學。
  • 薛丁格方程
    關於量子態與薛丁格方程的概念涵蓋於基礎量子力學假說裡,無法從其它任何原理推導而出。在經典力學裡,人們使用牛頓第二定律描述物體運動。而在量子力學裡,類似的運動方程為薛丁格方程。薛丁格方程的解完備地描述物理系統裡,微觀尺寸粒子的量子行為;這包括分子系統、原子系統、亞原子系統;另外,薛丁格方程的解還可完備地描述宏觀系統,可能乃至整個宇宙。
  • 被曲昭偉教授批為湊出來的薛丁格方程,到底是不是偽科學?
    曲教授說量子力學就是一個騙局,薛丁格方程就是湊出來的。他們都是騙人的,一種東西怎麼可能又是1又是0?他們都是騙紙! 薛丁格波函數 這個公式真的不知道是怎麼推導出來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理察.費曼認為薛丁格方程來自哪裡是一個無意義的問題:「我們從哪裡得到這個方程?
  • 薛丁格方程及薛丁格的貓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萌萌說說說,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薛丁格方程及薛丁格的貓。薛丁格方程埃爾溫·薛丁格為量子力學作出了最寶貴的貢獻。他在意識到粒子表現出波動性後,提出了一個波動方程來描述亞原子粒子的運動。
  • 被曲昭偉教授批為湊出來的薛丁格方程,到底是不是偽科學?這些評論...
    熱點事件每天有,段子手在民間~下面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被曲昭偉教授批為湊出來的薛丁格方程,到底是不是偽科學~】,新聞一經爆出,就引來各界圍觀,分分鐘上了熱門頭條~一時之間多家媒體紛紛發表、轉載,如網易、新浪、騰訊等均有報導,大家可直接在百度中搜索該話題查看~僅在網易新聞中,24小時內點擊已經超過
  • 波函數與薛丁格方程
    量子力學中最基本的物理概念是刻畫系統狀態的波函數,其時間演化由薛丁格方程確定,相應地,各種物理量的具體數量是對應物理量在該狀態的期待值
  • 網友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利用洛倫茲變換,很容易推導出質能方程。質能方程是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論文《物體慣性時候決定其內能?》中提出來的,描述了物質的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利用相對論質增關係,然後結合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就可以推導出質能方程。相對論動能E=mc^2-m0c^2=Δmc^2,其中Δm=m-m0。描述:一個物體包含的總能量,可以分為相對論質增效應的能量,和一個固有能量m0c^2。
  • 開啟量子力學大門的鑰匙:薛丁格方程
    薛丁格方程,顧名思義,它是由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世界上著名的薛丁格的貓也同樣出自於他手,這裡我們不會重點講薛丁格方程的推導過程,也不會具體的講薛丁格方程如何推進量子力學及後來電子工業發展的,原因很簡單:看不懂,因為講解它會涉及一系列的數學二階線性偏微分方程、以及虛數的東西,沒有高等數學基礎的讀者肯定是像看天書一般,那麼就會偏離這篇文章的意義,這篇文章我們重點來聊一聊
  • 探索量子力學世界的語言,薛丁格方程的誕生——波動力學
    是法國數學家泊松在解哈密頓正則方程的時候發明的一種數學符號。狄拉克就發現,假如海森堡的格子用泊松括號的形式改寫一下,那麼就會變得清晰簡潔。符合乘法交換律的,狄拉克管他們叫C數,不符合乘法交換律的狄拉克叫他們P數。反正經過一系列改造,狄拉克就搞定了。狄拉克方程的好處就是,他不需要引進物理學家普遍都比較頭痛的矩陣。在原來經典力學的基礎上,打幾個補丁。
  • 詭異波函數坍塌和薛丁格方程
    海森堡為了研究氫原子光譜就提出了矩陣力學的概念,發展成一個學科了,但是要通過舉證力學來算出氫原子光譜,是需要好的數學基礎的,所以當時很多物理學家很痛苦,他們必須要惡補數學基礎才能去研究這個氫原子光譜,那有沒有一個簡單的推導公式呢?
  • 薛丁格方程與粒子的衍射、幹涉現象漫談
    薛丁格波函數方程在量子力學中的地位被描述為同經典力學中的牛頓力公式、電磁學中的麥克斯韋方程一樣重要,是量子力學的數學靈魂!但薛丁格波函數方程卻是量子力學的神來之筆,它不是從任何物理原理中推導出來的,而是薛丁格「靈光一現」的產物,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薛丁格是如何得出這個波函數的
  • 含有自旋磁矩量的新薛丁格方程誕生了
    ,並且,這個方程不僅缺失了對粒子自旋及自旋磁矩要素,而且更缺失了粒子與縫或中心場之間的力關係要素,也就是說,薛丁格方程,從物理機制上講並不神秘,關鍵是我們在研究粒子運動時忽略了空間的磁場性和粒子自身的自旋、自旋磁矩性,因此說經典的薛丁格方程存在巨大的改進和提升空間。
  • 從土星環到形成行星的圓盤,都遵循著這個偉大的公式:薛丁格方程
    預測未來隨時間的變化通常需要開發新的數學方程。但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一個著名的公式,即薛丁格方程,支配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比原子還小的粒子和填滿宇宙的物質盤。任何對物理有興趣的人都應熟悉一下薛丁格方程,因為它是最重要的方程之一。這是量子力學的基本規律,就像牛頓定律是高中物理的基本規律一樣,就像把棒球扔向空中。
  • 相對論質能方程是如何推導出來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相對論的質能方程,可以根據相對論的質速關係直接推導出來。質速關係質能方程是相對論的直接推論,也是物理學中最美妙的方程之一;要推導質能方程,我們需要用到相對論的質速關係方程:該方程描述到,物體的質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物體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時也指出,物體在無限接近光速時,物體質量將趨向於無窮大,暗示著擁有靜止質量的物體不能達到光速
  • 薛丁格方程的物理意義(全局詮釋之五)
    薛丁格方程的來源,按照費曼的說法,「是薛丁格瞎想出來的」(It is not possible to derive it from anything you know. It came out of the mind of Schrödinger.)
  • 薛丁格方程已經拓展到各個自然科學領域
    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之一,也是經典力學中機械波的波動方程。不過現在薛丁格方程其實已經不只限於經典力學的領域了,比如薛丁格方程對兩個不同的系統有不同的解,測不準原理認為系統是完全隨機的,薛丁格方程只是一個形式化了的隨機的上帝原理的形式方程。
  • 五分鐘量子力學(七),量子史話:偉大的薛丁格方程
    也許您是第一次看我的文章,也沒學過量子力學,更沒聽說過神馬薛丁格方程,但是您一定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嗯,就是那隻又死又活的貓。在這裡小編插播一下,對這隻貓進行一下說明。其實這隻又死又活的貓是因為薛丁格沒有理解波函數的真正物理含義——統計的概率解釋。也就是說,這隻貓或死或活的概率都是50%,這是一個大量樣品的統計結果。
  • 為什麼我們常說薛丁格不懂「薛丁格方程」?
    上一期文章我詳細講解了薛丁格方程的內涵,其實薛丁格方程的作用就是預測微觀粒子所處位置的概率,因為量子力學和我們的宏觀運動力學不同,宏觀運動力學只要我們知道了運動的「初始狀態」信息,就可以根據牛頓力學計算出將來發生的一切,並且計算的結果是肯定的,不存在的概率一說。
  • 量子力學的核心:薛丁格方程 究竟神奇在哪裡?
    薛丁格方程由德布羅意提出的新圖像需要新的物理。與一個粒子有關的波到底有怎樣的數學形式呢?薛丁格方程以薛丁格的名字來命名,1887-1961.類似,應當有一個波動方程,來統御神秘的物質波隨時間的演化。「德布羅意、薛丁格和愛因斯坦嘗試提供一個真實的詮釋,比如:在真空中傳播的光波。但是,還有一些物理學家,泡利、海森堡和玻爾反對給出現實的圖像。對於他們而言,波函數僅僅是計算概率的一個工具。」它真的適用麼?為什麼我們要相信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展示了薛丁格方程,好像它是從空中生拉硬拽出來的,但是它實際來自於哪裡呢?
  • 波動方程的建立——薛丁格 1926年1月26日
    薛丁格有廣泛的興趣和多面手的能力,但在量子理論的研究上,他起步很晚這篇論文以量子論為基礎,利用德布羅意關於物質粒子的波動性理論,推導出愛因斯坦玻色氣體統計規律,成為薛丁格創立波動力學前夕閃亮登場的一筆。 同年 11 月,薛丁格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舉辦了關於德布羅意論文的講座,第一次講座並不太令人滿意,第二次講座他拿出了波動方程,他的波動力學就此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