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方程的物理意義(全局詮釋之五)

2020-08-29 雷奕安

量子論建立之初,也就是普朗克提出能量子概念的時候(1900),完全沒有描述量子的數學公式。但是量子化假定解決了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問題。玻爾的原子模型仍然是唯象地假定了能級分立(1913)。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理論之後(1923),才有了海森堡、波恩等的矩陣力學和薛丁格的波動力學(1925)。

薛丁格方程的來源,按照費曼的說法,「是薛丁格瞎想出來的」(It is not possible to derive it from anything you know. It came out of the mind of Schrödinger.)

有一個流傳廣泛,但是找不到來源的說法是,假定波函數為平面波,分別對時間和空間部分微分得到能量和動量,然後把能量變換為動能加勢能,從而得到薛丁格方程。讀者可以自行查找推導。

為了方便,我們寫下一維定態薛丁格方程:

公式比較麻煩,全部變成圖片,大小也沒法改

擴散方程的物理圖像是很清楚的,比如熱擴散,一個介質中一旦出現熱源,熱就會擴散到整個介質。

但我們知道,一般定態薛丁格方程的解是一個固定的機率分布,沒有擴散。而含時薛丁格方程很少用到,即使用到,我們一般也用絕熱近似,也就是當成定態薛丁格方程來解。我們可以把定態薛丁格方程當成含時薛丁格方程的特殊形式。

而虛擴散係數意味著什麼呢?在一個二次微分方程中出現虛的係數,一般意味著波動。

綜合以上兩點,我們可以認為,薛丁格方程是波的擴散方程。擴散速度是多少呢?考慮到虛的擴散係數已經被我們解釋過了,其值就沒有意義了。最後解出來的波函數是什麼呢?由於它的分布不變,可以認為它是波經過充分擴散後達到的最後狀態。薛丁格方程的非相對論性,意味著作用傳播速度為無窮大,即充分擴散不需要時間。

所以,可以認為,薛丁格方程的解,是波經過充分擴散後達到的最後穩定狀態。初始的波是什麼呢?可以認為是所有頻率的波。

我們知道,波的擴散,或者說傳播,有個性質,就是會發生相干。相干有利會加強,不利會相消。如果經過充分擴散,就只會剩下滿足相干有利條件的波。

所以,薛丁格方程的解,就是該體系下,所有相干有利波的集合,也就是各本徵態,或者說,優勢振動模式。它們一定反應了該體系的全部空間性質,比如需要滿足什麼邊界條件,勢場的性質,等。

注意,我們在猜測薛丁格方程的物理意義,以上論述是一種推測,不是證明。

但是,即使我們完全放棄上面的論述,薛丁格方程的解是反應了全部空間和勢場性質——即全局性質——的本徵波動解的結論,仍然有效。波動性由薛丁格波函數定義提供,也可以說,來自於物質波定義。以上推測和類比,只是為了更直觀地理解薛丁格方程的物理意義。

由於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的等效性,因此也可以推斷,所有的量子態都是全局態,都是非相對論的,都有無窮快的作用傳播速度。但這些只是理論隱含的數學性質,不是看作實際的物理性質。

我們還要注意到,以上論述都是指是理想狀態下。所有的解都分布在全空間(除非無限深勢阱,而實際不存在無限深勢阱)。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歸納為:薛丁格方程的解,是一個波動體系(物質波)的,理想的,全局(全域)的,非相對論的,本徵解集合。

由於薛丁格方程是描述量子的方程,所以以上性質也是該理論框架下,量子的性質。也就是說,量子力學描述的每一個量子,都是物質波的,理想的,全局的,非相對論的,本徵態集合。

作為參考,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一般情況下含時微分方程的解法。一般的含時微分方程,我們一般需要一個初函數,對應的邊界條件,解出來的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方程集。一般情況下,可以解析解的實際系統幾乎沒有,所以我們都是用數值方法解微分方程,比如一般的流體,等離子體,電磁場,等等。我們同樣需要系統的初態,邊界條件,時間前向步進,計算出系統隨時間演化的各種性質。但是我們幾乎不用數值方法解薛丁格方程。因為物理上,要解的問題就不是初值問題。而微分方程的本徵值問題,數值方法很不可靠。實際上,量子力學的本徵值問題一般用矩陣方法。

原則上來說,計算實際的量子體系,薛丁格方程解任何一個粒子或者多個粒子的行為,都要求全宇宙的狀態已知,因為全宇宙狀態都是勢場的一部分。如果把粒子的全同性考慮進來,一個非相對論,多體,的真實體系是無法計算的。

由於上一節討論過的,真實物理體系的複雜性,因此也可以說,薛丁格方程的解是一個非相對論理想極限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全局近似詮釋(大綱)
    由實驗得出;場,局域性)微分形式,必須連續薛丁格方程的物理意義(充分擴散的物質波,理想平面波)本徵態解讀(任何波源,經充分擴散、衰減後的最後狀態,是優勢模式)>薛丁格方程解法解讀(與一般微分方程解法的差別,數值解法,初值問題)標準模型的物理圖像薛丁格方程的物理意義實際上,傳統非相對論量子力學理論體系
  • 量子力學的全局近似詮釋(概要)
    量子力學已經建立一百多年了,但是很多基本概念仍然不清楚,或者爭論不休,比如薛丁格方程的物理意義,波函數的物理意義,測量問題,非局域性問題,等等。借鑑更基本的量子場論,即標準模型,的圖像和理解,考慮到薛丁格方程的近似屬性,從薛丁格方程的物理意義出發,我們可以從直觀和常識的角度重新詮釋量子力學,並對常見的難以理解的量子力學現象,提供符合直覺的物理圖像。我們認為,量子力學是一套宏觀近似理論,即物理體系在一定時間空間範圍內的整體行為,其時空有效範圍,即其波動性的相干範圍。
  • 量子化是自然湧現(全局詮釋之六)
    但是有一些基本物理量,比如能量,動量,角動量,熱量,等等,至少在經典場合,我們認為應該是連續變化的,但是在微觀條件下,我們卻發現,可能不一定。普朗克在1900年,假定了能量(輻射)不連續變化,才解決了當時困擾物理學界的黑體輻射紫外發散問題,並獲得了1918年的諾貝爾獎。
  • 薛丁格方程
    在量子力學裡,薛丁格方程(Schrödinger equation)是描述物理系統的量子態怎樣隨時間演化的偏微分方程
  • 量子力學的惱人概念和問題(全局詮釋之三)
    測量問題一般我們計算或者討論物理過程,都是連續的,可以研究連續變化的過程,跟蹤各種物理量的連續變化。但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和所有的公式都不一樣,滿足的規則只有一個,就是隨機瞬時發生,可以導致所有物理量不連續。
  • 物理世界的基本圖像(全局詮釋之四)
    關於物理世界的基本理論我們的物理世界,紛繁複雜,天地萬物,古往今來,它們是如何運作的?經過無數科學家們幾千年的努力,我們應該差不多弄清楚了物質間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如今,描述日常事物,包括宇宙萬物基本作用的理論,我們把它叫做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SM)。
  • 世界上十大偉大公式之一:薛丁格方程,它顛覆了整個物理世界
    所以那個時候,為了反擊海森堡,1926年,薛丁格從經典力學的哈密頓-雅可比方程(使用分析力學中求解動力學問題的一個方程)出發,利用變分法(一種求解邊界值問題的方法)和德布羅意方程,最後求出了一個非相對論的方程,用希臘字母ψ來=代表波的函數,最終形式是:這就是名震 20 世紀物理史的薛丁格波動方程。
  • 詭異波函數坍塌和薛丁格方程
    答案就是我們這次要說的——薛丁格波動函數(波函數)和薛丁格方程說到薛丁格的波函數和方程就必須先說一個人,正是這個人——德布羅意的出現才出現了薛丁格波函數和薛丁格方程。德布羅意來自在法國那是赫赫有名布羅意家族,僅次於皇室的貴族,這個家族歷代都是是公爵,家族中第1代公爵是法國路易14時代當時的元帥。
  • 「猜」出來的薛丁格方程
    少數派思想隨筆之八作者:董廣宇(@聞道_wendao)
  • 五分鐘量子力學(七),量子史話:偉大的薛丁格方程
    也許您是第一次看我的文章,也沒學過量子力學,更沒聽說過神馬薛丁格方程,但是您一定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嗯,就是那隻又死又活的貓。在這裡小編插播一下,對這隻貓進行一下說明。其實這隻又死又活的貓是因為薛丁格沒有理解波函數的真正物理含義——統計的概率解釋。也就是說,這隻貓或死或活的概率都是50%,這是一個大量樣品的統計結果。
  • 薛丁格的貓是一個思想實驗,它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1926年,薛丁格憑藉其深厚的微積分功底,推導出了「薛丁格方程」,並成功運用它解釋了氫原子結構,但作為數學大牛的薛丁格卻無法解釋薛丁格方程中波函數的物理意義。我們知道,數學公式與物理公式最核心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具有物理意義,如果沒有具體的物理意義就稱不上一個完整的理論。
  • 含有自旋磁矩量的新薛丁格方程誕生了
    ,普朗克的能量子公式ε=hγ是從熱力學統計中提出的一種假設,愛因斯坦借用之解釋光電效應,而德布羅意將它運用到他的「相波」(物質波)理論中,並由此提出p=h/λ;後來薛丁格將p=h/λ引用到機械波方程y(x,t)=Acos2π(γt-x/λ)中,於是得出了大名鼎鼎的薛丁格波函數方程,即Ψ(x,t)
  • 從薛丁格方程到薛丁格的貓,薛丁格的這兩件東西顛覆了整個世界
    量子力學最初的困境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粒子的物理學分支,在量子力學創建之初,雖然微觀粒子展現了很多不可思議的特性,但物理學家還只能使用傳統經典力學的方法去解釋微觀粒子,例如玻爾提出的原子模型,雖然玻爾在其中加入了量子化的概念(電子躍遷),但始終無法跳出經典力學的限制,所以物理學家稱玻爾的原子模型是
  • 五分鐘徹底搞懂「薛丁格方程」
    那就是薛丁格方程。可以這麼說,牛頓定律在宏觀世界裡幾乎是無所不能,那麼「薛丁格方程」就是微觀世界的「牛頓力學」,只不過微觀世界一般人不會直接觀看到,所以對薛丁格這個人感覺沒有牛頓名氣大,下面我正式給出薛丁格方程的形式。
  • 量子力學的核心部分薛丁格的波函數及其物理意義
    既然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應該會有一種能夠正確描述這種量子特性的波動方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薛丁格收到德布羅意的論文,薛丁格足足思考了兩年時間,終於提出了薛丁格方程。薛丁格方程薛丁格提出薛丁格方程後,理論量子物理學者大致分為兩個陣營。
  • 量子力學的核心:薛丁格方程 究竟神奇在哪裡?
    薛丁格方程由德布羅意提出的新圖像需要新的物理。與一個粒子有關的波到底有怎樣的數學形式呢?它的解應該是波函數(不要把它想成實際的波),它會告訴你量子系統(比如:在箱子中運動的單個粒子)在時刻的所有信息。奧地利物理學家歐文·薛丁格(Erwin Schr?dinger)在1926年想出了這個方程的。對於在三維空間中運動的單個粒子,方程可被寫為如下形式:其中為粒子的勢能,勢能是x, y, z ,t 的函數, m為粒子質量,h為普朗克常數。
  • 薛丁格方程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撰文 曹則賢(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 1887-1961), 奧地利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薛W在德語中是當作機率(Wahrscheinlichkeit)的首字母來理解的,但它也是波(Welle)這個詞的首字母。
  • 波函數與薛丁格方程
    量子力學中最基本的物理概念是刻畫系統狀態的波函數,其時間演化由薛丁格方程確定,相應地,各種物理量的具體數量是對應物理量在該狀態的期待值
  • 量子力學新思考(1)
    量子力學新思考(1)司今(jiewaimuyu@126.com)量子力學成功的精髓在於「磁場、角動量、自旋」上,其他的,如波函數方程、物質波、量子糾纏、隧道效應等等,都是基於這三個物理量之下所湧現出來的「現象」;量子力學不是什麼超經典的物理學,而是將「磁場、角動量、自旋
  • 薛丁格方程及薛丁格的貓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萌萌說說說,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薛丁格方程及薛丁格的貓。薛丁格方程埃爾溫·薛丁格為量子力學作出了最寶貴的貢獻。他在意識到粒子表現出波動性後,提出了一個波動方程來描述亞原子粒子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