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旅美科學家推導出"大統一場理論"線性方程

2020-11-23 東方網


東方網10月25日消息:長期以來,世界物理學界希望有一天能建立一個可解釋所有自然界現象的「大統一場理論」。這一設想最早是由愛因斯坦提出的。當時,不少科學家認為這個設想純屬異想天開,但也有許多科學家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這項理論的研究。

美國史丹福大學華裔科學家張首晟教授和他的學生胡江平所開展的研究工作,為建立「大統一場理論」提出了一個新方向,這很可能找到一種方法,使表面上看去互不相容的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互統一起來。張首晟的有關研究成果刊登在將於10月26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為進一步了解張首晟的研究成果,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遠在美國西海岸的張首晟。

張首晟介紹說,他是從固體物理的量子霍爾效應出發,來解決「大統一場理論」問題的。量子霍爾效應發生在二維空間,他利用量子液體模型將量子霍爾效應擴大到4維空間。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是解釋電磁力的,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解釋引力的。張首晟告訴記者:「此前已有人完成將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相互統一研究。我們的研究工作是將量子力學同廣義相對論相互統一起來。」為做到這一點,張首晟同他的同事從量子力學出發進行推導。

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方程有兩部分:一是線性方程,二是非線性方程。目前,張首晟等人已推導出線性方程,下一步若推導出非線性方程,則意味著「大功告成」,即將現代物理學的三大支柱———量子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從而建立起「大統一場理論」。但張首晟強調說:「要推導出非線性方程,還是會遇到很多預料不到的困難,特別是一些數學問題。」

記者問:「許多科學家都在努力進行這一研究工作,但這又是十分困難的工作,你什麼時候想到做這一理論研究工作的?」

張首晟回答說:「我目前是清華大學長江計劃的訪問學者,去年7月回到清華大學講課,並開辦了一個學習班以邀請優秀科學家來講學。就在學習班期間,我想起要完成這件有趣的研究工作。」

張首晟今年38歲,於1978年在沒有讀過高中的情況下,直接考入復旦大學,一年後,他又赴柏林大學留學攻讀碩士學位。後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師從楊振寧教授攻讀物理學獲博士學位。張首晟在史丹福大學的傑出工作,使他在34歲時便榮任正教授職位。

 選稿:錢程燦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張孟軍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美科學家推導出核聚變「熱密度界限」方程
    歸納出新知 蓋茨稱他們偶然發現的理論為「10分鐘『啊哈』時刻」。通過將注意力放在等離子體中的島嶼和帶走能量的雜質,他們在辦公室白板上推算出了對應的方程式。雜質源於等離子體衝擊託卡馬克環壁時產生的粒子。
  • 最美麗的理論: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推導
    本文中,筆者將結合昌德拉塞卡的文章(任何遺漏或不清楚的細節都可以在作品文章中找到),並試圖說明為何這些偉大科學家都做出了如此有力的陳述。在方程14中,克氏符號產生一種「明顯的」加速度,這種加速度只是在用曲線坐標描述笛卡爾坐標系中的線性運動時產生的。但它們實際上是慣性加速度(例如科裡奧利加速度)。
  • 愛因斯坦引力方程的推導——從簡單的論證中得到愛因斯坦方程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曾經說過:牛頓引力理論及其力的瞬時傳播與狹義相對論的要求很難調和,愛因斯坦在解決這個難題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他的相對論——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科學發現。
  • 為什麼能用常數變易法求解一階非齊次線性微分方程
    只需將通解中的常數項C換成待定函數C(x)然後回代,就能求出一階非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解。這種方法很神奇,也意外的好用,但靜下心仔細想想,卻發現自己並不知道為什麼可以這樣做,只是在機械地套公式罷了。為了不至於淪為考試機器,今天的內容,我將從源頭說起,說說常數變易法為什麼「行」。
  • 推導橢圓方程的三種途徑
    推導橢圓方程的三種途徑>近期複習到橢圓內容,自然會涉及到定義、方程和性質,而方程的化簡過程就是體現了運算能力,這也是編者希望通過橢圓方程的推導,強調教師必須要求學生把好運算關,不能因為計算量大而選擇放棄,恰恰相反,善於思考如何提高計算能力與簡化運算是相當重要的.這裡以橢圓方程的推導為例.
  • 萬有引力公式推導過程(一):比耐方程的推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知道你知道萬有引力公式,但是我也知道你不知道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過程。(哈哈……)就讓我這個最強數學老師帶你領略一下數學物理之美。當年牛頓推出萬有引力公式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歐幾裡得幾何內容以及利用牛頓他自己創立的流數法(即微積分)。而我是採用現代數學知識給大家講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方法,其中會涉及到一個著名的Binet's Equation,這是一個描述物體受中心立場作用下的軌道狀態。
  • 一階線性微分方程
    做數學題有三種難:有一種難叫我想不起來了,有一種難叫我知道不會算,還沒有一種難就是我壓根不知道;一階線性微分方程就是最後一種,是不是很多小夥伴有這種感覺!別激動這個玩意,屬於大學微積分的知識,數學招教考試中會考嗎?菏澤的小夥伴要注意嘍!趕快學起來吧!一階線性線性微分方程:形如
  • 史上最成功的數學預測:用狄拉克方程推導出電子自旋
    科學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理論科學家可以用數學做出預測,而實驗科學家可以檢驗這些預測。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當天文學家發現天王星運動的速度比牛頓引力定律預測的要快後,他們成功地利用數學預測了海王星的存在。為了解決β衰變的能量守恆問題,泡利提出了中微子。
  • 史上最成功的數學預測:用狄拉克方程推導出電子自旋
    科學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理論科學家可以用數學做出預測,而實驗科學家可以檢驗這些預測。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當天文學家發現天王星運動的速度比牛頓引力定律預測的要快後,他們成功地利用數學預測了海王星的存在。為了解決β衰變的能量守恆問題,泡利提出了中微子。
  • 一維線性波動方程簡介
    不過為了對波動理論作個小結,還是決定把這部分補充上來。要求不高的話,可大致看一下內容,注意得到的小結論即可。首先把上一段得到的簡諧波的波函數列出如下(推導過程參考上文「簡諧波的描述」):方程(5)是一個偏微分方程,它的解具有波動的形式(其實就是(1)式),也因此而被叫做波動方程。在電磁學中,根據麥克斯韋(J.C. Maxwell)電磁理論,可以得到如下形式的方程(標量化):
  • 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一):比耐方程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我知道你知道萬有引力公式,但我也知道你不知道萬有引力公式是怎麼來的,那就讓我帶你領略一下數學物理之美吧。這期視頻主要是推導物體在受中心力場作用下的軌道方程、橢圓極坐標方程、比耐方程,為下期視頻作充分的知識內容鋪墊。伽利略在1632年實際上已經提出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初步想法。布裡阿德在1645年提出了引力平方比關係的思想。牛頓在1665~1666年的手稿中,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離心力定律,但向心力這個詞可能首先出現在《論運動》的第一個手稿中。
  •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很多同學記不住,其實只要你認真仔細的推導幾遍
  • 澳德科學家提出量子力學「精確測不準」方程
    「精確測不準」方程
  • 了解高階線性微分方程——初識二階線性微分方程
    小編照舊當大家都做了哦 ,現在微分方程篇已經算是複習了一半了,也不知道大家複習得怎麼樣,不過每天有進步終究還是好的。對於不想荒廢大學四年的同學,小編建議每天還是應該做一些學的課程裡面的題目,每天都有那份感覺在那裡,最終要用到的時候起碼不會生疏。下面小編開始對答案了。
  • 波動方程的推導過程
    首先假設,在原點處有振動y=f(t),振動以速度v向x軸正方向傳播,則t時刻x處的振動方程是即x處的振動比原點處慢x/v。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波函數一般形式從波函數出發,可以推導出波動方程的一般形式。
  • 能量方程推導及匯總
    ,因此欲得到靜焓方程,就需先得到動能方程。動能方程的推導需藉助動量方程:(12)在式(11)和(12)的推導中,用到了如下兩式:(13)以上各種形式的能量方程在推導過程中均沒有引入假設,因此適用於任意情況。
  • 流體力學NS方程推導
    ,不過其公式繁瑣,推導思路不容易理順,最近重新整理了一下NS方程的推導,記錄一下整個推導過程,供自己學習,也可以供大家交流和學習。 連續介質假設成立需要滿足:所研究流體問題的最小空間尺度遠遠大於分子平均運動自由程(標準狀況下空氣的平均分子自由程在十分之一微米的量級,具體值可以參考分子運動理論),這在大多數宏觀情況下都是成立的,也是NS方程能夠廣泛採用的基礎,即使在湍流中
  • 薛丁格方程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一般來說,墓碑或塑像上刻有自出機杼的公式者,可以算是科學家。把這個方程應用到氫原子,不僅可以得出電子在不同「軌道」的能量:顯然,人們有理由知道這個方程是怎麼來的!薛丁格是如何得到他的量子力學方程的,從文獻中的資料不易再現當初完整的過程。薛丁格一開始是從相對論出發的,畢竟那時關於電子的相對論理論是已經有了的,且電子的行為必定是相對論性的,但是這條路薛丁格沒走通。他轉而回到經典力學。
  • 相對論質能方程是如何推導出來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相對論的質能方程,可以根據相對論的質速關係直接推導出來。質速關係質能方程是相對論的直接推論,也是物理學中最美妙的方程之一;要推導質能方程,我們需要用到相對論的質速關係方程:該方程描述到,物體的質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物體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時也指出,物體在無限接近光速時,物體質量將趨向於無窮大,暗示著擁有靜止質量的物體不能達到光速
  • 《應用複變函數理論求解多元高次不定方程整數解》,創新方程求解
    內容簡介本書首次倡導應用複變函數理論,來探討多元高次不定方程整數解的求解問題。其中,第一分冊推導出了幾個必要的基本公式。而第二分冊則是應用這些基本公式,從另一個角度,用另一個方法,證明了費爾瑪大定理,並進行了更複雜不定方程整數解的求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