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氣態自然體系的數學描述(之二)
4.4 理想氣體與實際氣體物態方程的完美統一
1. 經典知識
理想氣體是一個理論模型.在通常的溫度和壓強下,可以近似地用這個模型來概括實際氣體.簡單地說,這個模型的特點是.忽略了分子的體積與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傳統意義上的理想氣體物態方程,是建立在氣體熱學行為的5個基本實驗定律(1662年玻意耳定理、1785年查理定律、1802年蓋—呂薩克定律、1811年阿伏加德羅定律、1802年道爾頓分壓定律)之上的,是純粹的氣體基本實驗定律的結晶.
意義: 「理想氣體物態方程是化學動力學中最早的定量描述,同時也是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起源.」[3]意義非凡.
問題:只有在接近「理論模型」的前提條件下,才能近似地概括實際氣體.
2. 解答:式4-4與式4-5直接涵蓋了理想氣體物態方程
與傳統意義上由5個基本實驗定律總結出來的理想氣體物態方程完全相同.
進展:純理論的實際氣體物態方程式4-4與式4-5,用精確的數學語言將理想氣體與實際氣體物態方程統一於一體,物理意義更加確切、完整、自然.
4.5 超越了範德瓦爾斯方程
1873年,荷蘭物理學家範德瓦爾斯在博士論文《論氣態和液態的連續性》中,從原理上考慮了分子體積和邊界層(圖2中邊界區域)內分子會受到指向內側的吸引力的影響,人為地引入常量a和b,對理想氣體物態方程進行修正,並由此導出了半經驗的範德瓦爾斯方程.
意義:著名的範氏方程「首次對真實氣體的性質進行了描述,並導致了一系列實際氣體經驗物態方程的建立[3].」,開啟了定量描述分子相互作用力的大門,意義重大.
1910年,授予範德瓦爾斯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在氣態和液態方程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
問題:範氏方程所存在的「在實際應用中,如果需要較高的精度,即使在較低壓強下範德瓦爾斯方程也不適用[2]」等等缺陷問題,至今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對於古老的氣液相變, 我們今天的知識並不比範德瓦耳斯增加了很多, 建立包括過冷、過熱和兩相共存現象在內的、嚴格的氣液相變統計理論, 仍然是尚未全部解決的難題.」[12]
2.解答: 式4-5超越了範德瓦爾斯方程
表1 在0℃時等溫壓縮氫氣的實驗數據與理論計算值
表1中的數據表明:只有在0℃,100 atm以下,理想氣體方程才能較好地反映氫氣的性質.在0℃,100 atm 以上的高壓強條件下,就偏離實際情況較遠.而範氏方程通過人為引入壓強與體積的修正常數a和b,在1000 atm以下,雖(與22.41 atm. L相比較)引起的絕對差值還不過大,但由於只考慮了分子間吸引力的修正,未考慮分子間排斥力的影響,所以它的計算值隨著高壓強的增加,不增反降,越來越小於理想氣體方程所給出的理論值
分析表明,在理論上完全可以用式4-5中的四個狀態參量,在定量上精確描述氫氣在各種壓強條件下的自然狀態.消除了範氏方程「在實際應用中,如果需要較高的精度,即使在較低壓強下範氏方程也不適用.」的缺陷問題.
4.6 替代並超越了純經驗的維裡方程
維裡方程是昂內斯於1901年提出的以冪級數形式表達的實際氣體狀態方程,它也是對 理想氣體方程進行修正的純經驗方程
意義:昂內斯的維裡方程是著名的純經驗方程,得到了廣泛應用.
問題:雖然原則上可以從理論上導出各個維裡係數的計算式,但實際上高級維裡係數的運算是十分困難的,通常只能由實驗測定維裡係數.
2. 解答: 式4-5可直接替代並超越了純經驗的維裡方程
半經驗或純經驗的氣體物態方程,具體進行所需要的數值計算工作.不僅十分簡便, 而且其誤差大小也可根據需要,控制在恰當的範圍之內.完全免除了實驗測定維裡係數等實驗參量的麻煩.
進展: 純理論的氣體物態方程式4-5可以精確描述氣體在各種壓強條件下的自然狀態.在適用範圍與準確性方面,比範氏方程更加符合氣體狀態變化的客觀規律,切實地解決了範氏方程所存在的種種缺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