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製造出微型機器人 可有效「行走」​

2020-08-30 醫旅健MTH

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製造出微型機器人 可有效「行走」

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使顯微鏡機器人有效地「行走」。

當受到雷射照射時,人類頭髮寬度周圍的腿能夠彎曲,從而產生類似行走的動作。

康奈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技術有朝一日能被用於修復人體組織和在血液裡暢行。


專家們製造了100萬臺四腿機器人,可以安裝在10釐米的矽片上。

每個機器人約5微米厚(1微米是百萬分之一米),40微米寬。他們的"腿"由電化學致動器組成的,前後兩對由不同的矽光電池供電。

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 Nature)上解釋說,研究人員通過太陽能電池的前部和後部閃爍雷射來觀察腿的運動,這就是機器人行走方式。

然而,這些機器人有一些局限性,例如比其他遊泳機器人慢,不能感知環境,缺乏綜合控制。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伊泰·科恩( Itai Cohen)教授說,雖然這些機器人在功能上是原始的,它們的速度並不快,也不具備很多計算能力,但我們為使它們與標準微晶片製造兼容而進行的創新,為這些微型機器人的智能化、快速化和大規模生產打開了大門。

「這真的是我們可以在一個小機器人上進行電子集成的第一槍。」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馬克·米斯金教授( Marc Miskin說,「控制一個小機器人可能會讓你儘可能地縮小自己的體型。」

「我認為,這樣的機器會把我們帶進各種各樣的小的看不見的奇妙世界。」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目前正在尋找如何讓機器人擁有更複雜的電子設備和車載計算方法

研究團隊希望,這些變化有一天能使機器人在醫療環境使用,用於人體組織修復或探索大腦。

以上由中國醫旅健產業聯盟(公眾號:china-mth)整理髮布,如涉版權,請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未來可用於顯微外科手術
    導讀據美國康奈爾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領導開發出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的尺寸與草履蟲相仿,可用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圖片來源:EPFL/EPFZ)將電子器件微型化以生產細胞大小的微型機器人,一直是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但由於缺乏合適的微米級致動器系統,這項技術一直受到限制。十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開發可使微型機器人在體液中行進的微米級致動器。
  • 《Nature》草履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可用於顯微外科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Nature》報導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校研究人員領導開發出 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的尺寸與草履蟲相仿,可用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該款微納機器人,通過雷射的輻照來控制機器人的前後腿的交替運動,從而實現在液體中的遊動這款微納機器人,由於其體積小,只有草履蟲大小,而且方面大批量的進行製造,科學家可以實現「撒豆成兵」,能夠一次批量製造出上千個這樣的微型機器人,組成一支不可估量的「大軍」。
  • Nature: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本文介紹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沒腿不行:能在水下行走的微型機器人
    最新研發出的微型裝置可以作為雷射控制微型機器人的腿。這些裝置能與微電子系統兼容,為自主微型機器人的大規模製造指出了一個方向。1959年,諾貝爾獎得主、納米技術先驅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提出了「可吞食外科醫生」的有趣設想。也就是說,製造一種可以在血管內移動的微型機器人,去有需要的地方做手術。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問世
    >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科研人員研發出可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HAMR微型機器人現在可以在水上或水下行走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如果你是受昆蟲啟發的機器人的粉絲,那麼你可能喜歡RoboBee、VelociRoACH和哈佛大學的HAMR等創作。現在哈佛大學的HAMR微型機器人已經可以穿越水面,自行下沉,並根據指令在水下行走。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可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科學家研究出一款微型雷射機器人,未來可用於人類血管修復
    根據周三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團隊研究報告顯示,這款機器人是基於科恩教授此前受摺紙啟發發明的可變形的微型機器人基礎上努力而建立的,並設法克服了困擾該領域的重大障礙:缺乏「與半導體處理無縫集成並能對標準電子控制信號作出反應的微米級執行器系統」。
  • 肉眼不可見的微型機器人來了 未來可探索大腦
    而這一次,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使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做出了一種可與外部通訊,功能可以非常多樣的微型機器人。並且它的尺寸可達到0.1毫米以下,而且一做就是幾百萬個,協同起來,應用前景非常可觀。  這種機器人的應用核心,在於它有一個相對成熟的「頭部」;其關鍵突破,則是它有一個新型的「腿部」。
  • 中國科研人員研發磁性噴霧,可快速製造微型磁控機器人
    據中科院網站11月25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微型機器人由於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適應性而在生物醫學中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 Nature: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腦科學日報:可進入人體的微型機器人;理解因果關係的AI醫生
    1,Nature: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來源:學術頭條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
  • 微型雷射機器人,未來可用於人類血管修復
    根據周三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團隊研究報告,該機器人是在可變形微型機器人的基礎上構建的,該微型機器人是由摺紙啟發科恩教授啟發的,並成功克服了這一問題。該領域的主要障礙:缺少「可以與半導體處理無縫集成並響應標準電子控制信號的微執行器系統」。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能夠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中心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全新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科學家利用3D納米列印製造聲控微型引擎,用於藥物分配機器人
    科學家利用3D納米列印製造聲控微型引擎,用於藥物分配EPFL科學家創造了能夠操縱周圍流體,收集細胞或分配藥物的遙控機械微型設備。關鍵的技術挑戰是開發能夠在體內應用中通過無線控制提供此類功能的無束縛微流體系統。
  • 加入摺紙和軟體的技術,微型昆蟲機器人讓人眼前一亮
    ,近期科學家將注意力轉向了昆蟲仿生設計。或者想像一下,當一個微型機器人能在你的血液中遊動,替醫生檢查,排除病灶,也許醫生不再需要開刀就能利用機器人替你手術……」。高度的可操控性,穩健的運動能力以及表面適應能力讓微型機器人可以通過極為狹小的空間,或者是在複雜的環境中進行一些搜索。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該團隊介紹,這款微型機器人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摺紙技巧,其本體僅有5微米厚,40微米寬,根據不同的用途可在40微米到70微米範圍內調整其整體長度。同時,該機器人還具備一定的形變功能,能夠貼合需要安裝的人體部位。 而該機器人的另一技術亮點是由矽光伏電路組成的「大腦」和「身體」,而「腿」則由四重電化學致動器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