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腿不行:能在水下行走的微型機器人

2020-11-09 木木西裡科技

最新研發出的微型裝置可以作為雷射控制微型機器人的腿。這些裝置能與微電子系統兼容,為自主微型機器人的大規模製造指出了一個方向。

1959年,諾貝爾獎得主、納米技術先驅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提出了「可吞食外科醫生」的有趣設想。

也就是說,製造一種可以在血管內移動的微型機器人,去有需要的地方做手術。這一標誌性的未來暢想凸顯出對微米尺度機器人的現代期望:將自主微觀裝置部署到宏觀裝置無法企及的環境中去。不過,構建這類機器人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戰:最顯而易見的挑戰是微觀移動裝置的裝配問題。

在《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中,Miskin等人[1]報告了一種電化學驅動裝置,可以推動雷射控制的微機器人在液體中前進,還可以與微電子元器件輕易整合,構建出完全自主的微型機器人。


設計出能讓微型機器人在液體環境中移動的推進策略有很多挑戰,因為強大的阻力讓機器人無法維持其動量[2]。

為了克服這一挑戰,Miskin等人設計了一種能將能量轉化為運動的微型致動器——當微弱電流通過時,致動器會彎曲和伸展(圖1)。

電流讓周圍溶液中的離子吸附到致動器表面,改變腿部的壓力使其彎曲。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採用了製造計算機晶片的納米加工技術來構建這種致動器。

圖1 | 行走的微型機器人。

a,Miskin等人[1]的致動器裝置可以在超低電流下進行可逆扭曲。添加的虛線為增強可視化效果。比例尺為20微米;

b,作者使用致動器作為微型機器人的「腿」,致動器扭曲時腿在前進位置;不扭曲時在後退位置。通過雷射束交替激活腿部前進或後退,機器人就能在水下的崎嶇表面上行走。當前的腿部位置在圖中用實線和圓圈標出,右圖中前進位置使用虛線和圓圈標出,以供參考。比例尺為20微米。

Miskin和同事不僅設計並測試了單個的微致動器,還在此基礎上開發了一款以四個致動器為腿、能在水下崎嶇表面緩慢移動的微型機器人。

機器人的腿與中央本體上的光伏片(太陽能電池)相連。當雷射照在光伏片上,致動器會彎曲和伸直。操作者用雷射照射不同的光伏片,就能彎曲機器人的前腿或後腿,驅動機器人行走。

關於如何替液體中的微粒開發自載推進機制,研究人員已經探索十多年了。通過為這些粒子增添功能片和其他特徵,人們已經研發出了比Miskin等人的裝置更小更快的機器人[3-4]。

那麼,他們的這項新工作特別在哪兒呢?其中的一個關鍵是推進機制效率的提升。

另一大進步在於,作者的致動器具有能集成到微電子電路的巨大潛力。這非常重要,因為符合未來應用場景的微型機器人,不僅能按要求遊動,還能利用自載的傳感器和邏輯電路執行更高級的指令。

Miskin等人研究的另一個有趣之處在於,他們使用了一種全新概念來設計這款微型機器人。

與傳統上為靜態微粒添加推進機制不同,他們將一個原型機器人微型化:一個擁有機械腿的行走機器人,腿部受電子控制。

由於他們使用了與電路板相同的技術打造致動器,原則上,未來機器人的"大腦"(邏輯電路)和腿可以同時列印。

此外,由於這些致動器能用電路中常用的低功率電流進行操縱,傳感器和邏輯元器件就能與致動器無縫集成。

類似的集成可能也適用於其他特定的微電機推進機制,但技術路線還不明朗。

例如自電泳微電機[5-7]也是由可以連接到自載電路板的電流驅動的,但這些機制需要特定的化學環境來工作,且能源到運動的轉化效率也是Miskin等人裝置的100萬之一[8]。

在一般層面上,研究人員提出了兩種策略來克服製造微型機器人所面臨的挑戰。一些原型機配備了與機器分離的動力源和計算/決策部分。由於其使用了遠程能源和認知計算,我們將這類裝置稱為木偶型機器人。Miskin等人的裝置也屬於這一類,因為他們使用外部雷射來進行光電轉換、提供指令。

這類木偶型機器人便於測試基礎功能元件,無需集成動力源和計算電路——這種集成所需的工藝目前尚未完全解決。

實際上,木偶型機器人可能本身也是很有用的技術——用磁場操作的微尺度工具已被證明可以進行眼部手術[9]。但木偶型機器人的主要缺點是,它們必須被能源和信息源「束縛」在有限的範圍內。


第二種策略是構建無需繫繩的全自主裝置。

研究人員已經能通過結合儲能技術,或從環境中獲得能源來構造微型機器人;同時利用自載邏輯電路和傳感器產生受控信號,無需繫繩[10-12]。這種自主性在很多微型機器人的應用中可能大有需要。

目前仍在探索自主裝置的微型化可以進行到哪一步,同時又能通過程序讓它們執行「智能」功能,綜合考慮儲能、計算能力,以及微尺度製備工藝的局限性。

這些局限性會隨技術進步而改善,但機器人在500µm尺寸上能實現的功能,在50um尺度上可能會異常困難,在5µm尺度上可能根本實現不了。

木偶型機器人永遠比全自主機器人看起來更厲害一點,因為在它們身上得以展示的能力,可能要等到很久以後,才能集成到能源和計算資源有限的自主裝置上。

資源的限制使得當前的自主微型機器人需要設計上的權衡: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能將儲能或從環境中獲得的能量轉換成機械運動的微粒(例如活性膠體[13]),但可編程性方面還存在著挑戰。

Miskin等人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條清晰路徑,他們的機器人雖然目前無法自主,但可以作為進一步連接「大腦」和電池的平臺。

帶傳感器和集成電路的無繫繩亞毫米晶片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10-12],面向微型機器人的自主編程能力有望很快得到突破。微尺度致動器與亞毫米電路板和傳感器的集成,將會讓我們更加接近費曼當初的設想。

參考文獻:

1. Miskin, M. Z. et al. Nature 584, 557–561 (2020).

2. Deen, W. M. Analysis of Transport Phenomena 2nd edn, Ch. 8, 315–360 (Oxford Univ. Press, 2011).

3. Palagi, S. & Fischer, P. Nature Rev. Mater. 3, 113–124 (2018).

4. Chen, X., Zhou, C. & Wang, W. Chem. Asian J. 14, 2388–2405 (2019).

5. Paxton, W. F. et al. J. Am. Chem. Soc. 128, 14881–14888 (2006).

6. Wang, Y. et al. Langmuir 22, 10451–10456 (2006).

7. Wang, J. et al. Adv. Mater. 29, 1701451 (2017).

8. Wang, W., Chiang, T.-Y., Velegol, D. & Mallouk, T. E. J. Am. Chem. Soc.135, 10557–10565 (2013).

9. Wu, Z. et al. Sci. Adv. 4, eaat4388 (2018).

10. Koman, V. B. et al. Nature Nanotechnol.13, 819–827 (2018).

11. Cortese,A.J.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7, 9173–9179 (2020).

12. Lee, S. et al. J. Microelectromech. Syst. https://doi.org/10.1109/jmems.2020.2999496 (2020).

13. Dey, K. K., Wong, F., Altemose, A. & Sen, A. Curr. Opin. Colloid Interface Sci. 21, 4–13 (2016).


原文以A conceptual advance that gives microrobots legs為標題發表在 2020年8月26日的《自然》新聞觀點版塊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點擊文末了解更多,領取百萬豪禮!

相關焦點

  • HAMR微型機器人現在可以在水上或水下行走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如果你是受昆蟲啟發的機器人的粉絲,那麼你可能喜歡RoboBee、VelociRoACH和哈佛大學的HAMR等創作。現在哈佛大學的HAMR微型機器人已經可以穿越水面,自行下沉,並根據指令在水下行走。
  • 沒腿不行:能水下行走的微型機器人
  • 哈佛大學研發新一代蟑螂機器人HAMR 既可陸地行走也能水下漫步
    哈佛大學研發新一代蟑螂機器人HAMR 既可陸地行走也能水下漫步  Emma Chou • 2018-07-05 14:06
  • 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製造出微型機器人 可有效「行走」​
    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製造出微型機器人 可有效「行走」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使顯微鏡機器人有效地「行走」。當受到雷射照射時,人類頭髮寬度周圍的腿能夠彎曲,從而產生類似行走的動作。康奈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技術有朝一日能被用於修復人體組織和在血液裡暢行。
  • 哈佛將其微型機器人縮小到硬幣尺寸
    這個被稱為HAMR-JR的微型機器人是由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和哈佛威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攜手開發的,它只有受蟑螂啟發的哈佛移動微型機器人HAMR的一半大小。HAMR-JR只有一便士大小,幾乎可以完成它的大型前身的所有壯舉,促使它成為迄今為止最靈巧的微型機器人之一。
  • Nature: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研究人員以不同光伏閃爍雷射脈衝來控制這些機器人移動,每一個脈衝可以給一隻腿充電,通過在光電板前後切換雷射來控制機器人行走。它們在低電壓(200 毫伏)和低功率(10 毫微瓦)條件下就可移動。雖然體形微小但十分結實,在未來,這些微型機器人或許可以穿梭在人體組織和血液中,執行外科醫生的操作,縫合血管,探測人類大腦等。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該團隊介紹,這款微型機器人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摺紙技巧,其本體僅有5微米厚,40微米寬,根據不同的用途可在40微米到70微米範圍內調整其整體長度。同時,該機器人還具備一定的形變功能,能夠貼合需要安裝的人體部位。 而該機器人的另一技術亮點是由矽光伏電路組成的「大腦」和「身體」,而「腿」則由四重電化學致動器製成。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研究人員以不同光伏閃爍雷射脈衝來控制這些機器人移動,每一個脈衝可以給一隻腿充電,通過在光電板前後切換雷射來控制機器人行走。它們在低電壓(200 毫伏)和低功率(10 毫微瓦)條件下就可移動。雖然體形微小但十分結實,在未來,這些微型機器人或許可以穿梭在人體組織和血液中,執行外科醫生的操作,縫合血管,探測人類大腦等。
  • 微型機器人未來可能無限,外科醫生被代替指日可待?
    康奈爾大學的團隊發明了一個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的大小只有草履蟲那樣大。這種機器人寬40微米,厚5微米,長40至70微米。肉眼無法看到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這個微型機器人,這款機器人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可以在液體中遊動。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該團隊介紹,這款微型機器人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摺紙技巧,其本體僅有5微米厚,40微米寬,根據不同的用途可在40微米到70微米範圍內調整其整體長度。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問世
    研究人員以不同光伏閃爍雷射脈衝來控制這些機器人移動,每一個脈衝可以給一隻腿充電,通過在光電板前後切換雷射來控制機器人行走。它們在低電壓(200 毫伏)和低功率(10 毫微瓦)條件下就可移動。雖然體形微小但十分結實,在未來,這些微型機器人或許可以穿梭在人體組織和血液中,執行外科醫生的操作,縫合血管,探測人類大腦等。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研究人員以不同光伏閃爍雷射脈衝來控制這些機器人移動,每一個脈衝可以給一隻腿充電,通過在光電板前後切換雷射來控制機器人行走。它們在低電壓(200 毫伏)和低功率(10 毫微瓦)條件下就可移動。雖然體形微小但十分結實,在未來,這些微型機器人或許可以穿梭在人體組織和血液中,執行外科醫生的操作,縫合血管,探測人類大腦等。
  • 肉眼不可見的微型機器人來了 未來可探索大腦
    ——至少,把這些機器人造出來,並注入你的體內,現在就可以辦到(當然,後果暫時就沒人顧得上了)。而且這些機器人,價格真的不要太便宜,因為它們是可以批量生產的,一下子就能「印」出好幾百萬個,每個只要幾毛錢,跑起來還很靈活!
  • 義大利研發出海底行走水下機器人:不僅能穿越泥濘,還能跳躍
    去年,韓國海洋研究所研發出一款海底行走機器人在業內引發了很大的轟動。這款機器人重量高達635公斤,外形很像大螃蟹,除了探險之外還可以在海底修復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道等等,並可以進行海底救援活動。而義大利最新研發的一款海底行走機器人堪稱它的升級版。
  • 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未來可用於顯微外科手術
    導讀據美國康奈爾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領導開發出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的尺寸與草履蟲相仿,可用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創新近日,一項由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合作創造出了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微型機器人,它由標準的電子信號進行控制,而且能夠行走。
  • 加入摺紙和軟體的技術,微型昆蟲機器人讓人眼前一亮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機器人昆蟲也即將要成為現實。其實機器人昆蟲一直以來科學家們想去入手的對象,畢竟它們個頭小,能從很狹小的縫隙裡穿過;而且由於非常小的原因,也容易被發現,適合執行一些特別的任務。」的演講中,演講者 Sarah Bergbreiter 教授用這麼幾句話闡述了研究微型機器人的意義:「可以想像一下地震等自然災害過後,斷壁殘垣,這些小機器人穿梭在廢墟中,尋找生還者的畫面。
  • 融合摺紙和軟體技術,模塊化設計的微型昆蟲機器人讓人眼前一亮!
    近日,來自土耳其的畢爾肯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一款可以模塊化組裝的微型機器人,稱之為SMoLBot。SMoLBot機器人基於傳統機器人的驅動技術,結合最近興起的摺紙和軟體機器人技術,結構精巧,採用了模塊化的設計,大大提升了微型機器人的性能和表現,為微型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 草履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或許能在人體組織中自由穿梭
    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合作項目創造了第一個集成了半導體元件的微型機器人,使它們能夠通過標準電子信號進行控制和行走。
  • 《Nature》草履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可用於顯微外科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Nature》報導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校研究人員領導開發出 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的尺寸與草履蟲相仿,可用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微型機器人示意圖圖:來自康奈爾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微型機器人,該微型機器人由一個簡單的矽光電電路所組成,從本質上來說,主要是軀幹和大腦,以及四個電化學執行器用來執行腿的功能。
  • 仿生微型機器人跳著「霹靂舞」就卸了貨
    用光彎曲混合水凝膠致機器人行走。圖片來源:《科學機器人》網站據最新一期《科學機器人》報導,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首個類似於生命的材料,可以充當軟機器人。它能以人類的速度行走,撿起物體並將其運輸到新的位置,甚至還可以跳「霹靂舞」來釋放顆粒物。該機器人類似於四足章魚,在充滿水的水箱內運行,非常適合在水生環境中使用。這個釐米大小的機器人按重量計有將近90%的水,無需複雜的硬體、液壓或電力裝置即可移動。機器人由光激活並沿外部旋轉磁場的方向行進。機器人能以人類的速度(大約每秒一步)行走,並對磁場進行響應,從而使這些材料能遵循特定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