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摺紙和軟體的技術,微型昆蟲機器人讓人眼前一亮

2020-10-03 RAVV
















我們經常在一些科幻電影中看到某些人放出一些小昆蟲去監視別人,而這些小昆蟲並不是我們平時說的小昆蟲,而是機器人昆蟲。


這些機器人昆蟲不僅可以監視別人,甚至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產生爆炸,或者攻擊別人,而且速度非常快,一般人很難抓住它們。


但是這些畢竟是科幻電影中的產物,那麼現實生活中到底有沒有這種機器人昆蟲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機器人昆蟲也即將要成為現實。其實機器人昆蟲一直以來科學家們想去入手的對象,畢竟它們個頭小,能從很狹小的縫隙裡穿過;而且由於非常小的原因,也容易被發現,適合執行一些特別的任務。





仿生機器人一直都是研究的熱點,近期科學家將注意力轉向了昆蟲仿生設計。


如果根據昆蟲微小的腦結構,發明一種在複雜條件下,依舊運動自如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不僅能夠完成定向動作,還可以像昆蟲一樣,具備超強的導航和生存能力,那麼它們就可以勝任很多技術含量較高的任務,可以為人類的生活提供巨大的便利



摺紙+軟體+模塊化設計的SMoLBot



在一個題為「我為什麼要製造米粒大小的機器人」的演講中,演講者 Sarah Bergbreiter 教授用這麼幾句話闡述了研究微型機器人的意義:「可以想像一下地震等自然災害過後,斷壁殘垣,這些小機器人穿梭在廢墟中,尋找生還者的畫面。


或者想像一下,當一個微型機器人能在你的血液中遊動,替醫生檢查,排除病灶,也許醫生不再需要開刀就能利用機器人替你手術……」。



TED講座中硬幣大小的微型機器人




總的來說,和大家常見的常規尺寸機器人相比(例如機械狗,人形機器人等),微型機器人製造成本更低廉,結構更簡易,運動更靈巧。


它非常適合例如檢測,搜救等對於空間有著需求的應用場景。


高度的可操控性,穩健的運動能力以及表面適應能力讓微型機器人可以通過極為狹小的空間,或者是在複雜的環境中進行一些搜索。


下圖是一些常見的微型機器人,他們分別是:來自MIT的Self-folding robot, 來自EPFL的Alice mobile robot,來自Harvard的HAMR,以及來自UC Berkeley的DASH。



比較常見的一些微型機器人




小編最近看到一篇關於微型機器人的文章,文章中介紹了一款融合了摺紙的技術,軟體機器人技術(soft robotics)以及模塊化設計的 SMoLBot 微型機器人。


SMoLBot 是由土耳其的畢爾肯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研發的,於今年的7月份發表於國際機器人期刊《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通訊》上。


SMoLBot 機器人結構精巧迷你,外型簡易,它動起來仿佛就像一隻機械的昆蟲。


模塊化設計的 SMoLBot 身體由多個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功能的模塊組成,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可以選擇2個模塊或是3個模塊,模塊和模塊之間由柔性或者剛性的「仿生脊柱」 (PDMS材料)來接通。



雙模塊和三模塊設計的SMoLBot




SMoLBot 的這種模塊化設計讓微型機器人的加工方式變得簡單快捷而且價格低廉,另外,當某一個模塊發生故障時,更換修理機器人也變得極其方便。


每一個小模塊包含一個「身體部分」和兩條獨立控制的「機械腿」,在身體內部囊括了小型控制板(Atmega-328P),兩個直流電機(微型行星齒輪減速電機),一塊微型電池(3.7V, 150mAh Li-Po電池),以及兩個機械鎖扣結構。


每一個模塊的框架結構由「摺紙設計」切割組合而成。



SMoLBot的單個模塊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SMoLBot靈巧的運動展示,在第二部分會為大家介紹它的結構設計,以及論文中提及的一些對於它行走能力的簡單測試。



雙模塊行走展示—硬軟脊柱對比





三模塊行走展示——硬軟脊柱對比





轉彎步態展示





雙模塊——粗糙地面行走





三模塊——粗糙地面行走








SMoLbot結構設計以及測試





SMoLBot 的身體模塊是用厚度為100微米的「醋酸纖維素紙」切割成的,這是一種在微型摺疊機器人中非常常用的材料。


為了增加結構的強度,研究者利用了了T摺疊結構和鎖扣固定結構來作為構建身體模塊的主要結構。


當身體模塊按照設計好的摺疊之後,內部留好了相應的空間,可以依次地擺入電池,脊柱連接件,電機,以及控制板等零件,將空間的利用率最大化。



可以直接切割,拼裝的摺紙結構組成它的身體




研究者們設計了一種「易拆易安裝」的連接結構嵌入到身體模塊中。


脊柱的模具是3D列印的,通過改變模具的形狀設計,可以得到不同形狀的脊柱,利用不同材料進行鑄造可以得到不同強度的脊柱。


在這裡,研究者選用了 PDMS 材料,利用不同的材料配比得到了不同硬度的脊柱模型。



柔性和剛性的模塊化「仿生脊柱」




SMoLBot 的機械腿採用了一個非常經典的「四連杆」機械的結構設計。


每一根杆的長度和位置都得到了優化,B 點作為電機的放置位置,E點是足端軌跡輸出點。


當電機連續旋轉時,足端可以輸出一個為橢圓形的連續軌跡,這種軌跡能夠最大化的接觸地面,同時又會有周期性的抬起,從而滿足了微型機器人的腿部運動的要求。


對於雙模塊四足 SMoLBot,研究者採用了一種對角小跑的步態設計,即對角的腿有著相同的運動相位,另外兩側的腿有著180°的相位差。對於三模塊 SMoLBot 來說,第三個模塊和第一個模塊有著相同的相位。



機械腿的運動軌跡和步態信號




研究者進行了一項關於脊柱的剛度對於 SMoLBot 步態穩定性的影響的實驗。


在測試中,雙模塊 SMoLBot 採用對角小跑步態,步態頻率為2Hz。測試分別在光滑和粗糙的表面進行。





在光滑的地面行走時,測量記錄了機器人的俯仰角(pitch angle)。


可以看到柔性脊柱的俯仰角波動要比剛性脊柱的俯仰角波動小2度左右,因此,柔性脊柱的運動步態相對於剛性脊柱的而言要更加的穩定。



光滑地面行走:柔性脊柱(紅色)和剛性脊柱(藍色)比較




在粗糙的地面行走時,柔性脊柱的優勢會更加明顯,研究者們測量記錄了機器人的側傾角(pitch angle)。


可以看到柔性脊柱的側傾角波動要比剛性脊柱的側傾角整體小接近4度左右。


研究者提出,柔性的脊柱可以讓機器人更好的適應地形,從而減少運動過程中的前後段身體模塊的差異,因此能夠獲得更加平衡的運動模式。



粗糙地面行走:柔性脊柱(紅色)和剛性脊柱(藍色)比較








3D列印中的軟機器人



近年來,對軟機器人的增材製造的研究採取了多種形式。例如,在2020年1月,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3D列印的軟機器人肌肉,能夠「排汗」。使用基於水凝膠的複合樹脂和立體平版印刷術(SLA),生產出可以保留水並響應溫度的柔軟的手指狀致動器。

2019年8月,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的研究人員創建了多色3D列印傳感器,以幫助軟機器人提高自我意識和適應性。通過創新一種靈活的嵌入式3D列印傳感方法,研究人員增加了機器人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兩位NASA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已在3D列印中使用了3D列印技術,從而在2019年5月生產出了一個軟機器人致動器。該新組件負責為機器人的運動部件提供動畫和控制功能,代表了將軟機器人技術帶入太空的重要一步。





事實上,這並不是研究人員第一次與昆蟲「合作」,2018年12月,他們宣布開發出了第一個飛行無線平臺,包括傳感器,無線通信和位置跟蹤器,其電源既強大又輕便,可以連接到大黃蜂上。


之後,華盛頓大學的工程師們又推出了 RoboFly,它是一種比牙籤略重的機器人昆蟲,由機器人上方附著的光伏電池供電。但是,憑藉其微小的電池,它最多只能完成起飛和降落。


儘管該團隊對輕量、低功耗移動相機的潛力感到興奮,但研究人員承認,這項技術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隱私風險。

「作為研究人員,我們堅信把東西放到公共領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人們才會意識到風險,才會開始想出解決辦法來解決問題。」Gollakota 說。


講在最後


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不久的將來,智慧機器人群體就可以起到檢查、遠程維修的作用,或者幫助人們完成一些高危任務。


相關焦點

  • 融合摺紙和軟體技術,模塊化設計的微型昆蟲機器人讓人眼前一亮!
    近日,來自土耳其的畢爾肯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一款可以模塊化組裝的微型機器人,稱之為SMoLBot。SMoLBot機器人基於傳統機器人的驅動技術,結合最近興起的摺紙和軟體機器人技術,結構精巧,採用了模塊化的設計,大大提升了微型機器人的性能和表現,為微型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 密西根大學開發快速驅動微型摺紙機器人實現複雜功能
    將古老的摺紙工藝整合到微型機器人加工方法中,可以彌補這一缺點,產生具有複雜幾何形狀和可編程機械性能的3D系統。常見的微型摺紙系統通常摺疊速度較慢,提供的活動自由度很小。密西根大學最近開發了一種設計,製造和啟動微型機器人的新方法,使摺紙結構能夠實現快速和多自由度的運動,從而實現複雜的功能。
  • 【前沿技術】一種仿生「雙模」變形摺紙機器人結構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葡萄牙瑞比克父-尼格勒基金會、美國哈佛大學合作,設計了一種仿鵜鶘鰻魚的「雙模」變形摺紙軟體機器人結構,擁有展開和拉伸兩種變形機制,可產生極端形變。
  • 哈佛大學和索尼打造了一款受摺紙啟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Sony)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比許多其他此類設備小得多。他們從摺紙中汲取了靈感,製造出了迷你手術機器人,它的大小與網球差不多,重量與一分錢差不多。Suzuki使用Wood實驗室開發的製造技術製造了微型手術機器人。
  • 哈佛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套基於摺紙造型的高精度微型手術機器人
    近年來,機器人已經在外科手術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拓展醫生能力的同時,還可帶來更高的手術精度和控制水平。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由哈佛大學懷斯研究所副教授 Robert Wood 博士開發的一款微型手術機器人。儘管採用了基於平行四邊形的基礎結構,僅網球般大小的它,還是配備了三套線性致動器,支持旋轉、上下移動、以及伸縮等動作。
  • 受摺紙啟發,哈佛大學團隊打造微型外科機器人:可進行精密手術
    哈佛大學團隊新近開發出一種微型外科機器人,它只有網球大小,僅有 1 枚硬幣的重量,但是它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困難的模擬手術任務。哈佛大學維斯研究所教授 Robert Wood 和索尼公司的機器人工程師 Hiroyuki Suzuki 合作,他們受摺紙啟發,創造了一種新的微型運動中心遙控機械手,名為「mini-RCM」。這項研究極大地縮小了外科手術機器人的尺寸。
  • 哈佛和索尼打造了一款微型手術機器人
    哈佛大學懷斯研究所(Wyss Institute)和索尼(Sony)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比許多其他此類設備小得多。他們從摺紙中汲取了靈感,製造出了迷你RCM,它的大小與網球差不多,重量與一分錢相同。Wyss的副教授Robert Wood和Sony工程師鈴木裕之(Hiroyuki Suzuki)使用Wood實驗室開發的製造技術製造了微型RCM。材料彼此疊置,然後用雷射切割,以使其形成3D形狀-有點像兒童彈出書。三個線性致動器控制mini-RCM在多個方向上的移動。
  • 最新發明:酒精驅動的微型昆蟲機器人RoBeetle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微型機器人日趨普遍,它們可以在極為狹小的空間裡運動,這是人類和傳統機器人無法做到的。但由於其體型過小,以至於功率、控制力受限。事實上,目前,絕大多數微型機器人由電動執行器驅動,而由於電池的小規模(低於1.8兆焦耳每公斤)令機器人尚不能夠自主地工作。
  • 哈佛將其微型機器人縮小到硬幣尺寸
    受昆蟲生物學的啟發,哈佛大學的一個團隊正在突破其項目的極限,打造出有史以來最小、速度最快的微型機器人。這個被稱為HAMR-JR的微型機器人是由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和哈佛威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攜手開發的,它只有受蟑螂啟發的哈佛移動微型機器人HAMR的一半大小。HAMR-JR只有一便士大小,幾乎可以完成它的大型前身的所有壯舉,促使它成為迄今為止最靈巧的微型機器人之一。
  • 肉眼不可見的微型機器人來了 未來可探索大腦
    孩子們都喜歡機器人,大人也喜歡。電影裡我們看得太多,但少有人知道,當前機器人到底發展到哪一步了?波士頓的機器狗,固然非常吸引人,像人一樣會旋轉跳躍翻跟鬥的機器人,也足夠驚爆眼球。不過,正如宏觀世界之下還有微觀世界,微型機器人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陣地。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等開發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大學等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科學家用納米機器人建造微型房屋
    科學家用納米機器人建造微型房屋2018-05-22 08:39出處/作者:驅動之家整合編輯:漢堡超人責任編輯:dengjinchao 法國科學家利用一種新的納米機器人系統,在一根厚度為75微米與人類頭髮一樣薄的光纖上建造了一個「微型房屋」。
  • 軟體機器人新型驅動技術來臨:外加電場和磁場
    機器人專家們正在研究製造具有柔軟靈活軀幹的機器人。軟體機器人由於其本質上的可塑性,有著傳統的剛性機器人無法具備的一些優點,比如更安全,更抗摔,並且能夠兼容各種獨特的運動方法。但是由於常用的供電和驅動方法並不具備柔性特質,軟體機器人的這些優點不得不打折扣。
  • 盤點驚豔全球的微型機器人都有哪些黑科技層出不窮
    近些年,隨著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告訴發展,機器人在航天、軍事和醫療等高精尖科技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由於尖端技術領域對空間佔有率和質量的苛刻要求
  • 微型機器人RoboFly,僅有74毫克重,能像昆蟲一樣飛行
    現在機器人技術很火,但是人們印象中的機器人,往往是那些比較大型的,看起來很接近人類的機器人。其實,現在很多科學家在研究微型機器人,因為這些微型機器人的結構簡單,潛力巨大。最近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就設計了一種名叫「RoboFly」的微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只有74毫克重,能像昆蟲那樣靈活的飛行,而且它還可以在水上行走。在RoboFly之前,研究人員設計過能飛行的微型機器人RoboBee。不過RoboBee的製造過程非常困難,因為它的體型小,所以它的零部件是很小的,只能在顯微鏡下面建造。
  • 領拓智能帶你看如何簡單快速製成毫米機器人
    該研究團隊通過分別為棉線(1D)、摺紙(2D平面)、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薄膜(2D曲面/軟面)和塑料管(3D圓形物體)噴塗M-spray,使其轉化為了軟體爬行機器人、多足機器人、行走機器人和滾動機器人。
  • 昆蟲機器人即將成為現實,小小昆蟲作用可真大
    軟體機器人人們對機器人的研發與設想有許多許多,而軟體機器人絕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軟體機器人指的是並非完全由金屬材料組成的機器人,它們同樣跟人或者其他生物一樣有著較為柔軟的肢體,這可以幫助生物擁有更大的韌性。
  • 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微型機器人外科醫生的使用可以幫助減少侵入性手術,從而減少患者不適和術後恢復時間。 基於機器人超微的外形及前沿技術加速發展,微型機器人將在精準醫療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未來,許多疾病或將通過微小的機器人在血液中遊走、輸送藥物等來治療。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