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R微型機器人現在可以在水上或水下行走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如果你是受昆蟲啟發的機器人的粉絲,那麼你可能喜歡RoboBee、VelociRoACH和哈佛大學的HAMR等創作。現在哈佛大學的HAMR微型機器人已經可以穿越水面,自行下沉,並根據指令在水下行走。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於2013年首次宣布了繫繩驅動/控制的HAMR(哈佛動態微型機器人)機器人,其原始版本長度僅為4.4釐米,並且可以以高達每秒8.4倍自己身體長度的的最大速度沿著地面移動。它的結構靈感來自立體書,並將23個微觀材料層夾在一起,然後將它們雷射切割成所需的圖案。

最新版本的HAMR僅重1.65克,並在其所有四條腿上都配有腳墊。當機器人進入水中時,這些墊提供表面張力引起的浮力,防止其下沉(它甚至可以攜帶1.44克的有效載荷)。HAMR能以遊泳步態及高達10Hertz的頻率移動它的腿。

但是,如果需要,HAMR可以通過焊盤的下側向水施加電流。這導致稱為電潤溼的過程,其中施加的電壓減小了物體與水面之間的接觸角。結果,表面張力被破壞,機器人下沉。隨後它可以沿著底部行走,使用與在陸地上行走相同的步態。一種叫做Parylene的聚合物的防水塗層可以防止它在短時間內短路。

當它離開水面的時候,這個微小的輕型機器人需要一些幫助。為此,新的兩棲版本的HAMR具有更堅固的傳動以及前腿上的軟墊,它們共同用於增加其有效載荷能力並在爬升時重新分配摩擦力。這種改變使其能夠爬出水面。研究人員未來可能利用壁虎式粘合劑或跳躍機構等技術,希望機器人能夠在不使用坡道的情況下離開水面。

HAMR的最新版本在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的論文中有所描述。

相關焦點

  • 沒腿不行:能在水下行走的微型機器人
    最新研發出的微型裝置可以作為雷射控制微型機器人的腿。這些裝置能與微電子系統兼容,為自主微型機器人的大規模製造指出了一個方向。1959年,諾貝爾獎得主、納米技術先驅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提出了「可吞食外科醫生」的有趣設想。也就是說,製造一種可以在血管內移動的微型機器人,去有需要的地方做手術。
  • 哈佛大學研發新一代蟑螂機器人HAMR 既可陸地行走也能水下漫步
    哈佛大學研發新一代蟑螂機器人HAMR 既可陸地行走也能水下漫步  Emma Chou • 2018-07-05 14:06
  • RoboFly:昆蟲大小的機器人,可以在水面上飛行、行走和漂移
    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尤格什·丘克瓦德(Yogesh Chukewad)說:「RoboFly是一種受飛行昆蟲啟發的撲翼微型機器人。這些昆蟲可以飛行、行走,其中一些還可以在水面上掠過。我們的研究目標是開發一種機器人,該機器人通過執行多模式運動來模仿其生物學對應物,包括空中、地面和水面運動。」
  • 微型機器人RoboFly,僅有74毫克重,能像昆蟲一樣飛行
    現在機器人技術很火,但是人們印象中的機器人,往往是那些比較大型的,看起來很接近人類的機器人。其實,現在很多科學家在研究微型機器人,因為這些微型機器人的結構簡單,潛力巨大。最近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就設計了一種名叫「RoboFly」的微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只有74毫克重,能像昆蟲那樣靈活的飛行,而且它還可以在水上行走。在RoboFly之前,研究人員設計過能飛行的微型機器人RoboBee。不過RoboBee的製造過程非常困難,因為它的體型小,所以它的零部件是很小的,只能在顯微鏡下面建造。
  • 《泰拉瑞亞》水上行走靴怎麼得 水上行走靴好用嗎
    導 讀 今天的主題是泰拉瑞亞水上飄不再是夢想水上行走靴。
  • 《自然》報導化學所揭示水黽在水上行走的奧秘(圖)
    《自然》報導化學所揭示水黽在水上行走的奧秘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壁虎腳細微剛毛與物體的吸附研究,已成功研製了適用於任何地形行走的微型機器人(Nature,2000,405,681)。水黽(Water Strider)屬於異翅目,是生活在水面上的一種昆蟲。其中腳和後腳特別細長,長著許多直徑為納米量級的細毛,具有疏水性,利用水的表面張力,使它們能在水面上自由行走、快速滑移和跳躍。目前,國外對水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進化方面。
  • 哈佛將其微型機器人縮小到硬幣尺寸
    這個被稱為HAMR-JR的微型機器人是由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和哈佛威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攜手開發的,它只有受蟑螂啟發的哈佛移動微型機器人HAMR的一半大小。HAMR-JR只有一便士大小,幾乎可以完成它的大型前身的所有壯舉,促使它成為迄今為止最靈巧的微型機器人之一。
  • 微型機器人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微型機器人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目前開發的微型機器人有以下三大類:   (1)固定型微型機器人。其外觀像石頭、樹木、花草,裝有各種微型傳感器,可以探測出人體的紅外輻射、行走時的地面振動、金屬物體移動造成的磁場變化等,並將信號傳送到中央指揮部,指揮部可控制防禦區內的武器自動發起攻擊。   (2)機動式的微型機器人。它們裝備有太陽能電池板和計算機,可以按照預定程序機動進入敵人陣地與敵人同歸於盡。   (3)生物型微型機器人。
  • 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製造出微型機器人 可有效「行走」​
    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製造出微型機器人 可有效「行走」科學家利用雷射技術使顯微鏡機器人有效地「行走」。當受到雷射照射時,人類頭髮寬度周圍的腿能夠彎曲,從而產生類似行走的動作。專家們製造了100萬臺四腿機器人,可以安裝在
  • 仿生微型機器人跳著「霹靂舞」就卸了貨
    用光彎曲混合水凝膠致機器人行走。圖片來源:《科學機器人》網站據最新一期《科學機器人》報導,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首個類似於生命的材料,可以充當軟機器人。它能以人類的速度行走,撿起物體並將其運輸到新的位置,甚至還可以跳「霹靂舞」來釋放顆粒物。該機器人類似於四足章魚,在充滿水的水箱內運行,非常適合在水生環境中使用。這個釐米大小的機器人按重量計有將近90%的水,無需複雜的硬體、液壓或電力裝置即可移動。機器人由光激活並沿外部旋轉磁場的方向行進。機器人能以人類的速度(大約每秒一步)行走,並對磁場進行響應,從而使這些材料能遵循特定的軌跡。
  • 義大利研發出海底行走水下機器人:不僅能穿越泥濘,還能跳躍
    去年,韓國海洋研究所研發出一款海底行走機器人在業內引發了很大的轟動。這款機器人重量高達635公斤,外形很像大螃蟹,除了探險之外還可以在海底修復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道等等,並可以進行海底救援活動。而義大利最新研發的一款海底行走機器人堪稱它的升級版。
  • 各顯身手的微型機器人
    未來的醫生可以操控機械扇貝將藥物運輸到病灶位置,精準投放藥物,不用擔心藥物對其他細胞造成影響,同時還可以提高藥物的利用率。機械蠅的體積很小,無法攜帶較大的電池,研究人員給它安了一塊光伏電池,通過雷射照射,光伏電池可以把雷射轉換成電能。研究人員希望未來能給機械蠅配上傳感器和微型攝像機,使它能進入人類難以涉足的環境執行任務,比如監測森林火災情況,或在廢墟中探測倖存者的生命信號。
  • Nature: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研究人員以不同光伏閃爍雷射脈衝來控制這些機器人移動,每一個脈衝可以給一隻腿充電,通過在光電板前後切換雷射來控制機器人行走。它們在低電壓(200 毫伏)和低功率(10 毫微瓦)條件下就可移動。雖然體形微小但十分結實,在未來,這些微型機器人或許可以穿梭在人體組織和血液中,執行外科醫生的操作,縫合血管,探測人類大腦等。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該團隊介紹,這款微型機器人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摺紙技巧,其本體僅有5微米厚,40微米寬,根據不同的用途可在40微米到70微米範圍內調整其整體長度。
  • 可摺疊能行走 蝶形機器人堪比變形金剛
    近日國外媒體報導了一款能夠自動從蝴蝶形平板形態摺疊出四足並行走的機器人,堪稱真正的變形金剛。    據悉,這個機器人是由來自哈佛大學微型機器人工程師山姆-費爾頓(Sam Felton)和羅伯特•伍德(Robert Wood)所領導的一個團隊設計製造的,機器人設計源於日本的摺紙藝術。
  • 《Nature》草履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由雷射驅動可用於顯微外科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Nature》報導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校研究人員領導開發出 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的尺寸與草履蟲相仿,可用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當雷射照射到矽光路的時候,該微型機器人就會行走在1959年,前康奈爾大學的瑞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曾經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演講:「在底部具有巨大的空間」,在這一著名的演講中提到了一項縮微技術,可以達到令人驚奇的小微尺寸。而且,這一底部開始變得更加更加擁擠。
  • 細品二戰德國水下「末日武器」,海豹級微型潛艇
    向來以潛艇建造及其運用著稱於世的德國,在二戰末期開發了一系列微型潛艇, 相對不為人知。德國微型潛艇的誕生, 是為了順應當時的戰爭形勢。對於當時已經轉入守勢的德國, 遠航的戰艦已經無用武之地。近海防禦型的小型艦艇在戰術上的優勢逐漸顯現。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研究人員以不同光伏閃爍雷射脈衝來控制這些機器人移動,每一個脈衝可以給一隻腿充電,通過在光電板前後切換雷射來控制機器人行走。它們在低電壓(200 毫伏)和低功率(10 毫微瓦)條件下就可移動。雖然體形微小但十分結實,在未來,這些微型機器人或許可以穿梭在人體組織和血液中,執行外科醫生的操作,縫合血管,探測人類大腦等。
  • 肉眼不可見的微型機器人來了 未來可探索大腦
    ——至少,把這些機器人造出來,並注入你的體內,現在就可以辦到(當然,後果暫時就沒人顧得上了)。而且這些機器人,價格真的不要太便宜,因為它們是可以批量生產的,一下子就能「印」出好幾百萬個,每個只要幾毛錢,跑起來還很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