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天文學家隔空論戰「超宜居」行星是否真的宜居?

2020-10-11 二重奏的神經質

美國科學家宣布找到24個「超宜居」行星

最近,美國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以及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了行星「超宜居」的標準。

這個標準涵蓋了: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存在水還有與恆星的距離等等方面。最終在人類目前已經發現的4500地外行星中,它們篩選出了24顆「超宜居」星球。

這24顆「超宜居」星球,按理說是非常適合生命體生存的,可惜他們都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

既然「超宜居」的星球有了,憑我們現在的科技能不能確定那些星球上存在生命呢?


俄羅斯科學家認為「超宜居」行星的確認沒有充分理由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0日報導,俄羅斯天文學家拉基米爾·亞基緬科認為,美國科學家團隊宣稱的「超宜居」星球,沒有足夠理由能證明存在生命。

在拉基米爾看來,只有良好的生命條件不足以產生生命,適宜的環境是必要的,但是除了環境之外那些星球上的地質演進過程、大氣成分我們還不得知,這些要素一旦出現很小的差錯,生命就不可能誕生。

雖然現在有許多地外行星宣稱可能存在生命,但是目前我們僅僅能確定上面可能潛在的存在生命的條件,而不能斷然某一個地外行星一定適合生命生存。


人類地外探測手段缺乏,生命存在的定義難以確定

人類目前的地外探測手段還不足以充分探測太陽系外的行星,為了研究地外行星我們主要採用的手段是超精密望遠鏡,例如中國的「天眼」——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除此之外我們基本不可能將探測器發射到太陽系外的行星上,難以獲取有效的地質資料,充其量只是遠遠地看一眼。

不過在太陽系內我們就有能力發射探測器了

科學界正在急切等待「毅力號」火星車在2021年2月著陸火星表面。它將尋找火星過去存在生命的跡象。



我們為何如此的想在火星上尋找生命?主要是想確定:生命是否是地球獨有的現象?

目前我們發現的存在生命的行星只有地球一個,在其他星球發現生命之前我們不能確定,生命是地球的特例還是宇宙中普遍存存在的現象。

如何去回答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關鍵在於對生命存在的可靠性下定義。這個定義需要我們去分析太陽系內的各個行星,儘可能收集這些星球上現在和過去存在生命的證據。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繪製出完美「超宜居行星」輪廓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和德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外可能有24顆行星比地球更宜居。這些行星比地球更「年老」、更溫暖溼潤、「塊頭」也更大一點,其中一些行星可能是尋找外星生命的絕佳場所。這項研究由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德克·舒爾策-馬庫奇教授牽頭,他與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做出了最新發現。
  • 天文學家的新方法——探索宜居帶的類地行星,是否存在大氣層?
    Olmsted (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們找到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辨別一個巖質系外行星(與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是否存在大氣層。在過去十年裡,天文學家們發現了許多與地球相似的巖質系外行星,在「宜居帶」運行,「宜居帶」是恆星周圍的區域,溫度溫和,有可能使液態的水停留於巖質系外行星表面。
  • 宜居帶行星≠宜居行星!二者之間有何差別?科學家的重點在哪?
    宜居帶行星Vs宜居行星 首先,我們要知道,所謂的位於宜居帶的行星,還分不同的種類。 跳出宜居帶 看到這裡,你可能也像天文學家一樣,有點悲觀了:明明那麼多宜居帶行星,卻被砍掉一大半。難道系外生命的孕育,真的就那麼難嗎?
  • 24顆「超宜居行星」被發現,比地球更宜居
    ,也會參考地球的環境,如是否存在大氣層、是否存在磁場、是否位於恆星系的宜居地帶、是否存在液態水等。不過,現在科學家找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並繪製出它們完美的輪廓。為了尋找宜居行星,德國、美國的研究人員參考地球的條件制定了「超宜居」行星的標準,如行星的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存在水、與主恆星的距離等參數,最終從目前已知的4500顆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
  • 科學家們聲稱,比地球更宜居的「超宜居」行星,可能有24個
    (圖註:發現了24個與地球類似的「超宜居」的行星)據稱,這24個「超宜居」的行星及其所在的星系可能擁有比地球及太陽系更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這個項目由華盛頓州立大學主導,這些行星有著比地球更大的年齡、略大的體積以及更暖溼的環境。
  • 24顆「超宜居」行星被發現,地球不是生命「最宜居」的行星?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這是最近很多媒體報導的消息,初看消息時我有些震驚,這是真的嗎?於是我點開一看。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科學家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近期在美國《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這些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
    這是美國航天局提供的新確認的行星運轉概念圖。新華社/美聯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記者王鑫方)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超宜居」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宜居行星真的能「宜居生命」嗎,是否可以產生類似地球的生物?
    因此,要找到外星生命,第一步就是找到一顆與地球相似的「宜居行星」。科學家們正在使用克卜勒望遠鏡尋找與我們地球世界差不多大小,並圍繞著與地球相似的恆星運行的「可居住行星」。這樣一來,這些行星上的溫度變化將與地球相似。
  •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更宜居
    美德兩國研究人員宣布,在對行星年齡、表面溫度、是否有水等條件進行比對後,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這些行星距地球均超100光年,它們圍繞旋轉的恆星壽命比太陽長且變化更慢,因而生命體或更容易在這些星球生長。 (央視新聞)
  •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距地球超100光年
    這是美國航天局提供的新確認的行星運轉概念圖。新華社 / 美聯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 24 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 · 舒爾策 - 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 · 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 " 超宜居 " 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他們最終從 4500 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 24 顆 " 超宜居 " 行星。
  • 距地100光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類地行星,或為宜居星球
    有天文學家推測,大約是地球上沙子數量的100倍。我們都知道,沙子是多到數不清的,試問大家如果去海邊,或者在平時看到了沙子堆,根本就不會想要去數沙子有多少顆,因為這顯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由此可見,在宇宙中地球這樣的行星根本就不算稀奇,我們沒有找到地外生命,或許真的只是因為我們的科技不夠發達,當然,也有可能我們從一開始探尋的方向就錯了。為何這麼說?
  • 目前已經發現的宜居行星有哪些?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發現的宜居行星只有一顆,那就是我們的地球,這也是人類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由於觀測技術的進步,人類目前已經能夠找到太陽系之外環繞其他恆星運動的行星。目前已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為3976顆,但天文學家無法確定哪些系外行星是存在生命的宜居行星。因為系外行星離我們實在太遠了,目前的天文望遠鏡無法對它們的表面直接進行觀測。系外行星大多數都是通過間接的方法發現的,即便是能夠直接觀測到系外行星,它們看起來也只是沒有任何細節的亮點。儘管如此,天文學家可以知道系外行星的質量以及它們與其主恆星的距離。
  • 可能比地球更好的「超宜居」行星正在被發現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地球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唯一一個生命存在的星球,但與「超級宜居」的行星相比,它可能不是最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它們都在100光年之外,是超級宜居行星的候選人,它們的星球環境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比地球更古老、更大、更溫暖、更溼潤)。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已經證實了這些行星上存在生命。​在選定的24顆行星中,一顆名為K的行星是所有候選人中最理想的。其所在星系的恆星比我們的太陽更冷,質量更小,甚至更暗,但它們可以持續200億到700億年。
  • 比地球更宜居?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
    據英國《太陽報》當地時間10月5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之外發現了24顆行星,他們認為這些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更加宜居。在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這些潛在的「超宜居」行星的特徵。這些行星距離我們超過100光年,但可能是我們在地球以外發現生命的最大希望。
  • 科學家宣稱,發現了24個「超宜居」的類地行星
    科學家宣稱,發現了24個「超宜居」的類地行星 2020-10-10 22:14:49 來源 : 天文在線 利用一系列標準,研究人員在已知的4500個行星中篩選出了總共24個可能宜居的行星。
  • 在附近恆星的宜居帶上發現了地球大小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一組研究其他恆星周圍行星的系外行星天文學家聯繫我參加一個保密會議,告訴我一個引起他們興趣的行星。因為我的專業領域在於模擬系外行星的氣候,他們讓我確定這顆新行星是否是適合居住且可能存在液態水的地方。
  • 天文學家發現110光年外宜居行星上存在水,可能是宜居的大號地球
    即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這是第一次發現行星位於我們所認為的宜居帶上。相關研究的兩篇論文一篇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一篇上傳在arXiv網站上。我們還不知道該星球上的氣溫如何(Tsiaras團隊認為在-73到47°C之間)、水蒸氣在大氣中的精確比例、大氣中還有什麼其他化合物、是否是潮汐鎖定的行星等等,對於任何上述或其他特徵的發現都將描繪一幅更清晰的宜居K2-18b行星的畫面。地面望遠鏡或許能做一些有用的觀測,但實際上很難穿過地球大氣層有效觀測另一個行星的大氣層。
  • 美德研究人員: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宜居
    視覺中國 資料圖新華社10月6日消息,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超宜居」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美德研究人員: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宜居
    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超宜居」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他們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24顆超級宜居行星,就在100光年外,預言要成真
    在這些系外行星中,天文學家最關注的是巖質行星,尤其是某些運行在特定軌道中的行星。雖然地球是宜居星球的參考標準,但地球很可能不是宇宙中最適合生命繁衍生息的星球,一些系外行星的條件完全有可能超越地球的標準。為此,天文學家對已知的幾千顆系外行星進行詳細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