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以及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了行星「超宜居」的標準。
這個標準涵蓋了: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存在水還有與恆星的距離等等方面。最終在人類目前已經發現的4500地外行星中,它們篩選出了24顆「超宜居」星球。
這24顆「超宜居」星球,按理說是非常適合生命體生存的,可惜他們都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
既然「超宜居」的星球有了,憑我們現在的科技能不能確定那些星球上存在生命呢?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0日報導,俄羅斯天文學家拉基米爾·亞基緬科認為,美國科學家團隊宣稱的「超宜居」星球,沒有足夠理由能證明存在生命。
在拉基米爾看來,只有良好的生命條件不足以產生生命,適宜的環境是必要的,但是除了環境之外那些星球上的地質演進過程、大氣成分我們還不得知,這些要素一旦出現很小的差錯,生命就不可能誕生。
雖然現在有許多地外行星宣稱可能存在生命,但是目前我們僅僅能確定上面可能潛在的存在生命的條件,而不能斷然某一個地外行星一定適合生命生存。
人類目前的地外探測手段還不足以充分探測太陽系外的行星,為了研究地外行星我們主要採用的手段是超精密望遠鏡,例如中國的「天眼」——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除此之外我們基本不可能將探測器發射到太陽系外的行星上,難以獲取有效的地質資料,充其量只是遠遠地看一眼。
不過在太陽系內我們就有能力發射探測器了
科學界正在急切等待「毅力號」火星車在2021年2月著陸火星表面。它將尋找火星過去存在生命的跡象。
我們為何如此的想在火星上尋找生命?主要是想確定:生命是否是地球獨有的現象?
目前我們發現的存在生命的行星只有地球一個,在其他星球發現生命之前我們不能確定,生命是地球的特例還是宇宙中普遍存存在的現象。
如何去回答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關鍵在於對生命存在的可靠性下定義。這個定義需要我們去分析太陽系內的各個行星,儘可能收集這些星球上現在和過去存在生命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