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
這是最近很多媒體報導的消息,初看消息時我有些震驚,這是真的嗎?
於是我點開一看。
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科學家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近期在美國《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這些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其中一些星球比地球更古老、稍微大一些、略溫暖些、可能更溼潤。它們圍繞旋轉的恆星壽命比太陽長且變化更慢,生命體因而可能更容易在這些星球生長。
內容裡出現了兩個「可能」,與標題完全不符!
於是我翻看了原文。
原文標題
標題的意思是:有些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
在文中用了一個「may」。
果然,媒體報導科學消息還是一個套路,任何嚴謹的消息到了他們那裡都能被製造出噱頭來。
比如在封閉期間火過一把的xxx口服液,在經過官微首發後,在眾多平臺被瘋狂傳播,甚至上了熱搜!
當時大家的標題是這樣的。
最新發現!這種藥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好消息!初步發現:XXX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最後,人民日報官微不得不出來闢謠:抑制」不等於預防和治療,請勿搶購自行服用XXX口服液。
但拋開主流媒體報導失準不說,這篇文章中還是有值得我們注意的東西。
比如。
其實科學家做過很多實驗,都足以證明地球不是生命最宜居的星球!
1.酵母狀節莢藻
英國的學者對酵母狀節莢藻進行過研究,他們將酵母狀節莢藻放在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碳和氧氣中,然後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
最後研究發現:
當二氧化碳的濃度為大氣的兩倍時,紅藻的每日碳元素攝取增加了52%,淨成長量增長了314%。
2.微生物與空間站
我們都認為,微生物的生存依賴舒適的環境和充足的營養物質,而外太空這樣的環境是不適合它們生存的。
但真的是這樣嗎?
最新研究顯示,微生物不僅在空間站中生存的很好,而且繁殖速度還是地球上的幾十倍,乃至嚴重影響了太空人的健康!
微生物
3.大氣壓與小麥生長
有人專門研究過低大氣壓條件對小麥生長發育的影響,他們通過低壓植物栽培裝置開展小麥培養試驗,然後比較常壓 (101kPa) 和低壓 (50kPa) 下小麥的生長指標。
結果發現。
與常壓相比,低壓下小麥生長得更快,產量增加了4%左右。
小麥
以上結果都表明了,在另一種環境中地球生命可以更好的活著!
這就像你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突然知道你有一個富豪爸爸的消息,如果能找到你的富豪爸爸,那你這一輩子都不用努力了,但可惜的是,你怎麼找都找不到!
如果地球不是生命最宜居星球,那比地球還宜居的星球是什麼樣的呢?
宜居星球
在此之外我們先來看看地球為什麼宜居。
雖然地球看起來有種種優勢,但卻還是存在不足。
比如說太陽不夠年輕。當太陽越來越老的時候就會越來越熱,最後會把地球變成不毛之地。
比如說地球不夠重。如果地球更重一點的話就能保存更多的熱量,地球磁場的保存時間可以更久一些,大氣層就可以保存更久一些。
比如沙漠太多。沙漠其實不適合生命生存,如果地球的海岸線能夠更長一些,有更多水陸相交的地方,就更適合生命的生存繁衍。
而能夠彌補這些不足的星球,恰好就是生命更宜居的星球。
總結為一句話就是。
比地球更古老、更大、更溫暖、更溼潤的行星,以及比太陽壽命更長,燃燒速度更慢的恆星系統,那麼生命更容易繁衍。
宜居星球
其實「更宜居」只是通過研究表達了一部分環境參數比地球更適合而已,真正的情況實際上不得而知。
而且,就算各方面的條件都適合人類,那超過100光年的距離也不是我們能夠達到的!
這是一篇優質的文章,快把它轉發出去吧!
話題:如果讓你作為第一批人搬去宜居星球,你會去嗎?
-END-
我是,主頁還有更多冷知識、科普內容,歡迎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