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文簡單地介紹了TOI-700恆星及其3顆行星的概況,並解釋了液態水對宜居與否的重要性。科學家通過建立模型來推測此恆星可能存在的氣候。
一個藝術家對恆星宜居帶上的系外行星的印象。
美國宇航局一組研究其他恆星周圍行星的系外行星天文學家聯繫我參加一個保密會議,告訴我一個引起他們興趣的行星。因為我的專業領域在於模擬系外行星的氣候,他們讓我確定這顆新行星是否是適合居住且可能存在液態水的地方。
這些美國宇航局的同事,喬希·施利德和他的學生艾米莉·吉爾伯特、湯姆·巴克利和埃莉莎·昆塔納,在研究TESS(系外行星凌星巡天衛星)的數據時,發現了可能是TESS第一個觀測到的地球大小的行星,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這是令人振奮的消息,因為這個新行星離地球相對較近,通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或地面大型望遠鏡或將觀測到它的大氣層。
宜居帶上的行星
吉爾伯特的研究小組發現的行星的寄主星被稱為系外行星凌星巡天衛星的興趣恆星700號,或TOI-700。與太陽相比,他是個既渺小又黯淡的恆星,是太陽40%的大小,大約僅有太陽1/50的亮度,位於劍魚星座裡距地球100光年的位置,在我們南半球可以觀測到。相對而言,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地球4.2光年。要了解這些距離,如果你搭乘最快的宇宙飛船(帕克太陽探測器)抵達比鄰星需要將近2萬年的時間。
TOI-700周圍有三顆行星:b、c和d。行星d與地球同等大小,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上,每37天繞TOI-700運行一周。我的同事們希望我能利用恆星和行星已知的特性為恆星d建立一個氣候模型。行星b和c的大小分別為地球大小和迷你海王星大小。然而,它們的軌道離主星更近,接收到的星光是我們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星光的5倍和2.6倍。作為對照,表面乾熱、溫度約為860華氏度的金星,接收到的太陽光是地球的兩倍。
直至大約十年前,天文學家們僅知道宜居帶上兩顆大小不一的行星:地球與火星。然而,在過去的十年中,由於地面望遠鏡和克卜勒計劃(2009年至2019年也在尋找系外行星,但目前已退役),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大約12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他們位於其寄主星宜居帶上,體積是地球的一半到兩倍大小不等。
儘管迄今為止發現的小型系外行星數量相對較多,但大多數恆星距離地球的距離都在600到3000光年之間——太遠太暗以致於無法進行詳細的後續觀測。
為什麼液態水對宜居性很重要?
不同於克卜勒,TESS的任務是尋找太陽周圍最近的行星:足夠明亮以便後續觀測。
2018年4月至今,TESS觀測到1500多顆候選行星。大多數的大小是地球的兩倍,繞軌運行一周少於十天。而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需365天。因此,這些行星從太陽獲得的熱量明顯比地球多很多,太熱以至於液態水無法在其表面存在。
液態水對宜居性至關重要。它為化學物質相互作用提供了媒介。雖然外星生命可能存在於高壓或高溫下,比如在水火噴口附近發現的極端微生物或在南極西部冰蓋下半英裡處發現的微生物。人類已經能夠直接探測到這些極端環境,所以這些發現是可能的,但卻不能在太空中發現這些外星生命。
當要尋找太陽系以外的生命或宜居環境時,人類完全依賴於遠程觀測。表面的液態水會創造宜居環境,有可能推動生命出現。然後這些生命形式與其上的大氣相互作用,出現地球上的望遠鏡可以遠程探測到的生命特徵。這些特徵可能是類地氣體成分(氧氣、臭氧、甲烷、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或是27億年前古代地球的氣體成分(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沒有氧氣)。
我們知道一個已經發生過這種事情的行星,就是地球。因此,天文學家的目標是找到與地球差不多大小,循著某一軌道繞恆星運行,且其表面上有液態水存在的行星。這些行星將成為我們探索太陽系外宜居世界和生命特徵的主要目標。
TOI 700系統的三顆行星圍繞一顆小而冷的M型矮星運行。TOI-700d是TESS在宜居帶上發現的第一個地球大小的星球。
TOI-700d行星的可能氣候
為了確定TOI-700周圍的d行星真的存在,吉爾伯特的研究團隊需要通過其他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來確認。TESS在行星穿過恆星前時進行探測,此時恆星的光亮變弱。然而,這種光亮變弱也可能由儀器雜訊或其背後的雙星系統相互遮蔽所產生的假性活躍信號。哈佛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的喬伊·羅德裡格斯進行了獨立觀測。羅德裡格斯及其團隊通過斯皮策望遠鏡證實TESS所觀測到的TOI-700d行星真實存在。
我和我的學生加布裡埃爾·恩格爾曼-蘇薩使用我們的建模軟體來確定TOI-700d行星上可能出現的氣候類型。因為我們還不清楚該行星的大氣層中可能存在的氣體類型,我們利用氣候模型分析其表面支持海洋存在的氣體成分。恩格爾曼-蘇薩在我的長期合作者艾瑞克·沃爾夫的幫助下,測試了多種大氣組成情況,包括當前地球大氣組成情況(77%的氮,21%的氧,及甲烷和二氧化碳),27億年前地球大氣的組成情況(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甚至可能存在於35億年前的火星上的大氣組成情況(大量二氧化碳)。
基於我們的模型,我們發現如果行星TOI-700d的大氣中含有甲烷、二氧化碳或水蒸氣,那就可能是宜居行星。現在我們團隊需要通過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來證實這些假設。
生活在像黃石國家公園地熱盆地這樣的惡劣環境中的細菌,為尋找其他行星上的宜居區提供了線索。
新奇世界及其氣候
美國宇航局團隊完成的氣候模擬表明,類似地球的大氣和氣體壓力不足以實現液態水在其表面存在。如果我們把同樣數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到TOI-700d行星上,其表面的溫度仍低於零度。
當前我們地球的大氣層下有海洋存在是因為我們的恆星比TOI-700要大且亮。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團隊的所有模型都表明,那些渺小黯淡的恆星周圍的行星,其氣候都和我們在地球上所見到的截然不同。
系外行星領域正處於一個從發現它們到了解其大氣特徵的過渡時期。在天文學史上,新技術帶來宇宙新發現,包括發現像熱木星和小海王星的驚喜,而這也是我們太陽系中所沒有的。當前這一階段需要觀測這些行星的大氣層,看看他們是否具有支持生命活動所需的條件。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translate: 一蘭
author: RAVI KUMAR KOPPARAPU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