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望遠鏡發現首顆宜居帶中、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

2020-12-03 騰訊網

大小和地球相似

或存在液態水

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又雙叒叕出現了!

據外媒報導,近日,NASA的TESS望遠鏡在一顆恆星周邊的宜居帶中發現了一顆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該行星被稱作TOI 700d,距離地球101.5光年,也就是以光的速度要走101.5年。光速有多快?1秒繞地球7.5圈,從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需1.255秒,101.5光年有多遠?大家感受一下……

藝術家繪製的TOI 700 d概念圖

TOI 700d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公轉周期

TOI 700d環繞著一顆被命名為TOI 700的紅矮星公轉,公轉周期是37天。地球的公轉周期是一年。

氣候情況

TOI 700d比地球大20%,從恆星獲得的能量約為地球所接收太陽能的86%,這意味著它位於恆星TOI 700的宜居帶中。科學家們觀測發現700d存在潮汐鎖定現象,類似於月球,永遠以同一面朝著恆星,不似地球一樣還會自轉,所以很可能不會存在晝夜交替,也不會有春夏秋冬。它的氣候和地球完全不同,雖然存在誕生生命的條件,但只是出位於「宜居區域」,並不一定完全適宜生存。

大氣構造

科學家們做了不少模擬實驗,有些顯示出這顆行星表面被海洋覆蓋,外圍大氣層則是「密集的、二氧化碳主導」,類似於火星早期的大氣層。有些則顯示出這顆行星乾燥無雲。具體它的氣候如何,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觀測和計算。

TESS望遠鏡是誰?

TESS望遠鏡全稱「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於2018年4月發射升空,旨在「接棒」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成為行星獵手。

外號

「行星獵手」

職責

NASA此前宣布退役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繼承者,肩負發現系外行星乃至「第二地球」的重任。兩年內,TESS將觀測20萬顆恆星。

特徵

體積不大,差不多相當於一臺冰箱大小,重量為350公斤左右。

觀測方法

使用「凌星法」進行觀測,即當被觀測行星運行到其母恆星和地球之間時,恆星的亮度因行星遮掩而減弱,並且這種亮度減弱現象的出現是周期性的,據此可以了解恆星周圍有行星存在。這也是目前最為廣泛的行星探測方法。

成為宜居星球都需要哪些條件?

據2016年統計顯示,TESS的前任克卜勒望遠鏡已發現4000多顆候選行星,其中超200顆宜居行星可能存在生命。那麼,成為生命宜居星球需要具有什麼必備條件?小編帶你看看~

聽說,科學家們已經開始製作一個系統的

「宜居星球指南」了

把迄今為止發現的適合未來人類移居的星球

分門別類

流浪地球?

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美媒:TESS發現首顆宜居系外行星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說,負責系外行星勘察任務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了一顆可能宜居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的大小與地球相似,它在距離地球大約100光年的地方圍繞一顆恆星運轉。這是TESS發現的首顆宜居系外行星。
  • 在附近恆星的宜居帶上發現了地球大小的行星
    行星d與地球同等大小,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上,每37天繞TOI-700運行一周。我的同事們希望我能利用恆星和行星已知的特性為恆星d建立一個氣候模型。行星b和c的大小分別為地球大小和迷你海王星大小。然而,它們的軌道離主星更近,接收到的星光是我們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星光的5倍和2.6倍。作為對照,表面乾熱、溫度約為860華氏度的金星,接收到的太陽光是地球的兩倍。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時間:2020-10-12 14: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有些時候,宇宙似乎是有意使一些事情變得如此有趣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確認的首顆宜居帶系外行星——克卜勒-22b!
    2011年12月美國宇航局宣布確認首顆於克卜勒計劃中發現的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克卜勒-22b,它是通過美國宇航局所屬的克卜勒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根據觀測到的數據推測,它圍繞著一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它的直徑約為地球的2.4倍,算得上是一個超級地球。它距離地球比較與遙遠,約為600光年,如果以現在的飛船速度的話,差不多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才可以到達。
  • 研究人員發現了數百顆位於恆星宜居帶內的行星
    10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
  • 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早期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仿的可居住帶行星
    一支跨大西洋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重新分析數據,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其恆星可居住區域內運行,該區域位於恆星周圍,巖石行星可以在其中支撐液態水。科學家在查看克卜勒的舊觀測結果時發現了這個名為Kepler-1649c的行星,該機構於2018年退役。雖然先前使用計算機算法進行的搜索誤認了該行星,但研究克卜勒數據的研究人員再次查看了籤名並確認為一個星球。在克卜勒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這個距離地球300光年的遙遠世界與地球的大小和估計溫度最相似。
  • 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距地球僅100光年
    首個可能宜居的類地行星被發現!1月7日,NASA宣布,「行星獵人」苔絲(TESS),發現了一顆名為,To700d的系外行星,不同於以往發現的行星,TOI700d,大小和地球相似,並滿足存在液態水的條件這意味著生命,將可能在這裡孕育而出,該行星圍繞著一顆比太陽小的紅矮星運行,系統內已發現的三顆行星,從內到外分別是TOI700b,地球大小,可能是巖石行星的TOI700c,
  • 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距地球僅100光年
    首個可能宜居的類地行星被發現! 1月7日,NASA宣布,「行星獵人」苔絲(TESS),發現了一顆名為,To700d的系外行星,不同於以往發現的行星,TOI 700d,大小和地球相似,並滿足存在液態水的條件
  • 銀河系中或有3億多顆宜居行星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司洋)10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
  • 銀河系中應該有多少顆宜居行星?
    在發現的7348顆候選行星中,只有979顆得到了確認。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誤報?不是的!事實證明,確認這些行星需要大量的望遠鏡時間來進行觀測,對於我們現有的望遠鏡來說,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其中克卜勒發現了2000多顆雙星系統!我們完全相信,在4178顆未被拒絕的行星中,90%以上都是真正的行星。
  • 科學家發現行星怎麼回事?行星是什麼樣的大小與地球相仿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23日報導,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任務於2017年獲得的數據中發現了這顆行星存在的信號。
  • 在美國宇航局克卜勒早期數據中發現隱藏有地球大小的宜居帶行星
    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中,這顆行星的大小和溫度最接近地球。圖片來源:NASA / Ames研究中心/ Daniel Rutter一支跨大西洋的科學家小組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重新分析數據,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其恆星可居住區域內運行,該區域位於恆星周圍,巖石行星可以在其中支撐液態水。
  • NASA最新研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宜居帶
    科學家也相繼發現了「克卜勒-452b」、「克卜勒-22b」、「克卜勒-186f」...現在,美國NASA又發布說,科學家再次發現一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內地行星,並且還在宜居帶上。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的行星就在昨天4號16日,美國NASA在官網發布了一個「發現一顆與地球最相似行星的消息」。
  • TESS發現了第一顆地球大小的宜居區系外行星:TOI700d
    TOI 700d是位於多拉多(Dorado)星座100光年外的行星系統,TOI 700 d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過渡系外行星調查衛星發現的第一個地球大小的宜居區行星。迄今為止,TESS已經在附近的11顆恆星中發現了17顆小行星,這些恆星都是M矮星,質量比太陽小(小於太陽質量的60%),且比太陽冷(表面溫度小於3900K)。本月發表的三篇論文中,天文學家表示其中一顆行星TOI-700d大小和地球相當,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區域,並討論了它的氣候特點。
  • 又發現一個地球2.0?宜居帶上並非都宜居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編號為TOI 700d,並宣稱這顆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消息一出,「首個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被發現」這一話題便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  一時間,行星TOI 700d佔盡了風頭。令人好奇的是,它究竟有哪些「資本」可與地球相提並論?
  • 重看NASA克卜勒舊數據,科學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且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重看NASA克卜勒舊數據,科學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且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 克卜勒發現多顆系外行星 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
    據新華社電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近日確認發現了8顆太陽系外行星,其中兩顆被稱為迄今最像地球的行星。這不僅使它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過千,也使天文學家「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發現地球的雙胞胎」。據美國航天局發布的消息,這8顆行星中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宜居帶溫度條件適宜,理論上其表面可能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液態水。
  • 美國宇航局發現了地球大小的宜居地帶
    )在其恆星的宜居帶發現了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宜居帶是指在適宜的距離範圍內,適宜液態水存在的星球。科學家們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一名為TOI 700d的發現,並模擬了這顆行星的潛在環境,以幫助未來的觀測.到目前為止,TOI 700d是在一顆恆星的宜居地帶發現的為數不多的地球大小的行星之一。
  • 美國在外太空又發現了10顆地球!
    美國太空總署(NASA)19日宣布,再發現219顆疑似系外行星(exoplanet),其中包括10個處於它們行星系內宜居帶的類地行星
  • 銀河系中或有3億多顆宜居行星 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為了做出合理的估算,研究人員把目光瞄向與地球大小相似的巖質系外行星。他們還計算了所謂的類太陽恆星,這些恆星與我們的太陽年齡相仿,溫度也大致相同。此外,研究人員還計算了行星是否具備支持液態水的必要條件。之前對於銀河系中潛在宜居系外行星數量的估算,很大程度上是基於該行星與寄主星的距離。然而在此次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還考慮了行星能夠受到多少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