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現在所探索的宇宙範圍內,地球是唯一一顆宜居的星球。如果萬一哪天突如其來一場6500年前那樣的隕石撞擊的天災,就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仍然是無法阻止的。
科學家深知地球並不是一顆100%安全的星球,而最近幾百年來,地球環境變得日漸惡劣,越來越不宜居。於是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成為科學家們主要任務之一。
圍繞紅矮星旋轉的克卜勒-163c。
科學家也相繼發現了「克卜勒-452b」、「克卜勒-22b」、「克卜勒-186f」...現在,美國NASA又發布說,科學家再次發現一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內地行星,並且還在宜居帶上。
就在昨天4號16日,美國NASA在官網發布了一個「發現一顆與地球最相似行星的消息」。
發現這顆行星的是一組跨大西洋科學家小組,他們由2018年退役的「克卜勒望遠鏡(Kepler telescope)」在服役期提供的舊數據中重新分析後發現的。之所以原來沒發現,是由於過去的計算機算法沒有搜索到而誤判了它。
他們將這顆行星命名為克卜勒-1649c。再次分析它的數據後,發現克卜勒-1649c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06倍,有跟地球相似的溫度,距離地球約有300光年之遙。它所在的軌道是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而它恰在宜居帶,是目前為止與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表面很可能有液態水。
這是NASA發布在官網的對比圖,從圖上可以看出比地球略大,看似與地球一樣飄著一些白色的雲霧。但沒有地球亮,而且是一顆粉紅色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說,在宜居帶的克卜勒-1649c雖然很可能會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液態水,但有水不一定就適宜人類生存,人類就是這麼嬌弱。就像地球的姐妹星——火星也位於宜居帶,也有液態水,可它的氣候環境相比地球,簡直就像了無生機的荒蕪沙漠,溫度低至-5℃~-87℃,而且空氣稀薄。這樣的星球人類是無法存活的。
不過它仍然會人類帶來了希望,因為它比火星大一些,火星體積只有地球一半左右,「克卜勒-1649c」的體積與地球相似,如果氧氣也足夠,它的環境比火星要樂觀的多。但從它表面呈現的粉紅色來看,有生命的機率很小,可能氧氣含量很低。
克卜勒-是1649c的地貌想像圖。
沒有氧氣,當然不適宜人類生存!更說不上地球2.0!
即使如此,人類還會不畏艱辛,仍然在茫茫太空裡探索前行!相信不久的將來人類就會第二顆地球,為未來人類的移民邁出第一步!
聽說點讚、關注我的人都有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