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最新研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宜居帶

2020-08-28 弄潮科學

在人類現在所探索的宇宙範圍內,地球是唯一一顆宜居的星球。如果萬一哪天突如其來一場6500年前那樣的隕石撞擊的天災,就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仍然是無法阻止的。

科學家深知地球並不是一顆100%安全的星球,而最近幾百年來,地球環境變得日漸惡劣,越來越不宜居。於是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成為科學家們主要任務之一。

圍繞紅矮星旋轉的克卜勒-163c。

科學家也相繼發現了「克卜勒-452b」、「克卜勒-22b」、「克卜勒-186f」...現在,美國NASA又發布說,科學家再次發現一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內地行星,並且還在宜居帶上。

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就在昨天4號16日,美國NASA在官網發布了一個「發現一顆與地球最相似行星的消息」。


發現這顆行星的是一組跨大西洋科學家小組,他們由2018年退役的「克卜勒望遠鏡(Kepler telescope)」在服役期提供的舊數據中重新分析後發現的。之所以原來沒發現,是由於過去的計算機算法沒有搜索到而誤判了它。

他們將這顆行星命名為克卜勒-1649c。再次分析它的數據後,發現克卜勒-1649c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06倍,有跟地球相似的溫度,距離地球約有300光年之遙。它所在的軌道是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而它恰在宜居帶,是目前為止與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表面很可能有液態水。

這是NASA發布在官網的對比圖,從圖上可以看出比地球略大,看似與地球一樣飄著一些白色的雲霧。但沒有地球亮,而且是一顆粉紅色的行星。

有水並不一定適宜人類生存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說,在宜居帶的克卜勒-1649c雖然很可能會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液態水,但有水不一定就適宜人類生存,人類就是這麼嬌弱。就像地球的姐妹星——火星也位於宜居帶,也有液態水,可它的氣候環境相比地球,簡直就像了無生機的荒蕪沙漠,溫度低至-5℃~-87℃,而且空氣稀薄。這樣的星球人類是無法存活的。


不過它仍然會人類帶來了希望,因為它比火星大一些,火星體積只有地球一半左右,「克卜勒-1649c」的體積與地球相似,如果氧氣也足夠,它的環境比火星要樂觀的多。但從它表面呈現的粉紅色來看,有生命的機率很小,可能氧氣含量很低。

克卜勒-是1649c的地貌想像圖。

沒有氧氣,當然不適宜人類生存!更說不上地球2.0!

即使如此,人類還會不畏艱辛,仍然在茫茫太空裡探索前行!相信不久的將來人類就會第二顆地球,為未來人類的移民邁出第一步!



聽說點讚、關注我的人都有對象了!

相關焦點

  • 重看NASA克卜勒舊數據,科學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且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重看NASA克卜勒舊數據,科學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且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地球和Kepler-1649c大小對比,Kepler-1649c的半徑大約是地球的1.06倍。Credit: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一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科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NASA克卜勒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在其中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Credit: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一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科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NASA克卜勒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在其中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 在附近恆星的宜居帶上發現了地球大小的行星
    (系外行星凌星巡天衛星)的數據時,發現了可能是TESS第一個觀測到的地球大小的行星,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行星d與地球同等大小,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上,每37天繞TOI-700運行一周。我的同事們希望我能利用恆星和行星已知的特性為恆星d建立一個氣候模型。行星b和c的大小分別為地球大小和迷你海王星大小。然而,它們的軌道離主星更近,接收到的星光是我們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星光的5倍和2.6倍。作為對照,表面乾熱、溫度約為860華氏度的金星,接收到的太陽光是地球的兩倍。
  • 高中生幫NASA發現宜居帶行星
    高中生幫NASA發現宜居帶行星 2020-01-17 1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TESS望遠鏡發現首顆宜居帶中、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
    據外媒報導,近日,NASA的TESS望遠鏡在一顆恆星周邊的宜居帶中發現了一顆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該行星被稱作TOI 700d,距離地球101.5光年,也就是以光的速度要走101.5年。光速有多快?1秒繞地球7.5圈,從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需1.255秒,101.5光年有多遠?
  • 美國宇航局發現了地球大小的宜居地帶
    )在其恆星的宜居帶發現了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宜居帶是指在適宜的距離範圍內,適宜液態水存在的星球。科學家們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一名為TOI 700d的發現,並模擬了這顆行星的潛在環境,以幫助未來的觀測.到目前為止,TOI 700d是在一顆恆星的宜居地帶發現的為數不多的地球大小的行星之一。
  • 在美國宇航局克卜勒早期數據中發現隱藏有地球大小的宜居帶行星
    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中,這顆行星的大小和溫度最接近地球。圖片來源:NASA / Ames研究中心/ Daniel Rutter一支跨大西洋的科學家小組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重新分析數據,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其恆星可居住區域內運行,該區域位於恆星周圍,巖石行星可以在其中支撐液態水。
  • 研究人員發現了數百顆位於恆星宜居帶內的行星
    10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
  • 大小與木星形似,就位於宜居帶上
    如今地球的環境形勢面臨嚴峻考驗,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科學家也一直在尋找第二家園的路上。前幾天就有一位天文學家在宜居帶中發現了一顆行星,或許適合人類居住。曾經也有很多宜居帶的行星在許多年前就存在過生命,由於數千年的演變進化,它們可能退居到了宜居帶的邊緣,造成如今的惡劣環境,所以說這顆「新地球」的出現,或許會為我們尋找第二家園提供很大的可能性。
  • NASA在31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宜居帶的「新地球」
    近日,NASA對外宣布,他們的凌日系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新地球」,他位於我們31光年以外的地方。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他的表面和地球一樣,是藍色的,並且還處於宜居帶。
  • 地球有了兄弟?NASA發現首個可能宜居的類地行星,距地球100光年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1月7日在美國天文學年會上宣布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類似的行星。它處在我們所熟知的宜居帶中。這個距離範圍意味著在其地面上,可能有液態水的存在。此次發現是由NASA的運輸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所發現,之後,科學家又使用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個名為TOI 700 d的行星,並且對行星的潛在環境進行了模擬,以進一步確認它的環境。TOI 700 d是迄今為止,在恆星的宜居帶中發現的僅有少數幾個地球大小的行星之一。
  • 每五個類太陽恆星,就會有一個類地行星,位於它的宜居帶內
    根據一項基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我們的銀河系裡,大約有五分之一的類太陽恆星擁有與地球大小相當的行星,並且這些行星能夠孕育生命。「這意味著,當我們抬起頭仰望夜空中成千上萬的星星時,最近的,並且在宜居帶中有擁有一顆地球大小行星的類太陽恆星距離我們可能只有12光年遠,我們甚至能通過肉眼看見它,這太神奇了!」
  • 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早期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仿的可居住帶行星
    一支跨大西洋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重新分析數據,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其恆星可居住區域內運行,該區域位於恆星周圍,巖石行星可以在其中支撐液態水。科學家在查看克卜勒的舊觀測結果時發現了這個名為Kepler-1649c的行星,該機構於2018年退役。雖然先前使用計算機算法進行的搜索誤認了該行星,但研究克卜勒數據的研究人員再次查看了籤名並確認為一個星球。在克卜勒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這個距離地球300光年的遙遠世界與地球的大小和估計溫度最相似。
  • TESS發現了第一顆地球大小的宜居區系外行星:TOI700d
    TOI 700d是位於多拉多(Dorado)星座100光年外的行星系統,TOI 700 d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過渡系外行星調查衛星發現的第一個地球大小的宜居區行星。迄今為止,TESS已經在附近的11顆恆星中發現了17顆小行星,這些恆星都是M矮星,質量比太陽小(小於太陽質量的60%),且比太陽冷(表面溫度小於3900K)。本月發表的三篇論文中,天文學家表示其中一顆行星TOI-700d大小和地球相當,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區域,並討論了它的氣候特點。
  • NASA的行星搜尋衛星發現了另一個與地球大小相似、可宜居的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系外行星調查衛星的太空望遠鏡(TESS)發現了另一顆地球大小的、可能適合居住的行星。該行星圍繞著一顆恆星運行,其距離範圍在條件允許液態水存在於行星表面。根據位於帕薩迪納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份聲明,科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一發現,稱為TOI 700 d。
  • 又發現一個地球2.0?宜居帶上並非都宜居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編號為TOI 700d,並宣稱這顆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消息一出,「首個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被發現」這一話題便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  一時間,行星TOI 700d佔盡了風頭。令人好奇的是,它究竟有哪些「資本」可與地球相提並論?
  • 「宜居星球」「超級地球」到底是什麼?
    )我們說到,科學家們最近新發現的系外行星Kepler-1649c是一顆「宜居行星」,也是一顆「超級地球」,以至於一時間很多媒體稱之為「迄今為止和地球最像的一顆行星」[1,2]。Kepler-1649c上的假象圖。
  • 因電腦死機,科學家意外發現了與地球最像的行星,同樣位於宜居帶
    文/冰辰人類一直在尋找「第二個地球」,希望能夠在地球壽命到來之前找到合適的家園。起初,人們將目光放在了同樣位於宜居帶的星球——金星!很快,科學家就發現,金星就是一顆毫無生機的星球,環境極其惡劣,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
  • NASA發現了一顆新行星,很可能是外星人的家園(雙語)
    最近,NASA就發現了可能是外星人的家園--一顆和地球大小相仿的行星。一起來看看吧!衛星發現的,是迄今為止在恆星的宜居帶發現的為數不多的與地球大小相仿的行星之一。最裡面的那顆行星TOI 700b,這是一顆和地球大小相仿的巖石行星,而中間的那顆行星TOI 700c,是地球的2.6倍,是一個以氣體為主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