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星球」「超級地球」到底是什麼?

2020-12-06 haibaraemily

上集(Kepler-1649c,又見「地球2.0」?)我們說到,科學家們最近新發現的系外行星Kepler-1649c是一顆「宜居行星」,也是一顆「超級地球」,以至於一時間很多媒體稱之為「迄今為止和地球最像的一顆行星」[1,2]

Kepler-1649c上的假象圖。這裡的「太陽」,是一顆紅矮星。來源: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 [1]

且不說是不是真的「最像」,「像地球」這點到底有多重要?

說白了,宜居行星(habitable planets)只不過一個理論溫度上的限制,這個限制條件由兩個因素決定:恆星的輻射能量和行星距離恆星的距離——恆星溫度越高,行星距離恆星越近,溫度就越高;反之則越低,所以不同類型的恆星,匹配的「宜居行星帶」位置和範圍是不一樣的。

FGKM型主序星的宜居帶範圍。來源:PHL

而「超級地球」也不過只是一個大小或者說質量上的限制——大小/質量是否和地球相當。

以前我們強調這些大小和溫度參數,強調「宜居行星」「超級地球」,是因為大個頭的「熱木星」更容易被發現,而早先滿足這些條件的小個頭行星則稀有得多。

但坦白講,隨著觀測能力的提升,這樣的行星必將會越來越多。但在我們可以看到的不久的將來,滿足這些條件的系外行星將多得得數不過來。

當「宜居行星」和「超級地球」逐漸失去它們的「光環」和背後所賦予的過於美好的想像之後,或許到了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的時候:

說起系外宜居星球,我們到底在尋找什麼?

畢竟,撇去「宜居行星」「超級地球」這樣的用語所帶來的的「暗示」,事實上所謂的「宜居行星」離我們日常通過字面理解/想像出的「適宜生命居住的星球」這種意思是在差了太遠。

其實,宜居行星(habitable planets)還有一個私以為更恰當的名字,叫做金鳳花行星(Goldilocks planets),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詞可能比「宜居行星」會少一點誤解。

金鳳花行星得名於19世紀的英國童話故事《金鳳花和三隻熊》,這個故事中國孩子可能也聽過,講的是一個叫做金鳳花的小女孩在森林裡進了熊爸爸、熊媽媽和小熊的家裡,感受了不同硬度的椅子和床,品嘗了不同燙度的粥,從中找到了她覺得「剛剛好」的那種——所謂「宜居行星」,也只是在某種限定要求之下的那些「剛剛好」的行星罷了

金鳳花和三隻熊

至於這種「剛剛好」是不是對生命剛剛好,這不一定。所謂滿足「宜居行星」標準的,頂多只能說是我們理解中的適宜生命居住的一個前提條件而已。

甚至,我們都不知道這僅有的一點必要條件算不算必要的。畢竟,我們也不知道:生命真的需要水麼?生命真的必須是碳基的麼?一顆行星/衛星表面or次表面的熱量一定要通過恆星的輻射來提供麼?如果不一定的話,那麼通過恆星溫度和距離計算的行星表面溫度,就和行星上生命的誕生完全沒有充分或者必要關係了。

總之,別激動。在不久的將來,「宜居行星」「超級地球」簡直不要太多,但這類行星上能否真的孕育生命還很難講,反過來說,不在「宜居帶」範疇內的星球上,也未必就一定不能孕育生命。

哪怕在我們的太陽系內,我們不也已經在逐漸把更多尋覓生命的熱忱從位於宜居帶中的火星轉移到了壓根不在宜居帶的木星和土星的衛星上了麼——劇烈的潮汐加熱作用,冰下的液態海洋,海底的水熱活動,噴泉中的有機物……想像一下,一個深海熱泉口附近孕育的生命天堂它不香麼?

土衛二的水熱活動。來源:NASA/JPL-Caltech/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嗨,誰說離了太陽就不行呢?

參考資料

[1] Earth-Size, Habitable Zone Planet Found Hidden in Early NASA Kepler Data

https://www.nasa.gov/press-release/earth-size-habitable-zone-planet-found-hidden-in-early-nasa-kepler-data

[2] Vanderburg, A., Rowden, P., Bryson, S., Coughlin, J., Batalha, N., Collins, K. A., ... & Huang, C. X. (2020). A Habitable-zone Earth-sized Planet Rescued from False Positive Statu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893(1), L27.

相關焦點

  • 超級地球真的存在?宇宙十大最宜居星球
    原標題:超級地球真的存在?宇宙十大最宜居星球 隨著地球資源的日益枯竭,包括美國在內的幾個太空探索強國,早已把目光轉移到浩瀚的宇宙中。尋找除地球之外的宜居星球,已經越來越迫切。而此前曾被科學家們認為根本不存在的一顆宜居星球,日前卻被正式承認確實存在。
  • 科學家覓24個「超級宜居」星球 距地球逾100光年
    美國有大學研究發現,宇宙有24個「超級宜居」的星球,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甚至比地球更適合生物居住。世上有沒有另一個星球適合人類居住?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在4500個已知太陽系外行星中尋找。怎樣是「超級宜居」?
  • 地球附近竟潛藏24個超級宜居星球,是時候考慮宇宙移民了嗎?
    ,氣候變暖愈演愈烈,未來地球可能會變成一顆不斷向外輻射大量紅外熱量的炙熱星球,不具備生命宜居的必要條件。不過現在好了,一組科學家已發現地球附近存在24個超級宜居的星球,有些甚至比地球還更適合生命居住!超級宜居世界的大氣層應充滿大量的水分、雲層,保持充分的溼度,氧含量應在25%到30%,表面平均溫度應比地球高5攝氏度,這樣的行星將擁有更多的熱帶地區,而不像地球,有那麼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寒冷乾燥地區。
  • 42光年外發現宜居星球,科學家:是顆超級地球,可能存在生命
    文/科學年輪地球周圍的宜居星球不在少數,並且還有三星系統和多星系統,這些星系雖然存在多顆恆星,但是也存在宜居星球,例如我們熟悉的比鄰星就是著名的三星系統。著名電影阿凡達就將劇情設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組的一顆氣態行星的衛星上,這就是著名的潘多拉星球。
  • 「超級地球」確認存在 為首個系外宜居星球
    原標題:「超級地球」確認存在 為首個系外宜居星球   英國科學家表示,俗稱為「超級地球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6日報導,「格利澤581d」行星大小約為地球的3倍,是人類在太陽系之外發現的第一個位於宜居帶中的行星,被稱為「超級地球」。 它距離地球22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算得上是「鄰居」。有趣的是,學者過去曾一度認為它根本不存在。   「格利澤581d」圍繞「格利澤581」公轉,並且位於後者的宜居帶中,是人類潛在的太空移民選擇,人稱「超級地球」。
  • 24顆「超宜居」星球被發現,比地球更適宜居住,地球不再完美?
    近日,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關於什麼是「宜居星球」,科學家並沒有想去找地球的克隆版,而是確定了「超宜居」標準,以符合潛在的超級宜居性,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比地球更適合宜居的星球,一共有24顆,生命會更加舒服!
    首先來說一下到底什麼才是宜居星球,科學家們根據近幾年來的觀察,制定了超級巨星的標準,不管是在年齡,體積,質量,水和恆星的距離溫度等等,都有相應的準則,最終他們在地球之外4500顆類地行星當中篩選出了24顆宜居星球,它們都是巖石行星。
  • 研究發現24顆超級宜居系外行星或比地球更宜居
    馬庫赫教授(小圖)的團隊發現有比地球更宜居的系外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地球資源消耗殆盡的情況愈見嚴峻,尋找另一個宜居星球成為人類當前任務。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早前發表一項研究發現,與地球相比,最少24顆系外行星及系外候選行星,擁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等更適合生命居住的條件。不過這些星球都距地球最少100多光年外,但今次發現意味可能存在比地球更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舒爾策?
  • NASA發現超級地球:具有類似地球的宜居條件?
    原標題:NASA發現超級地球,有宜居條件,網友:然而與我無關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科學家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英國學者確認「超級地球」存在為首個系外宜居星球。而最近,研究有了新進展。
  • 地球不完美了?繼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後,又發現超級地球
    雖然我們對宇宙探索的歷史已經很長,在過去幾十年內已經發射了很多先進的探測器對宇宙進行了觀測,最遠的飛行器已經飛到星際空間,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找到一顆完全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外星球,也還沒找到外星生命。這樣的結果,多多少少讓人感到沮喪,難道我們人類是唯一的嗎?我們地球是唯一的宜居家園嗎?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們發現24顆「超宜居」的星球
    近日,美德兩國的科學研究人宣布了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們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適宜居住的星球,他們發現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要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篩選出了24顆宜居行星。這些科研人員是根據「超宜居」的標準,從4500顆已知的地外行星中篩選出了24顆認為是「超宜居」的行星。但實際上,並沒有一顆行星是真正能夠滿足所有的「超宜居」條件。但是一般情況下,只要能夠滿足四個條件,那麼就意味著生命體可能在那裡生活的要比在地球上更加舒適。
  • 附近新發現24個超級地球,比地球更宜居,該考慮宇宙移民了嗎?
    ,氣候變暖愈演愈烈,未來地球可能會變成一顆不斷向外輻射大量紅外熱量的炙熱星球,不具備生命宜居的必要條件。不過現在好了,一組科學家已發現地球附近存在24個超級宜居的星球,有些甚至比地球還更適合生命居住!超級宜居世界的大氣層應充滿大量的水分、雲層,保持充分的溼度,氧含量應在25%到30%,表面平均溫度應比地球高5攝氏度,這樣的行星將擁有更多的熱帶地區,而不像地球,有那麼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寒冷乾燥地區。
  • 附近新發現24個超級地球,比地球更宜居,該考慮宇宙移民了嗎?
    不過現在好了,一組科學家已發現地球附近存在24個超級宜居的星球,有些甚至比地球還更適合生命居住!新研究根據海勒假設的條件,認為超級宜居的星球應該具備以下一些條件:年齡在50億至80億年之間,比我們地球45億年的年齡稍大一點;質量是地球的1.5倍,直徑大10%,有板塊運動和磁場,這樣就可以擁有更宜居的地表,稍重的行星有助於更長時間地保有大氣層;
  • 超級宜居星球終於現身:外星文明程度令人類吃驚!
    這僅僅是位於地球周圍數千光年內的星球,如果擴展到數萬、數十萬光年之外,那麼這個數字還會更多。&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隨著我們對系外行星觀測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宜居行星被發現,目前發現的數千顆星球中就有潛在宜居行星,如果把這個數字放大到10億,那麼宜居行星即便出現概率很低,也有很大的數量。
  • 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
    新華社/美聯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記者王鑫方)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超宜居」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他們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
  • 英國學者確認「超級地球」存在 為首個系外宜居星球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6日報導,「格利澤581d」行星大小約為地球的3倍,是人類在太陽系之外發現的第一個位於宜居帶中的行星,被稱為「超級地球」。 它距離地球22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算得上是「鄰居」。有趣的是,學者過去曾一度認為它根本不存在。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
    新華社/美聯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記者王鑫方)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他們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不過,沒有一顆行星能滿足所有「超宜居」條件,但一般能滿足4個條件,意味著生命體可能在那裡生活得比在地球更舒適。研究團隊近期在美國《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這些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其中一些星球比地球更古老、稍微大一些、略溫暖些、可能更溼潤。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關於什麼是「宜居星球」,科學家並沒有想去找地球的克隆版,而是確定了「超宜居」標準,以符合潛在的超級宜居性,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揭開宜居星球的面紗,繼地球後可居住的行星或將在未來被探尋
    它是在其母星宜居區發現的類似地球大小的第一顆行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500光年。某些類似這樣的行星,以及所謂「超級地球」,可能是超級宜居的,甚至比地球還適合人類居住。/Astrobiology 以科學家Dirk Schulze-Makuch為首的一項新研究,聲明中寫道: 有時候很難傳達超宜居行星的本質根源是什麼,因為我們認為我們的星球是最好的。我們有數以萬計複雜而各異的生命形式,其中有許多生存在極端環境之中。各種生命宜居是好事,但不意味著我們就有了所有最好的。
  • 如何看待科學家發現 24 顆比地球更宜居的星球?
    在人類現有科技框架下,別說24個,就是24萬個宜居星球也毫無意義。為什麼這麼說?按人類現有的科技,哪怕是最近的4.2光年外的南門二,半光速狀態單程都需要8年,往返17年,在人類100年壽命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人類文明的分裂,正如小說中說的:「千年之後是歷史,萬年以後是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