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最新研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宜居帶
科學家也相繼發現了「克卜勒-452b」、「克卜勒-22b」、「克卜勒-186f」...現在,美國NASA又發布說,科學家再次發現一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內地行星,並且還在宜居帶上。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的行星就在昨天4號16日,美國NASA在官網發布了一個「發現一顆與地球最相似行星的消息」。
-
NASA發現首個可能宜居的類地行星,距地球100光年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1月7日在美國天文學年會上宣布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類似的行星。它處在我們所熟知的宜居帶中。這個距離範圍意味著在其地面上,可能有液態水的存在。此次發現是由NASA的運輸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所發現,之後,科學家又使用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個名為TOI 700 d的行星,並且對行星的潛在環境進行了模擬,以進一步確認它的環境。TOI 700 d是迄今為止,在恆星的宜居帶中發現的僅有少數幾個地球大小的行星之一。
-
在附近恆星的宜居帶上發現了地球大小的行星
宜居帶上的行星 吉爾伯特的研究小組發現的行星的寄主星被稱為系外行星凌星巡天衛星的興趣恆星行星d與地球同等大小,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上,每37天繞TOI-700運行一周。我的同事們希望我能利用恆星和行星已知的特性為恆星d建立一個氣候模型。行星b和c的大小分別為地球大小和迷你海王星大小。然而,它們的軌道離主星更近,接收到的星光是我們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星光的5倍和2.6倍。作為對照,表面乾熱、溫度約為860華氏度的金星,接收到的太陽光是地球的兩倍。
-
宜居帶上的行星都是宜居行星嗎?二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恆星是會發光發熱的天體,在恆星周圍的一定距離範圍內,水有機會以液態水的形式存在,所以每一顆恆星都有屬於它自己的行星宜居帶。自1995年開始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後,截止至去年的10月,科學家已經確認了4118顆系外行星。
-
12.5光年外的不易發現的恆星系發現了兩顆宜居帶行星
生命離不開行星的庇佑,生命的起源我們認為生命的最初起源於基於生命所需元素的物質的化學合成,並且需要有我們認為的宜居帶內的行星的適宜溫度的補給以及液態水的可存在,還有一些地質版塊活動的影響,當然還要需要能夠可以形成生命的行星的初始條件才可以。我們目前認為即使擁有合成生命的元素地球也不再擁有可以重新孕育生命的條件。
-
宜居帶行星≠宜居行星!二者之間有何差別?科學家的重點在哪?
在這些系外行星裡,有大量的行星位於宜居帶,被人們認為是孕育系外生命的最佳候選者。 可是,即便各種「超級地球「被發現的新聞不斷傳出,儘管各種系外行星有可能存在液態水、氧氣的報告被公布,科學家們對於宜居星球這個概念卻始終非常謹慎。宜居帶行星和宜居行星,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
重看NASA克卜勒舊數據,科學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且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重看NASA克卜勒舊數據,科學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且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
TESS望遠鏡發現首顆宜居帶中、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
據外媒報導,近日,NASA的TESS望遠鏡在一顆恆星周邊的宜居帶中發現了一顆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該行星被稱作TOI 700d,距離地球101.5光年,也就是以光的速度要走101.5年。光速有多快?1秒繞地球7.5圈,從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需1.255秒,101.5光年有多遠?
-
目前已經發現的宜居行星有哪些?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發現的宜居行星只有一顆,那就是我們的地球,這也是人類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由於觀測技術的進步,人類目前已經能夠找到太陽系之外環繞其他恆星運動的行星。目前已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為3976顆,但天文學家無法確定哪些系外行星是存在生命的宜居行星。因為系外行星離我們實在太遠了,目前的天文望遠鏡無法對它們的表面直接進行觀測。系外行星大多數都是通過間接的方法發現的,即便是能夠直接觀測到系外行星,它們看起來也只是沒有任何細節的亮點。儘管如此,天文學家可以知道系外行星的質量以及它們與其主恆星的距離。
-
美航天局發現「宜居」行星「克卜勒-22b」
溫度宜居美國航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一顆行星與地球表面環境相似,可能適宜人類生存。「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項目科學家道格拉斯·赫金斯評價,認知「克卜勒-22b」是尋找地外宜居星球的「裡程碑」。命名為「克卜勒-22b」的這顆行星位於「宜居帶」內,距地球大約600光年。
-
NASA在31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宜居帶的「新地球」
近日,NASA對外宣布,他們的凌日系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新地球」,他位於我們31光年以外的地方。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他的表面和地球一樣,是藍色的,並且還處於宜居帶。
-
研究人員發現了數百顆位於恆星宜居帶內的行星
10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
-
「宜居星球」「超級地球」到底是什麼?
)我們說到,科學家們最近新發現的系外行星Kepler-1649c是一顆「宜居行星」,也是一顆「超級地球」,以至於一時間很多媒體稱之為「迄今為止和地球最像的一顆行星」[1,2]。Kepler-1649c上的假象圖。
-
有些恆星可能有多達7顆宜居行星
例如,他們已經更清楚地認識到宜居行星到底有多普遍(至少以我們的標準來看是這樣)。事實證明,有相當多的行星可以維持生命的存在。這是一組天文學家和行星科學家得出的結論,他們進行了基於恆星分類的宜居帶大小的研究。在意識到宜居帶內部可以有很多行星穩定運行後,他們得出了結論:那些沒有木星那般大小的氣態巨星的星系,可以有多達7顆宜居行星!
-
有些恆星可能有多達7顆宜居行星
事實證明,有相當多的行星可以維持生命的存在。這是一組天文學家和行星科學家得出的結論,他們進行了基於恆星分類的宜居帶大小的研究。在意識到宜居帶內部可以有很多行星穩定運行後,他們得出了結論:那些沒有木星那般大小的氣態巨星的星系,可以有多達7顆宜居行星!
-
又發現一個地球2.0?宜居帶上並非都宜居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編號為TOI 700d,並宣稱這顆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消息一出,「首個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被發現」這一話題便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 一時間,行星TOI 700d佔盡了風頭。令人好奇的是,它究竟有哪些「資本」可與地球相提並論?
-
NASA行星獵人發現首個宜居行星:被潮汐鎖定,可能有外星生命
【ALENG 自媒體】1月1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剛剛發射升空不足兩年,美國宇航局的過境系外星系探測器(TESS)就傳來了令人興奮的消息:距離地球101.5光年外,發現一個圍繞紅矮星運行的類地行星,位於該紅矮星的宜居地帶,表面能夠存有液態水,可能會有外星生命誕生。
-
美航天局發現「宜居」行星「克卜勒-22b」(全文)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項目科學家道格拉斯·赫金斯評價,認知「克卜勒-22b」是尋找地外宜居星球的「裡程碑」。命名為「克卜勒-22b」的這顆行星位於「宜居帶」內,距地球大約600光年。所謂「宜居帶」,是指行星距離恆星遠近合適的區域,在這一區域中,恆星傳遞給行星的熱量適中,行星表面既不太熱也不太冷。
-
太陽系宜居帶內的行星都不宜居,為什麼還要搜索系外行星?
因為八大行星中,地球和火星是肯定處於宜居帶內的,金星也許有些爭議,不過一般認為金星處於宜居帶的熱邊緣,假如地球處在和金星同樣的位置,理論上來看應該也能保持液態水的條件!但事實上金星的表面溫度超過450度,大氣壓高達90個以上,大氣層中96%以上都是二氧化碳,還有一層硫酸雲,想必這個環境即使地球上臉高壓鍋內都達不到吧!
-
24顆「超宜居」行星被發現,地球不是生命「最宜居」的行星?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這是最近很多媒體報導的消息,初看消息時我有些震驚,這是真的嗎?於是我點開一看。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科學家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近期在美國《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文章,詳細介紹這些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